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亚洲图形研究学者第一人——杉浦康平 Kohei Sugiura

杉浦康平

Kohei Sugiura


  • 日本/ 

    1932/ 

    亚洲图形研究学者第一人/

    现代书籍实验的创始人/


杉浦康平(Kohei Sugiura,1932)日本平面设计大师、书籍设计家、教育家、神户艺术工科大学教授。亚洲图像研究学者第一人,并多次策划构成有关亚洲文化的展览会、音乐会和书籍设计,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将意识领域世界形象化,对新一代创作者影响甚大。被誉为日本设计界的巨人,是国际设计界公认的信息设计的建筑师。


和众多自学成才的设计大师不同,杉浦康平可以说是正统学院派出身,只不过他一开始学的是建筑。1955年,23岁的他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建筑科。本可以按部就班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但他却开始对平面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设计生涯初期,杉浦康平一直在朝着西方抽象主义的方向进行探索。他将光、声音、波纹等元素进行抽象化,再于设计之中体现出来。他另辟蹊径,让“无形”变为“有形”,让“无声”变为“有声”。他对传统的日本设计充满了怀疑,因此还被其他日本设计师视为“异端”



从1970年开始,杉浦康平开始着手进行《银花》杂志的封面设计工作。《银花》是一本介绍日本传统文化和亚洲民间艺术、工艺的杂志。在一年春、夏、秋、冬四册中,他将杂志封面视作“内在世界的外溢和展示”,用不同字体、字号、排版来表现不同主题,而几个主体之间又有着暗线的相互联系。




他的《银花季刊》在版面的排版设计上,将西方网格规范化的排版方式与东方图片、文字相结合,创造出很多耐人寻味的作品。



“设计师而言,我经常谈论自己的工作,但就我而言,另一个支柱是对亚洲神话、曼陀罗理论、欧洲炼金术等的研究。”



杉浦晃平从 30 多岁起就开始收藏书籍,梦想着建立一个图像博物馆。我们强调图像而不是文字,并以即使是获得一个有价值的图像的态度来收集它,无论它是一本大书还是小册子。插图(图表)和地图尤为重要,并且准备了构成插图思想基础的书籍。


分文化领域,以亚洲人物为重点,重点收藏印度、中国、韩国、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文化地区、日本等地区的形象。
基本主题是神话图像学、民间传说材料,尤其是宇宙学图像学和插图。收集了许多欧洲书籍作为其延伸。



除了政治、社会制度、经济等,还收集了许多其他类型的各种形式的图像。
还有关于宇宙学、机械论、事物起源及其历史发展的书籍。在艺术世界中,有很多书籍,如幻想画、神话肖像学、炼金术的发展等。



杉浦康平曾说:“在中国,男、女、老人、小孩阴阳合一会带来圆满。人们认为混沌之初,一切是浑然一体的存在。”因此,他在自己的设计中将色彩、图像、自然界中的元素糅合重组,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将其呈现——达到了混沌中一种井然有序的秩序感。




当被问及“你知道中国的茶杯上为什么要绘上花吗?”衫浦康平回答是“天上下雨,滋润泥土,花草丛生,生命得以延续、成长。茶杯盛着水,我们喝下去,像花儿一样,得到滋润和灌溉,人类得以繁衍不息。”



“一本书不是停滞某一凝固时间的静止生命,而应该是构造和指引周围环境有生气的元素。



他的“自我增值”、“微尘与噪音”、“流动、渗透、循环的视线流”、“书之脸相”等设计理念和“宇宙万物照应剧场”、“汉字的天圆地方说”等理论构成了杉浦设计学说和方法论,这也就是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




他为噪音、电磁波赋予造型,有的是直线,有的是黑白条纹、带状,然后加以裁剪、组合。噪音在他手中,不但重见天日,还有了趣味的造型生命。当时的平面设计师,以画家居多,像杉浦康平这种用建筑概念“体系构成”的设计师绝无仅有。


也正是这样,杉浦康平设计了“噪音”,赋予了“噪音”另一种生命力。





你来中国很多次了,但举办展览还是首次,这次的展览和出版的图书都有一个有力的名字:“疾风迅雷”,其含义是什么

“疾风迅雷”这个名字,就像北京突然刮起的大风一样,突如其来,让世人非常吃惊,而且带来很多氧气,带给人们活力。迅雷,也是一瞬间突然发生的雷电,它会带来大量的能量,带来丰饶。之所以如此取名,是希望我所有的设计,不仅是杂志设计,总是能够如此出人意料,充满生命力,带来丰饶。我想,它很好地概括了我面对火热的办杂志时代的设计姿态。


我从东方学到了很多关于自然观、人生观的东西,特别是产生于中国的汉字,非常素净,源自于象形文字,有着迷宫般的结构,让我着迷。我希望能创造出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设计,把隐藏在自然中的活力和人们看不到的东西都表现出来。



有人称你的设计是把西方设计理念和东方审美观念巧妙结合的典范,你如何理解东方关于美的观念?如何把这种东方审美观在设计中具体表现?

我的设计与欧洲的设计不同,使用了很多不同于西方字母的汉字和日文假名,作为设计元素。怎么把这些汉字和日文假名通过现代的设计语法,使其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呢?在我看来,中国和日本文化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即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就好比从月圆到月缺再到月圆的一个循环,都是慢慢地变化,我称之为“运动的”,运动之后又回到了出发点,回到了圆,我在杂志设计中,就运用了这种东方式的思维方式。




你反复强调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文化对你设计的影响,中国对你来说是个怎样的存在?

日本的文化中有很多来自中国文化的影响,而现在有些日本人并不了解这些,甚至把很多来自中国的东西误以为是自己本土的东西,包括汉字在内,这是日本教育的失误。在我看来,中国是孕育了文化的国度,就像一口井一样,是饮水之源,中国给日本提供了文化的源泉,我们从里面挖掘到了非常清凉的水。中国在我眼里,就是文化之源的国度。



“ 所有艺术是共通的


你最早是学习建筑设计的,为什么没有做建筑设计而是进入了平面设计领域?两者看似相差很远,你认为有什么共同点吗?

现代的艺术表现,包括美术、音乐和文学等多种形式,它们独自地发展,就像人的手一样,每个手指都是单独的个体;但人的手指又是可以握成拳头的,共同来表示一个人的智慧和方向。因此,画家、音乐家、作家、建筑师,本来就是同一个人的表现,他们虽然只表现一方面的智慧,但是却可以合起来,共同创造新的东西。我本来是学建筑的,但是在建筑设计中,除了考虑建筑的结构和制作图纸外,还要考虑墙面和室内材料等,这就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因此,所有的艺术其实是共通的,是一种深度的东西。平面设计只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这就是我创作时的基本出发点和态度。所以,我就从建筑师变成了平面设计师,但我每天都在不断学习,希望我这个平面设计师也懂音乐、也懂文学。



你的设计领域相当开阔,不仅驾驭了书的设计,还包括杂志的设计、信息图表设计和音乐的外壳等等,但中国设计领域书和杂志完全是游离的关系,你在设计中如何驾驭书和杂志的关系?

杂志和书的不同,一言难尽。所谓“杂志”的“杂”,就好像扬州炒饭一样,混杂了很多东西在里面,而且是无序的。一本很好的杂志,应当选材合理、用料讲究、味道也地道。以日本为例,杂志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广告太多,杂志的内容被广告侵蚀了。一种缺乏文化理念的杂志,就只是一个大钱包,而书则是有独立人格的盛物。一本漂亮的书,从封面开始,打开目录,最后看正文,
读后让人感觉余味无穷,这是书呈现出的全部人格、自然和宇宙。当然,杂志会根据编辑的趣味和理念不同,出现完全不同的变化,也就是说,杂志也分为承载文化的盛物或者单纯的钱包两类。所以,书和刊可以区分为大钱包式的杂志、有文化的杂志和作为独立人格的书籍。中国如果想创刊今后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杂志,就需要很好的文章、编辑和设计者的结合,这就好比人的左脑和右脑,左脑对图像产生映射,右脑对文字产生映射,这两者很好地结合,就能产生一个好的杂志载体。


上世纪60年代,你到德国任教后,设计风格出现了变化,设计手法从“模式”过渡到“内容”,即开始从杂志内部重新思考封面设计,有人把这段时间视为你设计理念的一个分水岭,你如何评价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

我到德国教书时,观察到欧洲的书籍设计倾向,是一种静悄悄的设计,要求简洁化。当时在德国和瑞士,出现了造型哲学。过了四十年,这种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欧洲书籍设计的基本理念。这种设计理念反映了欧洲人的生活理念,即讲究自我,人际关系疏远。如果看最近欧洲的电影,就会发现,像太阳一样温暖的人的体温,越来越从欧洲的文化中消失了。为了保护自我,现代欧洲人的感觉也表现在了他们的书籍设计中,冰冷且让人感觉寂寞。西方不仅书籍设计如此,甚至人的语言,都可以用计算机来表达。我觉得,东方文化有更多的体温,有血有肉,有生动的表情和笑脸。我希望中国人能把自己的热情加入到设计中去,创造出一种与西方不同的东方式设计。


一起欣赏一下吧


















































文章来源:青圭設計學社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杉浦康平:书籍是有生命力的存在
杉浦康平作品欣赏<img src="http://pubimage.360doc.com/clippertool/del.png">
『“禅”品 』日本设计大师杉浦康平的“禅”释杂志设计
“中国书籍设计第一人”吕敬人专访:一个好的书籍设计师应该是一个好导演
吕敬人 | 信息图表设计: 信息理解是一种能量
书籍设计之美——“世界最美的书”奖得主吕敬人专访(已发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