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如此脆弱,无法承受踩踏之重:也说上海外滩伤亡事件 &

 

已有 10303 次阅读 2015-1-3 20:33|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国一向不缺乏管理大规模人群流动的经验,正如朝鲜的大规模团体操表演之后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将人群完全疏散出体育场一样。

  如果最终出现了踩踏拥挤事件,那只能说是之前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并没有采取,而所以没有采取,因为级别还不到启动这类举措的地步。

  所以,当很多人拿出国外大量的拥挤踩踏案例来说明我们也一样时,其实忽略了这一点。

  看着那些“有大规模活动就容易出现踩踏拥挤现象”的说法,我悲伤地摇摇头。


  其实,国内外关于大规模人群管理的绝招都没有什么特异的,无非信息提前传送、控制进场人数而已,当事件发生之后再做的应急,基本都束手无策,看着事情按照它内在的逻辑发生而毫无办法。上海外滩如此,北京密云灯会如此,德国音乐节也一样。

  也因此,如果重视它,就提前设计好人群规模限制的策略,而这样的策略如果无法提前实施,只能依赖现场的措施,那么,就是那个说来说去也没有什么学问的办法:把活动区域用人员分区,然后每个区域内部的总量有控制,区域间流动是在监控下进行的。

  纽约时代广场的跨年集聚活动,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同类活动,以及北京最神圣的天安门广场的看升旗或阅兵仪式,其风险防控措施皆如此,中外实在没有二致。

  看着微信群里传播传授着一个又一个招数,我轻轻地再次摇头,并把自己参与主编的《密集人群流动规律及模拟技术》扔到尽可能远的地方。

  朋友在拉斯维加斯的还说,跨年活动中涉及到的滚梯一概停用,因为有可能出现超重而停止运行的可怕场面,然后只要有人一倒,就可能局势随后一片烂污。


  当然,既然分区就一定有成本的付出,我在某年五一时的半夜三点曾经很惊讶地看到天安门广场的武警战士们开始半小时一轮班,在地铁候着下一个班次的武警战士整齐地每人坐个小板凳坐下地铁下面,暮春的天气刚刚转暖,而这个时段还是寒风习习,而走到地面上,居然会发现有人已经开始入场准备看升旗了,而距离升旗的时间其实还有两个多小时呢。

  而实际上,在升旗结束后二十多分钟,依然有人挈妇将雏地入场,那奔跑速度和激情让人咋舌,那边都已经结束了,如此匆忙又为何来?

  那次之后,我再也没有考虑带着父母或孩子去看升旗,这个念头连产生都没有再产生过。


  我们还给西单商业区做过这样一个人流监控与应急的项目,基本思想如下:

  搜集重点节点人流的规律,比如,这几十个节点的人流高峰期大约会是哪些时间?节假日又该如何?依据监控摄像头这些数据都可以很容易地获取。

  然后就是一项看起来很难的研究了,这些高峰期的人流从何而来?又奔何而去?地铁?公交?自驾?步行?从商场内走出来?

  不同来源的具体分布规律又是怎样?从这些研究中可以得到的措施可能就是地铁封站了,由于地铁人流是所有来源中最大的一支,需要时提前告知封站就可以将这个人流从根本上疏散开去,或者这些人中就有改变来西单逛街决策的一部分——谢天谢地!你们不来对谁都好。

  技术角度,从监控探头中拍摄到的场景中完全可以识别出人群密度,这个尽管会粗略,但是至少还是有些参考价值。而真出现人头攒动的局面,自动报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有时候,地铁枢纽站的零距离换乘都会带来很大的疏散问题,一群人猛地从一个车里下来,然后又猛地冲向对面的换乘车,期间出现一点点问题都容易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果。另外一方面,像换乘的西直门站要拉开人群设计的距离就又太远了,但是,西直门大量的人流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会导致换乘痛苦,但是至少安全。


  文化因素,我们的“凑热闹文化”是一个需要反思的东西吗?

  也许是,也许不是。

  我在欧洲时的几年,曾经不断遇到圣诞或者新年的这类活动,还有特有的敲头节,也曾出马买个塑料锤子而前往市中心见头就来一锤子,同时自己的脑袋上也承受着友好的锤击以及鼻子突然就可以解除到的洋葱花的难闻熏味。人似乎也算的人山人海了,但是一个全国第二大的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只有25万左右,再人山人海也无法和中国相比。

  但是,难道是上百万的人就必然会带来踩踏的风险可能吗?其实,上海的这次跨年活动中,真正在踩踏现场起作用的人群只有几百人而已,撒广告传单的都和这个事件关联不起来,更没有因果关系。所以,人群的规模并不必然造成更大事件可能,还是现场人群中的异动和不得不动造成了最后的恶果。


  参与过一些大型临时活动的应急预案的编制,说实在的,这类东西真的没啥学问在里面,对于俺的智力而言,是过于简单的事情了,尽管很多教授为参与到这样的项目里而欣喜不已,觉得自己好像很是上了档次。

  体育馆或体育场的疏散情况有很大不同,一般的演唱会压力会大一些,但是粉丝多的歌星演唱会就没这个压力,因为人员是缓缓离开的,最铁杆的粉丝会坚持留到乐队把乐器都收拾干净再走,所以是逐次疏散的,体育比赛则不同,比分定格之后,大家就要纷纷回去了,热爱球星的粉丝们显然比热爱歌星的粉丝们黏性要小,加派的工作人员数量就要因此有巨大差异,而这就牵扯到成本不同。一个固定场所的疏散,对于跨年这类活动,就有点类似于体育比赛,当烟花散尽之后,大家就要四散回家,而危险性在此时达到了最大,反而是人流开始逐渐聚集的时候危险并不大。此外,第二个比较危险的时间点是在烟花或表演马上就要开始的时间,人人都要挤到最佳位置目睹跨年活动的激动人心的开端——狼奔豕突的情景四处可见。

  以,活动秩序维护者的工作重点需要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枢纽处、观景处、道路上,各有不同类型不同时间的压力,需要对于这类活动有充分的了解和研究,然后才可以设计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856144.html  转载请注明来自科学网博客,并请注明作者姓名。
上一篇:推理思维与事实思维:论数学教授驳大饥荒死亡三千万之事
下一篇:从应急报道中领导所占篇幅过多说到消防的现场指挥权问题

58 罗德海 蔡小宁 赵燕 刘立 吕喆 魏武 赵凤光 徐晓 宋泽阳 谢蜀生 谢力 牛登科 王春艳 赵美娣 黄秀清 吴飞鹏 王善勇 张红光 杨学祥 唐凌峰 曹聪 董侠 戴德昌 姬扬 王荣林 刘建兴 陈学雷 蒋新正 秦四清 刘艳红 张华容 许宁 李帮建 王国强 梁佚 杨正瓴 蒋永华 逄焕东 陆俊茜 李小文 翟自洋 李伟钢 赵斌 冯国平 王锟 蔡庆华 shihuai xchen nefuqu HLpope hulusi zzjtcm seeker99 laochen76 liuchengxii yunmu junsonlee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29]sych  2015-1-10 15:19
追热!追星!的结果!什么时候不追星,不人造神,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了,发展才健康!中国科技界也如此!已经悬空,倒塌只是时间问题!
[28]蔡庆华  2015-1-9 23:07
唉,轻轻地---摇头
[27]康建  2015-1-5 08:29
那天晚上7、8 点钟,我开车听北京交通台反复播报:天坛没有跨年活动、没有祈福迎新活动,世贸天阶没有跨年活动、灯光10点半结束。。。
博主回复(2015-1-5 10:47)大年初一的雍和宫也是一个热闹非凡
[26]康建  2015-1-5 08:24
那天晚上7\8d
[25]蒋永华  2015-1-4 20:19
哎呀,局级在应急管理专家眼里算什么呀。
[24]赵斌  2015-1-4 20:04
心里正在想,出了这么大的事儿,陈应急跑哪里去了,原来在憋一篇大文章,赞!
[23]蒋永华  2015-1-4 15:48
假如当晚将陈先生放在指挥长位置,或许,这几十条命的代价就避免了。上海有点自以为是,不给应急管理专家派活干,后果很严重。——大型活动,提前找应急管理专家。
博主回复(2015-1-4 18:04)指挥至少得局级
[22]杨正瓴  2015-1-4 15:05
哀悼!
[21]张利华  2015-1-4 13:48
这个建议好!
“技术角度,从监控探头中拍摄到的场景中完全可以识别出人群密度,这个尽管会粗略,但是至少还是有些参考价值。而真出现人头攒动的局面,自动报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20]samuelwatch  2015-1-4 09:51
60年代中期,毛主席接见广场上百万人,也没发生踩踏事故。怎么回事?
[19]张华容  2015-1-4 09:50
终于听到了有关“踩踏”的行家高论!
建议安博士在研究应急之余,做一些关于“凑热闹”注意事项的科普。此事不仅应从小孩抓起!大人也该扫盲。
[18]刘艳红  2015-1-4 09:48
接地气的专家。
[17]liuchengxii  2015-1-4 09:39
学习了。
[16]陈先朝  2015-1-4 08:32
是的,没有很深奥的东西,关键是否做到精心的预防措施。
[15]姜进举  2015-1-4 08:07
据说是有敌人故意策划
[14]杨学祥  2015-1-4 05:50
管理者的疏忽是关键:如果最终出现了踩踏拥挤事件,那只能说是之前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并没有采取,而所以没有采取,因为级别还不到启动这类举措的地步。
其实,国内外关于大规模人群管理的绝招都没有什么特异的,无非信息提前传送、控制进场人数而已,当事件发生之后再做的应急,基本都束手无策,看着事情按照它内在的逻辑发生而毫无办法。
[13]zebrafish2014  2015-1-4 03:48
事情是发生在上海, 但请问, 外滩那闹哄哄的人群里, 有几个上海人?  至少,就我而言, 是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去凑这种热闹!  不仅仅是踩踏之类的, 其他方面也很危险, 小偷也不会少。。。。上海, 真不是哦个生活的城市。 那种城市, 是商业化的地方, 是赚钱的地方,不是为生活的。  想吃完饭去散个步吧? 哪? 没地方!!! 为什么大家都往大城市跑?  为什么所有资源,都要集中在那么几个大城市里?乌烟瘴气的。
[12]parrotparrot  2015-1-4 01:44
[11]zzjtcm  2015-1-4 00:03
记得有句老话:人多的地方不去,价高的东西不买。
--------------------------------------------------------------
记得有句老话,紧跟潮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11]zzjtcm  2015-1-4 00:03
记得有句老话:人多的地方不去,价高的东西不买。
[10]laijianshan  2015-1-4 00:02
一个随机性占主导的流态内部,确实无规律可言,只有在控制人流密度和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有序流向性引导方面作基础性的预防。
[9]whocare  2015-1-3 23:02
上海这次踩踏,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个上下阶梯。既然阶梯上面是观灯光秀的好地方,那上面的人又为何要下来,时间马上就到午夜。是上面的人看到比观风景还重要的景观吗?还是知道了灯光秀地点已经换到外滩源,亦或看到了对面楼洒钱,于是急于下来检钱,悲剧随即发生在阶梯处,但上海警方说不是。。。
[8]Greenflower  2015-1-3 22:34
很专业!!赞两个
[7]蒋彬  2015-1-3 22:27
是不是上海人太多了,超过了它的负荷?
[6]crossing  2015-1-3 22:10
"...我轻轻地再次摇头..."

轻轻地摇头好理解;但如何才能“悲伤地摇摇头”
[5]夏铁成  2015-1-3 22:01
"如果最终出现了踩踏拥挤事件,那只能说是之前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并没有采取,而所以没有采取,因为级别还不到启动这类举措的地步。" 人民群众的生命可能出现危险的事件就是最高级别,这在任何行动,任何节日之前都应该判断出来!这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智商的基本表现和基本要求!应急安的确应该出专著给各级首长看了,说没时间就是不负责任了!
[4]刘立  2015-1-3 21:11
top 快
博主回复(2015-1-3 21:27)不好意思
[3]shihuai  2015-1-3 20:58
这事重视了就能解决,当然方法要对头。
博主回复(2015-1-3 21:28)很多专家自以为懂,俺只好摇摇头,中国大量这类专家充斥政府门下仰脸看人家脸色写方案了
[2]蔡小宁  2015-1-3 20:36
提前做好预案,可解此“难题”。
博主回复(2015-1-3 20:50)小宁兄这方面不太懂啊,预案是应对风险的很少的一点点东西
[1]罗德海  2015-1-3 20:35
应急安终于出手了!
博主回复(2015-1-3 20:49)罗兄好,最近老是转场,没有时间出来写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防踩踏10招
防踩踏实用手册:7个步骤教你如何保护自己
校园防踩踏十要诀 
踩踏发生时护住致命部位
【推荐】拥挤踩踏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
校园踩踏事故引发的思考附校园防踩踏小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