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的“苏武”傅安 帖木儿夸其国土广大 行万数千里,阅六年始返

 在我国,汉代“苏武牧羊”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而对明代的“苏武”——傅安却少有人知。

 明朝初年,很有一番雄视汉唐、志在四方的气象,海路有郑和七下西洋,陆路有傅安、陈诚等西使中亚,皆是中西交流史上的一代盛事。对于郑和、陈诚的出使,研究者著述较多,已是广为人知。而六次出使中亚、西域的傅安,由于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没有为其立传,又因无出使记录保留可供研究稽考,致使其英名久已湮没。

 傅安(?~1429年),字志道,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祖籍太康(今河南太康)。他于明初以吏起家,始任南京后军都督府吏,后历任四夷馆通事、舍人、鸿胪寺序班,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以才擢升为兵科给事中。四夷馆是明朝中央政府专事翻译边疆民族和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鸿胪寺是负责外交礼仪的部门,傅安在这两个部门工作多年,很可能懂外族语言,这对以后派他出使中亚、西域有很大的关系。

 明初,中亚有刚崛起的帖木儿帝国,是由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帖木儿建立的。当时,帖木儿忙于西征,无暇东顾,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多次派使向明朝表示通好。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欲远通西域”,决定派傅安等出使帖木儿帝国。傅安与给事中郭骥、御史姚臣、中官刘惟等携带玺书金币,率领将士1500人的庞大使团踏上了艰难的万里征程。

 明朝永乐二年(1403年)状元、后任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的曾棨,在《西游胜览诗卷序》中记述了傅安一行出使的路线:傅安使团由甘肃酒泉出玉门关,行走八百里后进入流沙地带(今新疆东部的哈顺沙漠),西北二千余里至哈迷哩(今哈密市);再向西穿越瀚海(今哈密盆地的南湖戈壁),历千三百余里至火州(今吐鲁番市)之地;复西行至亦刺八里(今伊宁市附近),比照陈诚出使的路线,傅安使团也应该是翻越天山那拉提达坂进入伊犁河谷的,他发现从伊犁再往西行,伊犁河等河流都是向西流的;又西三千里始至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

 经过近一年的涉流沙、过空碛、翻雪山,傅安一行来到了当时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撒马尔罕。傅安使团是中外史籍记录的明朝到达中亚的第一个使团。这时,帖木儿刚获西征初胜,占领了钦察汗国的都城,对于明朝的态度也为之一变。傅安使团恰逢帖木儿凯旋之际到达撒马尔罕,于是帖木儿“骄倨不顺命”,反而威逼傅安等投降。傅安表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对帖木儿说:“吾天朝使臣,可以从汝反邪?”帖木儿见傅安不服,欲夸其国土广大,来诱迫傅安等屈服,于是命人引导傅安等人“由小安西至讨落思(今伊朗大不里士),安又西至乙思不罕(今伊朗伊斯法罕),又南至失剌思(今伊朗设拉子),还至黑鲁(即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诸城,周行万数千里,阅六年始返其国(指撒马尔罕)”。由于傅安等不为所动,“始终不屈节”,结果帖木儿恼羞成怒,“竟留不遣”,无礼地扣留了明朝的友好使团。

 1402年,帖木儿在征服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决意东征明朝,妄图征服中国。1404年冬,帖木儿在撒马尔罕召集步兵20万,还有大量骑兵,号称80万大军,亲率东进。出发不久,帖木儿在途中病卒,远征中国成为泡影。帖木儿死后,其后裔争夺王位,割据称雄,国势日下,已无力向外扩张,因此想与明朝通贡交好。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帖木儿的孙子哈里派遣虎歹达等送傅安回国。明代陈继儒《见闻录》中云:“初安之使西域也,方壮龄,比归,须眉尽白,同行御史姚臣、太监刘惟俱物故,官军千五百人,而生还者十有七人而已”。

 傅安回国后,向明成祖朱棣汇报了当时帖木儿帝国及其他诸国的详细情况。傅安出使帖木儿帝国历尽艰辛、坚贞不屈,而明成祖对他的奖励,仅是将北京东华门外的一所宅第赐予他,改任他为礼科给事中,并且一直到他退休都再没有变动。第二年,傅安征尘未洗,再次奉命出使帖木儿帝国,并颁赐其他诸国。永乐七年(1409年),“撒马儿罕、哈烈、火州诸国随安等入朝,贡西马五百五十匹。”明成祖于是再派傅安送使臣们回国。

 由于傅安熟悉西域的情况,此后他又三次奉命出使了西域的东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是察合台后裔建立的西域地方政权,明朝时先称“别失八里国”,后称“亦力把里国”。永乐九年(1411年),别失八里王马哈麻遣使入贡名马、文豹,明成祖命傅安送其使还国,赏赐金织文绮。当傅安回朝时,除马哈麻派遣入朝的使臣随同外,路途所经的火州王子哈三、柳城万户观音奴、土鲁番万户赛因帖木儿的使者也随之而至。永乐十二年(1414年)十月,当时有自西域还朝者,报知别失八里王马哈麻的母亲和弟弟相继死去。明成祖为怀柔远人,派傅安持敕书前去慰问,并赐马哈麻文绮表里。永乐十四年(1416年)三月,马哈麻之侄纳黑失只罕遣使贡马及方物,并报知马哈麻之丧。明成祖派遣傅安和中官李达等往祭,并以玺书命纳黑失只罕嗣位为别失八里王,赐其金织文绮、盔甲弓刀。由于史料没有记载,不知是何缘故,傅安又滞留东察合台汗国9年,直到洪熙元年(1425年)七月才返回。傅安回朝后请求朝廷给予敕命,告老还乡。吏部认为傅安多年出使在外,未经考核,按照制度是不允许的。明宣宗朱瞻基说:“安为朝廷使远夷,艰苦多矣!可拘常例乎?”即同意傅安退休。

 傅安出使回来,朝中士大夫“皆以安节使绝域数万里外,往来三、二十年,以得周览其山川疆域之形胜,其意气岂不壮哉!”纷纷为傅安作诗,汇成《西域胜览诗卷》。宣德四年(1429年),傅安病故,葬于朱仙镇岳王庙后土冈上。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四关于文臣久任提到傅安时说:“前后为给事中三十二年,留虏二十一年,白首生还,去苏卿不远也。”苏卿即汉朝的苏武,字子卿。傅安从第一次出使到最后归来,先后身陷异域13年和滞留西域9年,其出使经历与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相仿,其志节之凛冽、义气之磅礴,又堪比汉朝的苏武。

 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傅安六次出使中亚、西域,奔波往来于西域古道的沙海绿洲之中,对加强明朝与中亚、西域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促进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8年,我读大学二年级,看张星烺编注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从中知道傅安西使的事情。当时研究傅安西使的文章好像还没有,于是我到新大图书馆古籍部查找明代相关史料,写了《明代的“苏武”——傅安》,刊登在历史系学生自己编的油印刊物《西部风》上。到了1990年12月,同学老唐在《新疆日报》当编辑,把旧稿寄给他,发表在“古今中外”版上。最近,看了《明实录》、王鸿绪《明史稿》、万斯同《明史》、尹守衡《明史窃》、焦竑《国朝献征录》、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陈继儒《宝颜堂秘籍》、王世贞《弇山堂别集》等明史书籍中有关傅安的资料,将旧稿作了修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与西域的关系(作者:不要二分法 )
帖木儿东侵明朝病死引发帝国分裂,朱棣为何不反击还与之友好相处
被困帖木儿帝国十二年,六次出使西域,这位明使比郑和更传奇?
沙哈鲁遣使中国记:帖木儿帝国使者眼里的大明风华
陈诚出使西域 堪比张骞 郑和的伟大外交家
先参观、再旅游,最后狩猎,明朝朱棣大阅兵惊艳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