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寅初的人口论是否是错误的,它有哪些局限?

首先,马寅初人口论说了什么

马寅初人口论脱胎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是指数增长,而财富是数字增长,数字增长永远无法超越指数增长,所以人类必须通过阵发性地战争、饥荒等不人道事件,才能避免落入集体悲剧中。

马尔萨斯的理论不复杂,关键在实证环节做的非常好,数据丰富,他第一次呈现出人口学的研究框架,完全用数字说话。

比如人口是指数增长,假定20岁繁殖一代,平均寿命60岁,则一个人理论生育数字惊人,而新生儿落地20年后,又可以继续生育,如果计算这个代际的人口增长,必然是乘数效应的,其增长速度惊人。

马尔萨斯的理论问世后,遭遇了比较大的挑战。

一些学者认为,马尔萨斯忽略了人口增值中的软因素,生孩子后,人类养孩子的成本非常高,还要给他教育,从自然能力说,一对夫妻生10个孩子很正常,但在实际上,传统社会平均也只有3-4个而已。不过即使是3-4个,依然呈现为乘数效应。

另一些学者认为,马尔萨斯很准确地描绘了传统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时代的情况,而到现代社会,情况完全逆转,一是生产力本身也呈现为指数增长,二是在城市化背景下,人口增长出现了边际效应,现代人反而不愿意要孩子了,一对夫妇很难达到平均生2.1个的指标,在很多国家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后一种理论因有实证支持,如今已成主流。

在马寅初时代,后一种理论还缺乏实证,所以马寅初基本引用了马尔萨斯的研究框架,但他指出,他不同意马尔萨斯的结论,认为通过计划、政府强制干预等方式,可以有效抑制人口增长。

其次,马寅初受冲击与人口论无关

马寅初的人口论提出后,得到高层激赏,这是计划生育后来的理论基础,甚至计划生育后来在推广时,也采取马老的思辨方式——先批判马尔萨斯,再强调人口可以控制,政府应加强干预。

过去有很多奇怪的传闻,说错批了一个人,多生了几亿人。这话毫无道理,因为上世纪50年代,mao就多次批示,要抓好计划生育问题,马寅初的人口理论从来没被批判过。

不过,上世纪50年代,马寅初是挂名的北大校长,他与党委书记之间不和谐,多次抱怨自己被架空了,结果遭到炮轰,前后两次,两次虽然也将马寅初与马尔萨斯绑在一起批,但重点还是批他反党、反组织,走白专道路。马寅初会多门外语,晚年还自学了俄语,所以他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外语,这是他被冲击的诱因,被说成是里通外国、专家主义之类。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受到冲击,马寅初也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这一虚衔,但他的主要职务没有改变,待遇没有改变,第二次炮轰他时,高层直接出面制止,北大方面表态:本来不愿意追究,没想到第一批完后,马寅初还在较劲,所以不得不狠一点。

第二次炮轰完,马寅初宣布辞职,高层并未接受,一年后才批准。

种种迹象说明,马寅初遭受的是一次例行冲击,并非高层授意,他的人口论依然被认可。只是运动不断,无暇将其实施。

其三,马寅初人口论的积极效果与消极效果

上世纪70年代初,政府正式推行计划生育,初期力度不大,到70年代末,发展成基本国策。要知道,我国人数最多、网点最全的组织不是公安局,而是计生委,几乎每个村都覆盖到,在相当时期,公安局基层抓捕,都需计生委来配合。

计划生育产生了显著效果,少生了几亿人,减少了负担。

缺点也很明显,影响了人口结构,随着超老龄化社会向我们走来,我们会发现这种过于急躁的工程主义方案的弊端,此外在马寅初人口论的支持下,给公权力滥用提供了可能,确实出现了一些莫言小说《蛙》中的故事,对于个体来说,似乎有点严苛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计生教父马寅初的“计生人生”:娶2妻生8子,50年后中国人口56亿
马尔萨斯定律正在失效
你真的愿意穿越到古代吗
马寅初: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人
【量化历史研究】揭开英国长期经济增长的秘密:人力资本还是制度?
哈耶克(189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