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史笔谈155:范仲淹说,太后,你还政于皇帝,自己颐享天年去吧

本号(纪岩松)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此篇为155篇。


经过数次中枢重组,刘太后终于牢牢把控了朝政。现在她有些心满意足了,耳边叽叽喳喳的声音没有了。虽然皇帝渐渐长大,她自己渐渐衰老,但她自动忽略了这点。

她的表现,让群臣看到了她凌驾皇帝之上想取而代之的危险念头。

这不行!即使中枢被重组了,也肯定有人要反对。带头反对的人名叫范仲淹

先上寿还是先上朝,这是个问题

1029年十一月,这天是冬至。宋仁宗赵祯又要率百官先在会庆殿为太后上寿,然后再到天安殿上朝。简言之,皇帝先把家事处理完,再管朝中大事。

所有的重臣们都深深地记得,两年前的长宁节,时任宰相王曾曾对这种有损国体逾越礼制的行为予以委婉劝谏,但是无效

而现在,王曾已被外调,直言不讳的鲁宗道也已去世。现任宰相吕夷简、参知政事陈尧佐、王曙,枢密使张旻、枢密副使夏竦、范雍、姜遵,都没有提出异议。

沉默是金,明哲保身吧。

这是万马齐喑的时候吗?不,总会有人出声的!这次,毫不畏惧挺身而出的,是任秘阁校理(校订整理崇文院三馆与秘阁藏书的官职)不到一年的范仲淹。

他的上书义正辞严、滔滔雄辩。

他说,皇帝遵守孝道是没错,但不能向太后行为臣之礼;可以面南会见群臣,却不能面朝北拜;因此,皇帝要侍奉母亲,大可以在宫内行家人之礼,而现在他却要与百官同列为太后上寿,这完全是有亏君体、有损主威的荒谬之举!不足以为后世效法!

如果说王曾的劝谏过于委婉,鲁宗道的直言偏于激愤,范仲淹这篇上书则是直截了当、大义凛然。

“刺儿头”是何来路

说到这,我们不得不预告一下,这位以寇准为偶像、名篇《岳阳楼记》的作者,将成为千百年来其他文人的偶像,被誉为大宋圣贤、完人。

所以,先来看看他到底什么来路。

姓名:范仲淹,曾用名朱说;

出生:公元989年;

妻子:真宗皇帝赵恒时期参知政事李昌龄的侄女;

偶像:寇准;

寇准

主要简历

1、两岁丧父,随生母谢氏改嫁进入朱家,取名朱说;

2、青少年时期,随继父调职而迁往数地,期间,矢志不渝艰辛求学,广阅儒家经典,自觉磨练意志,形成了正统的儒家人格、道德标准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念、经世济民内圣外王的鸿鹄之志和历史使命;

范仲淹苦读

3、1015年,进士及第(同年状元为蔡齐),任广德军司理参军,上奏归宗复姓,改名范仲淹,并迎母侍养尽孝。

随后历任权集庆军(亳州)节度推官、监泰州西溪盐仓、知兴化县,主要政绩是泰州修堰;

认祖归宗

4、1026年,因母去世而守丧;

次年正月,小他两岁的晏殊被罢枢密副使出任知应天府,大兴学院,延请范仲淹掌应天学院教席

教学之余,范仲淹潜心思索,毅然写下万言的《上执政书》,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变革思想,提出了以“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遴选举、敦教育、养将才、实边备、保直臣、斥佞人”为主要内容、以“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为主要方针的改革主张,这是帝国稳定后继王禹偁、田锡之后最重要的改革宣言,这份宣言奠定了范仲淹今后的道路。

时任宰相王曾见此雄文大为赞叹,1028年十二月范仲淹守丧完后,王曾授意晏殊推荐其应学士院试,任秘阁校理。

应天书院

虽说只是整理、研究些学问,但不要小看这个任命。帝国至今已是文人治国,士大夫都极其推崇这种馆阁清流;而且从馆阁选入两制(知制诰、翰林学士),再从两制提拔进入两府(中书、枢密院),已经日益成为潮流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个天生自带使命感、责任感的读书人,天生具有一种自觉意识,这种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责任与赵普、寇准一脉相承,而他的直言又与先朝王禹偁、田锡等谏官不相上下。

所以,潜心参预朝政的范仲淹,一见到太后如此背离儒家礼制和赵宋家法,不禁怒而上书。

至于后果怎么样,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只是晏殊一见太后恼怒,不禁害怕起来,赶紧找来范仲淹,一个劲地埋怨他,说,就你明白事理?你这是沽名钓誉,不仅害了自己,还将连累我!

晏殊

范仲淹正色道,作为您的门下,我一直怕自己没本事,有辱您的举荐,可没想到今天居然会因为忠直敢言国事而获罪于你!

说得好有道理,晏殊竟无言以对。

范仲淹回去后,想想解释得还不够,又给晏殊写了一封长信。

他列举了大量史实来论证自己的正确,然后说,虽然你比我小,但我一直认你是我的恩师,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如果你认为我还可以指教,就不要后悔当初荐举我;如果你认为我不可造,就去向朝廷申明,以免除你的举荐之罪,把我赶出朝廷后,你就不会再受连累了!但是我绝不会因你的训斥和申明,而忘记你的知遇之恩!我将永远感激你!

这是什么?这就是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写完之后,范仲淹心意难平,接着又写了一封奏疏,名为《乞太后还政疏》!

他说,现在皇帝春秋已盛、睿智圣明,可君权却掌握在太后手中,这根本不是吉祥之兆!不如还政于皇帝,太后您就颐享天年吧!

这已经不是再说什么旁枝末节的礼制了,而是直指太后的垂帘听政!要年事已高的她别再折腾了,赶紧向皇帝交接权力。

可吕夷简等宰执们没人敢将这份奏疏递上去。

范仲淹一看是这个结果,就火了,我不跟你们同流合污了,我要辞去馆阁之职,调往外地!

不改初心

不管是辞职也好、贬黜也罢,随后范仲淹就被任命为河中府通判

到地方后,他不改本色、不忘初心。

1030年三月,他听说三司又因建太一宫及洪福等院,需要从陕西买九万多条木材,立即上书说,玉清昭应宫的惩戒才不久,又要大兴土木、浪费民力,这可不是顺人心合天意之举!请罢修寺观,减少税赋!

照旧是不听,之后范仲淹又被调往陈州。

他听说太后经常使用“内降”,朝中已是议论纷纷,他奋笔疾书连上奏章再次批判,说,现在提拔官员经常不走中枢的正常程序,而是直接由宫里发布诏令由中枢去执行,这不是太平之政!请以唐朝后宫乱政为戒!

范仲淹认为,太后现在不仅是不合礼制,还专门提拔外戚、宫女、宦官,长此以往,朝政堪忧。

皇帝赵祯从此将范仲淹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文官系统登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平乐》开播,刘太后为什么不在宋仁宗成年后还政?
范仲淹三次贬官却被朋友点赞
如果宋朝有完人,他的名字应该叫范仲淹
宋史笔谈156:文官集体要求皇帝亲政,一次宫廷大火改变北宋政局
清平乐播出4集,宫斗很隐晦,心机藏在规矩里,错一句满盘输
范仲淹在开封:四度为京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