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史笔谈153:首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大臣们不愿她做武则天

本号(纪岩松)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此篇为153篇。


宋仁宗赵祯所料不错,太后肯定有私心。

以前,无论太后是否能够把控朝政,她都是依赖老公宋真宗赵恒生存;现在,她看似仍然要依赖儿子赵祯生存。但是,形势毕竟不同了,她开始不遗余力地树立自己的形象,编织自己的势力。

找出身

她找到世家大族的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刘烨。这个本家的祖上十二代从南北朝开始一直为官,而且家谱齐全。

出身寒微的太后想拉上关系,打造刘家的光辉形象,她跟刘烨说,你把家谱拿来对一对,说不准咱们真是同宗!

刘太后

刘烨婉拒说不敢高攀。

之后,太后又催问几次,刘烨都没有附和。

看来有点不识抬举,太后随之将他外调知河南府。

姓刘的指望不上,得另谋他途。

中枢洗牌

王钦若病逝后,中枢肯定要调整,太后要借此机会重新洗牌。

她先将枢密副使张知白提拔为宰相,代替王钦若,这样枢密使副就只有曹利用、张士逊和晏殊了。谁来填空?她选择的人是张旻。

张旻(此时改名张耆),除刘美等刘家人外,太后最亲近和知根知底的人了。提拔他最好,他没有其它靠山和根基,本身也不是什么进士或战将,绝对会忠诚于太后。太后给他的任职不是接替枢密副使,而是枢密使。

这是一箭双雕之计,既壮大自己势力,又直接打击了曹利用。太后早就想打压曹利用的嚣张气焰了

曹利用

按照惯例,枢密使上朝位列宰相、使相之后。因曹利用功劳大、资历老,赵恒曾经下令,允许他位列时任次相的王曾前面。而到了现在,王曾已经是首相了,曹利用仍然想公然破坏一下规矩,想位列百官之首的王曾前面

很快,就爆发了第一次冲突。当日,太后和赵祯在承明殿坐了半天,就是不见大臣们上来。难道发生什么意外了?忙派宦官江德明出去看,结果就见王曾、曹利用两人互不相让争着往前,谁也不愿落后。

王曾毕竟有计谋,他见到来人就大喊一声,没什么事,你就回报说宰相王曾等入内告谢!

太后和赵祯这才明白怎么一回事。得了,按惯例排位就行,但太后不放心,还是专门派张士逊去抚慰曹利用。

而这曹利用还蹬鼻子上脸,要求位列时任次相的张知白之上。

这插队插得太没道理了!太后就要借提拔张旻的机会,给曹利用点颜色瞧瞧。

效果还是有一点的,起码曹利用懂得收敛一点了,要不然太后可以随时用张旻取代自己

一箭双雕的目的达到了。令人意外的是,张旻的到任产生了太后都意想不到的效果。

枢密副使晏殊对张旻的到任提出异议了。他说,枢密院与中书这东西二府,掌管天下大事,就算没有贤能之才,也应选拔中等之资的人,可实际呢?张旻算什么?全无功劳,只凭太后宠幸!位居其它职位都已经是天下非议了,居然还提拔为枢密使!

晏殊

太后听了,当然不高兴。这晏殊完全是一迂腐书呆子,懂什么?他以为提拔张旻全是报恩吗?幼稚!

后来,晏殊因与他人发生碰撞而被御史攻击,太后不顾皇帝儿子赵祯的意见,顺势将他调任为知应天府,枢密副使则由新人夏竦代替。

光芒万丈的太后

朝臣们原本以为在赵祯大婚后太后会还政,却眼瞅着她压根没这想法,反而越来越迷恋权力,时不时弄点动静出来,好像非得把皇帝的光芒盖过去。

1026年十二月的一天,赵祯对重臣们说,朕打算在元旦例行朝会之前,先率百官为皇太后上寿

群臣一听,这明显有损国体逾越礼制。

太后也知道大家心思,所以假意谦让道,怎么能因为我的缘故而使大朝会拖后举行呢?

这时,当然得要有人替她说话才行。但王曾马上接上话茬,抢先上奏,陛下以孝奉母仪,太后以谦全国体,就请按太后之命执行吧!

这是明目张胆的抢戏!太后部署被王曾一下就打乱了,下面的戏没法演了,只得心中暗怒。回宫后不知她跟赵祯又说了些什么,最终颁下的诏书仍是先为太后上寿,而后举行朝会。

1027年元旦,东方放白。文武百官及契丹使臣已经整齐列班于会庆殿下,内侍扶出太后,鸣鞭,然后太后安坐于垂帘之后。

内侍再转到殿后请出皇帝,赵祯身着肆袍,在一片乐声中走到垂帘面前,再拜称贺。

太后答道,履端之祉,与皇帝同之(意思是,新年大吉,同喜同贺)。

赵祯再捧起酒杯,跪进太后,贺道,谨上千秋万岁寿!并再拜。

太后

太后接过酒杯,含笑道,恭举皇帝之觞。

赵祯缓缓退回自己座位。

这时,奏乐停止,宣事舍人带领百官站成横列,向皇太后再拜。

接下来,代表百官的枢密使出场。

他在西边台阶拜贺,领着百官再拜。侍中承旨代表太后答道,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

枢密使再登上东边台阶,手中端着斟满酒的酒杯,走到垂帘处跪下。一名内侍接过酒杯,送入帘内。枢密使向北拜道,谨上千秋万岁寿!

等枢密使回到原位,典仪官叫道,再拜!百官重新跪倒拜贺。

最后,宣徽使承旨代表太后出来说道,谨举公等之觞!

典仪官又一次叫道,再拜!大家赶紧又跪了下去,叩头拜贺,然后分班叙立,宣事舍人引百官按顺序登上殿阶,在帘外分东西坐下。

酒过三巡后,侍中奏道,礼毕!

大家依次退下,揉揉肩膀,看着日上三竿,这会庆殿的贺寿总算结束了,还得赶场天安殿的正式上朝。

赵祯赶着换上兖冕,来到天安殿接受百官朝贺。新年第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太后继续着垂帘听政。

武则天如何?

一年过去了,赵祯又大了一岁,太后仍没有任何还政的表示。

这一年,她利用宰相张知白去世的机会,再次改组中枢。

宰相空缺,自然要有人接替。王曾推荐吕夷简,曹利用推荐枢密副使张士逊。太后原本想用资历更老的张士逊,但王曾劝住了她,说,宰相要看才,而不是看资历。

太后觉得对,可吕夷简又来了一次让贤。最终,东宫旧臣张士逊成了宰相。中书宰相和参知政事仍维持各两个

这样枢密院就有两个枢密使、一个枢密副使。太后利用机会,再次改组枢密院,任命姜遵、范雍为枢密副使。其中姜遵年纪六十多了,纯粹是比较听太后话而被提拔的。

因为太后之前派内侍到姜遵驻地建佛塔,令姜遵毁掉汉唐碑碣用来做砖石。这样一件有点难度的任务一完成,姜遵就进入枢密院了。

别以为太后只看着枢密院,中书她一样不放下,只是效果不好。

除了王曾自主性太强外,参知政事鲁宗道也不给她面子。

她做过试探。毕竟鲁宗道是自己一手提拔的,而自己从代夫预政到代子临朝这十余年,对帝国的贡献有目共睹,理应享受更高的礼遇及名分。

所以,她找来鲁宗道,问道,唐朝武则天皇帝做得怎么样啊?

没想到,这位“鲁直”装作不知道太后本意,正色道,武后乃唐之罪人,几乎危及社稷

武则天

一句话把太后堵得默然无语。

就这么一次试探,反而让鲁宗道更觉太后思想危险,时不时拿儒家礼制来给她上一课。

不久,有人为了巴结太后,提出按照天子的规格为刘氏立七庙

太后借此问大家意见,其他人都不敢说话。

这次又是鲁宗道朗声反对,他说,如果立刘氏七庙,那把皇帝摆在什么位置?!

太后只得又作罢。这还不算。

一次,太后与赵祯准备一同前往慈孝寺(为先帝赵恒求福所建),她打算乘大安辇走在赵祯乘辇的前面

鲁宗道又是据“礼”力争,他说,妇人有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妇人之道!

太后只好不甘心地跟在赵祯乘辇的后面。

这种事情一多,太后身边的人给鲁宗道起了个“鱼头参政”的绰号,既是因“鲁”字有鱼头,更因他的存在让别人如鱼头鲠喉

太后想到了换人。她的办法与用在姜遵身上的类似。

太后出金帛修建了景德寺,她宠信的宦官罗崇勋找到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蔡齐,告诉他,你赶紧写一篇景德寺记,参知政事的位置可是为你留着的!

无奈,蔡齐看穿了其中奥妙,他恪守臣道故意迟迟不写。最终于1028年七月调任知河南府。

鲁宗道还努力争取挽留他。但意图掌控中书的太后自然不会听他的。

半年后,令太后忌惮的鲁宗道去世。太后松了一口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宋史笔谈154:“功高盖世”又如何,得罪太后只有走向家破人亡
宋仁宗曹皇后是如何稳固皇后之位的?她为何能笑傲后宫?
澶渊之盟立下大功,深受真宗仁宗宠信,但他为何最终被贬被杀
宋朝衰亡与士大夫“黄金时代”的终结
第八十三回 赵汝愚定策立新皇 韩侂胄弄权逐良相
后妃列传:宋朝高太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