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西楚霸王项羽最后会失败?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推倒了抗秦第一张的多米诺骨牌,各地纷纷响应。

一个做公务员的朋友告诉我,公务员平时接触的人都是周边的同事,以及业务部门对口的人员,朋友圈比较窄。殷郡守毕竟是体制内的人,平时接触的都是体制内的人,对民间的号召力还比较有限,顶多在办理徭役的时候,接触接触主持徭役的民间豪杰。会稽郡的首府恰恰是吴中,所以殷郡守接触最多的民间豪杰肯定是项梁。

作为会稽郡的郡守殷通是一个有点想法的人,也想趁着乱世称雄。看着各地纷纷反秦,殷郡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造反这事情,当然要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殷郡守就想到了项燕们,邀请项燕一起坐上反秦这条大船。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令殷郡守没想到的是,项燕根本就不想和殷郡守坐同一条船。项燕想做的反秦大船姓项,殷郡守坐的船姓殷。最后项羽叔侄以武力平定殷郡守,重整旗鼓,聚精兵八千。

项梁率领这支部队本身还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所以这时候项梁还只是有拜在陈胜门下想法。

广陵人召平於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 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最后得知陈胜死后,这支队伍就面临重新进行政治定位的问题。

我们是谁?我们要干什么?

这时候谋士范增登场了,告诉项梁你就是楚国的臣子,你的目标就是恢复楚国,恢复昔日的封建体系。于是项梁就立楚怀王之后,自立为武信君。

我也不知道范增的理论依据是从哪里得来的,要立楚王之后,便能够获得拥护,但是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坑,把项羽坑惨了。

引进了楚怀王,就相当于引进了新的政治力量,而且这个政治力量能够分配权力,而且进行政治决策。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随后的几场战斗中,秦军增兵章邯,项梁战死。章邯认为楚地的反抗主力已被消灭,不足为虑,就渡河击赵地。楚政权得以获取暂时的喘息,项羽他们这边战事刚结束,等待他的不是休整,而是之前范增挖的坑,是内部政治斗争。

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当是时,秦兵彊,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彊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彊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

楚怀王利用这短暂的休整机会,通过政治操作,将军权从项羽手中收回,让宋义做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楚怀王安排宋义带领项羽的部队北伐的同时,还安排了另外一个人西征,并且约定先入关者为王。

这时候章邯的部队在赵地,以前蒙恬的部队也在北方镇守边疆,北上遇到秦军部队,估计要打硬仗,救了赵国,将来还得由赵国贵族统治;关中现在防务空虚,容易攻打,而且攻打关中,还能够封为关中王。楚国的将领都想攻打关中,不愿意北上,包括项羽也想攻打关中,不愿意北上救赵。

虽然项羽积极争取,但是楚国朝廷上下一致支持刘邦西征,显然这帮人内心不愿意让项羽封王。

最后楚怀王拍板:项羽作为次将北上救赵,刘邦西征。

楚怀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猜想楚怀王这样安排基于以下考虑:

(1)通过灭秦和救赵,来实现自己的天下之主的地位;

(2)承认各诸侯国的势力范围,推行封建制;

(3)西征入秦,消灭秦政权,如此秦军便失去老巢,秦军将领不会再抵抗,容易接受分封,同时在秦地设置新的诸侯王统治;

(4)肃清项羽的影响,如果将来北伐失败了,可以安置罪名杀死项羽,如果北伐成功了,直接分封到赵地,让他和赵国本土贵族、秦军缠斗,或者回到楚国之后直接斩杀。

宋义和项羽北伐救赵,刘邦率军西征,一切都按照楚怀王的安排进行,天子之位似乎在向他招手。楚国朝廷上下对刘邦的偏心,对项羽的压制,让项羽感到危险正在逼近,果断发动政变,杀死宋义,自封为上将军。

面对军权旁落,项羽抓住时机,发动政变,夺回军权。面对秦军,诸侯作壁上观,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成为诸侯上将军。项羽采取战和并用的手段,快速解决北方之后,开始西征入秦。不仅关中王问题要重新敲定人选,而且项羽俨然要成为天下之主。至此,楚怀王主导的封建制已无可能,楚怀王的如意算盘再也打不动了。

起初楚怀王和诸将约定,最先能够平定关中的将领封王。先入定关中的将领,可以统治关中,但并没有约定具体的地域范围,这就给各方留下了解释空间。按照楚怀王之约,必然封刘邦为王,彼时刘邦也只想作秦王。如果将这个结果报给楚怀王,楚怀王肯定封刘邦为秦王,项羽就得分封到其他地方和本土势力争食。这样的结果,项羽却不可能接受,项羽不接受这样的结果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在项羽看来刘邦能够顺利进入关中,是自己牵制秦军主力的结果,刘邦童鞋本身没有任何大的功劳,封为秦王,不太合适;

(2)跟随项羽血战的将领,包括投降的秦军将领,让刘邦成为秦王,没有多余的位子分封这些将领,将来必然又是战争不断;

(3)项羽童鞋诛杀宋义,夺回军权,特别是战胜章邯之后,已经有做楚王的实力和野心,如果遵照楚怀王的约定,自己也只能回楚国做个上将军,或者重新分封到其他以后有本土势力盘踞的地方。

对于项羽来说,现在他需要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力量和理由推翻楚怀王之约的合法性,通过刘邦作为发力点,以此让楚怀王改变之前的承诺。要解决刘邦的分封问题,他有四种选择:

(1)和刘邦沟通,迫使刘邦主动放弃作秦王的想法,然后和楚怀王沟通,再让楚怀王改变原来的约定;

(2)直接斩杀刘邦;

(3)重新解释楚怀王的约定;

(4)根本不遵守楚怀王的约定,按自己的想法来。

完全不遵守楚怀王的约定是最次的选择,意味着要否定以前怀王之约的合理成分,甚至否定自己北伐的合法性,以及自己上将军的合法性。直接斩杀刘邦,是第二坏的选择,刘邦率领10万大军进入关中,斩杀一个刘邦,按照之前的义帝之约,秦王的继承人应该在这10万大军中的将领中选拔,而非后来的诸侯们。

重新解释楚怀王之约,可以解决刘邦的封地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其他诸侯的分封问题,关中就那么大的地方,跟随项羽战斗的将领又那么多。剩下的就是和刘邦、楚怀王沟通迫使他们放弃原有的想法。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按照《史记》的记载,项羽采取的措施是,让刘邦放弃做秦王,然后再向楚怀王报告,给楚怀王一个台阶,让楚怀王改变原有约定。项羽整备军队,作出要打仗的准备,威慑刘邦。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兵力,刘邦很快就作出了回应,面见项羽,向项羽解释清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刘邦在参加宴席之前,就通过项伯向项羽表达了自己无意在秦称王的想法,但是这毕竟是私下的言论,不具有任何效力。这场宴席,表面上看上去杀机重重,实际上有惊无险,更多的是一场政治交易。根据以后事态进展来看,这次交易至少达成了以下内容:

(1)刘邦放弃称王关中的想法,项羽另找地方给刘邦封王;

(2)项羽要洗劫关中,刘邦不得干涉。

以前以为项羽大意把曹无伤给出卖了,现在明白项羽是故意的,项羽故意将曹无伤透露给刘邦,如果刘邦回去后没有杀曹无伤,说明他真的有称王关中的想法,旋即刘项一场恶战;如果杀了曹无伤,从此刘邦手下无人敢提称王关中的意见,再想称王关中,就说明杀曹无伤杀错了。

项羽没有和刘邦开打,以及在鸿门宴上斩杀刘邦,恐怕核心在于刘邦向项羽表示自己无意做秦王,坚决支持和听从项羽的安排。害怕刘邦们继续留恋关中,项羽将关中的资源都拿走了,让这成为不毛之地。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获取了了刘邦的承诺,掠取了关中的资源,已经从事实上否定了怀王之约。籍此项羽向楚怀王施压,意图迫使楚怀王改变原有的约定,以此展开自己的分封体系。由于刘邦已经表示不愿在关中称王,就需要向楚怀王重新请示诸侯的分封问题,给楚怀王一个台阶,也给手下的将领一个信号,结果没想到楚怀王坚决不改变之前的约定。

楚怀王不改变分封约定,项羽这边就无法对他手下的将领一个交代,对于这些满满战功的将领,却无法分封,情何以堪。

在乱世终究要靠实力讲话,面的执意不改变原来分封体系的楚怀王,项羽先将楚怀王抬到天下共主的地位,然后开始开始阐述否定楚怀王分封体系的依据: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之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这段话,项羽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1)当初将这些六国之后立为诸侯王,就是为了灭秦的时候,巩固后方用的;

(2)真正灭秦的是我们这些拼死拼活的将领,和这些诸侯王没有关系;

(3)义帝在伐秦中,并没有什么战功,应该将他的封地分给各位将领。

当初让这些六国之后作为各诸侯国的王,只是手段,根本的目的还是灭秦,灭秦是体,立六国之后为诸侯王只是用,灭秦是各位将领的功劳,那些六国诸侯王并没有出力,既然本体实现了,这些用本身就是幌子,也就没有必要给他们诸侯王的待遇。

项羽一番关于分封的体和用的讲话出来后,加上要将义帝的封地分给各位将领作为利诱,很快取得了将领们的一致同意,项羽将展开自己的分封。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赵将司马昂为殷王,都朝歌。赵王歇徙王代。赵相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九江王,都六。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故燕王韩广徙王辽东。广不听,臧荼攻杀之无终。封成安君陈馀河闲三县,居南皮。封梅鋗十万户。

分封是个技术活,既要考虑战功,也要考虑各个将领原来的封地情况,分封只能比原来的封地好,不能比原来的封地差,如果比各个将领预想的情况差,必然招致不满,随之而来的便是这些不满的诸侯串联,击败分封者,重新分封。

来看这场分封,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是对项羽的分封不满意:

(1)刘邦本来是要做秦王,结果分封到巴蜀做了汉王;

(2)魏王豹,人家本来是魏王,结果被封为了西魏王;

(3)赵王歇,本来是赵王,将人家封为代王;

(4)故燕王,变成了辽东王;

(5)齐王田市变成了胶东王;

(6)没有封田荣;

(7)陈馀环封三县,和张耳王赵地的境况相比差远了。

每一个王都代表一个群体甚至阶层的利益,对于这些人没有安置好,就相当于有一大群人没有地方安置,这一大群人不满意就会串联,就会想办法推翻这一分封安排,重新建立新的利益分配体系。

项羽怨田荣,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田荣怒,因自立为齐王,杀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楚令萧公角击彭越,彭越大破之。陈馀怨项羽之弗王己也,令夏说说田荣,请兵击张耳。齐予陈馀兵,击破常山王张耳,张耳亡归汉。迎赵王歇於代,复立为赵王。赵王因立陈馀为代王。项羽大怒,北击齐。

很快出现了项羽分封体系的挑战者,就是和项羽家族一直有恩怨的田荣,刘邦好歹封个汉王,田荣什么都没封,自然反抗的最为激烈,毕竟田荣在齐地经营多年,树大根深,根本不理项羽那一套,直接自立为齐王,把项羽分封的齐王田都杀死了,还要和楚国军队干一架。没有封王陈馀闻风而动,从齐借兵击败张耳,迎立赵王歇,赵王歇封陈馀为代王。

进展到这里,项羽的分封体系已经面临着崩溃的局面。如果项羽放任不管,任由这个分封体系烂下去,项羽将失去许多盟友,最后天下争霸基本没有项羽什么事儿,项羽必须出手维护自己一手建立的分封体系。

看到齐和赵都已经和项羽决裂,其他对项羽体系不满的人,自然也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联合起来对抗项羽,终于刘邦来了。

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项羽封沛公为汉王,封地在巴、蜀、汉,胸怀天下的沛公看到自己队伍的东归情绪,决定利用这种情绪,决策东乡,争权天下。诸侯国之间的兼并征伐战拉开序幕,刘邦经过修整和谋划,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破三秦、魏王豹。

项羽共分封了19个人(不包括项羽自己),也可以说代表当时的19股力量,这其中有6股力量对项羽体系不满意,剩余的13股力量中,有3股力量(三秦)被汉王刘邦吞并,已经不可能帮助项羽。

剩余10股力量,10股力量中3股力量(张耳、田都、田安)的首领要么逃亡要么被杀。对于分封比较满意,或者在分封中没有受益也没有受损的由2股力量,这算是中间力量。

(1)吴芮衡山王(代表的百越系);

(2)韩王成。

韩王成因为没有军功,被项羽分为侯,项羽还是不放心,最后杀死韩王成,韩王成代表的势力也和项羽决裂,吴芮衡山王代表百越系参政,基本不愿参加内陆政治。

剩余的7股力量,属于项羽刻意拔擢的为:

(1)申阳河南王;

(2)司马昂殷王;

(3)黥布九江王;

(4)共敖临江王;

(5)臧荼燕王。

这8股力量属于项羽分封体系的受益者,按理应该支持项羽,共同维护这个体系。从以后事态的发展来看,黥布没有真心实意的支持项羽,在项羽和齐恶战的时候,称病不出,最后归降刘邦。申阳、司马昂在刘邦伐楚后,归降刘邦。共敖由于属于楚怀王政治谱系,并没有参与楚汉之争。臧荼被韩信击败。

项羽击齐,宣告着“项羽式封建制”的破产,项羽作为帝王的权威,受到“齐王”的挑战。“项羽式封建制”的均衡状态被打破,“春秋战国式”的场面又开始上演。诸侯国之间的兼并征伐战拉开序幕,沛公经过修整和谋划,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破三秦、魏王豹,将原有部队收归治下,纳入统一的管理序列。

封建制这种天子和诸侯分治天下的权力组织结构,其稳定的运行,需要满足五个条件,五个因素同时具备,封建社会稳定运行。

(1)天子的权力能量大于或等于其中任何一个诸侯;

(2)天子和诸侯的血缘、感情的亲进度、认同度较高;

(3)每个诸侯都认同天子的最高地位,认同封建方案;

(4)土地秩序稳定;

(5)阶级服从稳定。

此时这5中因素基本被破坏殆尽,因此楚怀王的分封体系被项羽的一场政变就破坏殆尽,有7股政治力量对于项羽的分封体系十分不满意,串联起来就推翻了项羽的分封体系。

这时候再想采取封建制的方式来分配权力,平衡不同政治力量,已经变得比较困难,即使实现短暂的稳定,也会不断受到挑战。

项羽的失败,从他分封那一刻就注定了。他封了沛公、还封了秦将、楚将、赵将、赵王歇、张耳、黥布、共敖、吴芮、燕将臧荼、故燕王。

这19股力量真正愿意支持项羽的也就3股力量,其他的要么反对项羽,要么作壁上观。分封制十分考验天子的利益分配能力,如果利益分配不均衡,不能够达到诸侯王都满意,或者全部分封自己人,最后必然是分封者成为众矢之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之谜鸿门宴
刘邦入关后,为何守不住函谷关?
勾心斗角:鸿门宴项伯为何保护对头刘邦(2)
鸿门宴:一场政治交易的盛宴
楚汉之争,项羽为何会败给刘邦?其实鸿门宴时已注定结果
范增[秦末项羽主要谋士政治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