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需要人文支撑
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需要人文支撑

仲海亮张超中本报记者蒋寒
    中医药在中国文化中最具实践性和济世精神,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学术界对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其思想成就和哲学内涵也逐渐为世界所关注。专家呼吁———

  1月29日,在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哲学界、中医界和科技界60多位专家从人文哲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医药的未来发展问题,认为国家应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中医药发展。借人文之力突破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使之重新焕发活力,是当前解决中医药问题的基本路径。

  存废之争实质上是文化之争

  近百年来,人们接受的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主要来自西方,这种知识是以分析还原的思维方式为主建构起来的,以之理解中医药,恰恰忽视了中医药的文化和哲学特征。专家认为,正是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足,从而导致社会精英的人文素养不足。源于这种知识结构的偏差,导致在认识和理解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文化时也存在偏差。

  就“中医存废”之争,专家认为,也是近百年来中西文化论争的继续,人们把对生命认识的哲学和文化的不同看法,转换为科学与不科学的争论,致使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看不到问题本质。由于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科学也因此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种看法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承认。不顾文化特征而导致的人文素养的不足,必然在哲学层面和思维方式上出现偏颇,那种把西方重分析、重实证的思维方式看作是唯一的科学,而把东方的整体思维、辨证论治理论看成是非科学,甚至是伪科学的看法本质上是科学思维僵化的表现。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强调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政策。事实上,中医一直受到挤压,被边缘化,发展被逼进“废其医、存其药”的误区,使中医理论失去了本体地位。专家呼吁,中医发展应注重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科学之外还有人文领域,需要从人文、社会方面加以考虑中医的战略问题,应该把它纳入到人文的思考领域里面才能为中医药的现代发展找到一条实际的道路。

  中医药发展的多元方向

  发展中医药是我国政府的一贯方针,其目的首先就是要解决13亿中国人的医疗保健问题,并进而在全面继承中医药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创新。

  多年来,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成了中医药发展的主导思想。而现代化的意义有多个层面,以现代科学语言解释中医药的科学内涵,或用现代技术研究、分析和验证中医药的正确性,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搞植物提取物,或在传统中药中分析、提取出单体物质,再走化学合成的道路,只是中医研究的一个方面。事实上经过几十年现代化发展,大家看到一个事实,一方面是中医药高级人才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却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不突出,中医名医越来越少,中医的整体性和原创性优势基本丢失殆尽,以至于中医学术日趋萎缩等等。这种困境的出现实际上是思维窄化,看不到现代化的多元发展路径所致。

  中医药发展何去何从?专家认为,应从人文入手,探索中医药发展的可能路径,而中医哲学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中医哲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也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医学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体现,具体表现为中国文化的先发优势,开放而能自守,兼容而更自强,和而不同,生生不息,而这些特点都与中医药“通常达变”的原理分不开。中医药虽屡陷重围却仍一枝独秀,这就是文化的先发优势使然。

  因此,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和引领,只有其人文精神的现代化,才能使得中医药更好地科学化、现代化,才能够保障我国国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健康。

  发展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专家认为,中医药发展的薄弱环节是人文素养不足,具体表现为认识方式、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中医哲学等方面的问题。

  多年以来,中医从业人员的思维总是陷在科学不科学的圈子里,使中医始终不能自拔,并进而陷入到一种科学化、现代化的悖论之中。要发展中医,必须要正本清源,恢复中华医道的本来面貌,重铸中华医魂,振兴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自然之道和生命之道的认识,而中医就是一种生命之道、自然之道和社会之道。

  为了提升国人的文人素养,发扬中医之道,传统文化工作者应当责无旁贷,把中国传统文化中能够有利于当代科学发展的价值因素、价值判断和方法论研究整理出来,作为有利于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研究有利于发展当代科技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增强我们民族的自信心,促进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和科学文化的自觉。

  只有在阐明和把握中医药学的哲学性质和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才能促使中医药理论精髓的传播,才能发挥其对人类健康的巨大价值。也只有人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利用中医药的整体观来引领当代科学革命,发展人类未来文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成熟智慧,有利于后来者通过人文化科技而更好地实现自然、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哲学思想的突破能促进中医药理论创新

  专家认为,中国在21世纪最有希望取得领先优势的是中医学,这是我国得天独厚的基础。充分利用这个基础,首先需要中医药理论在哲学、方法论上的突破,而其优势是中医的整体性思维。

  当前,中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创新,而中国文化的创新则能够为中国科学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历史上,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果,这种成果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是分不开的。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中医药理论的创新必须从中国文化入手,用中医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实现。

  研究和发展中医哲学,使中医学回归到自己的哲学方法,有可能为理解和阐明中医药学作为原创科学的性质做出基础性的贡献,从而突破旧科学观念的束缚,改变和提升人们对中国文明的认识水平。因此,加强中医哲学的研究,深化对中医学的原创性的理解,必将促进文化自觉和科学自觉的实现,既有助于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也有助于恢复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真正发挥中医药保障人类健康的潜力。专家认为,开展中医哲学的研究,不仅是基于典籍和文本的经院式探讨,在根本意义上是基于活生生的中医实践,并通过对这种实践的理论观照,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的原创智慧,在充分把握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基础上,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

  一致表示,与中医学的现实状态相联系,中国哲学的研究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方法论的制约,不能展现自身精神和风格。通过中医学的存在,中国哲学也当能够开拓自己的研究道路,看到自己的原创性优势。因此,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必将促进跨学科的研究和交流,带来中医学研究的新气象,从更长远和基础的层面也将促进当代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为中国科技的自主创新战略铺垫坚实的平台。

   http://www.stdaily.com/gb/misc/2007-02/26/content_638767.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从多元性认识中医
中医亡,则中华文明亡!
中医承载着中华文化道心
四个理念让中医药路更通达
医学是科学吗? 一个医学“叛徒”的人文思考 - 江晓原的blog - 江晓原 - 和讯博客
清华教授:江晓原是反科学文化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