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新人到带团队,我只用了半年,经验全藏在这三句话里!
经常看「秋叶大叔」或者「秋叶 PPT」的小伙伴,可能见过下面这张图:
没错,正是在下。
这张图是我 2019 年 7 月入职秋叶团队,发表第一篇文章时做的,到今天,它一共出现了 20 次。
虽然我已经不记得具体是哪一篇了,但是「修改六遍」、「回家痛哭后继续码字」的场景却还是那么清晰。
当时我收到的反馈经常是:
看不懂;
不知道在说什么;
没有逻辑;
……说实话,我内心是不服气的,一边在心里想着:「明明就是你们看不懂!」,一边在嘴上应着:「好的,这就去改。」,然后把情绪压抑到回家以后……
好歹我也是(自封的)文字爱好者,怎么到这里每天都是打击!
但是,半年时间过去了,从改稿无数遍到一次通过,从无人问津到阅读量百万,从自己写文章到教团队新人,我很感激自己没有退缩,没有放弃。
有时候看着团队的新人,就仿佛看着半年前的自己,心里忍不住感叹:原来当时带我也挺不容易的……
都说「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终人,」这半年的职场经历和带新人的过程中,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01
我可以听你解释,但读者只会退出
不说写文章的人讨厌被质疑「看不懂」,就日常沟通的时候,如果对方说「没有听懂」,我们也很难不在心里想一句「你怎么这么笨」。
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村上春树提到自己是如何改稿的:
第一稿完成后,稍微放上一段时间休整,进入第一轮修改——大刀阔斧、整体修改,时间大概需要一到两个月。
搁置一周后进行第二轮修改,尤其要着眼于细节。
第三轮修改,重要的是把握小说展开各部分松紧度,调整好整体与细节之间的平衡。
接下来放上半个月到一个月进行「养护」,然后进入下一阶段:听第三者意见,再修改。
这个「第三者」先是村上春树太太担任,然后才是出版社编辑。只要太太觉得哪里看不懂,那就不废话开始改。你看,村上春树的妻子排在编辑之前,如果她反馈了疑问,就表示「其他读者」也很有可能读不懂,无论是什么原因,修改是肯定的。
就像马东说的: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如果读者看不下去、看不懂,他们会直接退出,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你。
就像秋叶老师说的:
什么是新媒体人的道德?那就是:不浪费读者的时间。所以,在创作内容时,放下一些「我」,加入一些「对方」,「我可以听你解释,但读者只会退出。」这是我学到的第一句话。
02
努力做好一件小事
上周团建,有一件小事在公司群里炸开了锅:酒店服务员「海底捞式」的服务令人震惊。
这件事让我想起来《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的一个词:苟且红利。
意思是:
虽然看起来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有大量的苟且者。你只要稍微比他们往前一点点,就能享受到的那个红利,就是苟且红利。「稍微比他们往前一点点」,这句话我琢磨了很久。
有时候别人问我做什么工作,我会简单回复:码字的,然后收获没有感情的「哦」。
这可能是很多人对「自媒体」或者「写手」的感觉:不就是个码字的吗?能有什么前途。
「前途」可能说不上,但我觉得,这份工作也不是谁都能干好的。
就拿「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分发来说:
同一篇文章,针对不同平台的要求,你是直接复制粘贴,还是针对性做些调整?例如标题、小标题、配图和关键词设置?
如何起标题才能让平台算法识别,并且精准推荐给粉丝?
不同的平台算法有差别,你能把握住吗?
文章分发前后,有沟通、有对接、有记录吗?
如果想要查询和检验文章效果,你会记录、对比哪些数据呢?
一篇百万阅读的文章,最后这个「100w+」的成绩中,起码一半都得益于「分发」,如果只是觉得自己「写了就行」、「写的挺好」,然后「简单分发」,抱歉,没有好数据是常态,而有好数据只能是运气。
在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做了《分发检查清单》,详细记录了每一个步骤以及注意事项,首先保证不犯低级错误,同时也给自己的日报提了一个小要求:用《工作日志》来记录每一天的思考。
这件事,看上去不大,很小,小到每天或许只比别人多花 5 分钟。
但是慢慢的,我从「写手」岗位,到担任「分发负责人」,再到带团队新人,「努力做好一件小事」,这是我学到的第二句话。
03
好的流程,本身就是生产力
12 月有同事请假了,说:
感觉自己的灵感枯竭了,写不出东西,想出去走走。这好像也是做内容的一个通病:太依赖灵感。
记得米勒问过我一个问题:
有两个人,一个人写 10 篇文章,不说特别好,但无论什么状况总能做到 70 分;另一个人,状态好的时候 100 分,状态不好 20 分,比例往往是 1:9。如果你是老板,你更愿意选哪个?原先,我是后者,但现在,我可以做到前者。
写作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如果仅仅是凭着三分钟的热情或者一时的「有话想说」,往往不是陷入自嗨,就是感觉无比痛苦。
我数了一下,2019 的下半年,我一共写了 260 篇文章,其中 10w+占了 131 篇,100w+ 7 篇。
而这些成绩都是从 8 月之后开始,那个时候团队集中做了流程分解——
从独立找选题、找素材到成文、分发,变成了:集中做选题,集中找观点,集中搭框架,集中填素材,然后独立成文,最后集中审核、排期分发。
做好选题,有选题表,节省了「写什么」的时间;
找好观点,搭好框架,节省了「怎么写」的时间;
集中审核,排期分发,节省了「怎么用」的时间。
我看过这样一个观点:
匠人时代,打磨一件好物可能需要投入几年的时间;而工业时代的「流水线」、「分工」让这个时间大大缩短,这是对体力劳动的解放。那么脑力劳动呢?是不是也有更好的方式来解放呢?写作的流程是可以拆分的,不仅不会「限制思维」、「千篇一律」,恰恰相反,它提供了「刻意练习」的机会,制造了进一步思考和提升的可能。
现在,团队对新人的培训,也是基于这个流程来开发的:
第一周:如何建立独特观点,搭出青云框架?
第二周:如何快速找到好用又切合的素材?
第三周:如何根据平台要求,取出爆款标题?
……
提醒新人的同时,我也提醒自己:
灵感是加分项,有,是锦上添花;没有,也不是拖延的借口。将工作流程标准化,会让你事半功倍。「好的流程,本身就是生产力。」是我学到的第三句话。
04
写在最后
最后分享《绿皮书》里我很喜欢的一段话:
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上班就认真上班,笑就尽情大笑。
从今天开始,我也换了自己的标签,这句话也正是 2020 年我的目标:
情绪丰富、专业写作的双鱼座媒体人,和你一起看职场故事。
同样也希望 2020 年,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标签,愿你永远有爱和温暖,并无所畏惧。
从逻辑混乱到百万阅读量的媒体人,燕子用了半年。她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年终总结复盘。在我们秋叶团队中,像这样优秀的小伙伴,还有很多。
以下是他们的年终总结复盘,真诚走心,干货满满,推荐大家康康~
👉老秦:《2019,我所经历的「7向修炼」》
👉三水:《再见啦,平平淡淡,有小小胜利的2019!
👉有姜姜:《2019,我提交了一份真实答卷》
👉伟崇:《2019年,全新的突破》
👉七七:《2019年的第一次复盘总结》
(我是招人分割线)
快速成长的方式之一就是和高手共跑,如果你也想加入我们团队,可以看看下面的内容。
【秋叶团队招聘需求】
点击放大图片进入查看
放大图片后可以左右滑动
网课/电商销售经理
网课/电商文案
社群运营
新媒体内容编辑
(职场领域)
新媒体内容编辑
(泛生活领域)
短视频拍摄剪辑
短视频策划
(职场领域)
平面设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团队的流程——从新人入职到晋升
互联网下半场,企业如何做好公众号?
夜思丨职场新人的困惑:积极主动就是端茶倒水吗?
3种段位!会做事的人都是怎样复盘的?
买房非小事,买房流程十步走
寿训笔记:保险标准化增员培训流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