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验中学“班班通”应用教学达标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实验中学“班班通”应用教学达标竞赛活动
实 施 方 案
为落实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在我校教师中开展“班班通”教学应用达标竞赛活动,目的是提高多媒体“班班通”设备使用效率和水平,使全体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班班通”设备应用、课件制作、信息化教学等技能,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及应用,有效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为“一体两翼四环”教学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参赛对象
全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所有学科教师。鼓励上述范围外的教师自愿参加。
二、竞赛方式及内容
(一)组织方式
达标竞赛活动分初赛(校内比赛)、决赛(全县比赛)两个阶段。我校组织初赛,选出参加县级决赛选手。决赛由县教育局统一组织,教育局将分中学组、小学组两个组别进行。
我校选取6名选手参加县级决赛。其中2名按照初赛成绩推荐产生,其余4名选手由县教育局抽签产生,具体抽签办法:学校将参赛范围内的教师按初赛成绩分成好和较好两个等次(分等比例为4:6),县教育局从各等次分别抽取2名,共4名。
(二)初赛安排
校内初赛人人参与,分课件制作和讲公开课两个阶段进行。按照课件制作、讲课分别占40%和60%计算总成绩。
1、课件制作。要求每位教师制作一件教学课件,制作软件为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等不限。评比时间:2013年2月下旬。
2、人人讲公开课。根据学校安排,讲课内容、课件由选手自定,在讲课时主要考察选手应用“班班通”设备上课的技能、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和应用能力等。时间在2013年3月初。“班班通”应用课堂教学评价表,见附件1。
三、活动步骤
活动分动员部署、练兵达标、组织初赛三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12月24日—12月31日)
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全面发动,安排部署达标竞赛活动。
2、练兵达标阶段。(2013年1月2日—3月18日)
以“六个一” 活动(附件2)为抓手,组织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应用练兵达标活动,此阶段分三步进行。
一是“立标”,让教师“教有所学”(1月2日——1月13日)。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班班通”应用培训,推选部分业务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执教“立标示范课”,为教师有效利用电子白板“班班通”进行课堂教学做示范,并进行互动式交流、研讨,重点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加强教师“班班通”应用能力培训。
二是“定标”,让教师“教有所向”(1月14日—1月20日)。在教师学习观摩“立标示范课”的基础上,研究确立“班班通”应用教学目标要求,并督促教师开展学习研讨、应用实践活动等。
三是“达标”,对教师“教有所评”(1月21日—3月18日)。学校根据确立的“班班通”应用教学目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班班通”应用教学达标活动,全体教师每人上一节过关课。根据《东平县中小学 “班班通”应用课堂教学评价表》量化打分,确定检测等次。对不能过关的教师要集中培训,限期过关。
3、组织初赛阶段。(2月19日—4月5日)。先进行课件制作比赛(2月19日——2月23日),再进行讲课比赛(3月19日—4月5日)。根据汇总成绩推荐出参加县级竞赛的人选。
四、成立实验中学“班班通”应用教学达标竞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实验中学
2012年12月25日
附件1:
“班班通”应用课堂教学评价表
教师姓名
年级
学科
课题
评价内容
评     价     要     求
量化评分
评价结果
知识与
技能
12分
1、知识点清晰,知识量适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联系生活、实践。
4
3
1
2、教学目标设定从学情出发,并明显地体现于教学全过程。
4
3
1
3、教学内容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学生经历、体验、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3
2
1
过程与
方法
20分
4、运用教材恰当,课堂程序分明,教学语言流畅。
3
2
1
5、立足于学生的学,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体现学生自主发展、差异发展的教学策略。
4
2
1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
2
1
7、教学活动,内容充实,灵活多样;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有实效;教师不局限于教材,本着便利学生的原则,及时捕捉、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
6
4
2
8、教师所提问题富有挑战性,把学生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当作课堂教学的生长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
2
1
情感、态度与效果
16分
9、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关注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以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学生学习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7
3
1
10、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较好地掌握新学知识技能,学有所获。
4
3
1
11、学习积极主动,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乐于争论、讨论、辩论,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学习兴趣浓,信心足,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5
3
1
课件设计与“班班通”设备运用
40分
12、体现科学性。模拟仿真形象,能正确再现科学规律,举例合情合理、材料准确真实;媒体选择合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展示教学重点、难点;场景设置、素材选取、名词术语、操作示范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12
8
5
13、体现技术性。图像、动画、声音、文字设计合理,能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教学重点、难点;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搭配协调,文字字体、字号合适、醒目;配音标准,音量适当,快慢适度;导航结构清晰合理,有适当的课堂交互设计,智能性好;适应性强,素材完整。
12
8
5
14、体现艺术性。设置恰当,创意新颖,构思巧妙,情节合理;画面元素布局协调、统一;画面简洁,无干扰教学因素。
8
5
2
15、体现实用性。界面较好,操作简单、灵活。
8
5
2
板书效果
12分
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板书与“班班通”设备的有效结合,达到课件、“班班通”、板书的有机统一。
12
8
4
综合评价
附件2:
“班班通”应用教学“六个一”活动
1、完成一份“课例设计”,即完成一份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
2、完成一个“课件制作”,即完成一个应用电子白板“班班通”设备授课的课件;
3、熟练掌握“功能运用”,即教师能够熟练演示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橡皮擦功能、鼠标功能、软键盘功能、切换功能、书写内容保存及回放功能、拖放功能、照相功能、隐藏功能、探照灯功能、拉幕功能、涂色功能、演示功能、几何作图功能、资源库功能等操作方法;
4、上一节“过关课”,即能够体现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新学情,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且熟练应用“班班通”的过关课;
5、上一节“优质课”。即突出三维目标、重难点、流程、教学手段、课件制作、电子白板应用效果等方面的优质课;
6、写一篇“应用反思”,即人人写一篇基于“班班通”课堂教学应用的反思、心得体会或论文。
说明:以上6项共计400分。其中第1项为60分,2—4项各为100分,5—6项各20分。考核成绩总分达240分以上且2—4项同时达到60分以上的,方为达标过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教学论文//如何提升班班通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班班通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辛世荣
构建现代网络课堂,点燃学生心灵火把(教学论文)
微课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中的研究综述
浅谈教育信息化数字资源建设及有效应用 参考论文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