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顺起:《我与名人沒有约》(第十一期))人面已去桃花依旧:记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

吴素秋作为民国后期就红透舞台的一代名伶,老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她是中华戏校“四块玉”之外最有成就的艺术家,四大名旦“荀派”最早最好的传承人之一。一部电影京剧《十三妹》让她名震四海,一出《人面桃花》广为国人称道。如今,人面已去,但桃花依旧。

吴素秋(1922——2016)国家一级演员。祖籍山东烟台,后定居北京。七岁随母到北京学戏,先是跟陈盛荪学青衣花旦。十岁考入中华戏校,编入“玉”字班,起名吴玉蕴,师从李凌枫、赵桐珊等,曾得到过“通天教主”王瑶卿的教侮和指导,后正式拜尚小云为师。她酷爱“荀派”,但又已拜过师,就被荀慧生先生收为义女,因此,她成为了“尚”“荀”两大艺术流派的传承人。

▲吴素秋、姜铁麟夫妇与尚小云先生(中)合影

吴素秋天资聪明,因得到多过诸多名师指导,还有起初学武生的功底,她技术全面,一专多能。因此成名很早,她十三岁就在《秋文社》挑大梁。与富连成科班出身的高盛麟、叶盛兰、裘盛戎等高材生合作。十六岁时,她与“五大名净”之首金少山组成了《松竹社》,一起同台演出。并以一出《霸王別姬》大获成功,当时,被称为“大霸王、小虞姬”之美誉。

▲少年时的吴素秋

一九三九年,十七岁的吴素秋成为上海滩四小坤伶之首,她在沪因演《孔雀东南飞》一剧一炮走红。四十年代,名生李呜盛曾搭吴素秋剧团联袂演出,后因嗓子等原因,曾惜别舞台。建国后她主演的新编历史剧《节烈千秋》使她的艺术又焕发了新春。一九五二年,她在《宝莲灯》一剧中扮演三圣母和沉香两个不同角色,充分展现了她多彩的艺术才华。

▲三十年代吴素秋演出广告

六十年代初,吴素秋响应中央支边号召,奉调辽宁省京剧院并任院长,两年后重返北京,与师父尚小云剧团联合演出。一九六四年任刚成立不仅的新燕京剧团团长,七十年代末,调回北京京剧二团。五十年代初,她受聘为北京市妇联会执委,与小白玉霜、魏喜奎一道为抗美援朝组织“捐献飞机大炮义演”,因出色的表现,被誉为“舞台三姐妹”。并由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亲自安排,由她建立北京市京剧四团并任团长。一九五二年,她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以一出《玉堂春》获得一等奖,一九五四年,参加北京戏曲观摩演出,以一出《柜中缘》再次荣获一等奖。她曾担任中国剧协理事,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

▲吴素秋早期演出《纺棉花》剧照

▲吴素秋早期演出《比翼舌》剧照

二零零二年,有关部门曾专门为吴素秋举办了八十华诞庆祝和演唱会,二零一一年,吴素秋获国家“终身成就奖”。吴素秋从小酷爱并下大力致力于荀派艺术,因此,她是较早学荀派且取得卓越成就的演员,她上演的剧目也多以荀派为主。她把荀派最代表的剧目如《红娘》《拾玉镯》《十三妹》《虹霓关》等学到了极致,成为她艺术生涯中“看家戏”。除此外,她常演和有代表性的剧目有《孔雀东南飞》《霸王别姬》《棒打薄情郎》《柜中缘》《节烈千秋》《武松与潘金莲》《人面桃花》《大英杰烈》《宝莲灯》等;六十年代中叶,她演出了现代京戏和移植剧目《南海长城》《红嫂》《六号门》等;改革开放后,还上演了新编古装戏《溜须老店》;另外,一九四三年她主演的《十三妹》拍成了电影,《柜中缘》《四郎探母》等制作成了音配像、录音带、唱片等制品,为传承、传播荀派和京剧艺术留下了宝贵资料。八十年代后,吴素秋耕耘不断,马不停蹄。积极参加了很多纪念、庆典、等各种戏曲晚会演出活动,并担任一系列京剧赛事的评委。尤其吴素秋在晚年,开始认真总结自己的舞台艺术经验,重点执掌教学工作。为“荀派花旦进修班”、院校论坛等公益性讲学。吴素秋对艺术从不保守,她收徒很多,对弟子和学生们言传身教,爱心一片。如今,她挑李满园,她的很多弟子都成为当今所属院团的中坚和京剧舞台上的明星,还有很多吴氏艺术家族的再传弟子。

吴素秋虽出身旧社会,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她从艺之后,不断吸收多方文化营养尤其晚年后,她酷爱书画,闲暇之余,研习画牡丹,她笔耕不断,在画技上达到了专业水准,受到了书画和戏剧界的肯定和赞扬。她的丹青墨宝早就被诸多国内外人士所收藏。在一九九九年,她与其他八位书画家在《春节戏曲晚会》上当场联袂创作的《共绘吉祥图》,把晚上推向高潮。

我从小崇拜吴素秋先生,一九九三年秋,曾专程赴京去家中拜会,得到了老人家的热情接待。她留给我的印象是,不笑不说话,慈祥、和蔼,平易近人,有亲和力。她的个头、形体、微笑、举止,在有些地方,总觉得特别像我的母亲。

▲吴素秋馈赠作者的《牡丹》丹青墨宝

使我荣兴的是,时隔不久,先生精心为我绘制了一幅“牡丹”以于馈赠。我爱不释手,此墨宝成为我永远的美好回忆和纪念。二十多年来,她的音容笑藐至今记忆犹新,流连忘返……

吴素秋作为跨越时代的风流人物,从一名老艺人到人民爱戴的艺术家。她经历了传统和现代的交替,艺术上继承了老剧目老艺人的精华,承载了“荀”“尚”两门艺术流派,又经博学广纳。她结合自已客观条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勇于创新,有所变革。她从自已女性出发,在唱、表等方面都作了细微的变化和处理。达到“似与不似”,以精湛完美的艺术造诣,塑造出各类栩栩如生的戏剧人物。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她演的《十三妹》和《红娘》,既不失两派特质,又有新的风藐。有些业内人士曾称她为“吴派”。吴先生对此十分谦虚,她说:我可不够一派,尚先生的武功,荀先生的眼神,至今还没学到家呢”。


▲吴素秋、张学津双双收徒

吴素秋扮相俊美,台风绮丽,嗓音甜润,做工细腻。她特别善于表演,戏路广泛。行当上她能演青衣、花旦,也能演刀马旦、还善串演小生。四大名旦的戏她几手都能驾驭。她饰演的每一角色个个形象逼真,在舞台上,她既能体现出唱腔之优美,又能结合剧中人的身份,显示不同人物的气质风范。无论与旧有的戏“似与不似之间”,还是在借鉴前人演唱后的创新,都能给人以清新别致之感。吴素秋先生不愧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里程碑式艺术家,她在中华戏曲史和京剧界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她的恩师荀慧生先生给于了她很大的评价:“男演员演女角色必须深入体察女性,吃透了才能演逼真,有些女演员自认为是女的,而不再去体察生活,只仗着本能演反而不真实。吴素秋不然,她虽是女的,也去仔细观察女性一切”。“荀派”艺术家刘长瑜说“吴老师早年红的时候,受到日本残酷迫害,搜身、扣押,她这一辈子真是不容易”。据吴素秋弟子于淑敏回忆:有一次在天津演出,卸了状走出后台,热情的观众在门口堵着。老师就转着圈的说:“谢谢大家”,不知转了多少圈,鞠了多少躬,最后一圈,竞撞在了电线杆子上。这就是人民艺术家的风范。


▲吴素秋与张君秋、袁世海等老一代艺术家相聚

一代艺术家吴素秋先生走了,但,她的精堪艺术和高贵品质永远留在人间发扬光大。

图文:赵顺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周志强:红花绿叶 荀韵情深
痛心!上海出生的知名表演艺术家去世,长期担任主演,几乎没有请过一天病假
吴素秋演唱荀派京剧《红娘》,不愧是名家弟子!
吴素秋没拜过荀慧生为师
京剧能否出现新的流派?
京剧当代四大青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