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要谨防大跃进式

一哄而上当戒躁

当前,全国文艺界正在贯彻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发表的有关文艺家们要讴歌新时代的讲话精神,如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演艺集团今年献礼国庆70周年的原创作品中,90%以上是现代戏,其中,现实题材戏过半,连最古老的昆曲也排演了现代剧目,文艺创作生产呈现出了崭新面貌。

但与此同时,也应理智清醒地看到,一强调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于是都来写扶贫;说要宣传英模人物,便都来写好人好事,都去扎堆创排现实题材,难免会出现同类型的题材作品的同质化、标签化、图解化的问题,一窝蜂的结果势必留下一大批昙花一现的应景之作,浪费宝贵的文艺经费和人力投入,这样的历史教训还少吗。

从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以来一直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就是要把握住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这条,要用符合文艺规律的方式来领导文艺事业。

有些现实生活里的素材,从宣传角度看确实很不错,但却恰恰不太适宜直接搬到舞台上去艺术地呈现,原本生活中很感人的故事放到舞台上去展现,反而感染力大大削减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所以说,不是什么题材都可以拿来编戏的。社会生活的现实无疑是舞台作品的创作的丰富源泉,但并不等于说有了“源头活水”就一定能能酿造岀醇香的美酒。图解政策、概念标签式之作,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整个90年代,国产话剧排演了多达几百出,可是能流传到今天的恐怕也仅仅一二出。再如,很多地方都在讲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的就狭隘地理解为划地为界,作品必须是本地、本土的人和事,这就使创作题材选择的范围越来越窄、作者的创作主动性越来越小,古今中外的优秀经典作品哪里有地域界限的呢。

创作观念需要进一步解放

出席今年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编剧赵大鸣认为,不能把现实题材创作仅狭隘地理解为时间概念,也不能仅解释为当前文艺创作的大政方针,而应该将其作为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来提倡。戏剧理论学者马也也同样认为,要反映三农的题材,应该视为一种创作的选材或切入角度,而并非只是面向农村的,好的作品一定是被所有阶层的观众所震撼和净化的,一旦带着题材的概念进入创作,作品的魂就游离于戏外,偏离了表现人性这个主旨,转而变成了在写某个问题、某种形势、某类事件。要深入基层生活搞清楚造成贫困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贫困对人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正如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里指出的,党的文艺方针历来强调百花齐放。农业题材与工业题材、工农兵题材与精英阶层题材,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有什么艺术上的区别吗?实际上是没区别,因为文艺作品从本质上看,任何作品都是表现人性的。80年代走红北京等大城市、可载入现代中国戏剧史的话剧《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讲的都是乡村背景的故事,能说它是面向农民观众的吗?而且,它们也并非是在大力提倡三农题材的舆论下产生的,恰恰是思想大解放下应运而生的,都是反思历史、深挖人性、表现中国人的心理精神状态。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反映人的、而不是反映某类题材的。

对于现实题材作品,应有更宽泛的视野,不一定重大事件、人物,也可以是接地气的“下里巴人”,只要是充满人性、真善美的,温润心灵、启迪心智。文艺的使命首先是歌颂真善美,当然同时文艺还要批判假恶丑,对社会转型期那些阻碍时代前进、影响社会发展的不良现象必须揭露、抨击和批判,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文艺不能失去忧患意识和批判的锋芒。

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这一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在文化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优秀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不充分、不平衡的突出矛盾,表现如传统戏与现代戏之间的创作不平衡,从题材范围说,反映农村、部队生活的相对比例,多于表现工人、知识分子的。因此,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要立足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解决文艺创作生产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加大精神食粮的供给侧结构的优化改革,当前,要把精品生产倾斜于反映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人民奋斗圆梦、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的创作上。

题材主题的采撷

1,江苏大地上,有吴文化、金陵文化、楚汉文化、淮扬文化的代表性巨作《三国演义》《西游记》以及淮安人的吴承恩、兴化人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和曹雪芹,还有民歌《茉莉花》《拔根芦柴花》、昆曲《桃花扇》、锡剧《珍珠塔》……这些江苏的优秀历史传统文化资源,正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江苏故事的宝库。

2,从群众丰富而壮丽的三创实践和历史变迁中汲取创作灵感、发现丰富多彩的重大创作题材。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创造发展了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苏南模式、华西新农村、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苏州工业园区等典型经验,无疑为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提供了丰饶的宝藏,文艺工作者应当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而是要像钉子钉进木头里一般地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潜心创作。

3,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和最动人的篇章。在江苏大地上,集中了雨花台英烈、周恩来精神、新四军精神、淮海大战等,是我省文艺创作的宝贵源泉。南京的雨花台是蒋介石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及进步民主人士最集中的场所,长期以来却没能更深入挖掘、塑造更丰富多彩的更令人动容的舞台艺术作品,江苏的艺术家更有历史担当谱写出新时代的新篇章,可以先从原创歌曲、话剧、音乐剧、舞蹈诗等小型舞台作品入手。

4,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作品宝库中,有着大量优秀的、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原创作品,完全可以进行筛选改编。

5,去年,全国评选出了百名改革开放先锋人物,2009年评选出了“全国双百”(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100位新中国感动中国人物)、“新中国以来最具影响的60名劳模”、“江苏双五十”英模(5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模、50位新中国感动江苏人物)以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4年全国海选出来的“100首中国传统名诗词”、“100个中国传统名故事”。这些都为舞台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人物原型和故事剧情背景。

6,触及反腐,理应成为文艺创作的新常态。文艺是反映生活的,反腐已经成为全党工作、全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旋律了,文艺能置身度外吗?当前反腐工作依然严峻复杂、腐败案件触目惊心的客观实际相比,舞台作品点穴不够到位,艺术创作中的一大规律便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作品可以超前于生活;可是在反腐题材上,恰恰是生活超越了艺术。创作者的胆子还应再大点,进一步扬真抑假、扬善抑恶、扬美抑丑。

7,多移植优秀剧目。移植剧目投入少见效快,易赢得经济与社会效益,弥补创作不足、也是实现剧本资源共享、解决剧团缺新创剧目的重要途径。剧目移植,也有逆反的成功案例,曾荣获了国家舞台精品的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就是根据现代农村题材短篇小说《乌鸦》逆向移植改成了一个古代题材。

8,小题材也能出大作品。90年代,皖南地区休宁县的一名普通的乡女汪美红,在丈夫意外身亡、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全家生活陷入绝境之际,她毅然当起了挑山工,天天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全家生活重担上下山数百台阶,硬是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这个极普通的乡村挑山女的故事感动到了远在近千里之外的上海宝山沪剧团,该团把这个故事搬上了沪剧舞台,巡演超过了上百场次,6年前该剧还登鼎国家大剧院,并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优秀剧目奖、中国文联及中国剧协的中国戏剧优秀剧目奖,主演还荣获了二度梅。文艺创作的导向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其中的应有之义是让更多普通人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角,要从日常百姓故事中汲取灵感、捕捉素材,创作出震撼人心的文艺精品。20多年前央视“东方时空”开播了专门讲述老百姓自己故事的子栏目“生活空间”;以今天早已广泛运用的情景再现的电视手法,记录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百姓故事。所以,瞄准日常生活发生在普通人身边的故事,但不是停留于录音机、录像机的水平,而是选准集典型性、代表性、创意性、启示性于一体的素材,再经过提炼、分析、归纳,去粗取精,把看似简单、寻常的百姓故事的背后更深层次的至善、至真、至美呈现出来,就能感化人、引导人、教育人。

作者:王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向新时代 创造新作品
“编剧帮”问创作者:“非典”之后无力作,“新冠”之后呢?(2150期)
谈凤霞:与时俱进的现实关怀和创作风尚
【鹰眼头条】江苏卫视《有盼头》,“治愈系”温暖现实主义的诚挚之作
这类题材作品迅速崛起,能否给作者带来更多创作方向?
新乡村故事,在“法理情”中道来丨《幸福到万家》研讨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