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看秦腔《人往高处走》之感慨

事有缘由。原自李峰先生在朋友圈儿发来的《人往高处走》的剧照片。这是一出新创演的反映农民生活的现代戏。剧中演员们的服装色彩千变万化是这出戏的亮点。我透过服装现象观戏曲本质,这正吻合戏曲的表演剧理念、表演派艺术的性质。体现出敢于冲破以往现代戏服装追求的“写实”问题。“写实”,实际是背离了戏曲艺术的“写意”观、“意境”美“及“一三律”规律的。而这出戏的服装特点彰显出了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大问题。故我不远千里于2021年6月10号奔赴兰州市黄河大剧院观看最后一场的演出《人往高处走》。其目的,向实践学习,获取解决问题的第一手材料。如郭汉城导师教导我的:“戏曲理论研究的根在实践”!“理论要作用于实践”!



《人往高处走》这是一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而创作的大型现代秦腔剧。
演出单位:甘肃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
剧情简介:该剧以精准扶贫和异地搬迁安置为背景,讲述了在百年不遇的重大灾害过后,牛槽沟村党支部书记李振强带领村民在异地搬迁安置过程中,就如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不断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多方筹措资金,兴办特色产业,围绕从山里村民转变为城镇居民过程中就业、增收、致富等事件,演绎了新时代农民励志奋斗,自强不息,团结一致,诚信经营,齐心协力奔小康的感人故事。


这出现代戏的题材在当前看起来比较普遍,但通过剧作者、两位戏曲导演及老演员们以及各部门的密切合作,大家集思广益,统一创作思想——充分调动戏曲表演剧手段,创演了一出与众不同的扶贫搬迁剧。
首先从全剧的框架安排基本体现了“凤头、猪肚、豹尾”的戏剧结构特点。
剧中人物的语言既具有浓郁的西北风情特色,又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化,多用“接地气”的语言与观众交流。加之,演员们的抒情演唱,既展现了人物的喜怒哀乐,又表现了秦腔所具有的高亢激昂的特点。我坐在观众席既聆听到舞台上的演唱声声入耳,又听到观众的笑声、掌声、叫好声起此彼伏地反馈着。观众们在寓教于乐中被感动了,体现出了“戏为人民”,我也感慨万千……


再有,此剧戏曲导演充分运用了戏曲表演的三大法宝,即虚拟性、夸张性、节奏性,而且这三性一直沿用在戏曲的唱、念、做、打、音、舞之中,形成全剧演出的整体风格的基本统一性,实现着戏曲追求的意境之美,展现着扶贫致富的顽强精神。
其突破点,是服装起着关键性的调和作用。全剧的服装既传统又现代,既夸张又符合各自人物的身份。在总体色调鲜明中仍能分辨出人物的各自身份、年龄等。特别是村书记这一人物,他的服装与大家的服装风格是相同的,服装款式也有西装、夹克衫、休闲装等的变化,这既有生活原型服装依据,又在色彩的变化中体现出书记这一人物坚毅的性格。因为色彩、色调的变化,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得恰到好处。这样既有人物身份的区分,又有艺术的共性。特有一种不脱离群众的亲切感——人民的公仆。
由于服装色彩的夸张与戏曲演员程式化的虚拟性的歌舞武表演借助音乐、节奏彰显出同出一辙的效果。故特表现了这出戏的表演性很强。几乎说到哪里就表演到哪里,唱到哪里就配合着形动性的歌舞武就表演到哪里,用艺术的表演“说话”胜于舞台语言的雄辩。
由于服装鲜艳,体现出了戏曲的重表演的性质,剧照中用个“兰花掌”也不觉得为怪,首先,“兰花掌”是戏曲艺术化了的手势表现。是梅兰芳先生首创。梅先生并没有强调“兰花掌”只能传统剧目用现代戏中不可以用呀!而且梅兰芳先生饰演的时装戏“秋瑾”仍然运用了“兰花掌”。关键是“度”的准确把握,即指“随人物身份而变化着”。“兰花掌”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手式。

这出戏的基础不错,希望进行修改、加工、提高,锻造成为一出优秀的现代戏剧目。为促其成功,我也积极地点谈一点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点:关于搬迁问题,需再有充实理由予以说明,并与党的政策挂钩。真正的“戏”是从有悬念开始的,造不成悬念就不会有戏剧性。
第二点,关于“故土难离”的思想不仅是老村民刘德厚有,几乎全体村民人人都有种种顾虑,这要看书记如何抓典型带全面地做通全村人的思想工作,这是体现书记水平和能力的第一个支撑点。从艺术手法上还不要拖沓。
第三点:全剧“尾声”不能只结束在纠正造假错误后的重新开业;而应结束在更上一层楼的新产品的热烈营销进行时。这才能体现出全剧的主题《人往高处走》。
第四点,把菜籽油说成橄榄油。打假后决定生产鲜榨的橄榄油。我盲目地问了一下,此地是否生产橄榄?回答是“没有”。如果靠引进橄榄果费用就高了,扶贫的关键是“就地取材生产制造转化成商品,解决生产就业一条龙的问题”。帮助农民解决搬迁后的就业问题,并达到致富。
第五点:舞台美术设计风格与表现的剧情内容不太相符合。例如背景环境交代不清楚,色彩过于浓烈,且布景面积铺展的太大,压抑了演员的表演,背景楼房土不土洋不洋,如尖顶楼房的出现,故造成环境地点不明确?听说追求毕加索风格,但要注意如何处理好“洋为中用”?避免风马牛不相及!
第六点,舞台硬景片、大道具,也趋于“写实”了。如牛德厚的“家”戳在整个舞台正中,有实梁、实瓦、实窗户棱之感(插语,这是搬迁之前的房屋,而且背景景片远处还有房屋出现,这说明水淹得也不大呀!导致观后对搬迁问题提出质疑?)。更关键的是这硬景也没派上用场,整场戏的环境是在牛德厚家院落中进行的,群众们去刘德厚房间拿酒、搬桌子以及拿各种物件走的都是上下场门,跟这个房间没有任何关系呀!只是开场时牛德厚有一个撩门帘出来的动作,看来这有点儿得不偿失。而且牛德厚家这一特定环境处理概念混乱。


“中国戏曲舞台美术的设计制作也应该遵守戏曲的“一三律”规律。即一切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虚构故事情节,虚设舞台环境,虚拟表演在假戏真演中真达到“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艺术效果。”
舞台美术的功能:用“写意”的“景”点染舞台剧情中的环境,助力演员借景抒情的表演,创造利于舞台流动时空间的变化,寓意主题思想。请切记,戏曲舞台美术最忌讳的就是“写实”。否则,一切将会矛盾百出。中国传统戏曲剧目《打渔杀家》其中有两句台词:“离了家下来到河下”。尔后“离了河下来到家下”通过这两句台词,就看出戏曲舞台时空变化的自由性。如果用实景就无法表现?!
第七点,中国戏曲讲究“繁简有序”。即指“繁”在表演,“简”在景物。而且戏曲舞台上的砌末、道具的出现“旨在有用”!言外之意没有用的一律不在舞台上出现,例如剧中为表现生活小区场景,特设计了两把大长椅,实际一点用都没有,连坐一下都没坐,这不就是多余的摆设吗?是累赘。正如张庚导师讲:“舞台上制作的景物再追求真实与生活中、自然中的真实物相比较仍然是假的。”如果剧情中需要表现小区环境,可采用少许的花草点缀外,还可以安排小区居民的晨练活动呀,如男生“舞剑”。这又突出了戏曲的可舞性嘛!
第八点,包括《人往高处走》以及当前所排演的现代戏,几乎都不用大幕。从古至今都讲究“幕启戏开”,吹尾声演剧结束。这是戏曲的规矩。而且是观众认可!可现在观众一进剧场就看到你想要说明又说不明的景物摆在舞台上,观众也习以为常地产生了视觉疲劳,当戏开始了,观众一点悬念都没有了。这叫自毁戏曲规矩。由此看出,有的戏曲导演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模仿他人,模仿来模仿去又形成了千篇一律。
我也是渴望这个剧目创作成功,也就多罗嗦几句,仅供参考。如果谈的不妥可以批评指正。


我衷心祝愿《人往高处走》经努力加工、提高成为优秀的剧目,实现“戏往高处走!
我非常感谢贵剧院的领导崔华功院长,李峰先生是您们给我创造了学习的机会。同时要鼓励您们坚持用戏曲导演导演戏曲剧目。也还应注重提高戏曲导演的综合素质与导演水平!特别感谢罗玉明罗总,蔡兰平老师们的热情接待。我们之所以远隔千里能相聚、能共识,正是这部《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初探》架起的联谊桥梁。一并感谢!盼《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再探》出版后再共同研讨,我愿洗耳恭听您们的宝贵意见。


文/图/视频:王泰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悲怆凄婉的苦音腔是秦腔的灵魂
父亲的印象——忆我的父亲李紫贵(连载二)
眉户梅花奖获得者闫慧芳艺术人生
记宝鸡市人民剧团小生演员田碧媛
秦腔百科:“秦腔一枝梅”李梅的艺术人生
“中国梆子”的戏曲文化坐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