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宋金磁州窑珍珠地纹饰参考

珍珠地是古瓷器表面装饰的一种纹饰,它以宋代的磁州窑为典型代表,囊括其郏县黄道窑、登封窑,以及河南密县的西关窑等。这些窑口烧造的珍珠地瓷器,基本上源于唐,盛行于宋而没落于金,其流行历时约600余年,是我国陶瓷艺术史上不可等闲视之的美术构成,其样式也是鉴定磁州窑古瓷器各窑口及其年代的重要依据。珍珠地的表现形式,折射出古代瓷器艺术发展史中,胎釉的更迭与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与民族的融合,对日趋唯美的审美情趣敦促的轨迹,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存世作品的综合剖析——瓷器中的珍珠地纹饰,最早始见于唐代,如存世的“唐代刻印莲花腰形脉枕”。(图6)该作品长134,高86,宽46,俯视呈现腰形,侧视为等高块状。通体施白色釉,刻画大朵独秀莲花图案,花瓣舒展,团簇锦绣,如轮状于瓷枕正中。主题花卉装饰构图呈如意云头状分布,主题图案之外,围绕着一圈相似于开光的双线纹饰,其双线开光纹饰之圈外,两边装饰着对称式的侧面叶形纹饰填满整个画面。侧面平视的装饰图案其构成形式与主题图案构成类似,只不过均为侧面构图而已。简单地说:立面的莲花图案亦为半圆式的侧面构图,显而易见,其开光双线纹饰也是紧紧围绕着花卉而构图而变形。与主题图案不同的是,这种变异的图形纹饰,也是随着构图的需要而异化为平视的侧面形象。

宋代的珍珠地瓷器,普遍的特征是比起唐代作品而言,整体感官上看去更加疏朗、大气。譬如像“划花珍珠地元宝形瓷枕”(图54)的画面,其构图就十分随意,挥洒自如。整个画面,勾勒出极富动感的卷叶纹饰。叶形舒展,若卷若舒,疏密得当,呈波涛巨浪式铺满了整个画面。这幅图案的典型性就突出表现在,作者利用卷曲的线条极其变化,将客观条件局限之下的纹饰表现手段,发挥到了极致。众所周知,按照线条表现构图的法则,曲线是最美的一种,尤其是波浪式的曲线,更为雅致与活泼。横线的稳重;竖线的挺拔,斜线的动感,这些都是人类在探索自然美规律中总结并成功使用的基本法则。当然,就这件作品而言,作者还巧妙地刻画了珍珠地纹饰,以此衬托出画面的最佳视觉效果。除此之外,磁州窑的珍珠地纹饰也是随着表现的主题图案而在变化着,而非一成不变的教条的生搬硬套。譬如,磁州窑的“宋代剔花牡丹枕”(图59),就没有使用珍珠地的衬托技法,而是将整个画面的地子完全剔除,以此来彰显最佳的视觉美感。显而易见,这幅作品倘若也是珍珠地纹饰,那么,就会显得画面杂乱而影响主题花卉的视觉效果。因为,牡丹花卉作为主题图案,在此表现得枝叶繁茂,花叶纵横。虽然也是采用卷曲式线条布局,又采用了斜枝分割画面构图的动态技法,还将两大朵团花对称式左右,但是,所有这些良苦的用心,倘若再应用了技艺成熟的珍珠地纹饰来衬托画面,那么,细碎的花卉表现就会隐匿于整幅画面之中,成为画蛇添足的弄巧成拙。

金代磁州窑的珍珠地纹饰的装饰技法,发展到了此时开始逐渐的有序地退出历史舞台。虽然在表现技法上与宋代的珍珠地没有本质区别,但是,由于瓷器的绘画内容到了金代,大量地引入了纯粹的绘画手段,而导致珍珠地这样的传统纹饰的冷落。金代磁州窑的作品,开始热衷于绘画的表现,往往在画面当中,绘制故事图画,譬如包括《鬼谷子下山》之类的独幅作品。这些绘画占用空间较大,整个作业面去掉画幅也就剩下很小的边框了,因此,在边框部位,大多表现花叶之类的纹饰,在这样的条件下倘若再戳压珍珠地或是刻勒谷纹之类,显然多余且破坏了画幅的和谐美观。也就是说,金代的珍珠地瓷器纹饰(图437),已经成为了落日余晖,在历史的长河中跳起的最后一朵浪花。当然,磁州窑墨色与绘画的运用也是导致珍珠地出局的主要原因之一。金代的磁州窑黑白花图案,典型而著名,使得瓷器洁白的画面充当了宣纸的作用,更利于墨色的施展发挥,成为中国画的特殊载体。所以,黑白花式的绘画,在瓷器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达到这样的构图需要,往往需要浓重的墨色边框,或者是双钩的开光式画框,从而挤掉了多余的空间,使得传统的珍珠地无用武之地。

应当指出的是,金代以磁州窑为代表的在瓷器作品上刻勒名款的习惯,从最初的刻勒到后来的书写,都是延续祖先发明的否定知否定。我们从一方面来看,该作品刻写上了制造者的名款,这种带有商标意义的做法,成为日后鉴定磁州窑珍珠地作品年代的客观依据。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研究分析,这种“物勒工名”(中国印石)的做法,始建于秦代的陶瓷烧造制度,是作品的一种质量跟踪和问责追查的管理手段。可见,无论是刻勒名款,还是通过印章“抑埴”,都是要将作品注明某位制造工匠的个人名下,当然,原始的做法与后来的做法在形式上相同,但其寓意却南辕北辙,有着本质的差别。秦始皇发明的最初在作品质量监测手段“物勒工名”与后来带有标榜个人名利目的的书写落款的目的无关。

折中纹饰的美术特征——应当指出,所谓珍珠地纹饰,概是图案的纹饰点缀视为匀称的等直径的圆圈纹,其感官效果貌似填满空间的珍珠而故名。珍珠地纹饰是一种折中主义的表现形式,也是中外设计因素的巧妙融合。珍珠地图案,多见于唐代的金银器和瓷枕等具有较高社会层次的以观赏大于实用的艺术品。珍珠地纹饰,是圆圈纹饰的散乱分布状态,最初可能始于唐代金银器纹饰技法中的錾花,至少是受到了錾花技法的启发和影响而形成了瓷器中的珍珠地纹饰。因为,錾花技法的表现目的是,錾具敲击的窝痕——珍珠地圈点,都能够在器物表面构成不同的纹理,达到装饰器物的目的。这种工艺的独特效果,可以使单一的器物表面,产生一种多层次的变幻的立体效果。这样一来,原本单一的器物表体,顿时感觉光彩绚丽,和谐美观。当然,倘若追溯珍珠地纹饰的前身——窝痕和圆圈纹的溯源,那么,可以在始于春秋、盛行于战国的金属工艺纹饰中找到佐证。但就瓷器中的纯粹的珍珠地而言,还是唐宋时期的杰作,这是一种空前绝后的表现技法,是一种特定历史年代与特定烧造条件下在粗胎瓷器中所累加表现的美术形式。

珍珠地纹饰的薪传,可以视为由唐代到宋代的一个转化和发展进程。当然,唐代的金银器中珍珠地纹饰亦很典型,但唐代的瓷器中珍珠地纹饰就相对罕见了。这就是说,在宋代的大量的瓷器当中,珍珠地纹饰是较为多见的。这种纹饰主要集中在宋代磁州窑的作品之中。当然,不难发现到了金代,同样的磁州窑作品,其珍珠地纹饰已经完全异化为细碎的乱弧形笔划构成刻画的妆点纹饰,而那种纯粹的珍珠地纹饰反而成为了罕见作品(图436)——据收藏者介绍:“磁州窑瓷枕珍珠地较为少见,此方瓷枕的珍珠地,中间填红,属于登封窑等使用较高级的装饰技艺。枕面刻鸳鸯,两侧为大朵牡丹,侧面为珍珠地牡丹和缠枝花卉……。”(436)

珍珠地纹饰的频繁使用,当属于磁州窑的专有技术,至少由于磁州窑的继承和发展,使之成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特征的纹饰。当然,所谓的磁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窑口之一,因窑址位于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亦即宋代隶属于磁州之地而故名。磁州窑创烧于北宋初年,终烧于元末明初,北宋时以烧造白瓷为主,其装饰技法除了珍珠地之外,还有剔、划、刻、印等综合技术表现,纹饰绘画有莲花、团花、菊花、蔓草、蕉叶等。由于磁州窑在北宋早期到中期都以烧造白釉瓷为主,所以,在白瓷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珍珠地纹饰,就以磁州窑为专属特征,这其中也包括磁州窑附属的古代其它窑口。具传世文物分析得知:磁州窑其麾下的附属窑口还囊括有:宋代的郏县黄道窑(图83),宋代的登封窑(图108、96、212),河南密县的西关窑等(图163、110),这些窑口烧造的珍珠地瓷器,均具有磁州窑珍珠地的特点,是祖师衣钵承传的嫡系,只不过是质量和品味略有差异而已。

珍珠地纹饰的表现技巧——通过考证,珍珠地始见于唐代,这种融汇了西方外来设计因素的器皿图案,如唐代的金银器,也常见在其器皿的图案构图中,运用此技法来表现物体表面的视觉效果。譬如,对比较其光亮的形体,在有限的表现技法的限制之下,进而产生具有哑光的、暗于体表光亮的视觉差异,使得器物表面图案的效果产生多变的视觉阶梯,从而幻化出视觉感官上营造出的更加美的欣赏心理。当然,这种珍珠地图案的表现手段,往往也可以窥视出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这一点在惯于突出的各式莲花、以及异化的莲花图形中,总是将其设计因素或多或少地融入主题图案的构图之中,要么,将其异化的莲瓣、莲台等与佛教至关紧要的设计因素,作为周边的装饰纹饰、或是变形的图案来辅助主题。兼而言之,总能感悟到佛教思想在工艺美术作品中的影响。

据专家认为,磁州窑中的珍珠地纹饰,在“宋金时期为北方各窑场普遍采用,其中以河南密县西关窑为最早,而河南登封窑和鲁山段店窑的产品最具代表性。(186)”这时的珍珠地纹饰,果敢地引入了色彩颜料的运用,瓷器作品大多填以红色(偶见红褐色),以此来丰富画面的美观。

宋代瓷器中以绘画形式出现的作品不仅有梅瓶(宋梅瓶图),而且,还有以人物故事出现的趣味性作品(图106),这幅由“宋代珍珠地婴戏如意形枕”所再现的宋代人文风俗画,民风淳朴,童趣怏然。画中四童子,坐卧嬉戏,花间对弈,或斗蟋蟀,陶醉于祥云与花卉之中。当然,这些图案的表现是完全衬托在珍珠地的纹饰之上,其民俗绘画的题材表现与大辽契丹的民俗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除了那种纯粹的珍珠地纹饰图案之外,还有极为罕见的变异了的“珍珠地”——谷纹(图177)。这种装饰灵感来源于玉璧的谷纹装饰技法,是春秋到两汉兴盛的玉璧上谷纹在瓷器表体装饰技法的再现。只不过瓷器上的谷纹构成,更为形象生动,就像谷粒刚刚发出细嫩的芽胞,呈现弯曲的动态分布,有趣而自然生动,活灵活现而充满动态。

我们所说的瓷枕,虽然也是实用器物,但是,就瓷枕而言,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艺术性的欣赏密不可分。谈到唐宋瓷器之中的珍珠地纹饰,它们有一个亘古不变的法则,那就是凡是瓷器中的珍珠地,几乎都是在较粗的瓷胎坯上,首先施工白色的化妆土,罩住胎土较粗,颜色灰暗或是发黄的胎坯,然后再利用某些,可能是竹管之类的工具,挨排戳印使之图案完成。在此期间,较为精细者,图案表现规矩,圈点纹饰几乎等距离分布;较为随意者,图案表现散乱,圈点纹饰多见联排密布,甚至有的就像拉开的弹簧一样。当然,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施工规矩者往往都是精品瓷器,譬如:梅瓶、瓷枕等。

无论是唐代的珍珠地,还是宋代的珍珠地,其主要构成因素,均是除了花卉图案之外,在其构图的空余空间,利用圆形的圈点来填充空白,使之成为此类图案的重要特征。然而,唐代的珍珠地的圈要比宋代的珍珠地的圈要大一些,这或许就是珍珠地的年代差别,也是鉴别年代的主要依据之一。

珍珠地的表现目的,或许是由于密集的圈点纹饰,相对集中于单位面积之内,而与单位面积之内的光面,譬如较大面积的花卉图案,形成视觉对比。也就是说,珍珠地所在的部位由于圈线密集而光线较暗,而花卉图案的空白部位由于没有刻线的干扰而光线光亮。这种灰暗与明亮的光线对比,完全可以使原本朴素的器物表体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何先武 叶伟夫《中国文物考古辞典》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8月——錾花695;磁州窑432

黄宏《块冰岚染 千年梦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10月

叶伟夫 《中国印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3年4月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代磁州窑白地填黑芍药纹镜盒鉴赏
河北宋金剔花精品瓷器【15P】
解读河南宋代瓷器纹样的装饰特色,以宋代河南地区四大窑为例
一篇硬核图文︱高丽镶嵌青瓷与中国瓷器装饰镶嵌工艺的联系与传承
磁州窑的历史
久远清凉物 宋元瓷枕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