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寅《溪山渔隐》: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许镜清 - 鸳鸯梦.mp3

01:50.891000000000005

来自拾画书房

唐寅,字子畏,苏州人。在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或“吴门四家”;于诗文上,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成为“江南四大才子”。唐寅是一位在诗文书画上皆有极深造诣与才情的人,相比同岁的文徵明,唐寅的家学渊源自是比不过文徵明的。论及家中资产,更是无法与文家相比。历史中的唐寅,更不似影视剧中所描绘的那般风流倜傥、妻妾成群、有屋又有田。事实上,虽颇有才名,然而却命途多舛。一宗科举舞弊案让官场从此抛弃了唐寅。自此,唐寅日渐成为了我们“印象”中的唐伯虎,纵情山水之间,以卖字画为生。这一时期的唐寅,创作了大量绘画作品,也写了大量直抒胸臆的诗文作品。《溪山渔隐》长卷即为该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唐寅《溪山渔隐图》长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

《溪山渔隐》里的诗意、音乐、绘画

一卷《溪山渔隐》,绘尽了子畏往后余生的理想生活。这里有诗有画有音律有茶有花,这里不用再像前半生那样沉溺于官场俗世生活里遭受冷落与苛难。这幅长卷的具体创作时间不得而知,但是通过所描绘的内容以及该画卷的笔法上看,大概与《山路松声图》的创作时间差不太多,当属于子畏晚期的作品。

我们从右开始看,几株曲干交错的树构成了一个隐匿的独立世界。湿笔晕染的水岸,有着江南独有的润泽。树叶的描绘尽显艺术家精细的能耐。树叶敷以红绿青色,这是江南的色调,也是子畏心中的色调,温暖、柔丽、苍郁。几片花瓣随风落在潺潺流动的水面上,如同漂泊孤零零的人,在无所依靠中,只能顺着水流而飘零。路在何方?命运何在?再看其中几株树,树根裸露在土壤之外。不知道子畏是否由此想到了自己这一生。在这看似繁华的江南,却唯独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而自己就如同这几株树根裸露在外的树,也许一阵风一阵浪就足以让自己顷然倒塌。

唐寅《溪山渔隐图》局部1

视线沿着水流往左,在局部空旷的水域之后,见舟楫,舟楫上有篷,篷内有几案,案上有书几本。前头坐一髯须老者。老者并非渔父,而是实实在在的“读书人”。老者摇着船桨前行,他的目的地在前方的茅舍。茅舍内有两人正盘腿而坐,面前有茶碗。如此向来,划着舟楫的老者,想必是前来赴一场“雅会”。

草舍前延伸到江水中的石岸,以淡斧劈皴表现,将江南的“水”味表现了出来。这种效果在全卷上多有体现。可谓是子畏对中国山水画水墨技法的新贡献。草舍掩映在红色的枫树下,红色的枫叶,与稻草的颜色相组合成画卷中最温暖的风景。两位雅士在草房内品茶论道,隔壁房间里一仆人正在为两位高士准备着点心茶水。从动作上看,似乎还在回头倾听着两位高士的聊天,也许,此刻的仆人是被他们的聊天内容所吸引了。

唐寅《溪山渔隐图》局部2

继续向左,被江水洗得晶莹剔透的巨大石头遮掩着后面的草屋数间。石头上莫名地横生出几棵树,石头与树此刻的生命是彼此交融的。坚硬的石头为树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归属,而树的存在则装点了石头的风景。

穿过密石头与树,两舟在枫叶下,一曲《枫落吴江吟》的诗意跃然画卷之上,只见一高士横吹玉笛,一高士拍节高歌。在这里,艺术家将音乐带入到了绘画语言之中,“所谓山水多清音者是也。”山水之间,枫叶窸窣声,江水流动音,歌声、笛声、风声,还有一旁的瀑布声,构成了一曲充盈天地的山水清音。

横吹玉笛者,卷着裤腿,一只脚深入这清凉的吴江水中,此刻的身体与自然江水是融为一体的。后面的背景山崖,唐子畏以淡斧劈皴法表现瀑布得到了“计白当黑”的效果。这在此前的山水画中是从未出现过的新表现。子畏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山水画水墨的表现。恽南田《画跋》中云:“六如居士以超逸之笔,作南宋人画法,李唐刻画之迹为之一变,全用渲晕,洗其勾斫,故焕然神明,当使南宋诸公,皆拜床下。”恽南田说的正是此处的表现。

唐寅《溪山渔隐图》局部3

继续向左看,江岸上,又见屋舍几间,一块巨大的石头同样遮掩了部分屋舍。石上落叶缤纷,淡墨表现的石头与青的红的落叶,这大概就是中国美学里的旨趣。巨石左下,一女侍跟着一位拄着长仗的老者走出来。老者面容清瘦,这位就是主人吧。此刻的客人正在前方凭栏观江水。多少心事,多少离愁,在这一波江水中,沉沉浮浮。人生莫过如此。画面的左下方,江水之上,又见老者持竿垂钓于舟楫上。同时,还有仆人在身后伴随。

子畏就如同一位高明的电影导演,将多种时空场景剪辑在一幅画卷上。实际上,在这幅画卷上,除了家眷仆人,只有两位高士。子畏在不同的场景里将两位高士进行了具体化的场景化表现。从最开始的一人划着舟楫赴约品茶论道,继而在枫叶下横吹玉笛拍节高歌,再到客人凭栏观江,后是客人静坐舟楫上持竿垂钓。子畏在这里表现了自己心目中的高士理想生活图卷。每个场景都是一幅独立的画,每幅独立的画都是一首独立的诗歌,藉由流动的江水,艺术家推进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图谱。以此慰藉着此刻自己内心的苦闷与孤寂。

唐寅《溪山渔隐图》局部4

半生多舛半生闲

1470年,子畏出生在苏州一户普通人家里。这一年是寅年,父亲给他取名唐寅。唐寅有一位弟弟,因为出生在申年,故而名作唐申。14岁的子畏便已经颇有才情,故而结识了当时同样才华横溢的少年文徵明,而子畏也因此结识并得到了文徵明父亲文林的赏识。

1494年,这一年的子畏25岁。本该是博取功名之时,然而,自这一年开始,母亲、妻子、儿子、妹妹相继去世。前后不过是两年的光景,原本就不富足的唐家,就此家道中落一贫如洗。生活不得不依靠文徵明等朋友的接济。

这时候的子畏想到的是考取功名,以此改变自己落魄的生活与命运。1498年,29岁的子畏取得了乡试第一的成绩。1499年,30岁的子畏入京参加会试。经过一番比拼,子畏不负众望地取得了好成绩。然而,命运没有眷顾这位才子。当时,子畏和同为考生的徐经牵扯进了贿题案。就此,子畏的官场生涯戛然而止。身边好友文徵明相信子畏并没有贿赂考题。最终,子畏被黜为浙藩小吏,然,子畏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子畏归家后夫妻失和,于是便休了第二任妻。

唐寅《溪山渔隐图》局部5

自此,子畏开始了纵情酒色忘乎山水之间的生活。而他的生活,全靠着卖画维持。这一时期开始的子畏,其各艺术领域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绘画更是达到了一个成熟的巅峰。其代表性的仕女图更是为子畏博得了世名。

子畏擅于懂得“借喻”,许多的作品,并不为绘画而绘画,而是通过绘画来表达一份内心的真实情境,或对世俗社会的不满,会对个人命运的惆怅,或对官场的痛斥。这即是子畏,一个真性情的子畏。在他身上,没有老师沈周和好友文徵明的幸运。有的只是命运对他的刁难,以及时代对他的遗弃。好在,艺术没有抛弃他。天资聪慧的子畏在诗书画上找到了自己的灵魂归属。

1505年,经过几年的沉淀,靠着卖画,子畏有了一点积蓄。他便谋求在一块清幽之地盖一所别院,唤作“桃花庵”,桃花庵中有一亭子,名作“梦墨亭”,此为子畏做书画的地方。当亭子建成以后,其好友,同为江南四大才子的祝允明作《梦墨亭记》详细说明了缘由:“往者王子安梦墨为文章名……审子畏之梦墨,其果以画名哉。”实际上,关于子畏梦墨亭的由来有多种,还有《尧山堂外纪》中说道:“唐伯虎尝梦有人惠墨一囊,龙剂千金。由是词翰绘素,擅名一时,因构梦墨亭。”1507年,桃花庵即梦墨亭终于建成,自此,子畏才算有了自己的栖息之所。

唐寅《溪山渔隐图》局部6

在无常的生命中觅得恒常的艺术

人生的境遇难料,在无常中觅得恒常需极大的心魄。我们无法改变生活本来的模样;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我们体会生活的心。中晚年的子畏,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眼光和心态去体察周遭的一切。当他放下名利之心,山水里便有了清音。当他卸下了成见,内心从此获得了安宁。

有的人在山水里看见功名利禄,有的人在山水里看到四时之外;有的人在落花里看见生命枯萎,有的人在落花里看见枯木寒泉美景;有的人在玉笛声里听到哀怨,有的人在玉笛声里听到宁静。山是那座山,水是那片水,花是那朵花,树是那棵树,一切皆是客观的存在。唯有我们的内心在左右着我们看待客观事物之时,激荡出的不一样的观感。喜怒哀乐,爱恨别离,不过是我们内心借助了外在物象的镜像。

生活于每个人如同溪流上行舟,当我们远望之时,仿佛时间是缓慢的,美丽的风景正一点点向我们靠拢,融进我们的生命之中;当我们只是注意着身边近处,便觉时间匆匆如流水,来不及欣赏一抹风景,风景便逝去了。生活中也常常伴随着苦难。我们可以选择愁眉不展地面对苦难,也可以面对苦难之时微笑以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门山水唐寅《溪山渔隐图》画作的左右侧卷首处,自岩石生出几株古松
点景舟楫画法示范
唐寅作品
【风流才子】唐伯虎绘画全集(100幅高清图赏)
中国画 近现代巨匠 作品欣赏(39)陈少梅
唐寅《山水八段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