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花艺之美

唐·簪花仕女图

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物,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很早就与花为伴。

明·四相簪花图

从民间风俗上来讲,

这是从广义的范畴来定义插花,

认为插花的原始形式是,

从不使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身(头)上的花。

花使人产生信赖、安慰的感受,

能互相沟通,人们把花(叶)作为护身符,

戴在身上,是可以驱魔祛邪,得以平安。

后逐渐展为一种装饰,

表现自己的美丽迷人,

互相赠送以示爱慕和思念。

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虽然其中渗有一些迷信色彩,

但非因某一种宗教而起,

只是人们对冥冥宇宙的不解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花篮图

如在中国,远在佛教传入之前,

民间就有用祭祀和赠花的风俗。

最早的传说是《山海经》称:

东海之度朔山,神萘和郁垒捉鬼的故事。

黄帝立大桃人于门户,

画二人象与虎、苇索以御鬼,

后人皆仿之。

这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故事。

黛玉葬花图

《诗经》是记载公元前470年以前,

商周到春秋时期的民间诗集。

在《诗经·郑风·〈溱(洧)〉》中有,

男女手持兰花到溱河洧水去祭祀、

嬉戏的记载,临别时还互赠芍药。

这种大型的宗教活动形式,

集春游、男女择偶为一体,

都是以花为媒介。

周·出游图

类似的情形,《诗经·陈风·》也有记载。

如“视尔如,贻我握椒”。

意即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美丽,

你就送我一把香花椒。

这些都可视为插花(广义)的一种原始形式。

稍后,屈原的《楚辞·九歌》有:

“瑶席兮玉,盍将把兮琼芳”。

盍是合之意,

即指在神座前放置成束的鲜花,

这不已接近插花的形式吗?

楚辞·山鬼披花图

《楚辞·山鬼》是以披花带绿形容山神,

折花香以寄思:

“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思美人》中虽是屈原借题发挥,

但也说明当时的人早已有折枝花卉进行玩赏的风气。

“(孽)大薄之芳兮,搴长洲之宿莽,

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

又如晋人陆凯的梅花诗:

“折花逢驿使,寄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将友人相赠的花枝,插于盛水器皿中,

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正是插花艺术的起源。

而这些都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已有的。

苏六朋-簪花晋爵图

佛教传入中国较晚,

据史料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始闻有浮屠之教(即佛屠),

至东汉,天竺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

应汉使者的邀请(公元)67年来到洛阳,

明帝为他们建筑了白马寺,

请他们翻译经典,

才开始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而当时,

儒家学说仍占统治地位,

佛教的影响并不大。

三国时期魏开创了清谈学的风气,

学又占了统治地统治地位。

西晋佛教依附学,还不能独立发展。

东晋,佛教的社会地位影响超过了玄学。

到了南北朝,佛教才大为流行。

后来又消沉了一段,

到隋朝时才正式盛行全国。

杨升庵 簪花图 局部

所以,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不能说是源自佛教供花,

佛教供花只是插花中一种形式而已。

插花文化注重形意之美,

传承历史悠久,百家争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谈艺】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
【养花知识】花艺、插花、花道的区别
美之享受|古人赏花“戏”很多:讲仪式、观外形、品意境、比品格
古人赏花,花样百出
汉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