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佳原创】叶嘉莹——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

历任台湾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山佳:叶嘉莹——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



一个人的美丽,并不是容颜,而是所有经历过的往事。在心中留下伤痕又褪去,令人坚强而安谧。

所以,优雅并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阅历。淡然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沉淀。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永远都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时间会让一颗灵魂变得越来越动人。


每次读到这段话,我总会想起九十一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那位秀雅、端庄的南开大学女教授。



世间难得一遇的才情和生命


席慕蓉女士回忆——叶嘉莹老师在台上的光辉,是她顾盼之间那种自在与从容,仿佛整个生命都在诗词中涵泳。人和话语合而为一,她就是那个美的本身。


她的衣着,她的笑容,她的声音,她的一切,本来都一如往常,是一种出尘的秀雅的女性之美。


等我稍稍静定——亭亭的背影,依然是她独有的端丽和秀雅。


叶老师的美是罕有的。我们或许是真的很久没有遇到美好的事或人,但不是这个原因让我们感动。真正的原因是,我们面对的是世间难得一遇的才情和生命!



优游涵饮在诗词世界中


有人问叶先生,学古典诗词有什么用处。


叶先生说——古典诗词所写的是古代诗人对他们生活的体验,对他们生命的反思,我们在读古典诗词时,使我们的心灵与古人有一种交会;在这种交会之中,我们除了体验古人的生命和生活,我们自己也有感动和兴发,在我们与古人的交会中感受我们自己当下的存在。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领悟当下的和艺术中的真情,把握内心的持守与精进仍然是自由可为之事。


只有有情之人才有敏锐的心灵和感受,才有觉悟的灵性;至,多由自身而来,是总不为自身的磨难或普世的精神沉沦而降低标准,始终对心中服膺的某种崇高理念持守追寻是也。


叶先生说——我这个人别的本领没有,但对于诗我是能够体会的。一首诗里有什么意思,有什么感情,我自以为是能看出来的。


辛弃疾一向是叶先生所极为赏爱的一位词人。他正是以全部的心力来投注于自己的作品,更是能以全部的生活来实践自己的作品。他的生命与生活都以极为真诚而又诚挚的态度进行文学创作。



写诗,把当时的感受留下来


顾随先生评价叶嘉莹——作诗是诗,填词是词,谱曲是曲,青年有清才若此,当善自护持。


叶先生告诉大女儿——作文主要是要有你自己的东西,要写你的感情,你的观察,写你所看见的、所感受到的。


人只有在寂寞中才能观察,才能感受,才能读书,才能写作。作为一个诗人,更要有仔细的观察和敏锐的感觉,所以诗人大多都是有寂寞心的。诗人有诗人的感情,常人是不能体会的,就是说常人的境界常人能够体会,可诗人的某一种感情常人不能够体会。


我写的诗常常是自己跑出来的。我觉得,写一首诗就能把事情记下来了,不写的话,很多记忆都是模模糊糊的,写下来就比较真切。如果不写成诗,即使你还记着这件事,但是当时的感受已经找不着了。而有诗留下来,就能帮你把当时的感受留下来。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台湾,叶先生的丈夫因有通共的嫌疑而陷入牢狱,叶先生独自一人带着女儿艰难度日。

她回忆道——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莫名的灾祸就像一个盆扣在你的头上,看不到天日。当时在台湾你有了思想问题,人家都不愿意沾染你,又好像是你落在井里了,又有谁能给你援手呢?


不过,我的性格中另外也有着极为坚韧的一面,我可以用意志承受许多苦难而不肯倒下去,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怜悯和同情。因此多年来我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我的不幸,外表上也一定要保持住我一贯平和的样子。除了记得我那时的瘦弱以外,大概没有人知道我所经历过的艰苦和酸辛。


我想这人生,可能冥冥中自有定数,你落到什么地方,不是你所能掌握的,你不知道会落到哪里。可是不管落到哪里,无论命运或者机遇把你落到哪里,你都要尽量做好,这是自己应该做到的。我就是这样,不管命运把我抛到哪里,我都愿尽最大的努力尽量做好。



感念师恩


叶先生说——我讲起古人的诗词来,虽然兴致颇高,但我自己则其实天性羞怯,并不习惯于自我展露。我年纪老大以后,虽然比以前疏放得多了,但无论用言语或文字,我都还是一个拘谨而怯于表达的人。而我对师友们的感念,却是一直永铭于心的。顾随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顾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是一位隐藏的大师。他身前的讲课效果卓绝一时。周妆昌曾回忆他的讲课效果谁都比不上,包括那些具有世界级声誉的大家——胡适、俞平伯、周作人。


顾先生对叶嘉莹最大的影响,是她在四十年代的听课笔记,即后来她整理出来的《驼庵诗话》。她说,我之所以在半生流离辗转的生活中,一直把我当年听先生讲课时的笔记始终随身携带,惟恐或失的缘故,就因为我深知先生所传述的精华妙义,是我在其他书本上所绝然无法获得的一种无价之宝。古人有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先生所予人的乃是心灵的启迪与人格的提升。


顾先生讲诗有一个特色,就是他常常把学文与学道、作诗与做人相提并论。他一向主张修辞应当以立诚为本,不诚则无物。


例如,他说白石词的缺点太爱修饰,外表看起来很高洁,然而缺少真挚的感情。他还说白石的词是清空,清就是一点渣子都没有,空就是空灵,不坐实。清空当然也是一种美。但顾先生认为:一个人做人只是穿着白袜子不肯沾泥,总是自己保持清白、清高,这样的人比较狭窄,比较自私,遇事不肯出力,为人不肯动情。


顾先生讲课就是这样,通过讲课传达了他自己对于人生的理念。



与《论语》相伴


叶先生总是与《论语》相伴——我确实因为读诵了《论语》,而在性情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我逐渐体悟到了儒家思想中的柔顺和坚韧的美德,因而改变了我以前的倔强急躁的脾气。


心转物则圣,物转心则凡——你如果有一种智慧,一种力量可以转变外物,超越外物之上,内心就能得到平静,这就是圣。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不管是造次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中,你内心之中有这样一种境界,你的心灵就有立足之地,你就不被外物所迷惑所困扰。


撇开烦恼即欢娱——这是圣者的境界;而你如果面对的都是外物,总是处于人我、得失、利害的计算之中,让这些外物牵累,就是凡人的境界。



只有内心的美才是恒久的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叶先生已从当年一个羞怯的少女,历经苦难风霜,步入耄耋之年。


有人问叶先生有无信仰,答日:“有,常感到自己能和某种宇宙神秘的意境相通,却不属于世间的任何一种宗教。”

并说:“有一句可以终身行之者——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生命如同一趟不复返的列车,缓缓前行,直往生命的终点。叶先生伴着诗词,感受生命中的真诚,只有内心的美才是恒久的。

本文由佳易博览出品
公众号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赞叶嘉莹先生全部财产捐赠诗词教育
叶嘉莹先生品读最美诗词
“空谷诗钟社”第455期(对联)临屏赛结果公布【题:叶嘉莹】
叶嘉莹:一世多艰,寸心如水 |「为你读诗」
360doc网文摘手
鲁豫有约 | 叶嘉莹:千春犹待发华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