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阅读时代的报刊大全--DoNews.com--IT社区&写作平台ii

“在网上要把这些资讯文章看个遍,至少需要3个小时。而在iPad上用ZAKER(扎客)阅读,一半时间就足够了。”林小姐是一位媒体人士,她常常需要浏览并整合海量信息,ZAKER的出现让她如获至宝,“它会把我喜欢的内容事先抓取好,等我打开就可随时看到,这样我就能更好地利用空闲时间。”

在碎片时代生存的人们,如何面对网络中同样碎片化的海量信息,是他们最为头疼的问题。而ZAKER这样的软件,似乎正是医治这种微阅读时代“病痛”的一剂良方。

什么是ZAKER?“上微博就像看杂志,只是ZAKER里有无数本杂志集合而已”。林小姐感同身受。ZAKER是一款支持用户个性化信息搜索,可将信息自动抓取到平板电脑上,并重新排版成一份类似电子杂志的阅读软件。

“ZAKER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用户界面,各种信息来源于不同的网络平台,却能整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它能把这些信息自动排版成一份刊物,这与枯燥的上网看新闻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在北京做网店生意的自由职业者解宜认为,ZAKER绝对达到了“杀手级”应用标准。“追求个性化本身就是iPad用户的一大诉求,能拥有自己的个性化‘刊物’,我想这是ZAKER吸引‘苹果控’的关键。”

据悉,自2010年12月19日ZAKER正式在iPad上线后第三天,其在美国App Store(苹果软件商店)中新闻应用类排名即跃居首位。两周内,ZAKER在国内的用户量级就快速增长到10万人,到2011年春节后,其用户总量已超过30万人。

“ZAKER的成功是我们坚持技术创新的必然结果。”ZAKER软件的原创方、广州华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阅)的总裁陈迟说。

妙手偶得的ZAKER创意

2010年4月末的某天下午,华阅公司技术总监李森和像往常一样,用闲暇时间在iPad上阅读《读览天下》中的杂志。这时,他突然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

“在看文章时,我看到的内容都是对原版杂志直接进行图文分离,然后在iPad这样的平台上呈现。但这与行业内的其他平台没有视觉上的本质区别,是否可以打破这个规则?”

作为《读览天下》的核心创始人之一,李森和总是喜欢在技术突破上给自己“使绊”。

“我想通过一种自动排版方式形成新的阅读体验。即我们应能根据用户喜好,自动在网络中抓取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包括图片、文字等)重新排版成一份杂志的样子。用户阅读时就像看一份真的杂志,并且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李森和说。

在将此创意思路与陈迟沟通之后,华阅内部很快取得了初步共识,决定基于读览平台内电子杂志,开始研发这种新型阅读软件,其呈现平台就定在了iPad上。

两个月后,李森和已开发出一个基本的自动排版程序,这个体系同时适用于报纸、网络等媒介,甚至风靡一时的微博一并囊括。不仅如此,李森和还考虑将视频抓取等功能纳入到ZAKER里,但做好系统后,他才发现市面上没有标准的内容源(好多还是盗版),而此功能对于iPad内存占用也是一大考验,最终不得不放弃。

李森和不无遗憾地表示,包括很多国内娱乐平台,在程序设计之初都无法实现对接。“像对开心网的支持也出现了接口不标准的问题,很多好的思路不得不选择放弃。”ZAKER研发已顺利进入到中后期阶段,李森和感觉最大的问题该开始着手解决了。“如何定制ZAKER的用户界面效果,就成为这一软件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而同期,一款与ZAKER类似功能、基于iPad的新型阅读器正在被美国用户广泛关注着,其三格排列的用户界面方式备受好评,它就是Flipboard。

“事实上,在2010年7月前,我们在研发ZAKER的过程中,就考虑过这种三格排列的方式。它的创意来源是《纽约时报》的电子版式,而后出来Flipboard显然也很认可到这种形式的美感,最终大家都选了这样的用户界面。”陈迟表示,用户界面的确立标志着ZAKER研发正式进入“准上线”阶段。

但此时李森和却反对ZAKER立即进入试用阶段。

“我总感觉这个程序还需要有一些优化和微调。”沉溺技术的李森和对自己的作品看得很重,“既然我们愿意投入几年去尝试这种新的体系,那么我绝不能太过草率,像一个小团队一样,弄一个东西先试一下。我绝不想这样。”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李森和不断地做各种自检工作,从图片显示速度,重新编版后每个字的清晰度,包括翻页方式的流畅性等,每个细节都反复测试。

事实表明,李森和的担心并非多余,所有iPad自身硬件的问题,李森和不得不在这最后阶段重新调整了很多细节。

“在最后的测试过程中,最让我头疼的是iPad产品的低配置现状。”李森和表示,虽然开始研发时曾充分考虑到iPad的应用环境,但iPad这个设备毕竟不像PC,有许多配置都偏低。“比如说内存都比较小,这样ZAKER运行的稳定性就会出现问题。而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因此具体应用中,就需要很多资源做预加载,这样才能更加顺畅。但iPad的性能,导致某些时候系统内存释放得不够完善,从而影响用户的阅读感受。”

“技术上的严谨,是李森和的一大优点。我和李森和几乎每天下班都会开会讨论ZAKER的测试效果。”陈迟说,每天下班前两人都会去把新修正的版本装上,自己先试用半个小时,然后再讨论。“当然我不懂技术,所以我就从用户的角度,向他提出我的使用感受和建议。每个新的感觉成熟后,我们再让其他同事、朋友参与测试工作,直到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如此埋头苦干了月余之后,2010年12月19日,ZAKER终于揭开面纱,正式在iPad上线了。

先斩后奏趟过“媒体关”

说到ZAKER在iPad的上线历程,陈迟感觉“这有些出乎意料的顺利”。

2010年12月15日,离ZAKER正式上市还有4天的时候,李森和根据苹果公司的规定,将ZAKER资料填写完整,和程序一起上传到苹果的后台。

“一般情况下,苹果对于第三方程序的检测需要两周时间。这次上传完程序之后,我们公司决定放松一下,到外地开年会,有关ZAKER上线前的后台准备工作都‘扔’到脑后去了。”李森和说。

然而,苹果的反馈速度让他们感到意外。刚刚结束年会回来,ZAKER的客户端已经赫然显示在苹果的程序库中,供用户自由下载了。

“我还想年会后,带领公司同事慢慢讨论ZAKER未来发展战略呢。谁知回来后,马上就得先满足用户阅读需求,其他事都搁置了。”陈迟笑着说。

ZAKER终于上线了,而两周内用户量过10万的成绩,也让陈迟等人松了一口气。事实上,能否顺利通过媒体关,才是陈迟最为担心的。因为ZAKER上采用的媒体文章并未经过对方授权,陈迟先斩后奏,走了一招险棋。

“ZAKER上线初期,我们在网上抓取文章是没有授权的,将近600家媒体的信息,几乎全部内容都是我们未经对方许可就被‘抓’来用了。那时候,我们很怕别人来找我理论。”还好这种担心没有成为现实,并且上线一月内,就有近千家合作媒体主动联系他们。“如今每天都有新的媒体发邮件给我们,希望他们的文章能在ZAKER上体现。”

对应ZAKER在业内的一炮而红,陈迟发现增值收益在不断向他们“招手”。

多年来操作《读览天下》过程中,华阅都处在烧钱阶段,而今ZAKER的推出,让他们一跃成为投资界及广告行业争抢的“香饽饽”。

“ZAKER上线仅仅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就收到5家风险投资希望合作的信息,甚至还有三家海外的广告代理公司跟我们说,‘你这个这么好,我们想包了海外的广告代理权。’”陈迟说。可现在的华阅已不再像当初那样,翘首企盼“有钱人”,而是如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发展机遇。

“现在ZAKER已得到用户的广泛青睐,但未来对于我们来说,势必会出现获取用户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因此从内心上讲,我是希望VC(风险投资)能够更多的关注我们。但问题是这种关注应建立在战略基础上,所以从现在起,我们会更加看重有战略层面的合作。”

在2010年末联想移动互联开发者大会上,华阅成为第一个被联想宣布注资的合作伙伴,联想之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刚说:“选择华阅的依据有4点,即数字出版是未来的方向、华阅拥有优秀的自主研发平台、他们能提供给用户很好的阅读体验,以及他们专业的团队实力。”

而陈迟对于这样的战略伙伴也是百般珍惜,“尤其是有了ZAKER这样的平台后,像联想的‘乐Phone’体系,以及它背后强大的PC市场等,都能对我们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期待更多能像联想这样,站在行业发展高度的伙伴加入,这是我们非常渴望的重要力量。”

盈利靠谁 拿下百万用户再议不迟

ZAKER上线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用户多了,广告代理公司来了,风险投资也削尖了脑袋往里钻。但即便如此,ZAKER如何能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是对用户使用收费,还是对杂志品牌推广收取费用,亦或其他的盈利模式,陈迟等人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个成熟的考虑。

“这不单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放到行业中来看,整个数字出版业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相对有效的盈利模式产生,因此我们决定走一步看一步,等ZAKER的用户量突破百万的时候,再来思考如何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陈迟说。

事实上,ZAKER的出现使得现在支持它的朋友可能变成将来的对手。为ZAKER提供内容的合作媒体到底要不要向ZAKER收费,难道甘心永远为他人做嫁衣?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约翰·奎尔奇认为,“我觉得很多主流的媒体原来都是订阅,现在完全放到网上,如果内容不能免费,继续下去是很困难的。虽然有些有影响力的大媒体已经做到这点,例如美国的《经济学家》,但那是因为它的读者都是商人,能承担得起这个费用。可对年轻人来说,他们如果能从免费的渠道得到新闻,为什么还要付费。默多克旗下的伦敦《星期天报》,目前就试图通过收费的方式来提供新闻。我觉得类似的尝试都会比较困难。”

然而目前在ZAKER上争先亮相的传统媒体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未来?

对此陈迟表示,华阅以前只做媒体内容的阅读、订阅渠道,未来也不会改变这一做法。“严守行业准则,让我们得到很多媒体的认可。华阅现在不会,未来也不会去涉及内容制作,我们更希望通过ZAKER、读览天下平台将更多、更好的内容传递给读者。同时,为合作媒体建立了更好的品牌形象。”因此,即便目前有广告公司来找他们合作,陈迟也觉得不能激进,绝不能看到钱就“抢”。

对于华阅面临的现实压力,行业专家、数字出版在线的联合创始人任殿顺给出了一些更具实操性的分析。他认为,华阅在ZAKER上线之后,其电子渠道的作用更加明显,但问题是中国目前类似的企业都停留在对内容商数量的整合。

任说:“出版业因互联网发展而走向电子出版是必然的方向,但像华阅这样的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要考虑几个问题。首先,技术优势会成为阶段特色,无法长期保持优势。例如ZAKER现在可以依托技术进行信息搜索和重新排版,但后进者可以全效模仿,所谓未来的竞争更应重点放在内容上;其次是广告控制权的转化。ZAKER上线后广告商对它的追捧,这势必会影响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再有,类似的海量信息收集工具,都会面对其收入到底是对上(媒体、商家)还是对下(用户)的问题,采用怎样的比例。这些都是业界探寻许久,目前华阅也必然会面对的问题。”

对此,陈迟亦表示这些问题确实也让他“头疼”了许久。但他已有了自己的考虑,“很多模式是需要等待创新并一步步实现的,而我们现阶段只要发挥好渠道的作用,为媒体和读者提供最好的服务,未来模式会在量级成长的同时,慢慢清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ZAKER李森和:技术“怪咖”的移动阅读梦
​艾问李森和:理工男是如何做媒体的?| 艾问顶级人物
移动广告,RSS类产品商业化最可能的路径 | 雷锋网
ZAKER获得C轮数亿元融资,创始人兼CEO李森和:国有资本正加速对文化产业的投资
最给力阅读神器 “扎客”引爆聚合阅读革命--中国期刊网
社会化阅读:阅读的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