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塞尚《静物》

塞尚《静物》

今年是法国著名画家保罗·塞尚(1839—1906年)逝世100周年,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向这位出生在普罗旺斯的现代艺术先驱致敬。今年4月,塞尚家族的祖屋已首度向公众开放,“塞尚在普罗旺斯”展于今年6月至9月将持续展览。此外,普罗旺斯地区埃克斯的格拉那博物馆将举办“塞尚在普罗旺斯”作品展,该展览已在华盛顿美国国立美术馆开幕,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纪念塞尚的活动拉开了序幕。7月5日,世界闻名的柏林爱乐乐团将在圣维克多山脚下演奏马勒的《第五交响曲》,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画家。

  保罗·塞尚生于1839年1月19日,逝于1906年10月23日。1999年,塞尚画作《静物》以6050万美元的价格在纽约拍卖成交,让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有机会观赏到大师的作品,同时也确认了他在世界美术界的地位。《静物》在全世界拍卖成交额排行前十名的艺术品中,排名第六。排名第一的是毕加索的作品《拿烟斗的男孩》,2004年以1.04亿美元成交。

  在塞尚的静物作品中,苹果常常成为他写生的“静物”,几枚苹果凌乱地放在铺着台布的桌子或者果盘里,是一幅特别有意味的画面。当塞尚的静物苹果出现时,西方美术界为之震惊。这是只没有政治,没有所谓思想,没有雄心壮志,不急不躁,不会故作深沉的苹果,它清新芬芳真实可触,忠实于自己的自然属性,安静而光泽。塞尚画笔下的所有女人,似乎都有着苹果般的气质,她们坐在那里,没有所谓为了前途而疯狂打拼的野心,她们安静到只是一只苹果。

  从《静物》可以看出保罗·塞尚的探索精神和画风特色。在这幅画中,整体关系犹如一张网络,所有物象在网络上各得其所。任何细节和局部似乎都不可随意挪动,否则,整个结构便会失去平衡。对此西方曾有人评论说:“如果试想从17世纪荷兰的静物画中拿一个东西,立即就好像到了你手里;而如果想从塞尚的静物画里挪动一只桃子,它就会连带把整幅画一起拽下来。”从这幅画中可以深刻体会评论的含义。

  保罗·塞尚一生特立独行、桀骜不驯,他的绘画风格令当时的保守批评家反感,巴黎的艺术沙龙几次拒绝展出他的作品。塞尚重视绘画的形式美,强调画面视觉要素的构成秩序。这种追求其实在西方古典艺术传统中早已出现。而塞尚始终对古典艺术抱着崇敬之情。他最崇拜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他曾说:“我的目标是以自然为对象,画出普桑式的作品。”他力图使自己的画,达到普桑作品中那种绝妙的均衡和完美。他向着这方面,进行异常执着的追求,以至于对传统的再现法则不以为然。他走向极端,脱离了西方艺术的传统。正是如此,他被人们尊奉为“现代绘画之父”。

  保罗·塞尚在埃克斯出生和辞世,是祖籍皮埃蒙特的小工匠、小商人的子孙。他先在小学和圣约瑟夫学校就读,由于父亲交了好运,从帽店老板变成银行经理,他被送入中学学习。1858年,保罗带着坚实的基础知识,完整的宗教信仰以及对同学埃米尔·左拉的真挚友谊从中学毕业。在学生乐队中,他吹铜管,左拉吹长笛。文科毕业后,按照父亲的意愿,进入了大学法学院。不过,他并不因此而放松在埃克斯素描学校的课程。从1856年起,强烈的兴趣爱好就已把他带向了这所学校。

  1861年保罗·塞尚来到巴黎。他在弗昂蒂纳街租了一间带家具的房间,在瑞士画院习画,并继续和左拉保持着友谊。他靠着父亲每月寄给他的一百二十五法郎,艰难地维持着生活。他丝毫不能适应首都的嘈杂,初期作品也远远不能使自己感到满意,他也始终未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原因是:“虽具色彩画家的气质,却不幸滥用颜色”。但保罗并未因此从事金融而牺牲画笔,仍然热情地画着。虽然经常与印象派画家来往,他却不欣赏他们。他接近的是莫奈、雷诺阿,可是他欣赏的却是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的作品。

  1877年,他以十六件作品参加了佩尔蒂埃街的印象派画展,结果和1874年一样,得到的还是公众的反对。不过,总还有几个对他一直十分欣赏的人,他们当中就有画家基约曼。就是他在1882年使官方沙龙接受了塞尚的一幅作品。从那以后,塞尚就长期住在普罗旺斯,只在必要时才到巴黎作短暂逗留,或应雷诺阿之邀赴罗什吉昂(1883年)或应维克多·肖盖之邀去阿唐维尔(1886年)。1883年,他结识了蒙蒂切利。从此,两位画家的足迹踏遍了普罗旺斯。他们背着背囊,喜欢在加尔达纳一起作画。

  在挚友肖盖的帮助下,保罗·塞尚的一幅作品在1889年万国博览会上得到展出。在凯博特遗赠给国家的收藏中,他的三幅作品和其他一些著名画家的二十二幅作品一起,遭到国家博物馆的拒绝。但塞尚不久便报了这一箭之仇:在泰奥多尔·迪雷拍卖行,克劳德·莫奈用800法郎买下了他的《村庄之路》,同时,画商沃拉尔还在拉菲特街的画廊展出了这位埃克斯画家的一百五十幅作品。报界对画展的评论引起画家的愤慨,市民聚集起来表示反对,官方画家们甚至跑来抗议展出,然而此举却因此抬高了塞尚的声望。从那以后,保罗·塞尚为公众所接受,赞赏、崇拜与同情围绕着他。一些画家、作家、诗人也向他表示敬意。

  在全世界纪念法国著名画家保罗·塞尚逝世100周年之际,我们向塞尚致意。感谢他对绘画的天才敏感,并且没有以牺牲这种敏感为代价去追逐世俗功名;我们也感谢埃米尔·左拉,是他将那个失去自信的年轻的法国人“拖”到巴黎,使他相信献身绘画是值得他终身付出的事情。今天,当我们重读塞尚,我们依然被感动,所以当困惑、浮躁之气袭来时,我们仍会选择重读大师作品来养眼、养心……

附:

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都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1839年塞尚出生于普罗旺斯的埃克斯,父亲是个制帽厂主,后来成为银行家。因此塞尚不必为日常的吃喝费心,可以随心所欲的画画。塞尚受过人文科学教育,在故乡埃克斯他学习了学院派绘画基础之后,又到巴黎深造。他在那里吸取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当时刚刚兴起的印象主义的绘画成就。对于他来说,巴黎和埃克斯是他人生中的两极。在巴黎的时候,他的内心沸腾;在埃克斯的时候,他的创伤个性获得了自由的发展。

  创作于1866年的“僧侣肖像”(图1)是塞尚初期的典型作品,作品带有十足的学生味道。

僧侣肖像(图1)
画中描绘了一个身穿天主教僧团服装的人物——在1865-1871年间,塞尚就这个人物画了不下五幅不同的肖像;此人就以“多米尼克大叔”之称而被载入了美术史。僧侣的服装使塞尚得以造成一个乳黄色袈裟的亮调子同青灰色背景之间的强烈对比。这种相互关系又被皮肤的桃红和玫瑰色、头发的深褐色,特别是被黑色的阴影所间断。画家的目的在于表现颜色的质感,同刻画对象以及光线气氛效果毫不相干的质感。由于浓厚的颜料比稀薄透明的颜料具有更强烈的分色特性,所以塞尚干脆不用画笔,而用调色刀来画画,这样画出的画质感非常强烈。而且塞尚的画,由于完全没有明暗和颜色过渡,效果本身也粗放得多。刻画是没有立体感的,它是靠色彩对比力来突出和腾驾于背景之上的。塞尚的画好像是由一个一个的整齐的形状所构成,他的画轮廓很重的、只求远看效果。这表明他充分掌握了绘画材料的性能,但这不是人物的刻画。模特儿并不使塞尚发生兴趣,他所感兴趣的仅仅是物质的再现。仔细看看这幅画,就不能不承认:塞尚能很好地掌握这方面绘画的手法,他以青春的激情运用着这些手法,塞尚的一个朋友曾说过:“每当塞尚给他的某个朋友画像时,他都好像是为了某种不肯说出来的委屈而向那个人进行报复似的。”对于“僧侣肖像”一画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艺术上的局限性和难以控制的魄力来说,不可能找到比这更好的诠注了。

  艺术家对女人的胆怯和由此而更加助长了的一种性欲狂,可以说明这些年的某些构图。
田园诗(图2)
如像“田园诗”(图2)这样的画,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种摆脱不掉的梦幻景象。塞尚不是一般地欣赏自己的情欲的。他是完全沉醉于情欲之中了,因此,他也不是一般地在画布上描绘这种情欲,而仿佛是在激发观众的情欲。颜色紧张得不得了,不仅天空的蓝色和云彩的黄白色与橙黄色,而且还有前景略染着一点玫瑰色的灰色、黑分棕色都是如此。形体不是借助轮廓或明暗而突出出来的;这是听任画家的感官支使而或隐或现的一大片一大片颜色。这些形体,如果能够得到由明暗颤动所造 成的气氛的衬托,才的可能站得住。可是,物性感和物质的厚实感没有给明暗和空气留下任何余地,所以这些画只能给人以故弄玄虚的印象;它们所表现的,似乎就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幻想,一种脱离现实的欲望。因此,在观众看来似乎是素描的缺陷的那种东西,实际上是由于千方百计一定要超越公认的素描范围,使人物形象具有一种类似云彩或小船的形状的意图所造成的。如果说这些尝试结果是失败的,那就是由于情欲过剩,艺术还控制不住情欲的关系。

  在1870-1871年的战争期间,塞尚在爱斯塔克修完了绘画学业后返回巴黎,后来又转赴瓦兹河上的奥维尔。这几年他一直遵照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的劝告,放弃“杂烩”的方法,色调变得明亮,用笔开始准确,手法也简练起来,塞尚开始走印象主义的道路。毕沙罗教导塞尚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不以自己对描绘对象的爱憎为转移地去研究外部世界,从明暗变化中发现每一个形体的本质。毕沙罗还教导塞尚把他所特有的刻画形象的体积感和坚实感扩大运用于整个画面结构上去。

缢死者之屋(图3)
 绘于1872-1873年的“缢死者之屋”(图3)给我们展示了塞尚面目一新的作品。他还在使用前些年的浓厚的颜色,不过已经使它从属于中间调子。体积感显示出空间的深度,从而肯定了本身的存在,并且变得更为强烈。换句话说,塞尚充分的揭示了体积和空间的关系,把他从毕沙罗那里学来的东西发挥到了极端,把这些对象看作是一种永恒和普遍的东西,造成这一物质世界的一种坚实性和综合性的感觉,结果也就是使他得到了与毕沙罗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在塞尚的画上,光还缺乏细致的加工,但这是由于他追求形象的综合性和宏伟感所造成的。

  1874年塞尚还参加了在纳塔尔照相馆举行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该展得到的却是一片奚落与嘲笑,塞尚当然也免不了倍受指责。与此相反,多利亚伯爵却买下了他的“自缢者的房屋”,政府的一位职员维克多·肖盖还成为他的崇拜者和密友,并多次为他当模特儿。

肖凯肖像(图4)
  印象主义使塞尚的创作变得如此丰富,特别是在“维克多·肖凯”(图4)的肖像上可以看出。印象主义赋予了一种对他说来是新的人情味。在明亮的绿色背景前,显现着蓝灰色的头发、胡子和上衣,以及淡蓝色的衬衫、浅红色的肉体,换言之,即是以浅调子突出着深调子。色彩的笔触尽管很粗犷,但由于变化丰富,也形成光的颤动,从而也有助于形象本身的结构。从这种形与色的完美统一中,产生了这个塞尚和雷诺阿都很敬重的人的形象——一个敏感而严肃、面带愁容但意志坚定的、内心充满着崇高精神的艺术保护人的形象。塞尚在这幅肖像上成功地把作为艺术对象的人和艺术所要刻画生命力结成为一个完全的同一体。这一方面有赖于肖凯这个人使塞尚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塞尚能够不仅看见自然外貌,而也看见人的精神价值。把这幅肖像同“僧侣肖像”比较一下可以衡量出塞尚在这十年内所走的路程,并且看出他的前途无限广阔。

  应当承认,塞尚有些画并不这么容易理解。像(图5)那样一幅静物画,从画面上看可能没有多大成功的希望,它显得十分的拙劣!水果盘画得那么笨拙,它的底座甚至还没有放在当中。
静物(图5)
桌子不仅从左向右倾斜,整个画面看起来仿佛向前倾斜。这幅作品好像是色点的杂凑之物,餐巾看起来仿佛是用锡箔制成的。难怪塞尚的画最初被嘲笑为可悲的胡涂乱抹。但是不难看出造成外观笨拙的原因何在。塞尚已经不再把任何传统画法看成理所当然的画法。他已经决心从涂抹开始,仿佛在他以前根本没有绘画这回事。塞尚选择的主题是研究他想解决的一些特殊问题。我们知道他沉迷于色彩跟造型的关系,像苹果那样具有鲜艳色彩的圆形实体就是探究这个问题的一个理想的主题。我们知道他对平衡的设计很感兴趣,这就是他要把水果盘向左延伸去填补空白的原因所在。因为他想研究在相互关联的情况下桌子上各个物体的形状,所以他就把桌子向前倾斜,使它们都能被看到。这个例子大概能够表明塞尚是怎样成为“现代艺术”之父的。他力求获得深度感,但不牺牲色彩的鲜艳性,力求获得有秩序的布局,但不牺牲深度感,在他这一切奋斗和探索之中,如果有必要的话,有一点他是准备牺牲的,即传统的轮廓的“正确性”。他并不是一心要歪曲自然,但是如果能够帮助他达到向往的效果,他是不在乎某个局部细节是否“变形”的。塞尚的静物之美是得到公认的,其原因就在于他善于确凿地向我们证明:他的 “变形”观察比普通人对现实事物的知觉要更真实、更可信和更生动。

圣维克多山(图6)
  “圣维克多山”(图6)一画表明,塞尚已经充分掌握了他所特有的那种立体的形以及这些形的透视安排。在这幅画上,已经不再有前期那种立体的形以及这些形的透视安排。在这幅画上,已经不再有前期作品那种惴惴不安的和简单化,而是表现了信心十足和结构上的更大复杂性。塞尚把高山描绘得遒劲有力和巍然庄严,山势显得十分险峻。前景的概括性使观者与山岩峭壁挨得更近,在山崖的简略的形体中包藏着潜在的运动和潜在的斗争。热情重又压倒了静观。大地的力量挣脱了束缚,它们的怒吼取代了安谧的观察。

  如果说,在1882-1888年期间,塞尚的注意力似乎是集中在风景画上,他力求通过风景画来表现自己的感觉,那么,从1888年以后直到19世纪末,他的最优秀作品是肖像画。其中“玩纸牌者”(图7)是塞尚最出色的一幅构图了。
玩纸牌者(图7)
他曾多次画过以玩牌者作为主题作品,但也许只有这一幅构图上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色彩效果是以坐在左边的玩牌者上衣的紫蓝色同坐在右边玩牌者的黄色带有蓝色阴影的形象对比,以及这些颜色同背景、肉体的红调子、桌子的黄调子的对比为基础的。这幅作品通过千变万化色调造成了形象刻画的立体感。形象刻画的有力和性格特征表现、情节动作的准确、整个构图全都表明,色彩的强度非但不妨碍形成整体的统一,反而还强调了它。如果用连贯的轮廓线,就很可能导致人物形象的孤立,而在这幅画里塞尚不用这样的轮廓线,画中的人物正像这幅画上的桌子和背景那样,都仅仅是由一片片色彩组成的,因此他们结成了一个组体。塞尚在这里以“变调”代替了“造型”,即以各个色区的有节奏的变换代替了形象的塑造。色块的结合主要不是取决于画面总的结构,而是取决于各个场景的相互关系。塞尚曾说过:“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从这些关系中所产生的统一,不是物理性质的,而是精神性质的。因此,塞尚才在他没有画出这两个农民的“骨架”之处画出了他们的性格。“观察对象就是要揭示出自己模特儿的性格。”塞尚画的农民,像肖像那样富有个性,像观念那样包罗万象,像纪念碑那样庄严,像纯洁的良心那样健全。“我最喜欢那些年事已高的人的模样,他们因循世俗,顺随时务。请看看这位年迈的咖啡馆老板,多么有风度!”塞尚眼里的高尚风度,不是表现在各种虚设上,而在于真诚直率地表现人民的生活一一符合真实的生活。

浴女们(图8)
  塞尚的晚年曾一度努力不懈地创作着浴女的构图。他在几幅大型油画中,以一种异常的宏伟感觉创作着这些构图。他也在几幅水彩画上表现了相同的题材,只是表现得更为轻巧、更为自然和亲切。水彩画 “浴女们”(图8),似乎就是一股梦魂和气浪的滚滚洪流,这些形象接近音乐更甚于接近建筑。

  总之,塞尚在其一生的最后几年里,又复兴了他青春时代的浪漫的冲动,然而并没有放弃他从踏入印象主义阶段之初就一直保持着的和谐、狂热发作之后的平衡和形与色的感觉。对明暗、体积、景次、空间及其同刻画本身的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一个整体,即构成不同于自然世界的“艺术世界”要求——这一切,促使塞尚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本身完美,同时也开辟了美术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塞尚最全作品解析
世界最昂贵的十幅名画赏析(图)
【艺客头条】“现代主义之父”保罗塞尚的艺术观点
国家美术·经典丨纽约 MoMA重磅推出“塞尚的绘画”大型展览
一个外省青年的首都遭遇一保罗·塞尚
西方画坛流派:后印象派之《保罗·塞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