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从文:爱与林徽因谈心,出轨后对她哭诉,为她与人“打嘴仗”

这篇小说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爱出风头,工于心计的女人,出现在她家的各色男人,无不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任其驱使。

沈从文很快读出了小说里的深意,因为他就是“太太的客厅”里那群“虚伪、无聊”的男人之一。

样刊一出来,沈从文便给尚在山西进行建筑考古的林徽因寄了一份去。据说林徽因读完作品后,微微一笑,随后托人给冰心寄了一坛山西老陈醋。

倒不是沈从文好事,只因他是林徽因的迷弟,岂能眼见偶像吃亏。

1931年6月沈从文在北平初识林徽因时

01 结缘

沈从文结识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

1922年,20岁的沈从文从遥远的湘西“边城”只身到北京闯荡,作为一个低起点的“北漂”,他没钱没文凭没工作,甚至没啥信心,唯一有的就是手中的那支笔。

在旅馆阴冷的房间里,沈从文流着鼻血执着写作,零星稿费难以让他活下去,好在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这其中就包括徐志摩。

1925年9月,沈从文经林宰平介绍与徐志摩相识,一见如故。

徐志摩很欣赏沈从文,因为沈从文的作品如他本人一样清新、天然、情感丰富纯真,在他主编的《晨报副刊》和《新月》,刊登了大量沈从文的文章,由于他的推荐,胡适才在中国公学任用了这位连中学都没上但才华横溢的小说家,让他免于生计之忧。

1923年到北平开始闯荡文坛的沈从文

同时,徐志摩带着沈从文走进自己的社交圈,这使得这个边陲小城青年,一下子接触到了最顶级的文化圈,为他打开了更广阔的人生。

沈从文说如果没有徐志摩,他很可能或去做了一名巡警,或“卧在什么人家的屋檐下,瘪了,僵了,而且早已腐烂了。”

能够如此不计回报、不遗余力地提携一个年轻人,是何等的气度

沈从文饱含感情地赞叹徐志摩:“为人的热忱坦白和平等待人的希有好处”,对自己“工作的鼓励和赞赏所产生的深刻作用,再无一个别的师友能够代替”。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把这种爱与宽容传递下去,他说道:“从他的那儿我接了一个火,你得到的温暖原是他的。”

弟子汪曾祺曾经写道:

“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

他为推荐汪曾祺的文章不遗余力,听说汪曾祺毕业后生活困难,沈从文四处托朋友为他找工作,鼓励他坚持写作,在他身处逆境时,病榻上的沈从文写信劝解:“一个人生命的成熟,是要靠不同风睛雨雪照顾的......热忱的、素朴的去生活中接受一切,会使生命真正充实坚强起来的......”

沈从文与汪曾祺

1931年的夏天,在徐志摩的介绍下,沈从文与林徽因、梁思成夫妇相识,沈从文也终于见到了徐志摩心中的“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林徽因系出名门,清丽秀雅,才华横溢,诗人、作家、画家以及未来的建筑大师集中在一个少女头上,是何等的夺目。

在林大才女面前,山野之人沈从文腼腆又羞涩,连想向她求一幅画也不敢,还得让徐志摩出面:“你见'山友’(林徽因)为我要一幅画,难道不行吗?”。

不过此时,沈从文与林徽因只是认识,并无深交,但她的名字却一再在沈从文的耳边响起,因为徐志摩时常说起她,虽然此时他已经娶了陆小曼。

8月,沈从文离开北京前往青岛大学前,徐志摩找他倾诉情感苦恼。陆小曼是火热的红玫瑰,林徽因是心底的白月光,多情的徐志摩让沈从文老了以后把他的故事写下来。

徐志摩

或者因为“爱屋及乌”,又或者惺惺相惜,沈从文对林徽因有格外的好感,这种好感使得在徐志摩去世后,林徽因与陆小曼、凌叔华争夺徐志摩放有私人日记的“百宝箱”时,他的太平不由自主地偏向了林徽因。

50年多后,回忆起那天的情形,沈从文仍历历在目。

1931年11月21日下午,沈从文和青岛大学文学院几个相熟的朋友在校长杨振声家吃茶谈天,忽然接到急电,说徐志摩在济南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听到消息,大家惊愕不已,沈从文更是“显得格外沉默,始终不说一句话”,随即他提出要搭夜车去济南看看。

因为情急,沈从文只买得一张三等车厢票,他整整一夜未合眼,匆匆赶到济南后,他看到了他的良师益友:“其破碎遗骸,停于一小庙中”,顿觉“痛剜人心”。

后来,沈从文和其他朋友护送徐志摩的遗体回到上海,并和他的家人一起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徐志摩故去后,一个放有他私人日记的“百宝箱”,让林徽因、陆小曼、凌叔华起了冲突,林、陆不想让有自己的那部分日记曝光天下,凌叔华则坚持徐志摩生前是委托她保管箱子。

她们找到胡适评理,胡适左右为难,沈从文给胡适写了封信,提到徐志摩曾经对他说过,最适宜保管他文稿的是“不甚说话的”凌叔华。

但沈从文主张“把部分抽出莫全交给徽因”,之所以给林徽因,是因为沈从文知道,只有她才是徐志摩“唯一灵魂之伴侣”。

据说胡适后来把箱子全部给了林徽因,《康桥日记》便因此消失,有人说手稿被她焚毁,也有人说被她带进了坟墓,但无论如何,林徽因成功地避免了《康桥日记》流出而给自己的家庭声望造成巨大的损失。

有人责怪她销毁,是对徐志摩对历史的不尊重,但沈从文显然是“偏心”的,事情过后多年,他给友人写信提到此事,称赞:“林徽因不愧是一位聪明绝顶的小姐,她用冷静地思考避免了一场遭人非议的祸乱”。

02 欣赏

虽缘起徐志摩,但沈从文与林徽因相熟,并成为挚友,却是后来。

沈从文在青岛

1933年,沈从文离开青岛回到北京,担任《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委。编委成员中还有一位是林徽因,“副刊”的创刊词就是她写的《惟其是脆嫩》。

谈论文学、文学刊物的发展、诗歌的趋势,参加读诗会,他们有共同的话题,沈从文也因此成为林徽因“太太的客厅”中的常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时间,林徽因成为社交中心,据说便是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的原型。

林徽因特别喜欢沈从文的《边城》,亲切地将他称为“二哥”,她在病榻时也在跟人谈《边城》,赞叹道:“这才是小说!”

沈从文将自己签名版的《边城》赠给林徽因,还在封面题字:“与其送给诗人,不如送给诗一样的人。”他称她是《边城》“最好的读者之一”。

1933年,沈从文结婚,婚房四壁空空,

“只是两张床上各罩一锦缎,百子图的罩单有点办喜事的气氛,是梁思成、林徽因送的。”

林徽因家的客厅

抗战爆发后,逃难途中,沈从文与林徽因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他们经常通信,林徽因写逃难过程和心绪,在沈从文面前,她毫无顾忌,像对着亲人,又或是交往多年的挚友。

当他们一个到武汉,一个到长沙后,林徽因在1937年10月给沈从文的信里说:“现在第一件事要告诉你的就是我们又都在距离相近的一处了。”

山水迢迢,还好我们隔得没有那么远。

逃难期间,得知林徽因和家人要路过自己的家乡湘西沅陵,沈从文专门致信在家的大哥,要他“买上猪肉做成熏腊肉......给路过的梁思成夫妇带走”,若“过路太匆忙,不能住,就望为购二三元溆浦大开刀橘,送他们解渴。另外还预备点可以在路上吃的菜,譬如保靖的皮蛋,龙山的大头菜,安江的柚子,家作的卤鸡......”

“吃吃你做的拿手好菜(只是辣子得少放些),住十天或半个月,上路一定好得多。……上路时,最好是为作点暴腌肉和牛肉巴子等物。”

沈从文家在沅陵的故居名“芸庐”,曾为沅陵一中的教师宿舍,现已拆毁

他还一个劲叮嘱大哥要带林徽因和梁思成去看湘西千年古刹—辰州龙兴寺:“你能不能设法,向当地大老、绅士、和尚、驻军(也许驻了军队)设法,使他们得到种种便利,可以好好的看一看这座大庙。”

无一不妥帖、无一不操心。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沈从文还因为经济困难与妻子张兆和闹不愉快呢,但是对于朋友,他却周到热情,无所保留。

1937年12月9日,林徽因一家人来到沅陵,她写信感叹道:“他们待我们太好!(个个性情都有点像你处)。”

到了昆明,沈从文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林徽因、梁思成所在的营造学社也在这里。

1938年梁思成与沈从文在昆明

战火纷飞,他们保持着知识分子的热诚和风度。不跑警报的时候,大家便坐在稻草墩上,“林徽因会海阔天空的谈文学、谈人生、谈时事,谈昆明印象,从文还是眯着眼,笑着听。”

沈从文、徐志摩、林徽因这些背景、生长环境完全不同的人能成为朋友,在于他们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同类的气息,那就是自由、优雅、宽容、人性、美,也因此极力维护彼此的这些特质。

梁实秋曾批评林徽因的小诗《别丢掉》“晦涩难懂”,沈从文就不服气,他在跟胡适的信里强调:“徽因的那首诗很明白,......大家都懂,都不觉得'不通’”,他甚至让胡适转告梁实秋以后不要写这样的文章,他直言不讳地说“那文章却实在写的不大好”。

沈从文在《北斗》做编辑时,读到冰心的长诗《我劝你》,立即感到这首诗似有所指:“那首诗是这个女诗人给另一个女诗人,用一种说教方式告给他不宜同另一个男诗人继续一种友谊”,不就是说的林徽因与徐志摩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嘛。

美国留学期间,林徽因(右)和冰心(左)在一起野炊

沈从文因此称冰心为“教婆”,在徐志摩面前,对她多有调侃,还说“她则永远写不出家庭亲子爱以外”。

不只爱情让人不客观、不冷静,友情也一样,因为我们都不愿意让在乎的人受伤害。

03 笃深

曾经有人认为沈从文和林徽因之间存在暧昧,实际上并不是。

林徽因的好友费慰梅曾写道:

“他和徽因差不多年纪,她很喜欢他作品的艺术性和它们所描述的那种奇异的生活——距离她自己的经历是如此遥远。他们之间发展出一种熟稔的友谊,徽因对沈从文有一种母亲般的关怀,而他就像她的儿子一样,一有问题就去找她商量,找她想办法。”

他们愿意把心事说给对方听,是因为他们认定对方会理解、包容自己。

1936年的春节后的一天早晨,沈从文几乎是哭着跑到梁家,寻求林徽因的安慰。因为他与高青子的情感气跑了妻子张兆和。

沈从文与张兆和

高青子是沈从文的狂热粉丝,见面时,她特意模仿沈从文小说《第四》中的女主人公的穿着“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这让沈从文心猿意马。

沈从文和林徽因一样,选择向配偶和盘托出实情,只是张兆和毕竟不是梁思成,她气得回了苏州娘家。

把一切搞砸的沈从文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向好友求救。

林徽因“坐在那里,又老又疲惫地跟他谈,骂他,劝他,和他讨论生活及其曲折,人类的天性、其动人之处和其中的悲剧、理想和现实!”

这样的为难,林徽因何尝没经历过,理智还是情感,选择还是放弃,林徽因尽管同情沈从文的处境,但还是劝他要收束“横溢的情感”。

沈从文和高青子

话虽如此,林徽因何尝不羡慕沈从文的勇气呢?

山野长大的沈从文比林徽因更自然也更随意,少了更多的约束,他与高青子藕断丝连,直到抗战结束后才最终分手,沈从文感慨道:“那个失去了十年的理性,才又回到我身边!”

后来,沈从文深陷逆境,整个人差点崩溃,林徽因和一众朋友把他接到清华金岳霖家调养。

其实当时林徽因哮喘发作,也在休养,她依然每天负责沈从文的一日三餐,细心地为他准备安眠药,强迫他每天睡前喝一杯牛奶,叮嘱金岳霖按时给他吃药。

给张兆和的信里她写道:“二哥第一天来时精神的确紧张,当晚显然疲倦但心绪却愈来愈开朗……看三天来的进步,请你放心他的一切……您自己可也要多多休息才好,如果家中能托人,一家都来这边……”

在当时的情势下,沈从文已经算不上风光,林徽因等朋友却能如此相待,张兆和忍不住感叹:“难得人间还有这样的友情”。

沈从文夫妇(后排)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前排左起)

在友情的滋润下,沈从文渐渐好了起来,他说:“我在重造自己。”

1949年8月,沈从文进入历史博物馆工作开始文物研究,他的身份又多了一个—历史文物研究者,他的人生也结出了另一个辉煌的成果,不只是《边城》、《长河》,还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955年,51岁的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沈从文念她“是一生最好的朋友之一。”

结论

好朋友是什么,他欣赏你的优点,为你的成功雀跃;他感知你的痛苦,当你在尘世间挣扎时他含泪扶持;你得意时,他微笑以待,你落魄时,他张开双臂。

你们可以有很多不同,但你们必然都珍视对方。

“人的生命会忽然泯灭,而纯挚无私的友情却长远坚固永在,且无疑能持久延续,能发展扩大。”

时光如沙漏,总有人在你的生命里出现,然后又消失,但也有些人会陪你走到最后,又或者永驻你的心底

时光荏苒,你最好的朋友还在你的身边吗? 

参考资料:

《青岛往事》精彩选登之 · 沈从文│徐志摩死了

《当沈从文遇上林徽因》

《沈从文地图》

《友朋从文》

注意: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林徽因与冰心的友谊小舟,为何荡着荡着翻船了
冰心与林徽因的“太太客厅”公案
林徽因和冰心两个人为什么老死不相来?
林徽因的茶,据说有三种味道
冰心钱钟书:他们为什么不喜欢风华绝代的林徽因?
所有关于林徽因的流言蜚语,都可以歇歇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