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书大师单田芳:20岁娶大8岁姐姐,不为财色,只是为回报恩情

单田芳

1954年,20岁的单田芳娶了那个大他8岁的、原本他叫惯了“姐姐”的女人——王全桂。这样的结合让街坊四邻都议论纷纷,大家都不明白,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为什么要娶将近“30”岁的老女人?

毕竟在那个年代,28岁的女人大部分都已经有了好几个孩子,而单田芳才20岁,可以说是择偶的最佳年龄。这样的结合未免有点不合情理。

难道,是她貌若天仙,让单田芳一见倾心吗?抑或她是高门贵女,单田芳能靠着姻缘攀龙附凤,一步登天?然而,都不是。王全桂并不是风华绝代,甚至还有点土气;也不是腰缠万贯,她必须拼命工作赚钱。

其实,单田芳娶王全桂,既不为财,也不为色,他是为了心中的道义。

就在3年前,单田芳的父亲因为交友不慎而被牵连入狱,留下了柔弱的母亲王香桂独自带着单田芳兄妹8个艰难求生。

单田芳的母亲王香桂演出

家里的“顶梁柱”突然锒铛入狱。王香桂看着家中8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对生活感到无比的绝望。确实,在任何年代,一个女人养8个孩子都会非常辛苦。

思来想去,王香桂狠心抛下了孩子们,远走他乡,另嫁他人。母亲走了,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年仅十七岁的单田芳身上。

他懵了。在第一时间,单田芳并没有察觉到痛苦和忙碌,因为对7个妹妹的吃喝拉撒,他完全无从下手,只看到了一团乱麻。

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单田芳从小就被父亲寄予厚望,所以尽管一直跟着父母演出奔波,居无定所,单田芳也没有了解太多生活的琐事。因为那时,他的首要任务是读书。

虽然单田芳出身于曲艺世家,父亲是弹三弦的弦师,母亲是西河大鼓的演员,但是那时艺人总被人看不起,被认为是下九流的行业。父母不忍儿子继续这样的生活,便全力支持儿子上学。

单田芳小时候

单田芳也很争气,学习成绩很好,他立志做一名医生或者建筑师。总之,无论是救死扶伤还是规划城市,都比拉弦子说书要体面太多。

而现在,父亲母亲先后离家,留下目瞪口呆的单田芳。他握笔的手拿起了锅铲,锅里的菜和炕里的柴火却不如书本上的文字一般听他指挥。7个妹妹饿得抗议又造反,单田芳连一顿饭也做不出来。

就在这时,王全桂踏进了他们的家门。王全桂是单田芳母亲的徒弟,单家的孩子们都叫她姐姐。听说了单家的变故,王全桂放心不下这一屋子的弟弟妹妹,赶过来帮忙。

一进门,王全桂就看到了手足无措的单田芳和7个乱作一团的妹妹们。她利落地系上围裙,接过单田芳手里的锅铲,大手一挥:“你别管了,你去学习!”单田芳又被推到了书桌前。

单田芳母亲王香桂

只见王全桂三下五除二就端出了热汤热饭,她一边安排妹妹们吃饭,一边又拿起扫帚打扫着卫生。单田芳看着这个忙忙碌碌的大姐姐帮他们恢复起了生活的秩序,感动的泪水蓄满了眼眶。

从那以后,王全桂在演出赚钱的同时,总不忙了抽出空隙就往单家跑。一个半大小子带着小妹妹们,虽说慢慢也学会了做饭扫地,但是缝缝补补,拆洗被褥,总还是靠着全桂姐姐的帮忙。

单田芳还记得,那两年,王全桂连演出费用也都贴给了他们兄妹,正是因为有了全桂姐姐常来常往,他才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1953年,单田芳参加了考试,拿到了东北工学院录取通知书。

可不久后,他就因为痔疮,接连动了三次手术,后来病虽治好了,但学业和功课落下了很多。同时在生病的这段时间,他看到王全桂这个“外人”还囿于他们兄妹的生活,单田芳又岂能一走了之?

单田芳与家人们

思来想去,单田芳决定放弃学业,挑起家庭的重担,学习“评书”这个原不在他计划内的手艺,赚钱养家。他不能这么自私,任由王全桂将青春和薪水都奉献给了他们兄妹,而自己去享受奢侈的自由。

于是,单田芳到了鞍山曲艺团拜师学艺。他本就有家传的本事,头脑又灵光,无论多厚的书他都能扎扎实实地背下来,所以进步非常快。

单田芳

但是在学习阶段是赚不到工资的,这一阶段妹妹们的温饱问题又是靠王全桂的慷慨解囊。看着依然为他们操劳的、已经28岁的全桂姐姐,单田芳萌生出了要与王全桂结婚的想法。

他知道,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们兄妹,王全桂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交友,不至于这么大年纪了还单身。那时,找不到婆家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王全桂正承受着这样的压力。

何况,她一个未婚女青年总和青春正盛的单田芳在一起,流言蜚语也有很多。单田芳心里明白,全靠王全桂的帮扶,才挽救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所以,不能让王全桂的善良就这么被诋毁。

单田芳

于是,他正式向王全桂提出了结婚。王全桂被吓了一跳:“别瞎说。你多大?我多大?”但单田芳非常认真,他告诉王全桂自己是真心想要娶她为妻,只要王全桂不嫌弃他上无父母帮扶,下有妹妹要养就好。

王全桂当然是愿意的,毕竟单田芳一表人才,又有文化,她害羞地说:“只是委屈了你,我太老了。”单田芳摆摆手说:“我不委屈,这么多年,你才是因为我们家受尽了委屈。”

就这样,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花前月下,单田芳和王全桂回到单田芳的老家营口举办了简单的婚礼。或许他们没有动人心魄的爱情,会让人觉得不够圆满,可是,他们都找到了最可靠的伴侣,这就够了。

单田芳与王全桂年轻时

婚后,王全桂更是承担起了“长嫂如母”的责任,在刚开始的两年,依然是靠王全桂微薄的演出费维持着全家的生计。直到1956年,单田芳才在鞍山获得了第一次登台的机会,赚到了四块两毛钱。

他一分也没舍得花,全部拿回家交到了妻子的手中。王全桂也十分感动,她知道自己没有嫁错人,只要丈夫能看得到她的付出,能记得住她的辛苦,她就心甘情愿奉献一切。

从这以后,单田芳的事业逐渐走上了正轨,1958年,曲艺团走上了正轨,单田芳也成了正式的演员,有了稳定的收入。

但此时,依然是王全桂的收入比较高,家里的开销大部分还是由王全桂承担。可以说,将近十年以来,王全桂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贴给了单家兄妹,她顾不上收拾自己,也要让他们吃饱穿暖。

单田芳

后来,王全桂怀了身孕,先后为单田芳诞下了一子一女。单田芳不忍妻子再辛苦操劳,便更加勤奋地精进自己。

学成后,单田芳一发不可收拾,在曲艺界大放异彩。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的舞台表演,从此成了他生活的常态。他也彻底爱上了评书这门艺术,不再把评书当成养家糊口的手艺,而奉为毕生追求的理想。

与收入倍增相应的是他越来越忙碌,无暇再顾及家庭。于是王全桂为了支持单田芳的事业,再一次牺牲了自己。她果断辞去了工作,做起了单田芳的坚强后盾。

单田芳

这时,单田芳的父亲也出狱了,王全桂带着子女们来看望公公,公公却没有给她好脸色。原来,单田芳的父亲看到儿子竟娶了一个大8岁的女人,心中不满,再加上儿子如今事业有为,便想要儿子停妻另娶。

这是单田芳第一次与父亲发生争执,他告诉父亲,王全桂是一个既能赚钱养家,又能相夫教子的好女人。“我是为了报恩才娶的她,如今家里好了,妹妹们大了,我更不会做出过河拆桥的事!”

单田芳

回到家中,单田芳还宽解王全桂不要将父亲的话放在心上。他始终记得父亲入狱后,母亲离家而去的伤痛,所以有一个不离不弃的伴侣,才是单田芳对家庭生活的最高追求。

何况单田芳饱读诗书,总能看到妻子掩藏在外表之下的美好。王全桂虽不美,文化不高,但在最困难无助的时候是王全桂扶持了他们,而今他们夫妻男主外女主内,举案齐眉,对单田芳来说,糟糠之妻金不换。

王全桂

后来,他们又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不够吃。又是王全桂,她骑着自行车奔波几十公里,把自己的衣服、和仅有的几件首饰全部拿到了乡下换粮食吃,这才让一家人都没有挨饿。

但时光追究不会辜负努力追梦的人,到了八十年代,单田芳终于迎来了事业的爆发期,他出版了长篇评书《白眉大侠》。而后,1990年,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单田芳的“天京血泪”,听众多达6亿人次。

后来,单田芳的作品一部部大火,那句沙哑而苍凉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刻在了每一位中国人的记忆中。终于熬出头了,王全桂终于可以安下心来享受生活,不再为了生计奔波。

单田芳王全桂与家人合影

然而,1992年,她却突发急病,后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王全桂操劳了一辈子,为单田芳付出,为妹妹们付出,后来又为子女们付出,当大家的生活都走上了正规,她却撇下家人走了。

出殡那天,单田芳甚至没有勇气到葬礼现场,他谢绝了所有亲朋好友的关心,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想到妻子辛苦一生,却没有享到半点福分,单田芳痛痛快快的哭了起来。

他宁愿回到最艰苦的那一年,他为了妹妹们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然后,全桂姐姐满面春风地推开了家门,把最简单的饭菜做出了最温馨的味道。只有王全桂在,他才能安心。

单田芳

在梦中,他推开一扇叫岁月的门,依稀有旧梦的痕迹。全桂姐姐坐在门里,浅笑盈盈。

此后,有多少人为单田芳保媒拉纤,介绍对象,他都一一谢绝了。是啊,无论是什么女人,无论多年轻貌美或才华横溢,又怎及得上当年王全桂雪中送炭,不离不弃的情谊呢?

圈内人见单田芳如此坚决地不肯再婚,都十分好奇,纷纷追问单田芳与夫人的爱情故事,而单田芳也没有隐瞒:“我们不如现在的年轻人那样浪漫,情投意合。我娶全桂,是为了报恩。”

单田芳

单田芳将王全桂为单家所做的一切告诉给大家,他还说:“我的妻子王全桂,虽缺少涵养但心直性耿,她是个说实话、认死理的人。”

从此再也没有人给单田芳介绍对象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单田芳心中,王全桂的位置无人可以取代,她付出的一点一滴,在单田芳心中都珍贵无比。

单田芳的晚年生活中,只剩下了评书这一件事。他在台上嬉笑怒骂、风光无量,在台下却独自一人,承受着丧偶的遗憾。

单田芳

每每有朋友到访,喝茶聊天他总要提起王全桂:“她把一生全都奉献给了我、一双子女及亲人。我们俩相伴三十八年,她的突然离去真叫我肝肠寸断。”

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尽管王全桂与单田芳已经天人永隔,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跨越了万物,在子子孙孙的血液中永存。

爱情、亲情,都已不够来形容这对患难夫妻在磨难岁月中的相濡以沫,

时间的深情大多如此:因共患难而起,然后一往情深。

单田芳

在王全桂死后的第26年,单田芳也于北京病逝。生前,他被冠为评书四大家之首,甚至被戏称“凡有井水声,皆听单田芳”。

但死亡于他,或许也变成了一趟值得期待的旅程,他终于能再见到王全桂,为她说一说这26年没有她参与的生活。

单田芳与王全桂

正如单田芳常说的:人生在世天天天,日月如梭年年年。这一生,他创作了106部电视评书,以及22本实体书,用浑厚沧桑的嗓音,为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江湖幻想。

从此,世上少了一位评书大师。但天上,多了一对神仙眷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报答恩情,单田芳娶了他大8岁的女人,妻子病故后26年没有再娶
1954年,才满20岁的单田芳娶了大他8...
单田芳家8兄妹5位现在哈尔滨,家族中无人继承评书事业
评书一哥单田芳的婚姻:为了报恩,我娶了大8岁的乡下女人
1954年,20岁的单田芳与28岁的王全桂结了婚
单田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