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3岁陈独秀被捕,高官邀其24岁娇妻同住,妻子的选择让陈独秀意外

1932年,一个年轻女子刚送孩子去了她的老家江苏,她就在报纸上看到了刚结婚两年的丈夫的照片。而且报纸上还将丈夫的名字刊登为“陈独秀”,这与丈夫告诉她的名字完全不同,但这名女子却很肯定,那就是自己的丈夫!

这名女子赶回到上海的住处,结果没有发现丈夫的身影。在四处寻人无果后,这名女子确信,报纸上的人就是她的丈夫!

于是,她在得知丈夫被关押的地址后,急匆匆地向那个地方奔去……

这名女子名叫潘兰珍,她于1908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潘兰珍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家人就靠种地为生。但潘兰珍4岁那年,她的家乡闹了饥荒,年幼的潘兰珍就跟着父母开始逃难。他们一家人最后来到了上海。为了给全家人一个落脚的地方,潘兰珍的父母在东拼西凑后终于攒够了钱,他们租下了熙华德路上的一个亭子间。

潘兰珍的父亲不久后在烟草公司找了份装卸工的工作,而她的母亲,在找工作时四处碰壁,最后便每日出门捡垃圾,以此补贴家用。

他们家后来又添加了几位新成员,一家人的生活更艰难了。潘兰珍13岁时就为了生计进一家纱厂当童工了。从小就没读过书的潘兰珍只知道自己在纱厂中多做一会儿工,她的弟弟妹妹们就能吃得饱一点,所以她在工作时总是十分卖力,很受纱厂老板的喜欢。

就这样,潘兰珍在纱厂一直工作到了17岁,此时的她出落得越发漂亮了。但活泼可爱的潘兰珍不知道的是,工厂里有一个人,正在计划着如何“得到”这个美丽的少女。

这人便是工厂里的一个工头,他见潘兰珍长得很可爱,便心生歹意,想要将她占为己有。终于,他趁潘兰珍一人在工厂时侵犯了她。

潘兰珍被侵犯后痛苦不已,扬言要告发这个工头,但工头和厂里的领导关系甚好,根本不是潘兰珍这样的普通女工能够告发得了的。且这个工头还威胁潘兰珍:如果她告发自己,那潘兰珍被侵犯一事就成了人尽皆知的了,到时候被众人指责的还不知道是谁呢。

潘兰珍无奈只能将告发一事作罢。但自此之后,这个工头便时常借机骚扰潘兰珍,最后他见潘兰珍拿自己没办法,便让潘兰珍和他同居。就这样,17岁的潘兰珍就陷入了和流氓同居的痛苦生活中。

不久后,潘兰珍发现自己怀孕后,她在恶劣的环境中生下了一个孩子,但这个孩子因为先天不足,很快就夭折了。

丧子的剧痛让潘兰珍变得清醒起来:现在不离开这个人渣,那她可能就要任人摆布一辈子了!

于是,潘兰珍在父亲的帮助下辞了纱厂的工作,进了父亲所在的烟草公司做工。那个工头见潘兰珍已经逃离了自己的掌控范围,便没再来纠缠了。

1930年,潘兰珍在家附近遇到了一位新搬来的住户,这人便是陈独秀。潘兰珍待人很热情,不久之后,她就和陈独秀相熟了。

彼时的潘兰珍22岁,陈独秀51岁。虽然陈独秀的年纪比她大了整整29岁,但潘兰珍和陈独秀相处时,总觉得很安心。她渐渐地对这个儒雅的男子产生了倾慕之意。而陈独秀在听说了潘兰珍的身世后,很是同情她。但他见潘兰珍现在已经能够坦然诉说当年的被侵犯一事,且十分乐观地面对生活后,陈独秀很佩服她的勇敢。

由于两人住得很近,他们后来也开始相互串门了,潘兰珍的父母看出了女儿对这个男子的爱意,却没有加以阻拦。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男子是个可靠的人。

在几月的相处过后,潘兰珍和陈独秀在一起了。为了妻子的安全,陈独秀告诉潘兰珍,他姓“李”。

为了引导妻子进步,陈独秀还主动教妻子认字、读书。聪慧的潘兰珍很快就会认不少字了,她还将陈独秀给她的一本唐诗带在身边,一有空就拿出来背诵。因为她想成为丈夫那样有学识的人。

潘兰珍也发现,她的丈夫似乎有什么事情瞒着她,丈夫有时外出做事也不会将实情告诉她。但潘兰珍选择无条件地相信丈夫、支持丈夫。

1932年,与丈夫结婚两年的潘兰珍想到丈夫年过50,他们可能不会有孩子了。为了让这个家更完整,潘兰珍便去领养了一个女儿。陈独秀因为此时用的是假名,便为这个孩子取名潘凤仙,跟潘兰珍姓。

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很少有孩子跟母亲姓的,潘兰珍虽不解丈夫为什么让孩子跟自己姓,但她也没有再追问。

在抱养女儿后不久,潘兰珍就和女儿一起回了江苏老家探亲。但她刚回老家没几天,就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丈夫被捕的消息,且丈夫的名字还是“陈独秀”。

潘兰珍最后去了南京,找到了关押陈独秀的老虎桥监狱。

潘兰珍在四处打点后终于见到了陈独秀。陈独秀独坐狱中,他看到妻子来找自己了,满脸的不可置信。他以为妻子尚且年轻,且自己对妻子隐瞒了真实身份,这次被捕之事又闹得沸沸扬扬,她一个普通妇女哪能承受得住这接连的打击,她大概是会离自己而去的吧。

没成想,潘兰珍却费尽辛苦找来了。陈独秀见到妻子后很感动,但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却是让她走。陈独秀让潘兰珍回上海,他不想妻子留在这里受自己牵连。但潘兰珍却表示自己不怕被牵连,她要守候在陈独秀身边。

当时,陈独秀有一个学生,是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次长,名叫段锡朋。段锡朋见陈独秀和潘兰珍两人情深至此,深受感动,他便提出让师母潘兰珍去他的家中住,免得潘兰珍一人在外无人照顾。

陈独秀也让潘兰珍暂住在段锡朋家,但潘兰珍却说:

“段家是大官,住在那里不方便”。

后来,潘兰珍用仅有的钱在监狱旁租了间小屋,她还在附近找了许多零工来做,以维持每日的生活。

由于宋美龄来狱中看望陈独秀时对他十分客气,看守监狱的人便没有将潘兰珍时常来探望陈独秀的事上报,潘兰珍就这样陪着陈独秀度过了5年的监狱生活。

在这5年里,陈独秀也没有停止他的思考,他还在狱中写了书。潘兰珍就帮他买纸笔进来,还给他带了不少书籍来。陈独秀写作时,潘兰珍就陪在铁门外。她见陈独秀写作到太晚,便劝他休息,一向执拗的陈独秀却很听妻子的话。可见他对妻子的珍爱。

陈独秀出狱后,他们一起乘船去了武汉。在路过陈独秀的故乡安庆时,陈独秀的神情变得悲伤,他与原配夫人生的三子二女,其中两个儿子被国民党残害,长女在对两位弟弟的思念中患病去世了。其夫人也在痛苦中离世。

在陈独秀怀念他过世的亲人时,潘兰珍就在一旁默默陪伴他。看到现在的妻子对自己不离不弃,陈独秀感慨万千,他也更加珍惜和潘兰珍的感情了。

然而陈独秀到武汉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许多不怀好意者前来拜访,不堪其扰的陈独秀便离开武汉去了重庆,最后到了四川江津县。

不久后,陈独秀的故乡安庆失守,他的亲人们都来江津县投奔他。这个家虽然热闹了起来,但家中的经济情况不太好,几辈人之间矛盾不断。潘兰珍便担任起了当家女人的角色,她一次次地化解矛盾,让大家和平相处。

家中无粮时,潘兰珍还偷偷当了自己的戒指换粮。陈独秀将潘兰珍对这个家的付出看在眼里,所以时常教育孩子们要听潘兰珍的话。陈家众人也清楚潘兰珍的辛苦,他们都很尊敬潘兰珍。

后来,陈独秀的儿子、儿媳离开了江津县去了外地。陈独秀也举家迁往僻静的鹤山坪。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3岁。临终前,陈独秀对妻子说:

“兰珍吾妻,我去后,你务求生活自立, 倘有合适之人, 可从速改嫁,安度后半生”。

说完后,他拉着妻子潘兰珍的手直到去世。

遵照陈独秀的遗嘱,潘兰珍后来在一处农场找了份工作,做着种地的体力活。几年后,她回到与陈独秀相遇的上海,在食堂煮饭为生。

此后,潘兰珍也曾迫于生计与一个国民党军官结婚,但新婚不久,丈夫就去世了。生活的困苦,加上亲人的接连去世,潘兰珍的精神备受打击,她不幸患上了子宫癌。

1949年10月31日,潘兰珍在医院去世,享年42岁。

这个对陈独秀痴情一生的女人,去世后应该也会往天堂寻找陈独秀,和他一起看尽人间繁华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独秀63岁病逝,临终前嘱咐妻子:可从速改嫁,但有一事要切记
披露:陈独秀晚年真实生活
晚年陈独秀与穷工人潘兰珍的旷世恋情,贫贱之交不离不弃温暖一生
1942年,陈独秀去世前叮嘱妻子:可从速改嫁,不可拿我的名声卖钱
1942年,陈独秀临终前,叮嘱妻子:你可从速改嫁,但有一事要切记
1942年陈独秀病逝,临终嘱咐妻子:你可以速改嫁,但有一事要谨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