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卧底夫妻弄假成真,失散后都得知对方已牺牲,7年后妻子找上门

抗战时期,有很多爱国青年,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走到一起。

特别是在敌占区,也有一大批地下工作者,以夫妻身份做掩护开展革命,促成一段段从假结婚到真爱情的佳话。

可惜,在那些血与火的岁月,没有花前月下,多的是生离死别。

也正因如此,那时革命夫妻如果三年找不到对方,组织上是允许再结婚的。

然而,当年有一对卧底夫妻王士光、王新,失联7年甚至得知对方牺牲,却没有再娶再嫁,终于等来了“死而复生”的那一天。

王士光夫妇

他们的事迹被搬上大荧幕,著名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两位主角李侠、何兰芬的故事,就有他们的影子。

现实的故事往往比电影还要精彩,这份感情经历战火、生死、岁月的考验,为何如此坚贞?

就让我们以一个“情”字为线索,在他们的革命历程中去寻找答案。

情系危亡——出身豪门毅然投身革命

王士光1915年出生在皇城根下,原名叫王光杰,在家里排行老四,祖辈是天津的名门望族。

其父王治昌曾经担任过北洋政府商务司的代理司长,母亲董洁如则是出生在富商家庭。

王治昌夫妇虽出身富贵,却深明大义,很有民族气节,而且倾向革命。

不然也不会培养出王士光、王光美这样优秀的革命子女。

北京大学

王士光从小敏而好学,1934年考取北京大学,进入物理系学习。

1935年又转入他更感兴趣的清华大学电机系,其间他开始钻研无线电技术。

这在当时绝对是一门尖端科技,好似打开一个宽广的世界,深深吸引着王士光。

自此,他与无线电事业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身在大学校园的他,并没有减少对时局的关注,当时日寇入侵东北,频频挑衅制造事端,一步步向华北逼近,撕下侵略者的伪装。

很快王士光就运用所学知识,自己组装收音机和无线电台,收听苏联电台的抗日广播,再记下内容来组织宣传。

为买元件他花光了零用钱,就去寻求兄妹们赞助。

一二·九运动

战争一触即发,正是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王士光作为一名热血、有志的进步青年,自然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1935年底,爆发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当时的王士光已投身其中,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

这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极大成功,唤醒了民众,也给王士光指引了方向。

不久后他就加入了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各大院校开始南迁,除了不愿与日寇为伍,更重要的是保存文化火种。

王士光却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敌占区,继续开展抗日活动,并在1938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士光

这一年,他23岁。

留在最危险的地方,恰恰让王士光卓越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

情投意合——风云际会在战火中相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党在敌占区的工作并未停止,转入了地下状态秘密进行。

中共北方局决定在天津建立一个秘密电台,以解决平津与延安传递情报、联络指挥的需要。

时任中共河北省秘书长兼天津市委书记的姚依林(化名姚克),领导此项工作。

他通过了解惊喜地发现,在眼皮子底下就有一位人才,正是潜伏在北京的王士光。

很快王士光秘密调往天津,在法租界临街的一座三层小楼顶层安顿下来,以“电料行技师吴天厚”这一身份作掩护,开始筹备秘密电台建设。

姚依林

此处交通便利,且前有英军兵营,可借其频繁的电台信号做掩护,可谓绝佳的潜伏场所。

唯一容易引人怀疑的,就是王士光单身一人突然来此,又无亲无故。

为保证电台顺利建成和安全运行,经组织上研究,安排小他6岁的东北将领王端华之女王兰芬(后改名为王新),与他假称夫妻生活在一起。

同时还可以帮着料理家务,放哨站岗。

1938年8月的一天,他们第一次见面。

这时的王士光为了快点建好电台,已经好几天顾不上梳头洗脸,脑袋蓬乱不堪。

王新第一次推开房门,着实吓了一跳,对他很有几分看法。

心想这就是地下党、高材生的样子吗?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姚依林之前曾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一定谨言慎行,小心日本特务,地下工作随时面临死亡威胁。

对于王士光和王新而言,虽然不是娇生惯养,吃不了这份苦,但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当前整个平津地区的对外秘密通讯,就看他们的了。

两个陌生年轻男女初次相识,又同处一室,一开始都十分拘谨。简单互相介绍之后,就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到了晚上,他俩在卧室两端分开摆了两张单人床,中间放张桌子,王士光笑称这是“黄河为界”。

他们对外宣称是丈夫有肺结核,所以分床睡。

渐渐地,王新发现这个男人不简单,每天白天以公开的身份去上班。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到了晚上,要等到深夜才能开始工作,他看似不修边幅,实际上才华横溢。

组织上找来一台美国产收音机,王士光没用几天就改造成一台新收音机的样子。

后来因噪音太大,他又自己组装了电台和电源,很快就完成电台建设任务。

接下来,就是更为危险的秘密收发报文、联络传递任务。

考虑到他二人过于年轻,组织上又安排一位中年女性同志及孩子租下小楼的二层,以王新婶婶的名义掩护他们。

每天白天,王士光会检查确认电台完全隐蔽到位,才放心地去上班。

王新和婶婶则在家操持家务,同时也高度戒备小楼周围的动静。

王新和王士光约定,每天她会在阳台上立一根长竹竿,固定时间在阳台上跳绳,如果发现竹竿倒下她也不在,就说明发生了危险。

他们这个小团队也时常遭遇敌特的审视,但每次都化险为夷。

王士光和王新二人之间从陌生到熟悉,在极度危险中互相支持,惺惺相惜。

就这样,这部电台在源源不断地传递着重要情报。

当时中共河北省委和天津市委与上级党组织也因此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著名的“冀东暴动”中曾发挥重大作用。

由于王士光白天上班,夜晚收发电报,又是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很快身体出了问题,突然病倒高烧不退。

王新悉心照顾,嘘寒问暖,在外人看来俨然就是一位贤惠的妻子。

而王士光也感觉到她并不是在扮演,是发自真心地关爱。

但身处险境,王士光把那份萌生的爱意深深藏好,不愿让王新增添负担,直到一次“激烈争执”后,改变了他的想法。

有一段时间,他们感到楼下深夜里有人盯梢,黑暗处有几双眼睛窥探三层紧闭的窗户。

他们两人赶紧商量,一致同意必要时转移电台,但却为了谁先走起了争执。

王士光让王新假装回娘家探亲,带着电台撤离,王新偏不同意,要让王士光走,只有他才能把电台用好。

两人为此谁也说服不了谁,幸亏最后虚惊一场。

天津秘密电台旧址

但他们内心里为彼此考虑的心迹,已经显露无遗。

事后,王士光看见王新就会感到不好意思,脸红到脖子根。

王新从小受新式教育,一点都不保守,她大胆地问王士光:“为什么你一见我就脸红?是不是已经在工厂找到心上人?你不是一直说自己'三无’吗?”

这个“三无”,是两人初相识时,王士光介绍自己时说的,意思是自己无婚姻,无对象,也无任何目标。

在王新俏皮地逼问之下,王士光也不再躲闪,索性直接表白:“我不再是'三无’了。”

“为什么?”

“因为我有了你!”

经过组织研究,二人为共同的革命追求而结合,有利于更好掩护身份,批准他们结为真正的夫妻。

王士光和王新

在“婶婶”的见证下,几个人吃了一顿简单的饭,就举办了婚礼。

1939年8月,在小楼潜伏一年后,组织上通知二人,敌占区的任务已完成,现调往平西根据地,开展新的工作。

在他们赶赴北平的路上,被水灾和战事阻挡,耽搁了4个月,期间王新生下一子,起名王启勋

为了革命,他们没办法抚养,只能送到爷爷家,对外称这是王士光二哥二嫂的孩子。

妹妹王光美会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常提起王士光,说他是忠诚而聪慧的高材生,还说他干过好多大事。

王启勋自小就对这个没见过的“长辈”很好奇,直到8年后,他们才“第一次”见面。

王士光夫妇和儿子

而这8年,王士光夫妇差点被命运捉弄,王启勋也差点失去完整的家庭。

情比金坚——意外失散仍旧初心不改

把孩子送到爷爷家后,王士光夫妇很快来到平西根据地报到。

他二人完成潜伏任务有功,王士光被任命为军分区司令部无线电中队副主任,主要从事电台制造和维修等工作,王新也积极参与到妇女工作中。

他们的生活迎来短暂的安稳,还获得了两个“雅号”,战友们称王士光为“大王”,王新是“小王”。

然而战争中哪有那么安稳,随着局势紧张,部队也很快转战。

奔波中,夫妻二人因工作不同而分开,王士光来到山西八路军前方总部,继续无线电事业,王新随部队先在河北、后到东北战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来二去,两人竟失去了联系。

两人也试着通过组织、通过亲友找过对方,但总是没有回音。

王士光这边,托妹妹王光美联系东北局查找,当时查到有五个名叫王新的女党员,但都不是他的妻子王新。

过了一段时间,东北局那里又传来消息,说是一位名叫王新的女党员牺牲了,今年19岁,正是妻子的年龄,其他情况也与“小王”比较符合。

王士光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帮着寻找的人,也都认为王新估计是不幸牺牲了。

但王士光却说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此后王士光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工作上,对自己的生活也不再上心打理,又回到与王新相见之初那不修边幅的样子。

图片源于网络

理解他的战友知道,他内心是很痛苦的,就想着再给他介绍一个革命伴侣,而且部队里的惯例,是夫妻三年找不到对方,可以再结婚。

没想到第一次给王士光提起再娶的事,就碰了钉子。

他毫不犹豫地说:“不予考虑,不要再提。”

外面战火纷飞,王士光好似清修的“苦行僧”,心无旁骛,在专业上不断深入精进,成为军中首屈一指的无线电专家。

1945年,我方在焦作缴获了两台国民党军队先进的无线电导航台,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滕代远派人送到解放区。

当时已经是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的王士光喜出望外,他建议将其改装为短波和中波广播发射机,建立广播电台。

滕代远

通过广播电台发出我们的声音,对接下来的革命具有重大意义,王士光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寻了一个半地下锅炉房作为工作场所,带着他培养的技术人员和战士们,开展了一次次的试验。

随后又联系部队从战场上广泛搜集材料,甚至用上了飞机的残骸和过去的铜钱。

由于他拼了命工作,身体很快吃不消病倒了,但仍叫战友们找来一块门板搭在他床前,趴着画图纸。

后来高烧到昏迷,水米不进了,军医想方设法保住了他的性命。

但他从昏迷中一醒来,第一时间竟然清晰地记得工作的进度、图纸的内容,不免令人称奇。

晋察冀军区电台台长和机务人员合影,后排左三为王士光

看着面容憔悴的王士光,有战友说,如果“小王”在这贴身照顾,“大王”的情况也许会好些,但谁都不敢在王士光面前提。

凭着过人的意志,王士光挺了过来,建立电台的任务没有延误,两部功能完备的广播发射机改造完成。

1946年9月1日,解放战争中著名的邯郸新华广播电台顺利建成运行。

党的声音和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消息,随电波传遍了大江南北,连长江以南的国统区都收得到。

1947年3月,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陕北广播电台停播,新建立的邯郸新华广播电台经过频率改制后,迅速接替陕北台,成为党中央的喉舌。

胡宗南

王士光被上级授予了“特等功臣”荣誉,当时的《人民日报》刊登《人民的电机工程师——记模范电讯技术人员王士光同志》一文,表彰他的功绩。

而正是这份报纸,促成了王士光夫妻的重逢。

在遥远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7年来,王新第一次从报纸上看到丈夫王士光的音讯,拿着报纸的手止不住地颤抖,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7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

原来,王新一直打听王士光的消息,却听说他已经牺牲了。

一开始她说什么也不信,但一年年过去仍没半点消息。

悲痛欲绝的王新一样决定不再嫁人,一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1947年3月6日刊登王士光事迹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卫庆前藏)

7年没有白等,现在就去找他!

王新拿着报纸,从黑龙江到河北,一路向南走,三千多里路,一道道封锁线,却阻挡不了她回到王士光身边的步伐。

王新直接来到王士光住的窑洞前,门推开两人目光相对,一瞬间恍如隔世又重逢。

王士光还是像他们初见的样子,头发乱糟糟,脸颊更加消瘦苍白,愣了半晌,手哆哆嗦嗦摸向褂子兜,开口第一句是:“我可以抽支烟吗?”

王新忍住泪水,笑着说:“给我也来一支吧!”

二人彻夜长谈,诉不尽相思之苦、离别之痛、重逢之喜,转眼竟聊到天亮。

推开房门一看,战友和村民们早已在外面围得水泄不通,争相来看这位“死而复生”的传说中的妻子。

图片源于网络

家之幸事在久别重逢,国之幸事在破旧立新,经历磨难之后,一切都焕发新的生机。

情牵家国——矢志不渝直至终老一生

解放后,王士光作为中国无线电事业的先驱,被国家委以重任,曾在中央军委电信总局、国家电子工业部、国防装备委员会等历任要职,为开创新中国军事和民用电信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而他们这对患难夫妻,也一直互相扶持,再没有分开。

王士光十分疼爱妻子,有一次王新因病住院,从来没学过做饭的王士光坚持亲自下厨,变着花样做出各种菜,给王新补身体。

为了让王新在病床上安心休养,他捧着《红楼梦》轻轻读给她听,引得病房里的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

王士光和王新晚年合照

早年艰苦的革命生涯,给他们的身体造成很多伤病,王新后来得了小脑萎缩,不仅记忆力不太好,脾气也变得古怪。

王士光总是耐着性子听王新唠叨,从不厌烦,细心照料着妻子。

为了让王新开心,他专门在自家院子里培育了很多月季花,因为王新年轻时最喜欢月季,这份浪漫连他的孩子们都深深感动。

即便他不幸患上了咽喉癌,心里惦记的也是老伴的身体。

2003年,王士光走完了88年的人生路程,他最大的遗憾却是没有能陪王新到最后。

弥留之际,他反复叮嘱儿女:“照顾好妈妈,照顾好妈妈……”

王士光的外甥刘源回忆起舅舅、舅妈,总是为他们心底的纯粹和坚定而感慨。

王新晚年

在他们心中最大的第一是国,然后才是家。

有一次刘源看望他们时,想留下些钱买买营养品,可两个人无论如何也不同意,还说:“军人的积蓄,我们是一定不会要的。”

如今,电信技术已经日新月异,电视、手机如此方便快捷,我们不能忘了像王士光前辈一样的奠基人。

正是他们当年拼尽全力地付出,才有了这个行业的建立乃至这个国家的成立。

我们更不能忘了,在时代的洪流中始终有人忠贞不渝,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王士光和王新这一对革命夫妻的故事,就是这种忠贞信念的最好注解。

他们不仅是对爱人忠贞不二,更是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忠贞无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卧底夫妻假戏真做,妻子牺牲丈夫拒绝再娶,7年后“亡妻”找上门
卧底夫妻假戏成真,妻子牺牲后丈夫不再娶,7年后“亡妻”找上门
王士光得知妻子“牺牲”,拼搏立下特等功,谁知7年后妻子归来
1940年,丈夫得知妻子牺牲,悲愤下成为特等功,7年后亡妻现身
卧底夫妇假戏成真,妻子牺牲后丈夫不再娶,7年后“亡妻”找上门
今日业余无线电2016年1月27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