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生女曹茜留学失联17年,在德国结婚生子,父母患癌离世不愿回家

“独生女儿留学德国17年杳无音信,父母身患重病,想见孩子最后一面。”去年,一则这样的寻亲新闻,被中、德两国的各大媒体、报刊纷纷报道。

寻找女儿的是曹肇纲刘玉红老两口,他们的女儿,名叫曹茜

自2003年曹茜便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一晃十七年过去,老两口已年过七旬并双双罹患了癌症,正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他们想在临死之前再见一见亲生女儿。

在各方人士的帮助下,众人了解到曹茜在德国学有所成,不仅成为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终身教授,现今更是早已改名换姓,并且在德国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但是,对于父母见一面的要求,曹茜却以与父母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所以不愿再与家人联系为由,拒绝了这次与父母最后一次见面的请求

这不禁让人疑惑,曹茜与父母之间究竟是有怎样的矛盾,让她如此狠心的在17年间拒绝与父母联系,甚至还拒绝见父母最后一面?

踏上留学路,一别数十载

2000年,曹茜在辽宁师范大学读大三。和大多数即将走出校园的孩子们一样,曹茜十分迷茫,更加令她和家人着急的是,当时的她还整整挂掉了6门课。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曹茜就连从学校顺利毕业都很难。

曹茜并不是笨孩子,她决定为自己的未来谋一条像样的出路,左思右想,她决定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不是一件小事,最重要的是,曹茜自己也没有能力拿出留学的这一大笔费用,于是,她便趁假期回了趟家,和父母一起商量留学的事情。

等到曹茜说完自己的想法以后,父亲曹肇纲面露愠色地开口问道:

“去哪啊?”

“德国。”

“学费要多少?”

“7万。”

......

简单地两个问题之后,曹茜的父母已经不愿再继续这个话题了,他们不同意曹茜出国留学一是,不愿意独生女曹茜离自己太远;二是,种了一辈子地的他们也实在拿不出留学需要的费用。

接下来,便是一阵十分激烈的争吵,双方谁也不愿意让步。

但是在孩子和父母的争吵中,孩子永远都是赢家。曹肇纲夫妇尽管百般不舍,万分为难,但是考虑到孩子的未来和出路,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可对于2000年的农民来说,7万块并不是那么容易筹得的。

一年到头,他们把所有的庄稼都卖了也不过几千元的盈余,而这其中还包括一家人的吃穿用度,以及曹茜的学费。

平日里为了能够多给曹茜一些生活费,夫妇两人一件新衣都不舍得添,袜子往往是补丁摞补丁。

“既然孩子想读书,咱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她。”

于是,夫妻两人为了孩子的梦想,掏光自己所有的积蓄,甚至又找了亲朋好友,终于是凑齐了7万元的学费。

就这样,曹茜带着父母的期盼远走了他乡。

无可避免地,远在德国的曹茜与父母的联系逐渐少了。但令曹肇纲夫妇无比心痛和心寒的是,自从2003年开始,曹茜就再也没有了任何音讯

转眼间,时间就来到了2020年,整整17年过去了,曹肇纲夫妇还是没有任何关于女儿曹茜的消息。雪上加霜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位老人的身体情况已是每况愈下,此时两人更是分别罹患了肾癌乳腺癌

生命的最后时刻,夫妇俩最大的心愿就是再见亲生女儿曹茜一面。然而,数十年没有音讯的女儿究竟在哪里呢?

这期间,他们不是没有尝试去找过女儿,然而女儿远在德国,他们在国内只能是干着急,最终,他们只能将希望交给时间,从此便是漫长而无止境的等待。

可事到如今,他们已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待了,所以他们决定要再次尝试去寻找女儿。然而,老两口的生活捉襟见肘,平日里只能依靠1030元的低保度日,而这其中还要拿出一大部分用来买药。

无奈之下,曹肇纲夫妇决定求助新闻媒体。他们心酸地表示:“已经不再对女儿回来抱有希望,知道女儿是生还是死就行,要不然都闭不上眼。”

媒体方面了解了相关情况之后,很快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一时间“曹茜,你在哪?”“女儿啊...你妈快不行了,你在哪里啊?”等诸如此类的报道在网络和报纸上铺天盖地而来。迅速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为了帮助曹肇纲夫妇早日找到女儿曹茜,各方媒体和爱心人士专门组建了一个寻找曹茜的群聊,群里有还有不少身在德国的爱心人士,他们在群里分享找到的有关于曹茜的各种线索,并尽可能的根据这些线索展开调查。

在各方人士的不断努力之下,他们终于确定了一些曹茜的信息:

曹茜其实回过国!

经查,曹茜曾在2004年8月5日从德国飞回了上海,而飞离上海的时间则为8月17日,也就说曹茜曾在国内整整呆了12天。

而曹茜的父母却表示对此并不知情,一时间,网友们纷纷指责曹茜是个不知感恩的孩子。

对此,曹茜的母亲却表示:“曹茜一直以来是很懂事的,因为从小就比较优秀,我们没有什么压力,不过沟通也比较少,她的内心世界我们家长并不了解。”

面对网上的种种质疑,夫妇俩始终不为所动,他们担心的是,女儿是否遇到了什么意外。

据媒体了解,曹茜在2000年到2003年之间,还是与父母偶尔保持联系的。

父亲曹肇纲回忆说,曹茜曾往家寄回过两封信,父亲曹肇纲依稀记得第一封信的内容大概是,曹茜到德国以后,一直在勤工俭学,但是却遇到了无良老板的压榨,克扣她的工钱,她为此事向父母诉苦。

而第二封信中,曹茜告诉父母,为了尽快完成学业,她除了修习本年级的课程之外,还跨年选修了更高年纪的课程。

这两封信上本来是有地址的,但是那时他们也没有料到后来竟与女儿失去了联系,便也没有刻意留存。

而曹肇纲夫妇所在的村委会还曾在网上向驻德国汉堡总领馆发去过求助,但遗憾的是,总领馆的工作人员也没能联系到曹茜,他们只找到2005年曹茜在德国曾使用过的电话号码,但是这个电话早已显示失效。

曹肇纲夫妇担心地说:“很多事根本不敢想,也不敢面对现实,但是我们很明白,如果真的人还在,现在资讯这么发达,女儿如果在,应该能看到,如果心系父母,终有一天会回来的。”

拒绝再见父母

在媒体的介入下,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寻找曹茜的行动中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曹茜究竟身在何处”的答案越来越近。

相关媒体收到了来自知情者的消息,知情者透露,他是曹茜在汉堡大学读书时的同学,据他所知,曹茜在德国的生活已经很有保障,她不但成功完成学业拿到了博士学位,还已经成为了慕尼黑大学的终身教授,如今更是已经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这让对此事一直十分关注的网友们更加不解了,曹茜不仅没有遭遇意外,而且生活水平十分有保证,甚至已为人妻为人母了,那么她究竟为何迟迟不愿回家见父母呢?

而接下来的事实更加的让人感到心酸和无奈。

有媒体称,经过重重努力,他们终于与曹茜本人取得了联系。曹肇纲显的高兴极了,他连连发问:“她现在干什么工作?结婚生子了吗?能往家里打个电话吗?”

而他们只能十分遗憾地将事实告诉两位老人,曹茜一切都好,但是不愿意再回家

当得知曹茜所说因与家人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而不想回家时,曹肇纲夫妇倍感诧异,因为他们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和女儿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难道是因为2003年的那次通话?”曹茜的母亲悲痛欲绝的回忆着往事,说出了这句话。那次,曹肇纲在电话中斥责了女儿曹茜,也是从那之后,曹茜再不与家里有任何联系。

那天,许久没有与家里联系的曹茜打来了一通越洋电话。结果电话刚一接通,脾气火爆的曹肇纲上来就说道:

“这么久不打电话,我以为你死了呢!”

电话那边没有任何的声响,过了一会儿直接就挂断了。

曹茜的母亲为此责怪了一番曹肇纲,曹肇纲自己也十分懊悔,但是他还是强装镇定,说等到下次女儿再来电话再向她道歉。

然而,他们再也没能等来女儿的电话......

让人感到诧异的是,曹肇纲夫妇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实,曹肇纲平静地表示:“只要曹茜能自食其力,我们老两口就不图她养老了。”

矛盾其实早已埋下

百善孝为先曹茜的行为无疑让她成为了众矢之的,指责和谩骂声一时间充斥着所有与之相关的词条,甚至连曹肇纲夫妇也被各种猜测和攻击。

这时,有位自称是曹茜往日同学的女士站出来说了她眼中的曹茜,想要止住各种不好的舆论,而她的讲述,也确实让曹茜有了一个更加清楚和全面的形象。

根据对曹茜父母的采访和这位曹茜同学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

其实,无论是父母或是同学眼中,曹茜都不是一个叛逆的孩子,相反,她从小便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小孩”。

小曹茜不仅学习上进而且特别的懂事,每逢农忙,她总是会帮辛劳的父母将饭菜做好,要是到了饭点还是等不到父母回来,她便拎着饭菜为父母将饭菜送到田里去。

母亲看到小小的曹茜这么懂事,总是会放下手头的活儿,捧着女儿的脸夸赞几句。而曹肇纲虽然心里同样感到高兴和欣慰,但是他说出的话却总是有些严厉的,诸如:“快回家学习去!”“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曹茜是曹肇纲夫妇所有的希望,所以曹肇纲对她十分严厉。而对永远顶着太阳在田里劳作的曹肇纲来说,努力读书才是曹茜唯一的出路,所以他在学习上对曹茜更是紧抓不放。

而曹茜一直以来也很争气,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她考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又经过三年的时间,她迎来了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高考。

高考之后,曹茜和父母产生了人生中第一次大的争执,那就是,高考志愿的填报。

一直乖巧懂事的曹茜想要借着上大学的机会,去看一看远方的世界,于是填了两所南方的大学。但是,这一想法却令曹肇纲感到十分气愤,他以为女儿会选择一所离家近的学校。

曹茜刚开始还和父母好言好语地说:“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小村庄里,想到南方去看一看,多涨些见识总是好的。”

但曹肇纲语言犀利:“你一个女孩子家的,跑那么远干什么?还是离家近一些的好。我看辽宁师范就不错。”

双方谁也不肯让步,争吵逐渐升级,但这种时候,这件事情,吵是吵不出来任何结果的,最终只能以孩子摔门而出,家长家中长叹结尾。

曹茜没有办法不在意父亲的想法,最终她还是在志愿单上那两所南方院校的下方,填上了父亲中意的辽宁师范大学。

碰巧的是,第一、第二志愿都落榜了,她最终只等来了辽宁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

也许是填报志愿的事情,让一向乖巧懂事的曹茜有了逆反心理,她才在大学的时候一连挂了六门学科。

但其实曹茜依旧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她十分痴迷于文学作品,生活费不多,她就买路边摆摊卖的的盗版图书,尽管上面错漏百出,也不影响她看的津津有味。

后来迫于毕业和就业的压力,她有了出国留学的念头,对于曹茜来说,出国留学是她唯一想到的能够弥补之前浪费的时间的办法。但代价却是让父母因此背上一笔债务。

父母同意之后,筹备出国的那段时间,是那几年中曹茜最开心的时候,她一边努力学习语言课,一边尽可能的省些或是想办法赚些钱,她常常跟室友念叨说,父母为了供她读书已经掏光了家底了,到了那边之后她要勤工俭学,不能再问父母要钱

但是生活却不似曹茜想的那般容易,到了当地之后,她过的十分艰难,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这才有了她写给家里的那两封信。

期间,她还问家里又要了三万块钱的生活费,老两口嘴上硬气,骂了句“讨债的!”,但还是想方设法把钱寄了过去。

曹茜在外面困难,而越洋电话费又贵,所以她很少往家里打电话。而父母在家里也困难,并且思女心切,又习惯了口是心非,所以这才有了那通令曹茜无法释怀的电话......

十分遗憾的是,一直到曹肇纲、刘玉红老两口相继去世,曹茜还是没回来见他们一眼。

对此,有人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有人说父母之恩大于天。

尽管此事看法不一,但是我们仍能从中反思一些问题,比如说: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子女?如何教育子女懂得感恩?

不知各位看官,对此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民父母硬凑7万供女儿留学,至死未再见面,同学:她曾回国12天
为了躲农民父母,曹茜出国失联17年,同学道出真相:矛盾太深
寒门少女留学失联17年拒见患癌父母 到底经历了什么?
辽宁寒门女生成绩优异,留学德国失联17年,父母患病盼知女儿下落
独生女曹茜留学德国17年,双亲去世都不回国见一面,为啥如此绝情
00年老两口凑7万送女留学,21年未见,临死才知女儿已成德国教授(她还是个少女,几十岁了还是不懂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