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650%,为何消费者还争相购买

“我的是真包,你的才是假包。”

近年来,国际奢侈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原本以为会让消费者享受正宗产品,却意外掀起了一股“山寨货”热潮。

这些山寨货大肆宣传正品血统,用极低成本制造出赚钱效应远超正牌的产品,其利润能够高达650%。

更让人惊讶的是,就算被揭发为假货,还有不少人心甘情愿地购买,这是为何?

一、洋货受到追捧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时尚和品质的消费观念也悄然形成。

一时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进口商品似乎成了质量与品位的代名词,各种国外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其实早在清朝末期,各类洋货就已经进入中国。

当时的社会上下,特别是富裕的地主阶级,非常推崇西方的思想和商品。

他们视买洋货为一种时尚与身份的象征,所以这一时期洋货在中国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许多人哪怕买不起真正的洋货,也会选择购买一些仿制的洋货来彰显身份。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的经济封闭,一些基本的洋货依然通过贸易途径输入中国,以满足人民生活所需。

尽管国门紧闭,但人们对洋货的向往并未消失。

80年代后,情况出现逆转,国际知名品牌成批进入中国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

由于当时国内制造业还比较落后,这些外来品牌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中国消费者形成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人们形成了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

人们普遍认为,洋货就是好货,国货质量则通常受到诟病。

于是大众追捧国外品牌成为一种时尚,购买一些名牌服装、包包、鞋子等成了显示身份、地位的方式。

然而这些进口奢侈品价格昂贵,多数人无力承受。

为满足消费需求,各类仿冒产业开始兴起。

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上遍地都是各种精心仿制的名牌包包鞋子。

价格只相当于正品的十分之一但能给普通民众带来虚荣的满足感。

二、一些不良商家开始做假冒商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很多人开始追求国外价格高昂的奢饰品牌,但奈何价格高昂,所有只能望而止步。

于是,一些不法商人就着眼于这部分对名牌有需求却无力消费的群体,开始推出价格低廉的山寨仿冒商品。

这些山寨鞋选择目标品牌经典且畅销的款式进行模仿,一个包的成本可能就几十元人民币。

但最后销售价格能达到正品的几千甚至上万元,利润可谓非常可观。

各类网络商家与代购商应运而生,他们通过微信群或者淘宝店铺销售各类奢侈品山寨商品。

并制作出与正品店几乎一模一样的小票、包装、标签等。

还有商家直接在包装盒上冒用品牌logo,动辄声称产地在法国、意大利等地,误导消费者产生正品的幻觉。

还有一部分消费者明知购买的是山寨货,但不了解这些仿冒品的严重危害。

比如使用有毒材料,存在安全隐患等等。

山寨茶叶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弱点,通过销售劣质的冒牌商品获利。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损毁了正牌品牌的商誉和市场。

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监管,制止山寨产业的蔓延。

广大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不要被各种低价促销所迷惑,购买正品才能保障自身权益。

这些假冒产品到底利润有多高呢?

三、假冒商品高达650%的利润

部分厂商利用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和外在虚荣心理,故意模糊区分,让消费者误认为正品并购买。

也有不少消费者明知山寨货质量有限,但为显示身份、享受物质满足感,还是选择购买。

据统计,这类山寨货利润可高达650%。

不可否认,山寨货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身份认同,也让一些经济实力有限的人有机会“拥有”品牌产品。

但同时,它也助长了消费者的浮躁与盲目崇洋媚外心理。

更严重的是,部分品质低劣的山寨货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和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平台也为山寨货的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些商家会故意在商品详情页使用夸张的标语,给产品冠以正牌名称,甚至直接使用品牌的商标来误导消费者。

张先生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在某网上发现一款价格仅为正牌十分之一的跑鞋,商家标榜这是正品工厂的裸跑产品。

张先生一时心动,付了款购买。

收到货后他兴奋地在朋友圈晒单,表达自己的“高性价比”购物体验。

然而好景不长,这双鞋穿上脚后不到一个月就起了严重变形,鞋底也脱胶。

张先生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但此时也无可奈何。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山寨手机、山寨服饰、山寨食品,只要一不留神,消费者都可能被卖假货的商家所欺骗。

这给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带来了极大损害。

事实上,从监管层面来说,售卖山寨货也是违法行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不得以虚假宣传或夸大手段销售商品,一旦发生消费者损失,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但许多山寨货商家往往玩法很灵活,钻了法律的空子便大肆造假宣传,给监管带来极大难度。

比如采用“货到付款”模式,或者使用多个销售账号,一旦被举报便关闭账号转移阵地,令监管部门这只“蹦跶的兔子”难以捉摸。

今后,消费者需理性看待山寨货,品牌和外在包装不应成为购买的决定性因素。

商品的实际品质和内在价值更为重要。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山寨货的打击力度,制止无良商家的虚假宣传和食品药品安全隐患。

只有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交易的公平公正。

四、假冒和真品难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线购物。

然而信息过载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真假商品难以辨别。

曾经有消费者购买了一款看似正品的运动鞋,开箱后兴奋地穿上,却在两天后就开胶了。

据了解,这是一款高仿山寨鞋,从外观几乎看不出差别,但是用料劣质,无法达到正品的质量标准。

这位消费者表示,自己本来盼望已久的一款新品球鞋终于买到了,却没想到上脚两天就报废了,着实有些郁闷。

不仅是鞋类,化妆品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一位化妆博主做实验,购买了多款知名品牌口红的山寨货,检测发现其中半数含铅量超标,最高甚至超出5倍。

这位博主建议,购买口红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仔细检查产品包装,避免被山寨化妆品坑害。

她表示,长期使用这些含铅化妆品,会对肝脏、肾脏等人体重要器官造成伤害,女性更有可能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服装也是重灾区。

为减少成本,一些不法商家使用致癌染料生产衣物,这不仅影响穿用舒适度,也对皮肤有刺激。

据报道,一位女士购买了某品牌休闲裤的山寨货后,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皮疹。

而这家山寨厂商对质量问题置之不理,拒绝换货退款。

这位女士表示,本以为买到了大牌优惠裤子,怎么几天就起了满身红疹,简直糟心透了。

面对种种山寨商品泛滥的局面,许多消费者选择了海淘正品。

但是坑并不少,有人制作假发票和包装盒,让劣质商品冒充正品进口。

该类商品往往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也无法退换。

业内人士建议,选择海淘时一定要注意判断商品真伪,仔细检查商家信息和买家评价,谨防上当受骗。

业内人士表示,真假商品之辨,需要提高自身鉴别能力,多了解正品的相关特征。

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联系商家或平台退货,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选择正规平台购物也很重要,能减少上当风险。

他建议,消费者购物时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被低价商品冲昏头脑,一定要优先选择正规渠道。

展望未来,随着监管力度加强,消费者意识提高,假冒伪劣商品或将无处遁形。

记者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注重购物的品质体验,不再轻信各种低价商品的宣传。

让他们欣喜的是,一些国产品牌也在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提供更好地选择。

关于国货与洋货的论争历来存在分歧。

我们不能简单地抵制或支持任何一方,而应该维护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消费者能够自由选择优质产品。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各类商品的质量监管,打击假冒伪劣行为,让正品厂商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我们应该提高识货能力,做明智的消费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拼多多商家有哪些常用套路?如何轻松买到正品?记住这6点随便买
网购陷阱太坑人 淘宝网对山寨“太纵容”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650%,为何消费者还争相购买?
为什么拼多多假货多?商家都惯用哪些套路?记住4点轻松买到正品
了解拼多多假货多的原因和商家惯用的套路,5个方法轻松买到正品
业内人士称网购化妆品掺水现象普遍 95%为高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