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注意:你银行卡里的钱可能会这样被...
userphoto

2015.01.24

关注

也许有不少市民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的银行卡明明还在身上,但卡上的钱却不知所踪,又或者是一条中奖短信或者一个客服电话自己的储蓄就被骗光。随着科技的发展,诈骗手段却也是越发地先进和层出不穷,以致给广大市民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每年临近春节都是金融诈骗的高峰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常见的诈骗手段吧,以防范于未然。

案例1.电信诈骗

近日,李女士接到自称民政局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有笔丧葬费要汇给她,并强调“账号里不能有定期存款,否则钱打不进来”,正巧李女士的一个家人刚刚过世,她便信以为真地将个人账户信息告诉对方,并根据对方引导准备将自己银行账户内原有的60余万元定期存款转账。由于李女士办理业务时无法说明钱款去向,从而引起银行工作人员的警觉。

有银行负责人就表示,当前电信网络类诈骗案件频发,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通讯渠道,通过恐吓、诱骗等手段,借用客户涉嫌洗钱、走私、涉毒、经济案件,退税中奖、熟人发生意外等攻击受害人思想、心理防线,进而要求客户自行使用自助设备或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借此绕过银行安控或避免银行员工提醒而行骗。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当遇到类似情况时,需认真核实对方身份、电话以及所说事件的真实性。应与家人、亲戚、朋友等关系密切的人交流情况。若已被骗,应立即报警,并通知银行对账户采取管控措施。

案例2.预留电话盗刷银行卡

据悉,市民王先生去年5月在某银行办理了IC卡开卡,两天后突然发现账户内原有的3万元钱通过网银转账的形式不见了。经银行工作人员确认,问题出现在客户资料上。原来王先生开户时的预留电话为一名承诺可给其办理高额度信用卡人员的电话号码,非本人电话号码。

而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起典型的诈骗案件,针对部分自身信用记录存在问题的个人或急于取得高额信用卡的个人,谎称有渠道办理高额度信用卡,但要求开立保证金账户,并留存犯罪嫌疑人电话,待取得客户信息后,利用电子渠道完成资金的盗取,作案的时效性强,隐蔽性强。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假证件或直接冒用他人证件到银行办理开户、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在银行预留本人信息。有银行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各种代办信用卡的宣传广告,要妥善保管本人信息。消费者在开立银行账户时,必须留存本人相关信息,并开通短信通知沟通。此外,银行卡最好只本人使用,不要转借他人使用,尤其需要保管好个人账户密码,牢记银行卡卡号与客服中心电话,当银行卡丢失或者被盗,需立即挂失。若收到非本人交易的银行提示短信,应立即电话联系银行卡客服中心,确认该笔交易是否已经发生。

案例3.中奖诱骗

2014年10月底,张先生到银行某网点办理汇款业务,网点经理按防范电信诈骗规定进行提示,张先生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并表示不能告诉银行工作人员。异常的举动更引起网点经理的警觉,经工作人员问讯,张先生表示自己收到了彩票中奖100万元的短信,但必须先将税款1000元汇入指定账户才能兑奖,工作人员判断许先生遇到中奖诈骗。

银行相关负责人提醒:“客户没有参加抽奖,却收到中奖信息,这是典型的诈骗手段。”骗子往往利用人性贪财进行诈骗。防范此类诈骗,关键在于时刻告诫自己不要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来电、短信,特别是中奖信息。银行员工在反复提示、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报警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举行所谓的抽奖、中奖活动,是商家进行商品销售宣传常用的方式之一。但是,根据最新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的网络中奖信息中,绝大部分都是骗子所设的骗局。且针对网络中奖信息,国家早就已经出台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中写明,虽然不禁止商家采用这类型的促销方式,但是于奖金的上限不得超过5000元。如果消费者在接收到的中奖信息中,一旦发现中奖金额超过5000元,则可基本认定为是骗局无疑。

案例4.新型隐身诈骗

去年11月,周女士接到自称是某外汇公司工作人员的陌生电话,对方提示周女士,其刚刚购买了一笔3.2万元的外汇,周女士随即否认。电话挂断后,吴女士收到银行提示短信称,自己的账户进行了网上银行交易,卡内3.2万元被转出,卡上余额为零。在确认账户余额确实为零后,周女士再次接到外汇公司电话,对方称,“您尾号为xxx的卡刚刚确实在我们这里购买了外汇,但我们查到操作人的姓名与您本人不符,所以打电话来向您确认,只要证实这笔钱不是您操作的,我们就会取消交易,把钱退还给您!”并紧接着以退款为借口,引导周女士去ATM机上输入银行卡的六位密码。

周女士并未按照对方的要求操作,而是向银行核实,并且在第一时间报警。几经周折,银行发现,吴女士的钱款仍然在账户内,只是转到贵金属交易平台中,而同一个账户内的转账不需要电子密码器。吴女士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回了自己的钱。随着科技运用的发展,越来越多新型诈骗涌现出来。有银行负责人解释道,网上贵金属是网上银行推出的产品,消费者只要登录进入自己的网上银行系统就可以进行购买,不需再次进行密码和身份的确认,但是,购买的钱如果没有支付密码是无法转出去的,也就是说钱还是会存在银行的系统里面,只是不会显示在余额里面。

所以,在公共场所要避登网银。接到陌生电话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密码操作。要注意保护好银行卡网银密码。尤其需要注意,尽量不要在网吧、酒店等公共场所提供的电脑上登录网上银行,因为这些电脑很容易被病毒侵害,从而泄露个人的网银信息。

案例5.“钓鱼网站”诈骗

近期,据受害人何先生反映,他收到一条短信,称他的手机银行即将过期,并给出一个网站网址,要求他登录进行升级(积分换礼品)。由于短信显示的号码为银行客服电话号码,因此陈先生便登录短信中显示的网站地址,在网站中输入了卡号、交易密码、登录密码、动态密码等,但随后何先生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资金被盗取。

有电子银行部专家表示,这类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钓鱼网站”,是犯罪分子私自组装生产的一种高科技仪器,可伪装运营商基站,强制连接一定范围内的手机,任意冒用他人或公共服务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信息。

诈骗案件主要对象多为老年客户,且骗局设计周密、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并会千方百计阻止客户与银行客服、网点人员接触。防范此类诈骗,关键在于不要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来电、短信,对于所有针对本人账务方面的问题,直接拨打银行公布的客服电话或亲自到银行网点咨询。还有专家提醒消费者,一般情况下银行不会因为自身系统升级、改造等原因,要求客户输入密码等个人信息,也不会要求客户进行模拟交易。其次,不要轻易登录不明网站,更不要在不明网站上输入银行卡及密码信息。

微信公众账号:lanjinghuicom 欢迎订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义和镇中心学校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
防不胜防!电信诈骗九大典型案例!
电信诈骗又现新招 按键音泄露密码被骗29万元
新骗局,只因为报了6个数字,银行卡被划走一万多元
警惕支付宝诈骗的五种手段
【提醒】回条短信就被骗2999元,什么骗局这么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