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员年轻时的轶事(下)

一、毕业即失业

1918年6月,在逼降三千北洋溃兵后不久,教员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

和今天毕业往往意味着失业一样,教员也成了待业青年,需要找个工作糊口。

当时正赶上一战结束,而北洋政府之前用“以工代兵”的形式参与一战,往法国派出不少劳工。

法国资本家很喜欢“吃苦、耐劳、价格低”的华工,因此战争结束后,继续战后重建的法国人,又跑到北京来招募华工。

之前在一师执教的杨昌济先生,此时正在北大当教授,他得知法国招工的消息后,连忙把这个消息传回了老家。

正愁生计无门的教员等人,顿时欣喜不已,觉得这是一条出路,便发动新民学会会员,大家一起赴法勤工俭学。

为了更好地适应法国生活,大家决定在出国前,先去北京学法文,换句话说,教员同志当了“北漂”。

二、北漂生涯

多年以后,成为革命领袖的教员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和美国记者斯诺讲起了“北漂往事”。

“北京对我来说开销太大。我是向朋友们借了钱来首都的,来了以后,非马上就找工作不可。”

为了尽快找到工作,昔日恩师杨昌济,对教员伸出援手。

杨昌济把教员介绍给李大钊,当时李大钊正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于是教员得到一份“新闻纸阅览室书记”的工作,俗称“图书管理员”。

教员每天的工作除打扫外,便是在阅览室登记新到的报刊、前来阅览者的姓名,管理15种中外报纸,帮李大钊收发信件。

尽管薪水少,但这里可以免费看报纸,对嗜书如命的教员来说,也是个不错的差事,唯一令他遗憾的是,那些大人物对他的鄙视和不屑。

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
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
可是他们大多数,不把我当人看待
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
我曾经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士话。

但地位的卑微,并没有让教员灰心,他经常步行到北大听讲座,还参加了两个学生社团。


其中一个是新闻学研究会,由《京报》社长邵飘萍发起组织,并主讲有关办报的业务知识,这段看似不起眼的社团经历,却对教员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影响了他的一生。

正是在邵飘萍这里,教员学到了宣传工作的种种知识,为他进入政治奠定了基础,所以他终生感谢邵飘萍,并以他的学生自居。

邵飘萍泉下有知,想必会感到荣幸,因为没有正式拜师,却能让教员自居学生的,只有马恩导师、列宁和中山先生等寥寥数人而已,每一个都是影响历史的大人物。

三、日子拮据 

多年后,谈起在北京的拮据生活,教员感叹不已:

我住在一个叫做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
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
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

不说其他困难,仅翻身需要打招呼,就知道睡觉的地方有多狭窄。

据教员回忆,当时穷得不像话,合租的几个同学,共享一件长大衣,大家轮着用,只有外出的才能穿。

住的房间也非常简陋:一个土炕紧贴南墙,炕上铺一条破旧炕席,存放书和衣物的网篮,只能叠放在墙旮旯里。一盏昏暗的小油灯,只有挂在墙上,它的弱光才能充满房间。

虽然在北京吃了很多苦,但教员却不想出国。

他最初来北京的目的,是想学会法语,去法国打工,但北京的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他。

特别是接触到革命思想后,对人民的水深火热,他有了强烈的共情,他希望自己能拯救这个苦难的国家,拯救这群可怜的人民。

最终,他拒绝了新民学会的资助,将筹集来的两万大洋,交给了其他同学,让他们去法国见见世面,自己留下来,去了解社会,了解国家。

1919年3月,湖南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们,结束了半年预备班的学习,准备启程出洋,教员给同学们送行,勉励大家一起寻求强国之道。

到了四月初,教员从北京回到长沙,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此时的北京,一股由青年组成的革命力量正在蓄势,并躁动地等待着发酵机会。

一个月后,巴黎和会惨败,五四运动爆发,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一个新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四、乳法第一人 

在今天的中文互联网上,无论谈起什么战争,总爱拿法国开涮。

法国因二战的投降污点,一直被中国人(其实外国也一样)各种嘲讽,以至于出现了“乳法”这个词汇,“乳”通“辱”。

很多法粉不服气,认为这些黑料是英国人搞得,是德国人搞得,乳法是无知,是不知道历史真相。

其实,乳法真不是英国的文化输出,因为早在民国,教员就开启了乳法先河。

1919年7月28日,教员在自己举办的《湘江评论》中,专门写了一篇《畏德如虎的法兰》:

前日电传,威尔逊允于离法以前,鉴定一约,保证将来法国如受攻击,美国当起而援助;劳合乔治亦以英国名义,签定一同一性质的条约。
此意何等深刻何等惨淡!
藉非法国有不可告人的大缺点,何至有这样的畏惧?
西民族素负豪气,何至竟像妇人孺子,斤斤乞人保护?
我觉得这不是法兰西的好现象!

当时连党都没出生,教员才多大啊?

他在那个年纪,居然在国内跪舔列强的氛围中,仅凭有限信息,做出如此有洞察力的判断,真的是天纵奇才!

五、被中山先生钦点

这一段内容,在第一次发布失败,为了账号安全,老猫就长话短说了。

国共合作后,中山先生对教员非常看好,亲自提名他为国民党的候补委员,别说教员自己不敢相信,就是国民党元老都不敢置信。

因为当时国民党中央,是由国民党总理、国民党中常委、国民党中执委和国民党候补委组成。

国民党总理是中山先生,而中常委和中执委的数量稀少,对资历要求高,因此绝大多数人都没机会,所以各派势力都盯着国民党候补委,这也意味着候补委的含金量非常高。

本来候补委含金量就高,中山先生又亲自提名,将教员加入国民党候补委的名单,这。。。这是下一代接班人才有的待遇啊。。。

果然,后来教员真成了革命领袖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对军阀,李大钊为何以国民党人自称
张申府是周总理的入党介绍人,1925年主动退党,晚年坦言最后悔两件事
邓小平全面主持工作后,蒋经国召集部下:你们太乐观,我了解他
《张申府先生学谱》杂抄及些杂感(一)
国民党高层反对国共合作, 李大钊的一番话太精彩了
探访中山故居 走近《实业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