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戒不掉手机?不是你不自律,都是大脑惹的祸!

脱口秀表演者梁海源在一次表演时说:“我现在吃饭可以没有饭,上厕所可以没有纸,但不能没有手机。有一次上厕所特别着急,但是手机没电了,我还是充了一会电才去上了厕所。”

听起来很可笑,但是这段话却可以代表很多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有数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1月,成年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7个小时。

可是,我们的工作时间、睡眠时间也都不过8小时而已啊!这不就是像吸食鸦片一样“上瘾”了吗?

细思则恐。

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吗?非也。据统计,现在,已经有近五成的网民意识到了手机的危害,都想远离手机。但是效果呢?微乎其微。

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自己的自律能力太差了。

可是,瑞典心理健康专家安德斯·汉森在《手机大脑》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并不是自律的问题。戒不掉手机,都是大脑惹的祸。

你知道吗?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科技发达、信息膨胀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的大脑还生活在一万年前的日子里。这意味着我们的大脑还以为生活在非洲的热带草原里,还以为面临着随时挨饿、随时可能被攻击的现状。同时,大脑的深处还存留着许多原始的欲望,比如想睡觉、想活动、想与他人建立联系。

对于大脑的这个特点,虽然生活在数码时代的我们不了解,但是,手机却看到了。

手机掌握了人类大脑的习性,投其所好,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设下了沉迷的陷阱,让我们欲罢不能。


01  越是捉摸不定,越想去探索

可以想见,我们祖先生活的世界,很多事情都是捉摸不定、变幻莫测的。

就以简单的吃饭这件事来说,大部分现代人不会为一日三餐发愁,就算日子苦一点,也不过吃的东西简单一些、品种少一些。可是远古人可不是。他们面临的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看到果树,也不知上面有没有果子、有多少果子,只能爬到树上看才知道。如果这一片果树没有收获,还要去寻找下一处。这就需要有恒心、有耐力。

因此,为了生存,大脑的奖赏系统就进化出这样的特质:越是捉摸不定,就越会疯狂分泌让人集中做这件事的多巴胺。这样就会促进人类不断地去努力、去探索,以保证自己在食物短缺、资源有限的境况下,还能生存下去。

因为大脑近一万年来没什么变化,所以这一特性也就保存到了我们的基因里。

而手机里各种软件的提示音,比如微信通知、邮件提醒、到货通知等等恰恰就是利用了大脑的这一机制,让我们在听到声音后,立即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事情。

科学也证明,我们在听到手机提示音时,大脑分泌的多巴胺要比真正去阅读微信、邮件的时刻分泌的多得多。

也许你会问:那大脑不会判断吗?它不知道这样会影响工作和生活吗?

它知道,但它并不介意。“因为它进化的目的从来不是'辅助工作’,而是帮助我们的祖先生存下来”。

当然,大脑的这种机制可不只被手机的制造商所利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场景。比如在赌场里,每次下注,都是因为赌徒们在心里默念:也许下一次我就赢了!


02 越是负面的信息,越受关注

我们刷手机的目的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却是共同的,就是获取大量信息,特别是那些“负面新闻”更受人欢迎。

所以,我们会注意到,现在的社交媒体到处充斥着明星出轨、某人家暴、企业裁员这类信息。

难道这也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喜欢?的确如此。

由于危险随时都会到来,为了保持种族的生存与繁衍,远古的人不得不对可能包含威胁的信息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而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来应对。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你知道远古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吗?不是动物侵袭,不是传染病,也不是饥饿,而是身边人。据统计,在狩猎采集时期,有10%到15%的人都是被其他人杀死的。

所以,那个时候“谁对自己有利”、“谁可能会背叛”、“谁能帮助自己”这些信息,与到哪里可以找到食物一样,对人类都非常非常重要。

负面信息正好可以让我们知道要提防哪些人,而传递给我们这些负面信息的人又被我们当成自己的同盟。这样,我们就知道可以和谁交朋友、要与谁保持距离了。

总之,对负面消息的关注是为了以防万一,体现了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

虽然现在没有那么危险的境况了,但是追逐负面信息的欲望却还在,手机正好可以让我们这一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

所以只是想查一条信息,结果一刷一两个小时情况也就见怪不怪了。


03 越是谈论自己,越高兴

有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测试,就是看人们在谈论自己和他人时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结果显示,受试者在谈论自己时,大脑中被激活的区域最多,大脑的奖赏系统也更活跃。

这种自我表露的欲望也是大脑由远古带来的。因为它能够让我们建立更多的社会联系,强化与他人的链接。因为在那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只有与他人团结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对抗风险、更好地生存。

只是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所面对的听众可能只有一两个,最多也不过十几个。

但是,现在,因为有了手机,我们可以通过朋友圈、群组、视频直播等很多方式,向数百甚至数千人讲述自己。

更奇怪的是,总有那么多人,哪怕只有3个人的场合都无法谈论的私事,到了网上却能坦然地向300人诉说。比如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自己的心情、情绪波动呀等等,事无巨细,就很自然地分享出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作者告诉我们,那是因为我们在和他人面对面的时候,能看到对方的表情、手势。那么一旦从对方眼里或肢体语言中产生出一些怀疑、否定或是嘲笑等的感觉,就不会多聊这些话题了。

但是这种反馈在网上基本不存在,自我的审视也就消失不见了。

手机既然是这么个可以充分表达自我的艰地方,怎么可能轻易放手呢?!


写在最后

安德斯说:“聪明的企业家已经成功占领了我们的大脑”。

这句话说得一点不为过。

表面看来,我们是手机的主人,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成为手机的“提线木偶”,被手机玩得团团转。

明知它会抢占我们的时间,会分散注意力,会让我们焦虑和抑郁,但就是停不下来。

连硅谷搞数码产品开发的一位资深工程师都发出了灵魂质问:“我从睡梦中醒来,流了一身冷汗。我问自己,我究竟开发了个什么东西?。”

的确,手机已经像个黑客一样侵入了我们的大脑。

好消息是,聪明如人类的我们,依然有诸多办法来应对。

安德森在书的最后,写了几页《献给旅行在数码世界的人们的安全手册》,其中就提到了一些很实用的好办法。比如关掉所有待办事项的提醒、将手机设置成黑白背景、通过运动来化解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等。

(摘在书中)

希望明天的我们,都能够从手机中走出来,做回自己。

我是会读书变现的@酸菜鱼夫人,欢迎与我链接,一起阅读,一起写作,共同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世界真的不太平吗?
考前辅导---如何面对焦虑(上)
大脑竟然无法处理这些信息!
05 | 抑郁情绪对人类有什么用?
思维升级,需要“语言能力”的刻意练习
即便生活一地鸡毛,也要内心充盈,向上而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