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俄罗斯帝国的软腹部——中亚地区是如何被并入版图的?

我们打开世界地图,一下子就被俄罗斯惊人的国土面积给震惊了。它是那么的巨大,从波罗的海一直绵亘到白令海峡,东西横向9000公里,横跨11个时区。

现在的俄罗斯面积已经够大了,足足有有1710万平方公里,但历史上的俄罗斯帝国要比现在大得多,曾经占有的土地达到25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除了其它14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还包括现在欧洲的波兰、芬兰和美洲的阿拉斯加。


俄罗斯帝国凭借辽阔的版图,曾击败过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和希特勒。从地图上看,俄罗斯帝国就像是一只庞大而无懈可击的鳄鱼,但它也有弱点,那就是鳄鱼柔软的腹部——中亚细亚地区。

从中亚出发,很容易攻击它的核心地区——东欧腹地、乌拉尔工业区和西西伯利亚。从某种情况看,中亚就是俄罗斯的命门所在地

中亚地区面积可不小,一共有400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不少,截止到2020年,人口也有7500万。这么大一块土地,俄罗斯帝国是如何收入囊中的呢?


01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西接里海和乌拉尔河,东部与中国新疆接壤,北靠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与伊朗和阿富汗为邻。

哈萨克斯坦的北部,气候较为冷湿,正好位于森林带的南部边缘,往南,森林逐渐矮小稀疏,直到完全让位于开阔的哈萨克大草原。

从哈萨克再往南,一直到伊朗和阿富汗的高原和山地,气候逐渐干燥,这里沙漠广布。锡尔河和阿姆河从沙漠流过,上面点缀着很多肥沃的绿洲,一些举世闻名的中亚城市就坐落在河流两岸。


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距离亚欧大陆的几大热点地区都很近,俄罗斯、中国、印度、中东都在它的周围。它正好位于麦金德所说的“世界岛”的枢纽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各大文明的走廊和各帝国争夺的焦点

在漫长的文化和民族“碰撞”的过程中,中亚地区既得益于“丝绸之路”而繁荣,也上演过民族间厮杀的悲剧。

在四五千年前,在南俄草原居住着原始印欧人。从公元前1500年开始,他们开始通过中亚向伊朗高原和印度次大陆迁徙,其中一支还翻越葱岭,来到了我国新疆地区,他们在迁徙的过程中毁灭了一大批古代文明。

印欧人

在随后的几千年间,先是游牧的斯基泰人占据这一地区,然后更多的是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由东向西迁徙到这里。匈奴、柔然、白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像潮水一样席卷了这一地区。

除了狂飙突进的游牧民族,一些大帝国也试图控制这一地区。古代的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以及中国的大一统帝国都把这里当作势力范围。

汉武帝时期,为了获取汗血宝马,命令李广利两次出兵费尔干纳盆地。唐朝灭亡西突厥后,也把中亚大部分地区纳入版图。公元750年,大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消灭石国,使大唐在中亚的势力拓展至阿富汗一带。

进入近代以后,拥有技术优势的俄国和英国也看中了这一地区,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最终俄国人赢得了这场竞赛。


02俄罗斯帝国的野望


俄罗斯人本来居住在东欧平原北部,那里气候严寒,河流纵横,生长着大片茂密的森林。从东欧平原往东,越过平缓的乌拉尔山,一直延伸数千公里,是辽阔无边的西伯利亚。

那里的气候、植被和地理环境同东欧平原很相像,俄国人在那里感到很舒适。所以,俄国人向东方的推进很迅速,从1581年开始,到1639年就已经抵达鄂霍次克海,仅仅用了半个世纪。

还是同样的原因,俄国人后来又跨过白令海峡,占据了美洲的阿拉斯加。

但俄国人对距离自己比较近的中亚地区一直踟蹰不前,可能是因为那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与自己的原住地差异太大,俄国人很不适应。俄国人只有到了200年后,技术优势让它变得更加强大,它才决心实施自己的计划。


想当年俄罗斯刚刚诞生,还是一穷二白的时候,就流露出对富饶的中亚地区的野心。

早在16世纪中叶的伊凡雷帝时期,俄国侵略势力就开始渗入中亚南部。1562年,伊凡雷帝曾派遣一个替俄国效劳的英籍商人金肯生,从伏尔加河经里海到土库曼和希瓦进行活动。

1620年,俄国向布哈拉派驻使团,目的是“想得到更多的关于中亚的情报”。1690年,由杜巴坟带领的一支所谓“探险队”,曾到达希瓦,还测绘了土耳其斯坦地图。

沙俄对中亚南部的直接掠夺,始于1604年在西伯利亚建立托博尔斯克等侵略据点之后。有一伙哥萨克强盗曾偷袭希瓦汗国当时的首府乌尔坚奇,掳掠了大批妇女,抢走大量财物。

17世纪末,彼得大帝游历西欧时,看到荷兰和英国从印度获得巨额财富,非常眼红,很想打通一条通往印度的道路。1696年,俄国的两个商队通过阿富汗到达印度。18世纪初,他又听说新疆的叶尔羌地区盛产金矿,因此,他便迫不及待地要征服中亚以进窥中国和印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狂妄的彼得大帝曾经通过中亚对中国叶尔羌作了三次“远征”,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彼得大帝为何对中亚地区这么感兴趣?

首先,入侵中亚是俄国推行称霸世界战略的需要

几百年来,为了与外部世界联系,历代沙皇都不余遗力地寻找适宜的出海口,并为此目的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彼得大帝时期,争夺出海口的战争仍在继续,只是规模更加扩大,而且多管齐下。当时的俄国已经获得了太平洋、北冰洋和波罗的海出海口,但在黑海和印度洋出海口上举步维艰。所以,打通南下印度洋的通道一直是彼得大帝的心结。

其次,入侵中亚是俄国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

众所周知,俄国是大陆国家,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没有任何自然障碍为俄罗斯提供安全保障。控制了中亚,俄国的南疆门户就安全了,并能以此为跳板争夺南部邻国,又能作为和已经控制了中东、南亚地区列强之间的缓冲地带。


彼得大帝的继任者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思维。1864年 11月21日,俄国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向各国发表了一份臭名昭著的有关中亚问 题的特别照会。

它宣扬了一种无限扩张的谬论:“为了保护新并领土,必须征服更新更远的地区。为此,在侵略进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不知道应该在哪里停下来”

意思是说,为了保证俄罗斯南部的安全,就必须把哈萨克拿下来;为了保证哈萨克的安全,就必须把浩罕和布哈拉拿下来;为了浩罕和布哈拉的安全,就必须把希瓦拿下来,然后,土库曼、阿富汗,伊朗,印度……

哈萨克风光


03征服哈萨克


15世纪20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孜别克汗国,后来一部分人脱离乌孜别克汗国,这部分人被称为哈萨克人,他们建立了哈萨克汗国。

1589年,哈萨克分为大玉兹、中玉兹和小玉兹三部。历史上哈萨克汗国多次受到东面准噶尔部的入侵,各玉兹都在寻求强大的靠山,以抵抗准噶尔部和南面的中亚三个汗国的进攻。

三个玉兹相互猜疑敌对,给了俄国以可乘之机。小玉兹因为地理位置同俄国接近,1730年第一次向沙皇宣誓效忠。到了彼得大帝时期,南下征服中亚的欲望十分强烈,他指出哈萨克草原才是通向中亚各国的“关键的大门”。俄国逐步采用步步推进的方式,缓慢地吞噬着哈萨克草原。

1715年,俄国在额尔齐斯河中游左岸建立亚梅什堡;1716年,在鄂木河注入额尔齐斯河处建立鄂木斯克城堡;1718年建立了塞米巴拉金斯克;1720年,在靠近中国边界的斋桑泊西北建立了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1738年在哈萨克草原西北建立了奥伦堡……

俄国在中亚的推进

特别是1741年起,俄国开始全面修筑全长1890公里的奥伦堡碉堡线,把从乌拉尔河到古里耶夫要塞、再到托博尔河一线全部连接起来,哈萨克陷入困境。
1758年,准噶尔汗国被清军击灭,中玉兹和大玉兹先后归顺清朝,中玉兹的阿布赉汗还得到乾隆帝的册封,哈萨克暂时保留了独立。

进入19世纪后,俄国加紧了吞并哈萨克的步伐。这时,东方的清朝已经式微,而俄国刚战胜了拿破仑,成为欧洲宪兵。1820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成立一个新的亚洲委员会,着重讨论如何使哈萨克人接受俄国统治的问题。
1822年,俄国政府授权西伯利亚总督斯佩兰斯基颁布了《西西伯利亚吉尔吉斯人条例》,正是吞并哈萨克。至此,延续366年的哈萨克汗国宣告灭亡。


04征服浩罕、布哈拉和希瓦


19世纪中叶,俄国故伎重施,利用一连串的堡垒对南方的三个汗国进行侵略。除了哈萨克草原西部的奥伦堡碉堡线,从彼得大帝开始,以古里耶夫为据点,沿乌拉尔河经乌伊河到托博尔河,设置了一连串的军事堡垒,建立了在哈萨克草原东北的西伯利亚碉堡线。

这条碉堡线沿着额尔齐斯河一路往南延伸,后来不顾中国的抗议,又侵入中国的巴尔喀什湖和伊犁地区,直到维尔内,又建成了一条新西伯利亚碉堡线。俄国以这几条碉堡线为依托,开始了疯狂的军事冒险。

1839年,俄国从西面入侵希瓦汗国,但遭到失败。1844年,派遣巴塔哥夫对咸海作了全部军事测量,1847年,在咸海东北岸的锡尔河口修建了雷姆堡,成为以后沙俄入侵中亚南部的主要基地,继之又建立了咸海通锡尔河的航运。1848年,又在锡尔河口修建了卡夫林斯克要塞。从此,沿锡尔河修筑了一连串的新的侵略堡垒,被称为“锡尔河碉堡线”。


1853年,彼得罗斯基率军攻占锡尔河上的一个浩罕要塞,后改名为彼罗夫斯克,浩罕被迫求和。1854年,彼罗夫斯基再次率领侵略军从锡尔河上新建的侵略基地向希瓦推进,强迫希瓦签订丧权辱 国的条约。

就这样,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半个世纪内,俄国在中亚地区的西部,完成了锡尔河碉堡线和奥伦堡碉堡线的连接;在东部则完成了新西伯利亚碉堡线和西伯利亚碉堡线的连接。这四条碉堡线形 成一个n字形,像一个大口袋,中间只剩下500多公里的缺口。它囊 括了中亚北部整个哈萨克草原和中国外西北大片领土,并向中亚南部 的三汗国逼进。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调整了扩张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中亚地区。从1864年开始,俄军采取东西并进的钳形攻势,首先巩固对中国外西北的占领,然后集中力量进攻浩罕。


东线由契尔尼亚耶夫带领的第二军从维尔内出发,占领了中国的江布尔。西线第一军由维内夫金带领,攻占了哈扎特。两军会合后由 契尔尼亚耶夫率领进占奇姆肯特。就这样,俄国图谋了十年之久的两条碉堡线封口了

剩下的事就简单得多了,无非就是把那些汗国一个一个地吃掉。

1865年6月,塔什干陷落。1866年5月,攻陷浩罕名城霍振特。浩罕成为属国,俄国勒索了一笔赔款,设立塔什干边界管区。

1867年7月,又以塔什干为中心,成立土耳其斯坦总督区,下辖锡尔河省和“七河省”(我国的外西北地区),俄国委派富有殖民统治经验的考夫曼为总督。

撒马尔罕

1868年5月,考夫曼又侵占中亚的宗教中心撒马尔罕及其附近地区,并索取50万卢布赔款。俄国吞并布哈拉之后,它的边界线向南扩张到了阿姆河,下一个目标就是希瓦汗国。

考夫曼威逼希瓦投降,但没有达到目的。恼羞成怒的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亲自主持召开宫廷会议,决定于1873年春对希瓦发动进攻。俄国做了精心准备,一共出动了14000人和62门大炮的庞大侵略队 伍,由考夫曼任总指挥,兵分四路向希瓦进军。

6月9日,希瓦陷落。希瓦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全部土地并入俄罗斯,赔款220万卢布,俄国在此设立阿姆河省

1875年,考夫曼镇压了浩罕起义,俄国完全吞并浩罕,并勒索300卢布。1876年,俄军镇压安集延起义,屠杀2万多人。

安集延


05征服土库曼


按照俄国人的逻辑,为了保证新占领土的安全,必须征服新占领土的邻国。
沙皇政府对土库曼地区早已虎视眈眈,土库曼位于里海和阿姆河之间,大沙漠中有两片绿洲——阿哈尔·帖克绿洲和麦尔夫绿洲。其战略地位在于它是俄国通往中亚腹地、波斯、阿富汗以及进一步通往印度的最近道路。因此,俄国志在必得。

俄国在外里海地区不断骚扰土库曼人,罗马金率领的俄国高加索—外里海远征军,占领了土库曼的一些土地。但在侵入阿哈尔·帖克绿洲时,却遭到失败。


1880年 5月,沙皇政府选派以残杀闻名的斯科别列夫为侵略军 头目,发动对土库曼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他的这支远征军一共有11000人,动用了两万峰骆驼,修筑了从克拉斯诺沃茨克通向前线的铁路,沿途建立军事基地,采取逐步推移的战术,准备碾压土库曼人。

经过激战,俄军攻陷格奥克·帖彼,并乘胜强占阿什哈巴德等地区。1881年,以阿什哈巴德为核心,设立外里海省

1884年,在俄国的威逼利诱下,波斯和阿富汗被迫放弃了麦尔夫绿洲的主权,并于第二年占领土库曼最南端的库什卡,随后与阿富汗划定边界。


06结束语


俄罗斯帝国从16世纪开始,用了几百年时间,凭借历代沙皇的雄心勃勃、立
功心切的边疆将领和悍勇无畏的军队,最终把中亚地区这个软腹部并入版图,从而完成了帝国最后一块拼图。要不是后来英国人在波斯和阿富汗进行狙击,俄罗斯人可能会走得更远。在这个过程中,俄国扩张的韧性和爆发力表露无疑。最终,俄国独霸中亚,成为最大的地缘政治赢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亚五国,是如何并入苏联的?
沙俄费尽心思征服的中亚地区,为何俄罗斯又放弃了?
16世纪以后的哈萨克人为什么不能击败乌兹别克诸汗国,入主河中?
乌兹别克为什么从古代的商业发达地带蜕化到近代的落后地区?
中亚五大“斯坦国”往事:他们在历史上与中国有什么关系?
沙俄:征服中亚花了20年?光打土库曼就用了8年,土库曼人硬汉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