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见行文语法错误与纠正

[博主按]现代汉语语法是汉语的结构规则。

建造房屋必须有砖瓦、沙石、钢筋、木材、水泥、石灰等材料,但是光有材料还不行,还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这些材料组合起来,方能建成房屋。语言也一样,不但要有材料,还必须按结构规则遣词造句。汉语语法既规定人们怎样组织句子,也指示人们如何领会句子。比如:“他坐飞机去北京”和“他去北京坐飞机”两句话的用词相同,材料相同,但是语法规则的使用不同,语序不同,这样就产生不同意义的句子。 

不掌握或不重视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则,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书面语言(回答问题、申论问题、写文章)的表达能力],就难以提高,说话或写文章就会病语多多,甚或令人耻笑。

时下,某个宣称自己“不读书”、写了不少文章、自诩为“当代作家”之人的“文章”,一些十分有钱并热衷于出书的“腕”级人物的“作品”,都有许多违反语法之处。突出的表现是错字频出、病语盈篇,读后令人倒胃口。有些热心于写博客的朋友,也不太重视语法修辞和行款格式,写出的文章虽然内容很好,但达不到文从字顺的要求,影响了意思表达,也难以激发博友的阅读兴趣,背离了自己发文的初衷。
有时不注意,我自己也不时出现语法错误,等到发现时,颇有羞愧之感。
其实,常见汉语语法错误的类型和纠正的法,乃属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范畴,并不是什么高难的东西。但若在行文时要达到一点语病都没有的程度,也是不容易的事情。语文基础知识是一辈子都管用的知识,即使有大学学历的人也未必都掌握得很好。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申论问题、写文章)表达能力。无论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表达,都要求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论文写作、文学创作、新闻撰写和科研、学术、技术成果整理时,显得尤为重要。
现根据当年担任文化双补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81年2月发出的《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对部分职工进行文化、技术补课的指示,简称“双补”教员时的教案,并吸收近年学者关于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成果,整理出九种常见的语法错误,用于警诫自己,以便在行文时尽量减少语病,做到文从字顺、文理通畅,并与博友共享。

常见行文语法错误与纠正

姚恒富搜集整理

一、残缺和赘余

句子里该有的成分少了,就是残缺;不该有的多了,就是赘余。

㈠残缺

1、残缺主语

⑴、风儿掠过稻田时,恰似波涛滚滚的黄河,上下起伏。

“恰似……上下起伏”的是什么?是“风儿”?是稻田?都不是。残缺的应是句中没有出现过的“稻子”,应在“恰似”前面补出主语“稻子”。

⑵、从王家营子大队的变化,说明目前农村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啊!

这个例子是由于滥用介词造成了残缺主语的错误。应删去“从”。

⑶、听了李富英的话,使他心里感到很不舒服,就坐在一边不言语了。

“使他 ……不舒服”的是“李富英的话”,而不是“听了……话”这一行为。可删去“听了”,让“李富英的话”作主语。

⑷、在1978年于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他的论文受到了与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个复句的前一分句用的是被动句式,后一分句用的是主动句式,而且话题也变了,但变了的话题却随便省略了,致使残缺主语。宜在“给予”前补出主语“大家”。

⑸、清华有数以千计的人,或者直接聆听过周总理的教诲,或者同周总理亲切座谈过,或者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受到了周总理细致入微的关怀。

这个复句一共包含四个分句,前三个分句是分述,最后一个分句是总说。这个总说的分句主语不能随便省略,省略了就会使句子不通畅,意思也不清楚。按现在的写法,读者可能以为受到周总理细致入微关怀的只是向周总理汇报工作的那部分同志。其实,作者的原意并不是这样。宜在“受到”前加上“他们都”。

2、残缺谓语或谓语中心

⑴陈毅同志他那光明磊落、虚怀若谷、无私无畏的革命情操和胆略,陈毅同志正是大雪中挺且直的青松,是霜重色愈浓的红叶。

“陈毅......胆略”是一个体词性结构,作主语,后面缺谓语。有两种改法:或者在“……胆略”后补上谓语“值得钦佩”,或者在“……胆略”后加上动词“表明”,让后面的句子作宾语,使全句成为:“……胆略表明陈毅……红叶。”

⑵、我国将于本月十二日至六月十日向太平洋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各有关国家的船只飞机在试验期间不要进入规定的海域和上空。

“发射”只能管到“运载火箭”,“试验”没有着落。在“向”前面补上“进行”,在“试验”前面加上“的”,结构就完整了。

3、残缺宾语中心

⑴公司可以利用互联网向外部企业发布商品信息、销售信息以及营业、技术维护。

“发布……营业、技术维护”说不通,应在“维护”之后加上“信息”或“资料”。

⑵由于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一些在职老师产生了“当教师倒霉、没出息”。

“产生了当教师……出息”,说不通,应在“出息”后补上“的想法”或“的思想”。

⑶这两个病例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可以看作是动宾搭配不当。

4、残缺必要的虚词

⑴从云龙山北望,不远处有一个高耸的土山,这便是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范增墓。

被项羽尊为亚父的是范增,不是范增墓,要是没有前一句,单看后一句就容易把“范增墓”误解为亚父的名字。毛病就出在“被……范增”和“墓”之间少了个“的”字。从这个病例可以看出,当定语不止一层时,不能轻易省去“的”,否则偏正结构内部的关系就看不清楚。

⑵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外已出现了“电子手”,但因为没有感觉,灵敏度差,不能作精细动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

由连词“因为”带起的原因从句到哪儿为止?光就这个句子本身判断不了,因为“灵敏度差”和“不能做精细动作”这两个分句,既可以分别看作是前面分句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为后面分句的原因。从原文内容看,得在“远不能”之前补上连词“所以”。

㈡赘余

句子中不该有的,就是赘余。

1、因为篇幅有限,我们不得不对您的稿件略加删改一些。

“略加删改”含有“删改一些”的意思,因而“一些”是多余的,应删去。

2、在《鲁迅书信集》中,从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日至这年的五月十四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提及编辑《鲁迅杂感选集》及瞿秋白为之作序的地方有近十处之多。

去掉“这年的”意思不但清楚,而且更通顺,因而“这年的”多余,应删去。

3、校门前是一条很笔直的大道。

“笔直”本身已表示了程度,不能再用程度副词修饰,“很”是多余的,应删去。

二、搭配不当

指句子中相关联的成分违反了语法规则、语言习惯,在意义上不相配合。

搭配不当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语义上搭配不当,另一种情况是词性上搭配不当。

㈠语义上搭配不当

语义上搭配不当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和宾语、修饰语和中心语以及关联词语在语义上不能配搭。

这种毛病常见的有:①主谓搭配不当②主宾搭配不当③动宾搭配不当④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定语和状语跟它们的中心词搭配不当)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⑴三年中,本市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向前发展。

主语“产量”不能与谓语“在踏步向前发展”搭配,应将谓语改为“大幅度提高”。

⑵秋天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北京”不能是“季节”,要么把主语改为“北京的秋天”,要么把谓语改为“是一年中最美丽的”。

⑶内容正确是衡量文章好的坏的标准。

主语“内容正确”是从一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是从两个方面说的,不能搭配。宜将主语改为“内容正确与否”或“内容是否正确”。

⑷每当我回忆起跟随朱总司令度过的日日夜夜,他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亲切动人、循循善诱的谆谆教导,就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

主语是联合结构,“音容笑貌”可以“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谆谆教导”则不能“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全句改为“……他那……音容笑貌就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他那亲切动人……教导就重新回响在我的耳边”。

2、主宾搭配不当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我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动词“是”做谓语时,它所连带的宾语是对主语加以判断的。这样的句子要求主语和宾语在意思上要搭配。因此,“劳动”是“……一天”就不通顺了。可以改为“劳动的最后一天是我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3、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

⑴我要不断发挥优点,改进缺点。

“优点”不能“发挥”,“缺点”不能“改进”,应将“发挥”改为“发扬”,“改进”改为“改正”。

⑵作为民主党自由派代表之一,肯尼迪对国内经济问题也提不出什么灵丹妙药。

“提不出”和“灵丹妙药”不搭配,要么把“提不出”改为“开不出”,要么把“灵丹妙药”改为“新的解决办法”。

⑶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质量。 “提高”能与“能力”“质量”搭配,但“发挥”只能与“能力”搭配,不能与“质量”搭配。此例可改为“……,能发挥和提高学生的……”。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⑴面对着一件件凝聚着深情厚谊的物品,一封封热情鼓励的慰问信,一双双期待的目光,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一双双”不能与“眼光”搭配,应把“眼光”改为“眼睛”。

⑵由于坚持植树造林,这一带基本上根除了风沙灾害。

“基本上”和“根除”在语义上是矛盾的。是“根除了”,就不能用“基本上”来修饰,是“基本上”就不能说“根除了”。

⑶关于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关于不正之风”与“不能听之任之”搭配不当。“不正之风”是“不能听之任之”的对象,应把“关于”改为“对于”。

⑷、他想,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聪明能干”是联合结构作定语,“能干”能修饰“手”“聪明”则不能修饰“手”,可改为“灵巧”。

⑸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经验。

“渊博的知识”可以说,“渊博的经验”说不通。这句宜改为“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⑹我们必须注意研究流氓盗窃分子的活动情况和规律,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

可以说“稳准狠地打击”,不能“稳准狠地识别”。改法有两种:或者把状语“稳准狠”改为“更好地”;或者分成两句,说成“以便更好地识别他们,稳准狠地打击他们”。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⑴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

可以说“尽管……但是”,也可以说“即使……也”,不可以说“尽管……也”。这个复句前后两个分句是让步关系,应将“尽管”改为“即使”。

⑵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但是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攀登到顶峰。

这个复句前后是转折关系,“不管”应改为“尽管”。

㈡词性上搭配不当

词性上不搭配指词语的组合不合词性的要求。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某个成分本应与甲类词组合,而误用了乙类词。例如,副词一般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若出现在名词前面,便是词性搭配不当。如:“多么光荣”是合格的搭配,而“多么荣誉”便是不合格的搭配。  

另一种情况是某个成分本应与某类词的甲次类组合,而误用了乙次类。例如,动词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个次类,及物动词后面接宾语是合格的组合,不及物动词接宾语(少数施事宾语,如“来客人”等除外),则是不合格的组合。如可以说“帮助老师”不可以说“帮忙老师”,因为“帮忙”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

⑴每次查房、会诊之后,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怎样处置特殊病例。

“写得”后面是情态补语,需用形容词,而“条理”是名词,不能与“写得”搭配。可以有两种修改办法:或者删去“条理”,或改为“……写得完整、清晰、有条理……”。

⑵我们在教学上一定要提倡普通话。

“提倡”要求带非名词性宾语。“普通话”是名词,词性不合。可在“普通话”之前加上动词“讲”。

⑶我不由得仰起头,无限深情地注目着那拔地而起的钢筋混凝土墙壁,……。

“注目”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注目”可改为“注视”或“望”。

⑷大家就当前的形势和治河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助词“地”不能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应改为“的”。

三、结构混乱

是指一句之内两种句子格式混用,或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或句子不通。

结构混乱一般有以下几种:

㈠句子成分杂糅

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1、两种格式各取一半搀杂糅合

同一个意思可以选择不同的格式来表达,但每次只能选择一种格式,不能兼用。如果举棋不定,想用这种又想用那种,结果生硬凑合,就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1)要大面积提高产量,必须采用强有力的措施不可。

“必须采取……措施”和“非采取……措施不可”这两种格式只能选择一种,不可杂合在一起。

(2)大队现有中型拖拉机两台、手扶拖拉机三台、电动机十台、水泵五台、电动脱粒机三台、柴油机一台以及两台插秧机、四辆胶轮车等。

“有……两台……三台”和“有两台……三台……”这是两种不同的数述物件的说法,不能糅在一个联合结构里。宜改为“……柴机一台,此外还有两台插秧机、四辆胶轮车等”。

(3)一个人自学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和“……起决定作用”是两种不同的格式,不能杂合在一起。改为“……,关键在于内因”,或“……,内因起决定作用”。

2、本应分开说的两句话人为地糅在一起

(1)中学语文》的编委是由十八个地市的中学语文教研员组成的编辑委员会组稿、编稿、发行。

“《中学语文》的编委是由.……组成的”和“编辑委员会……发行”本应分开说而被“焊接”在一起了。应在“组成的”之后点断,后面另立一个分句“他们负责组稿、编稿和发行”。

(2)作为一个翻译工作者,一方面要学好外语,一方面要学好本民族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要学好本民族语言”和“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分开说,可以在“语言”后面加逗号,在“也”前面加上“这”。

(3)堂屋的左边是书房大约有十平方米。

应在“书房”后加上逗号,使前后纠缠的两个格式分开。

㈡句中暗换主语

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㈢层次不清

例如:

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㈣标点不当

例如:

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四、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

例如:

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

例如:

⑴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⑵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五、指代不明

㈠前词语在文中没有出现,或没有说清楚而用了代词

所谓前词语是指代词所代的词语。句子里要用到除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如“你、你们、我、我们、咱们”)以外的代词时,必须先出现前词语。如果前词语在文中没有出现,或没说清楚,而运用了代词,便会造成指代不明的毛病。例如:

1、编辑同志:你们转来的信我都看了,意见提得很中肯,在此我感谢他们指出了我的疏忽之处,纠正了我的错误。

“他们”指谁?看来是指写信提意见的人,但文中并未交代。宜将“转来的信”改为“转来的读者来信”,使“他们”的前词语“读者”在上文出现。

2、同志之间,特别是领导干部之间有了意见,应开诚布公地摆到桌面上来,否则,这将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工作。

“这”指代没着落,完全是多余的,应删去。

3、玉芹这孩子很喜欢看小说,不管是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都爱看,进了阅览室可以坐一个上午,希望王老师从这方面对她多加指教帮助。

“这方面”指哪个方面?不清楚。按说“这方面”应该是玉芹在看小说方面的缺点或不足之处,但上文并未提到。上文应补上指明“这方面”具体内容的前词语。

㈡用相同的代词指代不同的对象

1、我刚下汽车,就你拿提包,我背行李,弄得两手空的了,看着这一切,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本例中的“我”指代不明。第一个“我”是实指,第二个“我”是虚指。整个句子可改为,“我刚下汽车,许多老同学就涌上来,这个拿提包,那个背行李,我一下子就两手空空了,看着这一切,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2、一九七八年,既有古巴彻底暴露于前,复有越南大暴露于后。这对难兄难弟用自己的行动表明,它们都是苏联拴在自己战车上的卒子。

本例两个“自己”指代的对象不一致,第二个“自己”用得不恰当,全句宜改为“……表明,它们全都是拴在苏联战车上的卒子”。

3、梅厂长不知道怎样答复好,他不敢让韩云程发言,万一他说出原棉的秘密,那不是被揭穿了吗?徐总经理看出他难于对付,他知道他被于静将了军。这时候除了冒险没有第二个办法了。因为如果不让韩工程师发言,本身就暴露了其中必有问题,只有鼓励他说话,才有可能挽回这难堪的局面。他给韩工程师做好了答案……。

本例一共有七个“他”,分别交叉指代梅厂长、韩云程和徐总经理。读者读着感到费劲,要来回细细捉摸,才能搞清每个“他”之所指,指代很不明确。第二个“他”可删去,第三个“他”改用“梅厂长”,第四个“他”也宜删去,第七个“他”改用“徐总经理”。

㈢可以被看作前词语的词不止一个,而代词只有一个

1、红军行军赶到了泸定桥,守在桥东头的两个团的敌人惊恐万状,他们立即准备好木板,组织好队伍,准备强夺泸定桥。

本例“他们”指代不明,读完最后一句才知道是指红军。用“战士们”替换“他们”,意思就十分清楚了。

2、西晋“八王之乱”到底是晋武帝时大封同姓诸王,建立了许多王国所造成的呢,还是晋武帝在世时安排的王位继承人及辅政大臣不得其人造成的呢?从一些历史记载看,并不是这样。

本例“这样”指代不明,到底是指前一种情况,还是指后一种情况,还是合指二者呢?读者不能获得明确的结论,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明白。

㈣前后该用同一种句式而杂用不同句式

1、我去采访的时候,学校正进行大扫除,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刷墙,有的擦玻璃,也有在操场上拔草的。

“有的…….,有的……”和“有……的,有……的”是不同的分述句式,不能混用在一个复句里。最后的那个分句宜改为“还有的在操场上拔草”。

2、在汉语里,作主语的成分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能充任。

“……成分可以是名词”和“动词、形容词也能充任”前后在结构上不一致。此句或改为“……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或改为“在汉语里,名词可以充任主语,动词、形容词也可以充任主语”。

六、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

例如:

⑴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⑵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⑴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⑵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泳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拉因果

例如:

⑴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⑵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

例如:

⑴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⑵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

例如:

⑴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⑵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

例如:

⑴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⑵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七、滥用虚词

指句中用了不该用的虚词 , 使句子不通或语意不明。

如 :

1. 望着这满山结实累累的果林 , 三年前全衬男女老幼挑水端水上山所植树的情景,不禁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2. 这几年 , 他为了坚持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 , 识别香花毒草的能力有了迅速的提高。

3. 前一阶段 , 我重视了学习文化知识,因此忽视了体育锻炼。

4. 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斗争中 , 在亲身参加变革的实践中 ,就能增长才干和智慧。

例1是没有注意到虚词的语法特点 , 滥用“所” 字。“所”字只能放在及物动词(要求带宾语的动词叫及物动词)前头 。例如只能说 “所见”、“ 所说”、“所知”、“ 所关心”“所了解”, 不能说“所游行”、“ 所合作” 。这句话中的 “植树” 是个不及物动词 , “所”字应删去。

例 2 是没有辨清虚词的意义 , 错用了 “为了”。“为了”是 表示目的的介词。“坚持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是他 “识别香花毒草的能力有了迅速的提高” 的原因 , 而不是目的。应将“为了”改成“由于”,或将“为了”删去。

例 3 是没有弄清所写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 滥用了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因此”。重视学习文化知识和忽视体育锻炼 , 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应将“因此”删去。

例 4 是没有注意虚词的搭配。有些虚词的搭配是有固定格式的 , 不能任意更换。“只要 ……就……” 和“只有 ……才……” 是表示两种不同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这句话只能用 “只有……才…… ”来表示其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应把 “就”字改为 “才”。

八、数量表达混乱

数量的表达方式在第二节的“数词”部分已有较详细的说明,这里谈一谈数量表达混乱的情况。

㈠讲数量减少使用倍数说法

1、我店处理一批皮鞋,原价十元一双,现削价一倍。

2、我们厂生产的手扶拖拉机,原来每台成本为五千元,技术革新后,每台成本为三千五百元,产品成本降低了三倍。

3、(去年本市发生了一百一十八起交通事故。)由于加强并改善了交通管理,广泛开展了“防事故,保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今年本市交通事故只发生了五十七起,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将近一倍。

数量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指的都是差额,而差额都要以原来的数量作为基准,因此讲到数量增加时,分数、倍数都可以用,而讲到减少时,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有的人所以会犯错误,就在于讲差额时以减少后的数量作为标准了。

例1原数是十,“削价一倍”,现价等于零,鞋子不是白送了吗?可改为“……,现削价一半”。

例2原来成本为五千元,降低了三倍(5000*3=15000元)岂不是笑话!实际减少数(差额)是一千五百元,是原成本的十分之三(1500/5000=3/10)。原句可改为“……,产品成本降低了十分之三。”

例3应改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将近一半”。

㈡混淆含义不同的数量表达法

1、我系去年招收新生四十名,今年招收一百六十名,今年比去年多了四倍。今年蚌埠站已提前140天完成了全年集装箱运输2万吨的计划,与去年相比,提高到50%。

2、郊区菜地面积不断减少,也是蔬菜供应紧张的一个原因。据金刚、张北、花台三个大队报告,他们原有菜地二百四十多亩,由于市城建局频频征用土地,两年来减少到八十来亩,现有菜地面积只为原来的三分之二。

说明数量上的增减有两种表达法:一是说增减了多少;一是说增减到多少。这两种表达法所指的内容是不同的。前者是指明增减的那部分数量,后者是指明增减以后的实有数量。

例1“多了”指净增加数,净增加一百二十名(160-40)。此句应改为“……,今年比去年多了三倍”或“……,今年是去年的四倍”。

例2既然是提前140天完成了全年计划,显然不会是“提高到50%”,应将“到”删去。例F按“减少到八十来亩”的说法计算,现有菜地面积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按“现有菜地面积只为原来的三分之二”的说法计算,两年来的菜地应是减少到一百六十多亩。看来百分数是可靠的,“减少到……”的说法出了毛病。应将“到”改为“了”。

㈢滥用“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多少”的说法

“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多少”这类说法是有歧义的。因为由“超过”带上数量宾语所形成的动宾结构本身就是一个有歧义的格式。例如 “超过六个”,那“六个”可以理解为超出的数量,如“我们每人每天定二十个,小李今天超过六个。”这实际是说小李今天完成了二十六个。那“六个”也可以理解为是被超过的数量。如“定额并不高,只要求每人每天编十个筐。可是小李哪一天都完不成任务,能超过六个,就算不错了。”这就是说小李每天最多只能编七、八个。

“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多少”实际就上述的动宾结构。假定年计划为60吨,那么“年计划的百分之四十”,就是24吨。“超过24吨”的说法是有歧义的。

1、一车间去年的产量超过年度计划的百分之九十,是全厂完成生产任务最好的一个车间。

2、今年元旦,永安矿务局夺得开门红,生产原煤二千五百六十多吨,超过日产量的两倍。

例1一车间的年度生产计划到底完成了没有?就这个句子本身无法判断。如果全厂完成计划的情况都不怎么好,那么一车间当然是大大超产了;如果全厂完成计划的情况都很好,那么一车间在全厂虽名列前茅,也还是个没有完成生产计划的车间。

例2肯定是超产了。但是原定日产量多少?元旦那天的产量比原定的日产量高多少?不清楚。

因此,这类格式使用时要谨慎。只有在不致产生歧义的情况下,才能以使用这种格式。例如“煤炭工业传来捷报,今年一月份产量超过了去年十二月的百分之二十”。因为前面已经说明是“捷报”,所以“超过……百分之二十”不会引起误解。不过最好还是采用“超额(产)百分之多少”的说法。

九、位置不当(或谓词序不当)

㈠修饰语的位置不当

1、他奋然而起,挪开床,刨着泥土,汗水湿透了里外衣衫。几层用厚塑料布包裹着的小铁箱终于出现了。

“几层”修饰“厚塑料布”,应移到“用”字的后面。

2、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的方法。

“有效的”应放到“方法”的前面。

3、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同志叫到一起,满怀信心地说:“我相信你们三三七团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这项狙击任务”。

“几个团的负责同志”是个歧义结构,可理解为:(1)一个团里的几个负责同志;(2)各个团的负责同志。按上下文意思看该指前者。为了使句子意思明确,应将“几个”挪至“负责同志”的前面。

4、严冬的夜,格外长,格外冷,我们兄妹蜷缩在地板上,合盖着薄薄的被子,冻得发抖,只好用相互的身子暖和着对方。

“相互”应作状语,错放到定语的位置上了,应把“相互”移到“用”之前作状语,并删去“身子”之前的“的”字。

㈡代词位置不当

一天,她在火车站里被沙皇暗探发觉了,母亲被捕之前,迅速打开皮箱,把所有传单发给了大家。

这个例句“她”和“母亲”会被误认为是两个人,其实是指一个人。造成指代不明的原因是代词与前词语的位置弄颠倒了。应把前词语“母亲”与代词“她”交换一下位置。

㈢前后错位

1、饰演这男女主人公的是人们熟悉的陈冲和高飞。

从“男女”与“陈冲和高飞”前后对应来看,人们会误认为陈冲是男的,高飞是女的,其实正好相反。应把“陈冲”与“高飞”换一个位置,以便与前面的“男女”相对应。

2、这篇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劳动教养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劳动教养工作中的各个基本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阐明。“理论上和政策上”和“规定和阐明”对应错位,应是:从理论上阐明,从政策上规定。应把“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阐明”换一个位置。

㈣主客倒置

1、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焦裕禄这个名字”是客体,“青年人”、“四十岁以上的人”是主体,主体应放在主语的位置上,此例犯了主客倒置的毛病。宜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对这个名字却是很熟悉的”。

2、龙须沟的巨大变化,对于我们这些“老北京”都是非常了解的。

“我们这些‘老北京'”是主体,“……变化”是客体,主客应换个位置,改为“我们这些‘老北京',对于龙须沟的巨大变化都是非常了解的”。

㈤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1、不但他能够领会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能够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不但……而且”在句子里要求处于对称的位置上,但是在这个例句中,它们的位置不对称。应把“不但”与“他”换个位置。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指示非常及时,各地必须毫不迟疑地贯彻执行。当前只有这样做才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有利,对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有帮助。

“只有……才……才”,两个“才”应处在对称的位置上,宜把第二个“才”移到“对提高”的前面。

㈥分句位置不当

1、这个哑巴孩子,看我这么比划,高兴得拍起手来,明白了我的意思,拉着我就往家里跑。

这个复句前后是连贯关系,应是:先“明白”然后“拍手”,最后“拉着我”。宜改为:“这个哑巴孩子,看我这么比划,明白了我的意思,高兴得拍起手来,拉着我就往家里跑”。

2、这次全区足球联赛,出乎大家意料,我们学校竟然勇夺冠军,并且在半决赛中淘汰了老牌冠军芳草中学队。

应是先淘汰老冠军,才能有夺冠的机会,全句宜改为:“……,我们学校竟然在半决赛中淘汰了老牌冠军芳草中学队,夺得了冠军”。

练 习 题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语法错误,并加以改正:

1. 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2. 目前,各地广大社员正在开展一个整修渠道、积肥造肥为明年的丰收作好充分准备。

3. 这种错误态度必须铲除。

4. 对于如何改造教学方法问题,我们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5. 我把情况跟老师一说,立即同意了我的请求。

6. 我内心的激动和喜悦都快要跳出来了。

7. 我们还没进车间,老师博就向我们把车间的生产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

8. 这小小的一件事充分地说明了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内 ,在党的亲切关怀下,正在茵壮成长。

9. 她所执笔的那一段,写得最生动, 语言也最通俗。

10. 在旧社会里农民一年到头为地主而劳动。

11. 车间里灯光照的通亮, 床飞速得转动着,夜班工人正在紧张的劳动。

12. 这篇文章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特别感到亲切。

13. 三年来,我战胜了不少困难, 然而取得了显著的选步。

14. 尽管这一批反动家伙怎么胡言乱语 , 铁的事实是改变不了的。

以上都是病句,是哪一类的哪一种语法错误?请把它纠正过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辨析和修改病句
关于病句
言语理解病句辨析技巧
高考考点之病句辨析
专题复习——病句类型(共34张PPT)
初中汉语语法知识大全(人教版备课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