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小妹三次难新郎》简评

 

《醒世恒言》第十一卷

《苏小妹三次难新郎》简评

吴 越

 

本卷也是“三言”名篇之一。但却是一篇“诗话”类小说,无非是茶余酒后的助兴谈资,不是真实的历史故事,不能当真。

关于苏东坡有一个文才横溢的小妹妹的传说,历代的笔记和诗话中不乏记载。下面随便聊举数例,以见一斑:

一、见于《诚斋杂记》的:

子瞻有小妹,善词赋,敏慧多辩。其额广而如凸,子赡尝戏之曰:“莲步未离香阁下,梅妆先露画屏前。”妹即应声曰:“欲叩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以子赡多须髯,遂亦戏答之。(小妹)时年十岁,闻者莫不绝倒。齐东野语,不足信。

作者已经明说是“齐东野语,不足信”了。

二、见于《两山墨谈》的:

东坡画像,不传于世。相传东坡有妹,秀慧而额颇高凸,坡尝戏云:“莲步未离香阁下,梅妆先露画屏前。”而苏妹亦应声戏坡云:“欲扣齿牙无处觅,只闻毛里有声传。”缘是世谓坡多髯。此犹疑其世俗之谈,未足凭信。及观坡赠焦山长老诗云:“譬如长须人,不以长为苦。一旦或人问,晚睡安所措?归来被上下,展转无著处。”予尝冬夜拥衾,颇为多髯所扰,盖展转措放,才获安寝。以是知坡诗所云,必尝亲历,而世传其多胡,或信然也。

三、见于《东坡问答录·的对》的:

东坡之妹,少游之妻也。一日,妹归集宴,因食煨栗,妹谓坡曰:“栗破凤凰见(xiàn)。”坡思之,天下未尝无对,数日竟思,未能还之。佛印来访,问坡有何著述?坡曰:“欲琢一对,未能也。”因举前事,佛印应声曰:“何不云‘藕断鹭鸶飞’?”复云:“正如‘无山得似巫山秀’,此亦同音两意。”坡即对云:“何叶能如荷叶圆?”子由曰:“不若曰‘何水能如河水清’。”以水对山,最为的对。

此外《东坡问答录》中的《坡与妹夫来往歌诗》,因为太长,而且所举的例子不便排版,这里不录了。

四、见于《古今谭概》卷二十四《苏小妹》的:

东坡有小妹,善词赋,敏慧多辩。其额广而如凸,东坡尝戏之曰:“莲步未离香阁下,梅妆先露画屏前。”妹即应声云:“欲扣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以坡公多须髯,遂亦戏答之,时年十岁耳。—— 一说云:“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以坡公长颏也。

五、见于《坚瓠丙集》卷三《东坡戏妹》的:

《女史》云:“东坡有小妹,善词赋,敏慧多辩。其额广而如凸,东坡尝戏之曰:‘莲步未离香阁下,梅妆先露画屏前。’妹即答云:‘欲扣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以东坡多髯故也。’《两山墨谈》所记相戏之语,又皆不同:”坡戏妹曰:‘脚踪未出香房内,额头先到画堂前。’以其冲额也。妹答坡云:‘去年一点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嘴边。’以坡长面戏之。”又云:“苏小妹能诗,代婢作《愁苦诗》答秦少游。”世传苏小妹为秦少游妻。《戒庵漫笔》云:“考《淮海集·徐君玉主簿行状》云:徐君女三人,尝叹曰:‘子当读书,女必嫁士人!’以文美妻余,如其志云。则少游之妻乃徐氏,非苏小妹也。

这里已经明确提出:秦观的妻子是徐子美,不是苏小妹。

六、见于《坚瓠戊集》卷四《苏黄论诗》的:

东坡与小妹、黄山谷论诗。妹云:“轻风、细柳、澹月、梅花,中要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坡云:“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妹云:“佳矣,未也。”黄云:“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妹云:“佳矣,犹未也。”坡云:“然则妹将何说?”云:“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二人抚掌称善。

如果继续搜寻,还能找出许多诸如此类夸奖苏小妹多才聪慧的例子来。

尽管许多笔记小说都在称赞苏小妹如何聪明善对,可惜的是:苏小妹只是一个“传说故事”和“小说故事”中的人物,实际上并不存在。虽然《诚斋杂记》的作者、元代人林坤已经明确表示这是“齐东野语,不足信”,但是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明来。接着《坚瓠集》的作者、清代人褚人获用秦少游自己写的、他老丈人的墓志铭来证明他的老婆是徐子美而不是苏小妹。除此之外,《戒菴老人漫笔》卷六《辨苏小妹》和《霞外攟(jùn)屑》卷九《秦淮海妻非苏小妹》,都用详细而有力的文字证明秦少游的妻子不是苏小妹。由于文字很长,这里就不引用了。

尽管已经有许多人证明秦少游的妻子不是苏小妹,但是仍不能证明历史上是不是果真有这样一个聪慧善对的苏小妹。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下面,咱们就来探讨一下。

苏洵的确有三个女儿。可惜,当年医药不发达,长女、次女,都在幼年就夭亡了。只有一个叫“八娘”的“幼女”,比苏东坡大一岁,但是才十八岁,就被婆家折磨死了。当然,更不会有哪一个女儿嫁给了秦少游。再说,如果真有一个苏小妹有这样的文采,也应该有集子流传下来。民间之所以有“苏小妹”的“群众创作”,原因在于“八娘”的确也是一个小小的才女。大家可怜她的早夭,所以编出许多故事来纪念她。她不但从来没到过京城,而且比秦观大十四岁!秦观四岁的时候,这个“苏小妹”就已经死了。秦观第一次见到苏轼的时候,已经二十九岁,而且已经结婚了。因此,不但秦苏联姻是“乱点鸳鸯谱”,“苏小妹三难新郎”,更的的确确是空穴来风!此外,文中所写的诗词、对子、长歌,除了“闭门推开窗前月,投石击破水底天”这一首对仗工整之外,其余的不过是民间的谜语和文字游戏,根本不像才子秦少游的笔调。估计不是说书人的手笔,就是给说书人写说话“话本”的穷秀才们的作品。

下面,就“苏小妹是不是实有其人”和“秦观是不是苏东坡的妹夫”这两个话题,再多说几句。

   苏小妹的名声太大了。就是偏僻的农村,一讲故事,就会有人津津乐道苏小妹的诗文事迹。她是一个才女,出口成章;随父兄到开封任上,后来嫁给了“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成就了美满的婚姻。历史上真有这样一段佳话么?

传说苏轼有个妹妹,家里都叫她“小妹”。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她从小不但爱做针黹(zhǐ指),还偏爱诗文,到了十六岁上,就已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小才女了。

苏小妹长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乌溜溜的大眼睛也挺有神的,可惜额头太高,是个北京人说的“嘣儿头”。不过凡是“嘣儿头”,因为脑袋发达,十个就有九个是聪明人,苏小妹也不例外。

才女苏小妹,读的书多了,自恃有才气,偏就不服她的两个哥哥,从小就喜欢和两个哥哥斗口,借此显示自己的才华。民间流传苏小妹和哥哥甚至嫂嫂斗口的故事很多,下面随手援引几则。

苏轼虽然是个诗词、书画件件精通的超级才子,却不是一个“帅哥”。据说他满脸络腮胡须,身子肥胖,大腹便便,穿一身宽袍大袖的“学士装”,戴一个自己创造的“东坡帽”,样子怪里怪气的,加上生性不修边幅,不拘小节,还爱调侃个人,奚落个人,连妹妹也不放过,于是本来就颇不冷清的苏家,整天都有无休无止的口水战发生,给这个经常因患难、灾祸而忧愁、烦恼的家庭增加几分欢乐。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口占一绝,“称赞”他妹妹的凸额凹眼:

         未进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意思就是说:苏小妹进大门,刚走了三五步,前额就已经到了正对大门的客厅上了。这额头该有多大?至少在两三米以上吧?又说苏小妹哭鼻子,眼眶里积攒了许多眼泪,因为眼眶太深,手帕没法儿擦,看上去,两个眼眶就好像两道清泉一样。这眼眶该有多深?至少应该像一个酒杯吧?苏东坡把文学写作中的“夸张”技巧,简直发挥到极致了。

要是别的姑娘受到哥哥这样的挖苦讽刺,早就哭着不依,真要人工制造“两道清泉”了。苏小妹是什么人?天天和哥哥斗口成了习惯的,肯吃这个亏?抿嘴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意思就是说:苏轼的嘴唇旁边,只是一丛衰草,乱蓬蓬的连鬓胡子,都找不到耳朵在什么地方了。想找嘴巴在哪里,找了好几回都没找到,忽然听见杂乱的胡须中间,有声音传了出来。——这当然是讥笑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子的。

凡是女孩子都爱美,又最怕别人说她相貌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眼窝凹下,如果配一个高鼻梁的大鼻子,倒是一副标准的“洋妞儿”相貌。如今被苏轼调侃了一番,自己想借哥哥的大胡子损他两句吧,似乎又没有抓到要害处,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再看看哥哥那长相:额头宽广扁平,像一片平原,那张马脸,不下一尺,两眼距离又比较远,眉毛高高吊起,再加上那部络腮胡子,简直就是一个标准的“马王爷”!小嘴一抿,当即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我的脸竟有这样长啊!乐得拍着大手狂笑不已。

这个笑谈,因为被冯梦龙收进《醒世恒言》第十一卷《苏小妹三难新郎》中,流传极广,不论大江南北,几乎是个中国人都知道。

此外,苏小妹和佛印之间,也有不少“妙对”流传。佛印和苏东坡是好朋友,常来苏家作客。有一次佛印到苏东坡家里来,两人喝酒吃肉,却又谈经论道,被苏小妹听见了。她见这个和尚喝酒吃肉,口称信佛,又不敬佛,不是个“正经”和尚,于是就口占一联,想教训这个“怪僧”一下,那上联是:

人曾为僧,人弗能成佛

这是个妙语双关的拼字联。小妹的意思,是讥笑佛印和尚,口念弥陀,心想酒肉,虽然落发为僧,但是心不诚,岂能成佛?佛印也非俗人,而是胸藏翰墨,立刻续一下联回敬: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可谓对得绝妙。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苏小妹这个人?从苏洵的著作,倒是能找到他悼念幼女的诗《自尤》,但却连女儿叫什么名字也没留下。有人解释说:宋代是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女子名字不上史,有什么可奇怪的?可是苏洵和苏轼的年谱中,他们的妻子、小妾叫什么,是哪一年结婚的,都有明确记载,为什么独独要对苏小妹“另眼相看”?

《醒世恒言》第十一卷《苏小妹三难新郎》这一卷书中,说明苏小妹的身份是:

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大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小苏名辙,字子由,别号颖滨。两个儿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都拜翰林学士之职。天下称他兄弟为“二苏”;称他父子为“三苏”。这也不在话下。更有一桩奇处,那山川之秀,偏荟萃于一门,又生个女儿,名叫小妹。她聪明绝世无双,真个闻一知二,问一答十。因他父兄都是大才子,朝谈夕讲,无非子史经书,目见耳闻,不少诗词歌赋。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何况小妹资性过人十倍。十岁上随父兄居住京师……

这里说得很清楚,苏小妹是十岁的时候,随父兄居住京师(开封)的。根据这一线索,咱们来探索一下苏小妹出生于哪一年,比苏轼、苏辙小多少年纪。

查苏洵和苏轼的年谱,可知:

宋仁宗嘉祐元年丙申(1056),苏洵四十八岁,苏轼二十一岁,苏辙十八岁。三月,苏洵送二子入京赴试,三苏父子离成都,经阆(lànɡ浪)中,出褒(bāo)斜谷,过长安、渑(miǎn)池,于五月抵京师开封。八月举进士于京师,苏轼兄弟皆入选。——这一年,三苏同时进京赶考,总不可能带着个小姑娘吧?

嘉祐二年丁酉(1057),苏轼兄弟同科进士及第。

嘉祐四年己亥(1059),苏洵作《自尤》诗,哀幼女之死。——这里说明苏洵的确有一个“幼女”,但是死了。从诗文看,这个女儿既然称为“幼女”,就应该是“最小的女儿”,不可能还有一个“又幼女”。她死在四川,不但已经出嫁,而且有了孩子,不应该是“十岁随父兄进京”的苏小妹。——先提一个头,后文继续分析。

嘉祐五年庚子(1060),正月初五日,三苏父子离江陵,陆行北上,二月五日抵京。三月,苏轼授河南福昌县主簿,苏辙授河南渑池县主簿。因举制策,均未赴任。三苏父子到京不久,即移居杞县。——既然是三苏父子都“移居”到杞县去了,当然是“客居”,大概不可能带家属。何况在四川的“幼女”去年就已经死了。

嘉祐六年辛丑(1061),正月,苏轼兄弟因举制策,移居怀远驿。七月,以苏洵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八月,仁宗御崇政殿试所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问。苏轼兄弟各在所上《进策》、《进论》和《御试制科策》中,系统地提出了革新的主张。苏轼入第三等(一二等为虚设,实为一等),苏辙因极论朝政之失,宫掖之秘,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胡宿①等力主黜之,仁宗曰:“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今而黜之,天下其谓我何!”〖仁宗不愧为“仁”宗,听得进反面意见,比某些假装求直言却以“引蛇出洞”、“聚而歼之”的阳谋迫害文臣的帝王开明多了。〗遂降一等,第以四等下。制科入第后,苏轼除大理评事、凤翔签判。——宋朝的官衔制度,分虚实两衔,这里的“大理评事”是虚衔,相当于职称,是一种身份,而“凤翔(今属陕西)签判”才是实职。

          

   ① 胡宿(996-1067)——字武平, 宋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皇祐中(1049-1053)拜枢密副使。工笔札,

 

嘉祐七年壬寅(1062),苏洵五十四岁,苏轼二十七岁,苏辙二十四岁。苏洵在京修纂礼书,苏轼签判凤翔,苏辙在京侍父。——这一年,苏洵和苏辙在京,苏轼在凤翔。如果苏洵除了“幼女”之外还有一个苏小妹,而且“十岁随父兄进京”(尽管苏轼不在京师,但是苏洵、苏辙,正是她的父兄),最早应该在这一年。那么,如果除了已经死去的“幼女”之外,真的还有一个“苏小妹”的话,按照年龄推算,苏轼应该比苏小妹大十七岁。

治平二年乙巳(1065),苏洵五十七岁,苏轼三十岁,苏辙二十七岁。正月,苏轼还京,差判登闻鼓院②,二月直史馆③。三月苏辙出为大名府推官。五月苏轼之妻王弗卒于京师,年二十七。——如果苏小妹是苏轼到京任职之后才来京,那么她应该比苏轼小二十岁。

             

② 其迹杂见凤墅续法帖中。卒年七十二。谥文恭。

登闻鼓院——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击登闻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有冤屈的百姓,可以在衙门口击鼓鸣冤。宋代则在京师专设登闻鼓院(鼓院)和登闻鼓检院(检院),两院均受理吏民申诉状。

   ③ 直史馆——直通值,史馆是负责记录整理国史的机关。

 

治平三年丙午(1066),春,苏洵病。四月二十五日,苏洵卒于京师,年五十八岁。——苏小妹到京的日期,必须早于这一年。因为这一年,她的父亲死了,不但没法儿再“随”了,也无法给父亲“续诗”了。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真有“苏小妹”其人,只有三个可能:其一,是嘉祐元年三苏进京赶考的时候就带着小妹,比苏轼小十一岁;其二,是嘉祐七年进京,比苏轼小十七岁;其三,治平二年,苏轼从凤翔府回来的时候,带小妹进京,比苏轼小二十岁。除此之外,就是苏洵在《自尤》诗里悼念的那个没有名字的“幼女”了。这个幼女小名儿“八娘”,比苏轼大一岁,根本就没有“进过京”,十六岁出嫁,嫁给表兄程之才,十七岁生过一个孩子,十八岁就被婆家折磨死了。

下面咱们不妨来看看苏洵这篇《自尤》诗的全文:

             

五月之旦兹何辰,有女强死无由伸。——死于皇祐四年五月
嗟予为父亦不武,使汝孤冢埋冤魂。——冤死
死生寿夭固无定,我岂以此辄怨人。
当时此事最惊众,行道闻者皆酸辛。
——事惊众,路人悲
余家世世本好学,生女不独治组(xún)——不单会女红
读书未省事华饰,下笔(wěi)能属文,——会写文章
家贫不敢嫁豪贵,恐彼非彼难为亲。——家贫是假,其实是不敢和豪贵结亲
汝母之兄汝叔舅,求以厥子来结姻。——表兄妹结婚
乡人婚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屈从于乡俗
生年十六亦已嫁,日负忧责无欢欣。——十六岁出嫁
归宁见我悲且泣,告我家事不可陈。——说不出的苦
舅姑叔妹不知道,弃礼自快纷如云。
人多我寡势不胜,祗欲强学非天真。
昨朝告以此太甚,捩耳不听生怒嗔。
余言如此非乃事,为妇何不善一身。
嗟哉尔夫任此责,可奈狂狠如痴
(jūn)
忠臣汝不见泄治,谏死世不非陈君。
谁知余言果不妄,明年会汝初生孙。
——十七岁生孩子
一朝有疾莫肯视,此意岂尚求尔存。——产后患病不给看
忧惶百计独汝母,复有汝父惊且奔。——父母惊恐
此时汝舅拥爱妾,呼卢握槊①如隔邻——亲家纳妾又沉溺于赌博

          

   ① 呼卢握槊——呼卢,是“呼卢喝雉”的简略。“呼卢喝雉”是赌博中的吆喝声,相当于掷骰子时候的“呼幺喝六”。握槊,是古时类似双陆的一种博戏。唐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嫌薛不聪慧,数月不与同席。唐太宗乃召高祖诸婿与薛握槊,故意皆负,因以佩刀赐之。公主喜与薛归去。见《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后用为竞技获胜的典故


狂言发病若有怪,里有老妇能降神。——不求医而求巫
呼来问讯岂得已,汝舅责我学不纯。
急难造次不可动,坚坐有类天王尊。
导其女妻使为孽,就病索汝襦
(rú如)与裙。

衣之出看又汝告,谬为与汝增殷勤。

多多扰乱莫胜记,咎汝不肯同其尘。

经旬乳药渐有喜,移病余告未绝根。

喉中喘息气才属,日使勉强(cān)肥珍。

舅姑不许再生活,巧计窃发何不仁。

婴儿盈尺未能语,忽然夺去词纷纷。

传言姑怒不归觐(jìn),急抱疾走何暇询。

病中忧恐莫能测,起坐无语涕满巾。

须臾病作状如故,三日不救谁缘因。
此惟汝甥汝儿妇,何用负汝漫无恩。
嗟余生女苟不义,虽汝手刃吾何言。

俨然正直好礼让,才敏明辨超无伦。

正应以此获尤谴,汝可以手心自扪。

此虽法律所无奈,尚可仰首披苍(mín)

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犹或闻。

只今闻者已不服,恨我无勇不复冤。

惟余故人不责汝,问我此事久叹呻。
惨然谓我子无恨,此罪在子何尤人。
虎跑牛触不足怪,当自为计免见吞。
深居高堂闭重键,牛虎岂解逾墙垣。
登山入泽不自爱,安可侥
遭骐(lín)
明珠美玉本无价,弃置沟上多缁磷。
置这失地自当尔,既尔何咎荆与榛。
嗟哉此事余有罪,当使天下重结婚。

苏洵虽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写得非常漂亮,但是这一首悼念幼女夭亡、长达九十八句的古风,在下却不敢恭维,实在写得不怎么样。也就是三家村老学究的水平。至少在苏洵的诗文中,要算是最差的。比起苏轼悼念亡妻王弗和亡妾朝云来,绝对不在一个档次上。最大的不足,是他没把一个失去幼女的父亲那无法言说的惨痛心情写出来。诗名《自尤》,也就是“不怨天尤人,全怪我自己”的意思。但是为什么要怪自己,却没说出来,而只是平铺直叙,像老太太诉苦,甚至都没把女儿因何而死说清楚。

从诗句中我们得知:他这个小女儿,不但会女红,而且会写文章。只因为自己家贫(这当然是谦辞,苏家在当地绝对是大户望族),不敢高攀,所以女儿十六岁的时候,嫁给了大舅的儿子(实际上是屈从了当地表兄妹“亲上加亲”的旧俗)。婚后家庭不和睦,有说不出的苦。第二年生了个孩子,自己却病了。那时候大舅新娶小妾,每天沉溺于赌博,也不给儿媳妇治病,还说儿媳妇是中了邪,要去请女巫“降神”,结果把儿媳妇的病耽误了。

正因为苏洵这首“悼亡诗”写得不太好,流传不是太广,不像苏轼的悼亡诗写得那么缠绵悱恻又荡气回肠,是千古名篇,凡是读书人,几乎人人都知道。因此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苏东坡有这样一个早亡的小姐姐,而只知道有个才华横溢的小妹妹苏小妹。

根据以上所说,所谓的苏小妹,十有八九就是后人根据苏洵的这首悼亡诗进行想象发挥,编造出来的。苏洵是个大文豪,总不会不给女儿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但是悼亡诗中居然没提他的女儿叫什么(从别的记载中得知,这个女儿的小名叫“八娘”),于是只好以“小妹”呼之。诗中说她“下笔亹亹能属文”,于是创造出一个文思敏捷的才女的形象来了。

即便没有苏洵的悼亡诗,只要稍微动动脑子,也可以想到苏小妹这个人物是创造出来的。

特别是《苏小妹三难新郎》中,尽管“闭门推开窗前月,投石击破水底天”,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名句,但是冯梦龙给苏小妹找的新郎,竟是秦观秦少游,这就十二分没有道理。不但苏东坡所有的著作之中,从来没有提起自己有个妹妹、妹夫就是秦少游,而且秦观是在二十九岁那年已经娶妻之后才初次遇见苏东坡的。即便苏东坡真有这样一个妹妹,真是一位才女,就在秦观初次遇见苏东坡那一年,她也已经四十岁左右年纪,不可能这样大年纪还不结婚,更不可能下嫁比她小十来岁、而且有老婆的秦观的。

再看《苏轼年谱》:

景祐二年乙亥1035),苏洵二十七岁。是年,程夫人生幼女。因其在家族中同辈的十六个兄弟姊妹的女性里,排行第八,故幼女名叫八娘,由乳母任采莲哺乳。

景祐三年丙子(1036),苏洵二十八岁。程夫人于是年阴历十二月十九日生次子苏轼。苏轼小字同文,又字和仲,后字子瞻,自号东坡。苏轼出生后,其母程夫人命身边佣人任采莲为其乳母,乳育八娘与轼。任氏从成人到老死,一直侍奉苏家。任氏七十二岁亡时,苏轼为铭记乳母之恩,专门书写了乳母任氏《墓志铭》,并由精工镌刻为“乳母碑”。碑文说:“赵郡苏氏子瞻之母任氏,名采莲,眉之眉山人。父遂,母李氏。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衰,乳亡姊与轼。养视轼之子迈、迨、过,皆有恩劳。从轼官于杭、密、徐、湖,谪于黄。元丰三年八月壬寅卒于黄之临皋亭,享年七十有二。十二月壬午葬于黄之东阜黄冈县之北。”铭曰:“生有以养之,不必其子也;死有以葬之,不必其里也。我祭其从与享之,其魂气无不之也。”

可见苏轼被贬黄州,尽管别的婢仆都遣散了,这个曾经哺育过他及他姐姐的乳母,却没有遣散,最后死在黄州。

唐宋时代的文人,经常和歌女、妓女厮混。当时的社会风气,男人不许和女子开玩笑,但是和妓女调笑打闹,却被认为是“风流”行径。因此,文人们除了写诗赞美妓女的美丽和舞姿之外,也流传下来许许多多调侃、取笑妓女缺点、缺陷的诗句。例如杭州大才子崔涯①,看见善和坊有个叫端端的妓女长得很白净漂亮,想梳拢②她又嫌三百两银子的价钱太贵,就写了一首《赠端端女校书③》的诗,装裱好了给她那不识字的鸨母妈妈送去。诗曰:

                     

    崔涯——唐代吴楚间人,与张祜齐名。其诗风清丽雅秀,语言超逸。《全唐诗》中有《嘲妓》、《悼妓》、《别妻》等诗八首。

    梳拢──妓院里没有“接过客”的妓女叫清倌人,是“姑娘”的身份,梳的是辫子;第一次接客,仪式很隆重,像新娘子出嫁一样,也要把辫子“梳”理后“拢”成一个头髻,然后与嫖客拜天地。因此“梳拢”一词,就专指清倌人第一次接客。

女校书──对妓女的尊称。校书,本指校勘书籍。蜀何光远著《鉴戒录》中说:蜀人称营妓为女校书。可见“女校书”一词唐五代间就有。又胡曾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指的就是唐代蜀中著名诗妓薛涛(本是长安人,流落蜀中,以善赋诗闻名)

 

黄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囱耳似铛,

一把牙梳鬓上插,昆仑顶上月初升。

这分明是夸张地讽刺姑娘长得黑的。有这样一首大才子的诗挂在厅堂上,哪个嫖客还会点长得这么黑的妓女端端?冷落了若干日子,崔涯趁虚而入,终于以极低的价格把端端给梳拢了。然后再写一诗,取代原先那诗。诗曰:

觅得骅骝被绣鞍,善和坊里娶端端,

杭州近日无双价,一朵能行白牡丹。

这可就是称赞端端肌肤的白净了。嫖客们进门,看见有大才子崔涯的推荐,就纷纷点这朵“白牡丹”妓女端端伴宿。

但是,再风流的才子,也不可能拿自己亲妹妹的生理缺陷开玩笑吧?此其一。

其次,民间流传有关苏小妹的诗或对,有许多简直就是色情诗。这和苏小妹这个“大家闺秀”的身份极不相称。例如流传颇广的苏小妹和她嫂嫂斗嘴的对子,说是有一个夏天,她嫂嫂见小妹坐在庭院里,一边纳凉一边看《汉书》,就说了一句:“妹妹观书心思汉。”——这是一句双关语:“汉”可以解释为“汉朝”或“汉子”;小妹也不示弱,看见嫂嫂从阳光下走过来,用手遮着额角,就不客气地回敬了一句:“嫂嫂怕日手遮阴。”——这当然也是一句双关语。但是这样的语言,出于妓女之口,尚且嫌太粗呢!何况出于一个诗礼人家的大家闺秀之口?用不着多解释,这样的句子,只能出于市井无赖或妓女、嫖客的口中!

这样的戏谑,如果说在嫂嫂和小姑子之间偶然说说,还不算“太出格”的话,那么在哥哥和妹妹之间,能开这样的玩笑么?

在民间传说中,居然能!

有一年冬天,雪后初晴,苏轼披一件宽大裘袍坐在向阳地儿上晒太阳。微风吹过,裘毛拂动,苏小妹正好走过,当即说:“风吹裘裘毛乱动。”苏轼抬头一看,见妹妹所站墙角的墙壁上结了些冰,在阳光的照射下,融化成水,顺着墙壁直往下流。苏轼想也不想,顺口就说:“阳照壁壁水直流。”——就是在妓院里,这样的淫词,只怕文人雅士们也难于出口吧?

又有一次,苏小妹正蹲在井边剖鱼,苏东坡从外面回来,骑马经过,见此情景,就说:“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剖两半!”苏小妹忍不住,回敬说:“哥哥骑马,跨上去又加一鞭。”

这就不是风趣,而是下流了。这样的黄色对子,大概只有在妓院里才能听到。苏小妹如果善于做这样的对子,还嫁得出去吗?别说秦观不会要她,只怕连秦桧也不敢娶她了。

再退一万步说,即便苏家是个“另类家庭”,不论男女老少,全都“口无遮拦”,什么粗话、疯话甚至脏话都敢说,那么,作为一个大姑娘,至少在“外人”面前,总应该有所收敛吧?然而不然,在民间传说中,苏小妹可是从来无所顾忌,在和尚面前,也是什么话都敢说的。这里不提民间流传的许多“佳对”,只说佛印出的上联:“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苏小妹对的:“二僧同榻,颠倒四个光头。”就绝不可能是“闺中少女”的作品。

    简单的结论是:苏东坡的确有个小姐姐,这个小姐姐也的确有些文采,会写一些诗词文章,但是婚姻不美满,不到二十岁就死了。后人借这个因头,编造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故事,还把她和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连上了婚姻关系。其实都是空穴来风,只能算是人们对才女的一种缅怀而已。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省)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今浙江丽水市)酒税,徙郴(chēn)(今属湖南),编管①横州(今广西横县),又徙雷州(在雷州半岛北部,原属广西合浦管辖,现属广东湛江市),至藤州(今广西藤县)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lěi)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二十岁,作《浮山堰赋》。二十四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其诗长于抒情,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编管——相当于“流放”,虽然并不关押在监狱内,但犯人不能随意离开编管地,而且要定期向地方官“汇报”行动及思想。

 

那么,秦观是在哪一年娶的苏小妹呢?《苏小妹三难新郎》中,是这样说的:

苏小姐长大以后,才女的名气传出,慕名来求婚的人不计其数。苏老泉都让他们写一篇文字呈上来,交女儿亲自批阅。但是没有一篇能入小妹的眼。只有一卷文字做得很好,卷面上写的姓名,叫做秦观。小妹批了这样四句:

        今日聪明秀才,他年风流学士。

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

也就是说:秦观的文才,在大苏小苏之下,除了二苏,没人比得上。可惜和二苏同时代,只能委屈他了。老泉看了,知道女儿选中了这个人。

秦少游听说自己“雀屏中目”,心中暗喜。却又想:“苏小妹有才气,不过是传闻,未曾面试,不知深浅;又听说她容貌不扬,额头凸出,眼睛凹进,不知是什么样的鬼脸?怎么着也得先见她一面,方才放心。”打听到三月初一日,小妹要去东岳庙烧香,不妨改换衣装,趁此机会,去看个分晓。

到了三月初一日那天,秦少游打扮成一个游方道人模样,手中托一个金漆钵盂,一大早就到东岳庙前等候……

于是两人当面第一次对句,男女双方都很满意;到了洞房花烛夜,苏小妹又一次出对要秦少游对,旷世才子几乎被苏小妹所难倒,多亏大舅子苏东坡帮忙,方才对出,才子才女,终于珠联璧合。

这个故事,第一是几乎人人皆知,第二是三个对子,有好几个版本,这里不一一引述。但是不论哪个版本,除了第三题有些意思之外,第一、第二两题,原题和答题都十分粗俗,绝不是才子、才女的手笔。比比秦观的《鹊桥仙·七夕》,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分明是说书人的水平,连冯梦龙的水平也没达到。属于伪造,毋庸置疑。

苏洵共有三个女儿,都死在苏洵去世之前。欧阳修为苏洵写的墓志铭里曾提到“三女皆早卒”,就是明证。苏洵死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当时秦少游只有十七岁,他和苏轼相识,是在宋神宗十年(1077),那是苏洵死后十一年的事情,而且早已经婚娶了。他的妻子姓徐名文美,是曾任潭州宁乡主簿的徐成甫的女儿。这在秦少游自己写的《徐君主簿行状》里说得很明白:“徐君以女文美妻余。”秦少游与徐文美成婚的时间是在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也就是苏洵死后的第二年,当时秦观还只有十八岁。

从年龄推算,秦观生于宋仁宗皇祐元年己丑(1049),比苏轼小十四岁。根据苏洵所写《自尤诗并序》,苏洵的幼女八娘景祐二年乙亥(1035)苏洵二十七岁时出世,死于宋神宗皇祐四年,仅十八岁。也就是说,这个小妹,比秦观大了整整十四岁。而秦观四岁的时候,这个小妹已经死了。关键的一笔,是苏洵的三个早夭的女儿,都比苏轼大,没有第四个了,而最小的这个“幼女”,则是嫁给苏轼舅舅的儿子、即程夫人哥哥的儿子的,和他秦家,没有任何关系。

为什么民间传说中会有这样的乱点鸳鸯谱?主要是人们痛惜八娘这样一个才女,竟被赌徒的家庭折磨致死,觉得太冤了,总想找一个风流才子来和她相配。找来找去,找到了秦少游的头上,却没有好好儿算算年龄。好在说书人也只能骗骗下层社会的听众,骗不了读书人。可惜的是:看《三国志》的人少,听《三国演义》的人多,于是制造了许多拿“大书”当历史的人,让历史学家也无可奈何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的谜团:难道苏轼就是有名的苏小妹?
苏小妹,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苏东坡兄妹对诗
趣对妙联故事集锦——小妹巧对东坡联
【苏东坡和佛印】狗啃和尚骨水流东坡诗
苏轼其人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