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手杂谈

推手杂谈

作者:曹树人

推手是修炼太极拳大道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即行功方法。通过推手练习,当然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可以使修炼者自己体会到自身的、在运动中的不圆满状态,而逐渐学会并具备自我完善的能力。
  在当今的练功人中,大多数人都认为推手是通往技击的必经阶段,甚至也有很多人认为推手就是实战技击。一些所谓的名家高人,几十年浸淫于此道,以此形式与人较技,往往得心应手,尤其是与自己的弟子搭手,不管这弟子多么人高马大、力气刚猛,搭起手来也都像小孩子一样。这种现象在当今太极拳界到处都是,这些大师们也确实表现得潇洒自如。于是这些弟子们便心悦诚服了,到处宣扬自己老师的功夫如何如何(曾有一人在电话中对我言及洛阳某某已超过了杨露禅的境界!无独有偶,意拳门中也有人默许他人称赞其功夫已高过了王芗斋,令人可笑可叹!可笑者:皆是井底之蛙。可叹者:国术大道,失传也久矣!)。久而久之,连老师自己都觉得自己真已得了拳学三昧,大有大道在身、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气势。其实这不过是手法熟练而已,且徒弟们又不敢真使出十二分本事、拼命攻击,才成就了老师的虚名。(若是真有学问,当知此理,否则就会误练为用,后患无穷。)忽然有一天,来一同道参访,在众目睽睽之下搭手相较,大师竟然吃不住对方。更有甚者,某太极大师还未及搭手已被人击出,不知所措。这种事情出得多了,有些大师就明白了,便不再与生人、外人动手,即使有找上门的,也会让人推说自己不在家;当面提出的,便假装没听见。但这样的后果是:太极拳声誉日下!既怕人言可畏,又想弘扬宗法,于是有些正宗弟子们便挖空心思,把少林派的练功方法学一些过来,先练出一身蛮力,能打败人再说,这也算是遵从伟人的教导吧: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实战性具备了,但这是少林功夫,太极拳哪里去了?
  太极拳依据的是大道法理,是将拳学融于己身的文化现象,练习的过程就是以人身之小太极、和天地之大太极的道化过程。技击乃末节余事,非但不足道,若念常在此,反足以妨道!道在平常心境,与人搭手必生敌我“对待”输赢。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但推手的叫法不合原理,就是揉手与空手,也都落人对待之中,而妨碍道途。试想:只要手在,如何能空?想把手练空,即是主动的意识,主动如何能空?先贤创推手之法,实是要后学者从此悟道!要为争强斗狠,何须如此?但又恐后人落人对待,才有推手“最忌推手”之诫!后人不解玄妙,数百年下来,至今仍然是把对方的手推来推去,全不知向自家身内寻宝。稍具头脑的改推为揉、为打,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与正道法理仍是背道而驰,故真正体道者,皆慎言推手、技击。如杨禹廷先师从不打人,而境界之高,举世尽知;戒弟子推手,都是深契三丰祖师本意,知推手易落旁门,与道无补。若强言推手可致用,亦可。不过应用之效,仍是在外力入侵下、如何保持身心平衡而已。
  推手非不能学、不能练,否则先贤设此何为?要在以平常意内寻真,勿以争胜心在外胡拿!此必:寻明师、求真理,才能修正法、悟大道!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推手之设,抑太上论道之本义乎?一叹!
  真正认识太极拳推手
  几乎是所有人都认为推手是太极拳的应用,不学推手就无法实战,皆无知者也!
  推手只是练太极拳方法的一种:可单人练,就是几个动作,亦可获得如行拳一样的养生功效;可双人练,其效在验证自己周身放松的程度,因为放松的程度关系到拳架的正确与否。所以也可以这样说:推手是个检验员,可以帮自己把关,不让出次品,即不合格的拳势。当然这是指用心于学问者,多有抱定要在此上面求得技击功夫的。攻防之意始终不去,则其成就的不过是太极拳该扔掉的东西:本身的蛮力、手法的技巧而已。
  练太极拳总觉得自己松的不错了。“我没有力点了,浑身灵活得很”。但一和人搭手就撞上走不动了,虚心者会明白:原来离松还差得远呢!于是在下一次练拳行功中就会注意到上次和人搭手时的那种感觉不能让它出现——自然就又松了一些。如此日久,周身上下内外才渐渐松净而达气息畅通的圆满境地。自然也就能随机动势且圆转无碍,才算能“走”!
  推手的关键也和练拳一样:顶上神意永远不失!否则脚下沉实,易招外力,且转动不灵。
  王壮弘曾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明白地说出:“推手欲不跌倒,必先去己之根。”但如何去己之根,他自己也做不到。这要看学者的机缘。
  顶上神意,虚虚领起,我是个整体,那么身体自然就不依靠双足之立于大地。我人如拎起之一物,使附于地面而无重心下压。如此于人身,双足虽和地面有接触,却无重力(精神意识)作用于地。重量(身体自重)亦渐受神意的领导而渐成虚无,而人触之却稳如巨石。这是放松至沉的表现。沉是松境,是给对方的感觉,给自己的感觉就是“自尔腾虚”。实际上这会使人很沉稳。就像大树:枝是向上长的,根却是向下钻的!
  推手的思想是:决不可有攻击意识!决不能有取胜心!只在自身当下寻求圆满无间的运动。
  笔者曾以诗句道此:我自求圆满,无须顾彼功。做自己的,修正己身的不足,不要顾及别人在干什么,对方要把自己扔到汪洋大海里,也随他吧。千万不要想:我们不能让他得逞。相反你得努力使自己的身体在运动状态中变得更能适应对方对你身体运动的要求:对方要你向左,你要赶快把左边的所有障碍去掉,让对方觉得他自己本来只能进一丈,现在忽然进了十丈、百丈……这在我即为“舍己从人”,为“引导使之前”,在人则因有攻击意识、及争胜心而遭到了“落空”!
  推手只是一种行功方法的代称而已,两个字本身不说明问题。关于推手的名目:古传有数十种。有些人会在名目上做文章。比如叫“揉手”的,说是揉则轻,推则有力,揉再轻不也得出力吗?太极用意不用力的要求是断语。不存在不用大力可以用小力。况力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成年人的随手一挥,自觉还没有用力,就超过了小孩的全身力量,试问:是可以用成人的这个力,还是小孩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氏太极拳练法微旨
王培生与吴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的主要特征
太极杂说16-17-18
绝艺几人传——孙氏武学印象
位置、听劲、懂劲、引逼、搭手、用招六方面循序渐进练推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