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乡记忆的7个细节

视频拍摄|刘乃亮

  梁实秋先生说: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年关将近,一起来回忆一下那些关于家乡的细节吧——

插秧

  一碗荷包蛋洋溢着蛋花香,一壶糖水茶酝酿着糯米甜。大清早,人们打着响亮的饱嗝,三三两两聚集于田头,卷起高高的裤脚争先恐后地下田拔秧。稻草如绳,一拉一扯,秧苗就在农人的手中迅速成堆结把,像极了小女孩头上束起的发髻,不一会儿就铺满了整个秧田。

插图来自留住乡愁订阅号

  “布袋和尚”的《插秧歌》有云:“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插秧时,每个人都低首躬身,步步倒退,用深浅不一的绿秧描绘着心中最美的田垄。那低头后退的姿态,分明是对土地的敬畏与膜拜,世代相传、永不停息。

  ——节选自留住乡愁订阅号文章《田垄秧绿》,作者廖辉军

摘夏果

  农历四月间,繁花落地,青果出世,绿叶林里,朝阳晨露,红点其中,果实次第成熟,这时也是“长虫”撒欢的季节。

  摘这果子,最好三两伙伴拿上细竹棍,在草林叶丛里左右翻动几个来回,提醒野物回避躲让,防范毒蛇野蜂袭击。大人们说,开鲜花长野果的地方是野物们藏身玩闹的后花园,人去了要打个招呼,免得双方“伤了和气”。

插图来自留住乡愁订阅号

  摘果时,常有“叽叽”的声音不远不近地响叫,初听在前边,再听在身后,细听前后左右都有。这叽叽的叫声也不知道是“长虫”的欢迎词,还是嘟囔语,或是尝鲜后就赶快走人的严正声明。拿着竹棍越是“叭叭”打地,“叽叽”声越是叫得欢实,我们心里越慌张。大人说过的话就响在耳边,蛇出洞爬行游动的气氛好像马上就来了。若是谁此刻开玩笑叫声“长虫”,准能把人吓得魂飞胆破。

  新鲜果子摘落半草帽后,不敢贪多恋战的我们彼此抬头对视一眼,故意大声咳嗽几声,然后心照不宣地眨眨眼:“牛都跑远了。”话落脚动,几步跳出草丛,跑到明晃晃的土路上。此时此刻,才你一言我一语,眉飞色舞地说开:“手光知道采果,心里一片空白”“摘到一半时,腿肚子拧筋,脚都不听使唤了”“真怕看见'长虫'溜出洞”……

  花米托板和长虫食前后生长,喜欢长在荆棘丛里。藤蔓上,阔叶如掌,形同葡萄叶,也是一藤长三叶。这藤有成人小拇指粗细,长有无数的尖尖小刺。果立顶端,相拥成簇,宛若荆棘上闪亮的王冠。无数的倒钩小刺布满“王冠”周边。想摘得这美味,防不胜防中手就会扎出一溜血点,有时还有倒刺留在掌中皮肉内隐隐作痛。

  吃着白中透黄的花米托板,有时会冒出个问题:好吃的花米托板为啥有如此美名?好听,形象,大气。有人说,这果形如花,籽粒像米,果蒂似托板生在藤蔓上……

  仔细端详,果然,夏果花米托板,有花的鲜艳,有米的效用,有托的形态,有板的风骨。听老辈人讲,花米托板是野果中的珍品,只有有洪福大德的人才能看到真形,品尝出原汁原味。

  父亲说,你们小孩子家图新鲜,又没有见过世面,花米托板还没熟透就成了嘴里食。自然熟的果子没摘过,咋能晓得它啥个样?到底哪种滋味?“尝过熟果的人少,多数人吃过的感觉就成了花米托板的味道,这果子本身的味道倒没有几个人说得清道得明。人世间好多事都是这样,等你长大见识多了,自然就能明白个中道理。”

  ——节选自留住乡愁订阅号文章《夏果》,作者李朝俊

收稻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还不富裕。家里没有凳子,爷爷就用稻草编草墩和蒲团,坐在上面松软又舒适;孩子买不起鞋穿,每天晚上,母亲就在木制的草鞋架上就着红红的煤油灯为我们编织草鞋。她用细软的稻草芯儿搓成鞋耳,双手熟练地在几根绷紧的草绳间来回搓着编着,三四个小时的工夫,一双美观结实的草鞋就呈现在眼前。整个夏秋季节,无论晴天雨天,我和兄妹们都穿着母亲编成的草鞋上山放牛、下河摸鱼,不管走在荆棘遍地的灌木丛还是崎岖陡峭的山路,都如履平地,轻松自如。

摄影|梁树琦

  冬天草木凋零,大雪封山,牛马放不出去,牲畜全靠一捆捆干稻草度过漫长的冬季。牛吃稻草不用铡,每天一捆干稻草、一桶水、一盆用瘪稻混合着苞谷面的牛饲料,精心饲养,牛就不跌膘。喂马的稻草则需用铡刀铡成寸把长,混合着黄豆、苞谷籽拌成马料。吃饱饮足的马扬鬃嘶叫,驮运东西时才力气足。

  庄户人家处处离不了稻草。撒秧时,选好的稻种经过浸泡、滤干,要放在竹箩里用稻草焐,十多天后稻种就“起眼屎”而发芽;插秧季节,秧田里拔稻秧要用稻草捆秧,常言道:“稻草系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糯米蒸熟做甜酒时,需要稻草焐酒缸,甜酒来得快,味道醇而甜。挂满枝头的黄柿子摘进家里时,往往硬而生涩,也需用稻草层层隔开,放进竹筐焐上十天半月,直焐得柿子通体透明、色泽诱人,还带着一股淡淡的稻香。

  ——节选自留住乡愁订阅号文章《稻草》,作者李海培

秋收

  人归家,粮归仓。脱粒是秋收中的高潮,家家院子里谷垛堆得老高。年轻力壮的汉子把持着脱粒机口,在机器呜呜的咆哮声中,一捆捆稻禾被灌进脱粒机,旁边有抱稻禾的、掏谷的、堆草垛的,分工明确,紧张有序。不到两个时辰,稻谷就像小山一样堆拢起来,随后,“呲啦,呲啦”的扬谷声开始在村子上空飘荡,村庄又孕育着一个殷实而灿烂的梦想。

  天明净,地丰稔。挖红苕被视作秋收到冬播的串场。挖红苕前,先扯完藤蔓,地上的裂缝宽,表明地里面的果实个头儿大,于是轻轻一刨,一窝红苕应声而出。

  红苕是季节的信物——端午栽种、霜降收获、小寒储藏,或蒸或煮,相伴一粥一蔬,适合多数人食用,颇有人间烟火气。大多数60后的成长,都要得益于红苕的贱养之功。

摄影|宋玉霞

  荻花含紫,枫林尽染。收完了秋,有心情有时间,农妇便把红苕蒸熟去皮,切成片状或条状自然晾晒。初晒的红苕干柔软没嚼劲,几天下来,待糖分全部渗出,那一根根苕干在耀眼的阳光下开始变得晶莹剔透起来。

  ——节选自留住乡愁订阅号文章《秋收》,作者段伟

捡松塔

  长大的油松,树头上挂满了松塔塔,待秋天成熟后,在秋风的催促下掉得满地都是。读小学时,从语文书上看到一只小松鼠用两只前爪抱着一个松塔啃,觉得很有趣。那时,压根不知道这宝塔一样的小玩意里竟然还藏着瓜子一样的松子,更不知道松子还能食用。自从知道松塔里的秘密后,每年一到松塔成熟的季节,我和其他孩子们就成群结队去村庄周围的山上摘松塔。大人也支持我们,因为在那个挨饿的时代,松子至少可以帮我们充饥、解馋。

  剥下来的松子直接放进嘴里,刚吃的时候觉得唇齿留香,伴有一股微微的苦涩和微麻味道。稍不注意就会吃多,于是整个嘴里都是苦味,舌头麻得尝不出饭菜的味道,那种又苦又麻的感觉往往要好几天才能消失。这些采摘回来的松塔,把松子敲下来之后,外壳可以当柴烧,做饭或者烧炕都用得上。

  村庄周围的松塔塔很快便一扫而光,为了能有更多的收获,我们便带上干粮、尼龙袋和长木杆,去村外很远的深山老林里摘。一天下来,晚上回家就能背回来满满一袋子松塔塔,拿到集市上卖,多少还能换点零花钱。

  ——节选自留住乡愁订阅号文章《松塔》,作者蔡文刚

赶牛

  黄牛特别认生,那天,父亲在邻家叔叔的帮忙下,一个在前面拽,一个在后面赶,费了好大劲儿,折腾了半晌,才把这头黄牛赶到家。父亲给它准备了上好的草料——这么优厚的待遇,它并不领情,或许是因为到了陌生环境一时半会儿不适应,直到晚上都在“哞哞”地狂叫。这下可好,引得村子里别人家新分的耕牛也“哞哞”叫起来,此起彼伏的牛叫声惊得村子里的狗跟着疯吼……可想而知,那个夜晚整个村子里该有多么热闹。

  ——节选自留住乡愁订阅号文章《耕牛记忆》,作者游磊

烘笼烤食物

  孩提的日子虽不尽美好,但也不乏温暖记忆。又冷又饿的冬天,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用烘笼烤食物。我们用废弃的铁盒作锅,加点皮油炸黄豆、玉米粒和苕果。食物熟了,往往等不得冷下来就抢着吃掉,虽不能饱腹,但趣胜于吃。发现烘笼的火小了,就提起它在空旷地舞上几圈,于是柴火借着风呼啦啦地重燃起来。

  ——节选自留住乡愁订阅号文章《乌桕风景》,作者段伟

摄影|张小静



来源 / 留住乡愁订阅号

总监制 / 王玮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张燕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塔,原来可以这么玩
随手捡了个松塔,它长成优雅的盆栽,美翻了!
松子哪里来?
为什么松子好吃价却高, 看完采摘人多辛苦你就懂了
打造属于自己的松果盆景
新年来了,精选一份礼物慰劳过去一年忙碌的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