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96岁痴呆老人跳河,得救后大喊奉命去长沙,揭开隐藏75年身份

在江苏南京,有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行为很是诡异。

总是趁着家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跑出去。虽然年龄比较大,但老人行动自如。

家人轮番上阵,防止老人偷跑,发生意外。

就在这严密看护之下,还是百密一疏。

2014年12月,老人趁着家人不注意,溜了出来。

并且神情兴奋,一路小跑,喊着冲锋口号,一头扎进家门前的小河里。

刺骨的河水,冻得老人瑟瑟发抖。

在路人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将老人救了上来。

老人嘴里却一直喊着“薛长官”、“杀敌”、“守卫长沙”等等这样的口号,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老人怪异举止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此事慢慢流传开,吸引一些记者前来一探究竟。

最终揭开了这位名叫孙秀清的老人,怪异行为背后的秘密。

毅然参军

孙秀清,1921年出生在南京高淳县,一个穷苦农村家庭。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孙秀清的家庭,就是那万千贫苦人家中,最普通、最不起眼的那个。

靠着租种地主家的地,勉强度日。

时逢乱世,各种苛捐杂税,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

地主阶级步步紧逼,更是雪上加霜。

孩子的出生,让家庭负担更加沉重的同时,总算是能带来一丝欢笑和慰藉。

只不过,心灵的慰藉,终究是抵挡不住现实的残酷。

为了活着,父母每日辛苦劳作,最后还白白便宜地主老财。

尽管不甘心,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周围的穷苦人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逆来顺受,随波逐流,无能为力。这就是那个特殊时期,最真实的状态。

孙秀清慢慢长大了,跟其他的孩子一样,小小年纪就得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给地主、富户家干点零工,赚点微薄的零钱,帮着父母减轻一些生活压力。

面对世道的不公,小小年纪,力不从心,只能随波逐流。

慢慢到了上学的年纪,可家里哪有钱去供他读书,看着孩子羡慕的眼神,父亲知道孩子心中的渴望。

咬牙将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头猪,拉出去卖了。

换了点钱,将孩子送到了私塾。

那个年代,吃饱饭、活下来,都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是去读书,这么奢侈的事。

这让孙秀清感恩父母的同时,越发努力、刻苦。发誓要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才能有本事、有能力改变父母的生活状况,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

一家人的期望,都放在了年幼的孩子身上。

孙秀清也十分争气,刻苦读书的结果,换来的是优异的成绩。一家人都很高兴,父母也很欣慰。

然而,好久不长,希望再次破灭,战争突如其来。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七七事变”,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

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力,加之,前几年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全部沦丧。

日军铁蹄很快跨过长江。几个月的时间,日军就打倒了南京城,国民党高层仓皇难逃。

政府更是迁到了重庆,南京一下子,没有了抵抗能力。

1937年年底,南京保卫战失利,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长达一个多月的杀戮,让这座曾经繁荣的城市,满目疮痍。

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死难同胞超过30万人,震惊世人。

在这场浩劫中,孙秀清一家,因为躲避及时,幸免于难。

但是,尸横遍野的城市,却让孙秀清刻骨铭心。

就是在那一刻,孙秀清下定决心,不再读书,参军报国,是他唯一的信念。

那一年,孙秀清才刚满16岁。心中的愤怒,已经让他无法顾及自己。

没有国、哪有家?不将日本人赶出去,永远不会有好日子过。

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孙秀清,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抗日队伍。

在新兵营,孙秀清刻苦训练,掌握杀敌本领。很快,孙秀清就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75军。

当时75军,正是由时任19集团军司令的薛岳统帅。

19集团军刚刚参加完“淞沪会战”。兵力损失很大,急需补充兵员。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孙秀清正式加入一线作战部队。

随后,跟随部队,转战多地,参加抗日战争。

也是在这一次参战过程中,孙秀清成长起来,已经担任连长一职。

长沙会战

1939年,日军在诺门罕战役中,遭到失败。战损超过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

同时在其他各处战场上,也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和优势,一度士气低迷。

为了挽回不利局面,鼓舞士气,日军向长沙发起进攻。

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

湖南当时是我国重要粮仓,是粮食、兵源、物资等重要供给基地。

日军纠结10万余人,与薛岳领导的中国第九战区,所辖的18万人部队,在长沙地区展开大战。

当时,孙秀清所在的部队,作为薛岳的嫡系部队,自然划分到第九战区。同时参加了这场惨烈的大战。

这场大战,日军可谓是准备充分。

在日军第11军司令官岗村宁次的指挥下,装备精良,配备飞机、大炮等重武器的日军,从赣北、鄂南、湘北分路进犯长沙。

企图在最短时间内,将中国第九战区主力击溃。

长沙的重要性,第九战区有着充分的认识。

绝不能丢!

否则,将要面对进退两难的危局。

那一年,孙秀清刚满18岁。战争的洗礼,已经看不出青春的稚嫩,只有坚毅的目光,代表誓死奋战的决心。

在这场战役中,孙秀清带领所在连队,奉命防守新墙河南岸。

这里是日军进攻长沙,守军所布置的第一条防线其中的一部分。

开战之前,孙秀清一边命令士兵们,仔细构筑防御工事。一边亲自外出侦查,探明地形。

针对地形,设置种种工事、陷阱。

在孙秀清的心里,日本人犯下的罪行,时刻萦绕在心头。

复仇的情绪,随着持续作战,看多了日本人的暴行,随时处于爆发的状态。

根据地形,孙秀清设置的陷阱十分有效,可以很好地杀伤日军。

在他心中,没有一丝怜悯。

残暴的法西斯,罪恶的日本鬼子,必须为他们的暴行付出代价。

孙秀清反复地告诫士兵们,不要手软、不要害怕、不要忘记仇恨。

战士们复仇的决心,被彻底调动起来。

只等着日军到来,送那帮“畜生”去见他们的天皇。

很快,残酷的战斗打响了。

虽然武器装备不占优势,但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和熟悉的地形,一次次地击退日军的进攻。

日军除了留下一地死尸,没有前进一步。

整整两天两夜,在日军飞机、大炮不间断的轰炸下,敌人不停地冲锋,都被击退下去。

无奈之下,日军只能暂时撤退,寻找办法。

第三天,狡诈的日本鬼子,居然前来偷袭。

这天晚上,正赶上下大雨,雨声、雷声掩盖了敌人的脚步声。日军抓住机会,成功偷袭,突破到阵地。

好在孙秀清发现及时,迅速带人扑了上去,与日军纠缠在一起。让日军没有机会突破防线,双方陷入残酷的肉搏战中。

狡诈的日本鬼子,为了防止枪声暴露偷袭企图。

一直没有开枪,而是与我守军展开白刃战。守军开始没有准备,面对突如其来的日军,一时有些慌乱,吃了大亏。

这时,孙秀清带人赶到。看着双方混战在一起,不适合使用枪支,容易伤到战友。

他没有犹豫,抽出大刀就冲了上去。

好在赶到及时,人数占据上风。没多久,偷袭的日军就都被干掉了。只孙秀清一人,这一战,就亲手砍死了十几名日军。

此时的孙秀清心情舒畅,忍不住大吼几声。

这边的动静,惊动了整条战线守军的注意,日军再也没有机会偷袭。只能无奈撤退,另做打算。

就这样,在孙秀清带领下,拼死作战。前后五天,击退敌人八次进攻,让日军付出500多人的伤亡,依然毫无办法。

最后,卑鄙的日军,动用禁止使用的化学武器,向守军阵地投放毒气弹。

当时守军没有防毒设备,为保证作战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孙秀清带领连队,后撤到第二条防线,继续作战,阻击日军的前进。

经过全体战士浴血奋战,日军付出惨痛伤亡,无力进攻。只能与第九战区展开对峙。

第一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胜利结束。

1941年,国际形势有所转变,日本趁着美、英等国忙于应对欧洲战场,谋求南进,发起第二次长沙会战。

在这场战斗中,孙秀清依然带领部队,驻守新墙河南岸。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守军毫不示弱,以血肉之躯铸建防线,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为了能够鼓舞士气,坚定守军作战决心。

在战争处于胶着之时,上级决定组建一支敢死队。

听到这个消息,孙秀清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要求参加敢死队。

孙秀清作战勇敢,头脑灵活,很受长官的赏识。长官不希望他参加敢死队,毕竟他才21岁,今后还有很好的前途和人生。

但孙秀清态度坚决,不将日本人赶回老家,哪有什么美好的前途。

见拗不过他,长官最终决定,任命孙秀清为敢死队队长,带领敢死队与敌拼死一战。

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日军,敢死队勇敢地发起冲锋,浴血奋战。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自身损失也很惨重。

胶着之时,一枚流弹击中了早已受伤的孙秀清。

让他瞬间失去意识,倒在了血泊之中。

好在支援部队及时赶到,在死人堆里,扒出了奄奄一息的孙秀清。

孙秀清虽然被及时送到医院救治,但他伤势严重,经过七天七夜的抢救,才活了下来。修整了好长一段时间,身体才得以恢复。

恢复后,孙秀清就赶回部队,继续参战。

抗战后期,孙秀清因屡立战功,受到上司赏识,被送到黄埔军校学习、深造。

很快,抗战胜利了。

但蒋介石为了建立独裁政府,不顾人民期待和平的呼声,悍然发动内战。

此举,让孙秀清感到深深地失望,为什么要中国人打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和平共处,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呢?

这样的政府,让孙秀清感到没有前途,更不会为之卖命。

于是,在学业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孙秀清放弃了国民党给与的高官厚禄,毅然离去。

孙秀清回到了老家,在这里,他过起了平淡的农民生活,对往昔的辉煌绝口不提。

不久之后,孙秀清在亲属的介绍下,结婚了。

从此,那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军人不见了。

在那个平凡的小村,多了一个普通的村民。

他的经历,他的荣耀,没有人知道。

随着新中国成立,农村的生活一天天变得好起来。

孙秀清对现有的生活很满足,更加不会提起曾经的艰苦岁月。

直到后来,孙秀清年龄越来越大,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经常突然冒出一些战场中的口号,家里人也没有在意,只以为老人家喜欢看战争纪录片,记着其中的一些情节。

他们没有想到,一个连自己的至亲之人,都快忘记的老人,怎么可能会对影视剧的一些片段,记忆犹新呢?

这个时期的老人,能够记起的,一定是深刻脑海中,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

年近百岁,记忆停留在战火纷飞的战场,要不是一起突发的意外,我们尚不会得知,老人埋藏心中75年的秘密。

国家需要时,抛头颅洒热血,胜利后,默默无闻。

这就是伟大的情怀。

正是有这种精神存在,才激励着一代代人,为祖国独立、民族富强,不懈奋战。

需要你时,你在。享受荣耀时,你默默离去。致敬,伟大的抗日英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图)
一寸山河一寸血 回顾抗日十大战役惨烈场面(组图)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亲历」长沙会战中的“电波勇士”
第三次长沙会战
[转载]杀人如麻的冈村宁次为何最怕湖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