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6年毛主席病逝后,华国锋紧急召开会议:有个问题必须尽快决定

1976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

举国悲痛之际,华国锋同志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三个问题,亟待解决。

毛主席逝世后,党中央是如何解决,关于毛主席后事的三点重要问题?尤其是第二点,直至今日,我国都在坚定不移地执行。

毛主席与世长辞

1976年,先后经历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的离世,毛主席心情悲痛,情绪失落,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导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6月初,毛主席心肌梗塞严重,中央向全国各省市及各大军区主要领导,通报了毛主席的健康情况。

8月,中央三次紧急通报毛主席身体状况,向有关领导通告毛主席病危的消息。

此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好,随时有生命危险。

毛主席豁达的心胸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工作人员。

毛主席精神状态相对较好的时候,不停地交代一些工作上面的事情。对于大家让他休息的劝慰,他总是微笑着说,“快不行了,以后要靠你们啦,不要悲伤!”

9月8日0时至16时37分,毛主席一直处于清醒状态,甚至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给他读当天的报纸。但随后,就陷入了昏迷,到了弥留之际。

当天,华国锋等中央领导同志,正在接待外宾,举办接待晚宴。突然一通紧急电话,打破了现场欢愉的气氛。

华国锋等领导人面色沉重地迅速离场,匆匆结束晚宴。

此时,身处中南海游泳池边的“202”房间,已经围满了焦急的人群,医护人员进进出出,大家不敢打扰,只能焦急地等待。

这里是毛主席的住所,由于唐山大地震,考虑到毛主席的安全,才搬到这里。

焦急地等待,全力地救治,还是没能让这位伟人苏醒过来。

9日0时10分,敬爱的毛主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他热爱的人民,告别了奋斗一生的伟大事业。

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同志顾不上哀伤,赶紧通知有关领导,迅速赶到中南海,召开紧急会议。

毛主席逝世,将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当时还处于动荡时期,“四人小组”活动猖獗,对架空中央跃跃欲试。

华国锋同志直接向国家重要岗位领导人,通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同时,提出三点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尽快做出决定。

一,后事安排,发丧形式、规模。

二,毛主席遗体如何处理,是否火化。

三,是否邀请各国代表前来吊唁。

因为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中央早有心理准备,对于后事也提前做出了相应安排。因此,第一、三问题,大家都已达成共识,只需确定、执行即可。

唯独第二点,党内存在分歧。

早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就带领大家签署过火葬倡议书,自建国以来,中央高级领导人去世后,都是火葬。

包括周总理,朱总司令,罗荣华元帅等,没有例外。

同时,毛主席也曾多次表达过,自己走后就火化,将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

毛主席说,生前吃鱼,死后喂鱼,这是物质不灭定律。

因为这也算是毛主席的遗愿,因此,一部分同志支持火化。

但大部分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认为,毛主席为革命奋斗一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遗体应该保留,让更多的群众、子孙后代瞻仰、缅怀、纪念。

双方观点都有理有据,一时难以抉择。

眼看着天就要亮了,还有更多的具体事宜需要处理。

最后,华国锋同志与叶剑英同志拍板决定,先将毛主席遗体进行15天的防护。

等发丧、吊唁等活动,举行完成之后,再组织各方面领导,商讨最后的决定。

当务之急,是先要对遗体进行防腐处理。

于是,国务院第九办公室成立了,专门负责保护毛主席遗体的工作。

长久保存、供世人瞻仰

9日凌晨4时,中国医学院形态学博士徐静同志,接到卫生部长刘湘屏通知,与其一起赶往中南海。

到了中南海,见到中央办公室主任汪东兴,徐静博士才知道毛主席逝世的消息。

毛主席在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得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全国各地将会有无数的群众,前来吊唁。因此,中央决定举行为期一周的遗体告别仪式。

由于时间较长,一般的冷冻措施,无法保证遗体完好。保护遗体的艰巨任务,就将由徐静博士完成。

顾不上悲伤,徐静博士进入房间,仔细检查毛主席遗体,研究解决方案。

随后,两人赶回医院,向医院领导汇报,后经组织研究决定,由徐静博士牵头,与张炳常和陈克铨组成三人工作小组,完成毛主席遗体保护任务。

上午9点,三人碰头研讨遗体保存方案。10点,准备一应工具、药品后,三人赶往中南海。

得知遗体保护方案确定,正在开会的华国锋同志,没等会议结束就离场接见三人,询问具体遗体保存措施。

三人汇报后,华国锋同志表示,一定要做好遗体保护工作,毛主席的遗体要让子孙后代瞻仰,这份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务必要完成好。

初步保护、防腐工作,一直持续到10日。

10日下午,三人重新测量毛主席遗体,由红都服装厂为毛主席赶制两套衣服,一套深灰色厚衣服,一套建灰色薄衣服。

理发师为毛主席梳理好头发,北特派技师为毛主席做好细致的妆容。

三人一直陪着毛主席遗体旁,观察依稀细微变化,做好原始记录,为以后长期保存做准备。

11日凌晨3时20分,在中央领导同志的护送下,毛主席遗体被移到人民大会堂。

吊唁大厅已经采取了制冷措施,但专家们一致认为,应该制作一个有机玻璃罩,使遗体与外部隔离,不但保证隔离罩内部低温,还要隔绝氧气。

北京玻璃厂工人含泪完成这一工作。同时,相关专家制作出半导体制冷降温设备,使棺内温度温度在7-8度。

9日下午4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人大常委、国务院发布的《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向全国人民、全党、全军,宣告毛泽东同志逝世的消息。

并通报11日至18日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相关情况。

自11日上午10点开始,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陆续前来参加。

吊唁活动刚刚开展一天,就遇到了突发状况。

原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加之现在强烈的灯光,导致温度上升。为了避免影响到遗体,中央领导决定撤出乐队,现场改由喇叭播放,同时控制灯光强度及数量。

在这一周的吊唁活动中,有来自全国的30多万人参加。18日,举行完100余万人参加的追悼会后,毛主席的遗体被转移到769保护室。

为了保护毛主席遗体,北京冷冻机厂在一周时间内,对这里进行密封、隔氧、降温等技术处理。

保护室从门口到室内,布置了四层警戒,由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毛维忠、张耀祠等人轮流值班。

对毛主席遗体的具体保护工作,由徐静负责,主要进行观察、记录。

保卫工作细致、缜密。

197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做出决定,在北京建设毛主席纪念堂,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

长久保存遗体,无疑是有很多困难的,专家组研究很久,尚有不同意见。

部分专家认为应该采用液体保存的方式,将遗体泡在防腐液中,这样的方法相对可靠,但有一个避免不了的问题,就是长时间保存后,遗体会变色。

对此,剩余专家发表了不同看法,决定长久保存毛主席遗体,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及子孙后代,有机会瞻仰。

如果始终放在液体中,人民心中可能会接受不了。

还有一种保存方式,就是气态保存,这样遗体看起来会比较自然一些,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保水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处理好,那么一段时间后,遗体就会变干,从而变形。

通过多天的讨论,最后一直决定使用气、液结合法,平时纪念馆开放,供人瞻仰的时候,使用气态保存法,维护的时候,使用液态保存法。

这一方案报请中央后,也最终获得批准。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存遗体,中央决定制作一个巨大的水晶棺,这一任务交给了江苏省东海县。

东海县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水晶矿产地,产量、质量居于世界第一位。

东海县发动数千名人民群众,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开采出35吨天然水晶。

又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多厂家、部门通力合作,终于制造出6个棺体。

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攻克一个个难关,制作出的世界一流水晶棺,被送往北京。

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中央经过考虑,决定建在天安门广场上,在这里毛主席亲自升起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毛主席纪念堂具有重大的历史纪念意义,全国百姓及各级政府,对于这项工程都非常重视,出人、出力参加工程建设,仅仅半年时间,毛主席纪念堂就正式落成。

1977年8月29日,重达两吨的水晶棺,被64名男子抬入毛主席纪念堂,随后,毛主席遗体也被迁移过来。

整个毛主席遗体保护过程,力求精益求精,采用了最高科技的检测,做到了确保万无一失。

从这天起,毛主席遗体正式由纪念堂保护。

毛主席的遗体保护工作到这里,可以说才刚刚开始,为了能够永远保护下去,还要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方式。

徐静博士是第一位负责保护毛主席遗体工作的,她曾不止一次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

对此她表示,毛主席遗体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保存情况非常好,身高、体重、形态、肤色始终没有变化,就如同老人刚刚离去时一样。

几十年过去了,实践已经证明,对毛主席遗体的保护,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科学的、可靠的,是可以确保永久保存下去的。

同时,毛主席遗体保护工作一直是在探索的,并不是停步不前的。

毛主席遗体保护措施

几十年来,毛主席纪念堂也采用了很多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更好地保护毛主席的遗体。

其中,有主要的八项措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一,规定了“三不用”原则。

既未经科学实验的方法不能用,没有确定把握的方法不能用,未得到领导批准的方法不能擅自使用。

第二,实行严格的24小时值班制度。

每天有专人24小时轮岗值班,对室内环境严格消毒、清洁,随季节、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温度。每天做好数据记录。

第三,专门的遗体保护设备系统。

包括机电、仪器等等,更加科学、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

第四,专门的照明系统。

由于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光等对遗体都有影响,相关部门研发了国际最先进的彩色配光系统,实现棺内、外的光源投放。

在水晶棺内部使用光导纤维和冷光氙灯技术。从外面看不到光源,但却能看到毛主席的遗容熠熠生辉。

第五,地下有专门供应惰性气体的设备。

此设备有效隔绝氧气。

第六,核心位置做到无尘、无菌处理。

这个最核心位置,达到了国际生物净化的最高标准,空气中的尘土、细菌几乎为零。

第七,主控室的升级改造。

主控室控制着纪念馆的一起设备,多年来,不断对主控室进行升级、改造,更新更先进设备,确保各设备完好运行。

第八,管理。

再先进的设备都是要靠人来操作的。多年来,纪念堂非常重视人才的储备、培养和管理,确保不会出现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

毛主席纪念堂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重视,确保毛主席遗体的安全,是党和国家不可忽视的大事。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做到了科学、严格、精确、国际先进的最高标准,相信毛主席遗体能够永远地保存下去,供我们、我的子孙后代们瞻仰、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遗体一直在水晶棺里,保存情况如何,徐静女士首次对外披露
2007年华国锋想去毛主席纪念堂,被家人劝阻后说:这是最后一次了
76年毛主席病逝后,华国锋紧急召开会议:眼下有三个问题急需解决
毛主席逝世后,中央领导为何不从其遗愿火葬,而是决定永久保存?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留下一个遗愿,经激烈讨论中央决定不予执行
毛主席的遗体为何至今栩栩如生?韩伯平揭晓真相,不只是药物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