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住过700余人的大屋,屋主靠卖豆腐发家,如今却空无一人

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西坝村南江畔的滩涂之上,有一座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独特建筑———光二大屋,被誉为“广东第一大屋”,其实看过不少广东民居后,光二大屋算不上是广东第一大屋,但其规模也不小,当地村民称其为“清朝古堡”。事实上这座“古堡”既非贵族城堡又非军事要塞,只是供红尘小民繁衍生息的普通大宅。

整座大屋呈四方形,占地10亩,有房136间,外边用厚一米的围墙圈起来,围墙最高处有13米。

光二大屋的创建者姓邱,名光仪,生于1782年,卒于1871年,享年89岁,排行第二,因其秃顶,被称为光二,所以这座大屋被叫做“光二大屋”或者“光仪大屋”。大屋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屋主光二,原本只是一个卖油炸豆腐为生的农民,他幼年丧父,与母亲在一间茅草房中相依为命。有一年南江河发大水,洪水卷走了茅草房,光二与母亲靠两块门板逃命,他发誓要建一间大屋给母亲住。后来靠经商发了大财,为免受土匪的威胁骚扰和南江河水泛滥之苦,就建起了这座大屋。

大屋为青灰色堡垒,内部结构五进五入,有晒场、厅堂、仓库和起居房屋,关起门来几个月,里面的人也可以自给自足。

如今的光二大屋虽然已经无人居住,但哪怕只是40多年前,聚居在大屋内的邱氏后裔都还有4个生产队700多人。

光二大屋是一座集防火、防盗、防洪三项功能于一身的大围屋,这也是在动荡年代,一座房屋最基本的功能。

为了做好防御,围着屋顶一周,甚至有30—50厘米宽的巡逻道,几百人居住于此,安全是最大的问题,大家轮流值夜,守护着大屋的平安。

除了屋顶的巡逻道,在大屋外围围墙上还有不少枪眼,关起门来,大屋自成一体,犹如一座城堡,匪盗难入。

在防御功能方面,大屋还吸收了客家围屋的建造经验,并加以创新。光二大屋的门可插三层木板,木板之间可灌泥夯实,木板、水、泥土共同作用抵挡洪水压力绰绰有余。此外,对付盗贼还有九竖五横的木制防盗门。假如盗贼用火烧门,木门也可安然无恙,因为可以通过门顶上的圆洞灌水灭火。

而至于防洪,如果出现连日阴雨内涝,在大屋多个楼梯处,设有木制抽水车装置,可将屋里的积水及时抽到外面。

在出现外洪内涝时,人们便从一楼搬到二楼居住,二楼房与房相通,并设置了许多铁环,拴上备用的小船,这些小船成了大屋内人们互相联络的交通工具。据介绍,离光二大屋仅80多米的南江河在上世纪60年代洪水暴发时,西坝石桥头村的村民都到大屋避灾。

光二大屋呈四方形,左右两边各有两道走廊,整座大屋,在内部是相通的。

如今早已人去楼空,曾经热闹的场面不再有,只留下一些古老的物件。

大屋内的一口双眼古井,也用一块大石堵住了井口,为了防止玩耍的小孩掉入井中。

据说1910年出生的邱氏第五代邱家少爷的二姨太林五,曾是光二大屋内最后的住户,她自从17岁嫁入大屋,就一直没有离开,但如今也早已人去楼空 。

光二大屋结构独特,装饰精美,屋内的灰雕、木雕、壁画等美轮美奂。

大屋内正座天井地砖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如第二进天井地砖排列成“工”字纹,寓意在外要努力工作;第三进天井地砖排列成“回”字棋盘纹,寓意在外工作不要忘了回家;第四进天井地砖排列成“人”字纹,寓意族人和睦共存,人丁兴旺。

屋里屋外,随处可见各个时代的印迹,各种文革时期的标语,依然在墙上清晰可见。

据说1938年底,一名日军军官和50多名日军士兵来到大屋前,他们先是面对紧闭的大门摇了摇头,然后绕着大屋急急地跑了一圈。之后,朝空中放了一阵子枪,才悻悻而去。周围邻居则被日军洗劫得一干二净。村民事后得知,日军因为没带重武器,不敢强攻大屋,畏惧屋内的机关。

时光荏苒,光二大屋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人声鼎沸变成了空空荡荡,成为了农村空心化的一个体现,幸运的是,这座近200年历史的大屋没有被拆除,至今保存依然比较完好,甚至被誉为“广东第一大屋”,虽然名过其实,却也极具地方特色,是一座值得一看的岭南大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藤忠雄的偶像是柯布西耶,这就是住吉长屋下雨的理由?
河源林寨古村
【文化】连滩光二大屋到底有多神秘,?走近科学探究迷底~
这座两百年古宅建在河滩上,洪水淹不倒,土匪攻不进,日军不敢进
被称为“民间故宫”的黄氏祖屋—黄氏四二堂
李居明《家居风水大发现》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