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十年代泥草房的记忆

六十花甲弹指一挥间,六十年是标准的两代人的时间,六十年的变化也是巨大的。作为五零后的笔者,有着深刻的回忆,更有着许多感慨,所谓“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上甜”,正是有比较才能更好地鉴别。

由于工作的需要,笔者经常下乡走访,除了关注当前农林牧副生产,和新型乡村建设外,对于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也是更加关注。这里面也非常关注农民的旧房改造等问题,并对一些有特别年代感的老房子进行了拍照留念,作为历史文化的记载。

建于六十年代的老房子

这种门叫竖装板门,整个门的下半部装板和带的重量都压在“底坎”上,而底坎是“半卯”的,容易腐烂而掉落,这是这种门最大的缺点。

现在农村正在大力开展城镇化建设,各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因为地域差别的原因,一些较偏远的乡村仍然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以笔者拍到的第一手资料来说,还是有个别的农民住在这六十年前的老房子里。

不过这些老房子却给我们今天提供了一个好教材,它可以作为古董向现在的年轻人做一个展示,告诉他(她)们的前辈们当年生活的有多么困苦,同时也激起我们这些过来人对那个年代的回忆,以知道我们的国家在这几十年来所创造的伟大成绩。

00:00 / 00:00
2X快进中
重播
播放
00:00 00:00
进入全屏
画中画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视频;《六十年代泥草房的记忆》

    六十年代前的农村,那时候非常贫穷和落后,农民的住房绝大部分是泥草房,只有旧社会的地主才能盖得起砖瓦房。所谓泥草房,就是石头加黄泥磊的墙,房盖铺的是草,这些物资都是就地取材,不用花太多的钱。

    这种黄泥墙非常不结实,一旦遇水就会被泡倒,而且墙中的黄泥非常软,容易被老鼠打洞墙体透风,保温极差。

    这种老房子普遍没有地基,整体不结实不说,而且下急雨的时候还容易往屋内灌水。

    这些房子的瓦是后加的,在原有的草房上面再加一层瓦,这叫“草房盖被”。

    房盖上铺的是草,容易腐烂和漏雨,需要经常换草苫房,尤其怕火,怕刮大风,安全性极差。

    为了保温,墙的两面需要抹上黄泥,因为外墙容易被雨淋,每年的秋季还要经常抹黄泥。

    室内的墙同样需要抹黄泥,在居室内还要在墙面上糊纸以保温。还要在棚上面扎上纸棚,因为这些墙纸和棚纸容易损坏,几乎在每年的冬天到来时都需要在上面糊一层纸,年头多了,这些墙纸就会成为厚厚的一层,起翘脱离墙面,这时就是耗子的天下了,它们可以随意在墙面之间和纸棚上跑动,嬉戏打闹,人们也奈何不了它们。

    为了御寒,“火盆”是必须的。

    因为每天的烟熏火燎,整个厨房都是黑色的。

    那时候的农村,几乎家家都这样,谁笑话谁呀?!

    这种屋地都是土的,容易起灰,不平整,因此室内卫生较差。

    尽管农村条件如此差,可是许多过来人说起农村来还都非常留恋那段农村的生活,其主要层面是精神方面,留恋那种纯朴的乡情和无拘束,无压力的精神面貌。

    其实“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一弊必有一利”,就讲农村的卫生情况,农村普遍卫生较差,这是事实,但是正因为卫生较差,反而锻炼了农村人普遍身体抵抗力较强,过去农村许多老人,一辈子没有上过医院,没有打过针吃过药,照样很长寿。我在农村时,从来就是喝凉水,不喝开水,也从不坏肚子,这说明身体的抵抗力强。过去农村家家孩子都多,有个头疼脑热的胡乱用针扎几下,拔拔罐子,或者整点偏方就治好了,哪像现在城里的孩子,动辄就去打针吃药住院。

    所以,农村的艰苦环境也锻炼农村人,我的大部分五零后的农村老同学,都是七十多以上的岁数,现在都活得很健康,这其中当然离不开两条,一是农村的艰苦环境磨炼了他(她)们,二是,这些人一直在坚持着劳动。许多城里人年纪轻轻就得了“腰脱”“糖尿病”,而我那些乡下的朋友们,几乎没有得这种病的人。

    其实农村这种落后的老房子离我们并不远,这一组照片是我县1991年观音阁水库动迁前,原赛梨寨村的真实面貌,这些九十年代的房屋与六十年代差不了多少。这距离今天也不过三十多年。

    但是这三十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部分的村民都盖上了新房,“村村通”公路已经通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大部分农家都购置了农机和车辆,农村整体卫生状况良好,合作医疗普及到每个人,低保无保也在逐步提高,总体来说一片向好。

    同时希望这里面写的这些农户的老房子能尽早地得到改善,和谐社会需要大家的努力。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梁 — 蒙城人盖房落成的盛大庆典!
    五六十年代住泥草房,稻草做床垫铺,脚上穿毛窝,虽穷却无忧无虑
    淡出人们视野的东北泥草房
    回忆我家搬过的几次家(一)
    渐去的民俗——泥草房
    【泰来作协】刘辰︱泰来站人文化初考(连载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