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驴的眼泪,一个回乡老知青的难忘的经历

老驴的眼泪,
一个回乡老知青的难忘的经历

作者:付晓峰

出身在地主家的老驴,受尽了磨难

我第一次看到一头老馿的眼泪时,那是文革初,我家被造反派遣返回雁北山区老家的岁月里。

9月,村里人都忙于秋收。大清早,我与一只眼叫楞五子及生产队里的半大小子大头、二蛋、福财等六个后生负责赶馿运送山药蛋。当从馿棚放出十多头馿在土路上撒欢地奔跑,一头头馿膘肥体健。唯独走出最后的一头灰色的馿,却是老态龙钟的样子,它行走缓慢,满头白毛,脊梁上被岁月的负重磨得没有毛了,一看就知这头牲口已是上了年纪的老馿。楞五子告诉我,这头老馿早年是本村地主田平家饲养的牲口,土改时归了集体生产队。如今它老了,但还能干活。因它皮实又好使唤,又曾是地主家的馿,出身不好,又赶上那个特殊年代,它饱受到了村里的人(贫下中农)的歧视。所谓打狗看主人,有些大人小孩都在欺负它。这头老馿更倒霉的是,白天耕地送粪,晚上,它又被村干部牵到家里磨豆腐、驮运东西。真是这头老馿活受罪!它还有啥活头…….(这就是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的另一面。)

我们赶着馿群在黄土路上行走,我还正听着楞五子给我讲老馿的故事,突然我看到生产队长九棒槌来到我们面前,用他那副公鸭嗓子吼叫道:“你们都睡着了,怎么走的这样慢?”当他贼眉鼠眼地瞅到老馿时,火气顿时更大,他脏话出口:“我操你八辈祖宗的!你这头地主家老爷馿,慢格溜溜地还迈着方步,明天我就送你到“汤锅”(屠宰场)去,你就欠揍!”话音还没落地,只见九棒鎚上去狠狠地揣了老馿几脚。看到此场面,我的心里一阵沉重……

路上,大头和二蛋因刚才受到九棒槌的训斥,就拿这头老馿出气,他俩借故老馿行走缓慢,便挥鞭猛抽打老馿,一阵暴风雨的惩罚,在老馿没毛的脊背上留下了一道道血印。没读过几天书的大头和二蛋,出生在贫农家庭。大头的爹当过乞丐,二蛋的爹给地主扛过长工,如今他俩又都是村里的红卫兵,是响当当的贫下中农革命造反派。这些天的晚上,他俩往死里批斗村里的四类分子,有一个叫三步青的富农被整的上吊了。所以他们今天折磨这头老馿更是家常便饭了。楞五子的爹在解放前干过几天国民党警察,属于历史反革命分子,我与比我年长十岁的楞五子同是黑子弟,自身难保,更无奈保护不了这头受难的老馿。当时我不解,九棒槌和大头、二蛋折磨这头老馿,他们与这头老驴有啥深仇大恨?我为保护不了这头老馿而深深地内疚,我又为有九棒槌和大头二蛋这样的乡亲而感到羞耻丢脸!

其实他们对这头老馿的迫害和折磨还在后头。

到了山药蛋田地,地头上摆放着二十多条已装满了山药蛋的毛口袋。按理说壮实的馿驮载二大袋山药蛋,老弱的馿驮载一袋山药。可是九棒槌说什么抓紧秋收,他特别嘱咐大头和二蛋要“关照”好这头老馿。结果给老馿驮载了满满地两大袋山药蛋,只见可怜负重的老馿在吃力地艰难地行走,下面不住地吱吱地放屁。在驮运回村的路上,老馿不免又遭到了大头与二蛋多次的呵斥和一阵拳脚……

中午,干活的社员都蹲在地头上吃午饭(柴火烧山药蛋),十多头馿悠闲在地头边的壕沟吃草。九棒槌却安排我和楞五子赶老馿回村给社员运水,看来我们哥俩与老馿同一样的命运!不同的是九棒槌让我们哥俩带几个熟山药蛋在路上吃,可是这头老馿驮运了大半天的山药蛋,没吃一棵草,没喝一滴水,还在默默地奔波……

为啥老驴哭了?

等我们运水到地里,九棒槌和大头、二蛋因烧山药蛋吃多了,撑的肚子疼,借故回家赌牌去了。他们一走,老馿似乎“解放”了,它不挨打受气了。为此,我的心里感觉到说不出的轻松。

傍晚,地里干活的社员收工,我们最后一趟运输。我和楞五子只让老馿驮载一袋山药蛋,为此我们哥俩为能有机会照顾老馿,而我们感到一些欣慰。我跟在老馿的后面,不住地注视着老馿,我用手友善地抚摸着它的头,我突然地发现老馿的眼角里有泪珠……不一会儿,老馿的眼泪就象泉涌一般,很快地流湿了脸颊,脸上的绒毛湿成一缕一缕的。泪水还在不停地从它的脸上流下来,流洒在它脚下的土地。“五子哥,老馿哭了”。我大声地对着楞五子说。楞五子立即走过来,没吱声,默默地注视着老馿。我忙解释地说:“我就用手抚摸它的头,谁知它就流眼泪了。”楞五子摸着我的头微笑地说:“你还是孩子,还不懂得这些牲口也需要人的关怀,需要人的爱,这些牲口虽不会说话,但也能知道恶人欺负它,好人照顾它。”从小在农村长大没有进过学校的瞎五子,远比我这个在城里长大读过中学的娃娃懂事懂得多。

回村的路上,我默默地跟着老馿后面,我感觉到脚下的土路多么地漫长。在快要进村的一道土坡上,我看到在吃力爬坡的老馿的身子摇晃了几下,突然扑腾地摔卧倒了,但驮载在它身的那大袋山药蛋还牢牢地压在它的背上。我大声地惊喊道:“五子哥快来!老馿摔倒了”。楞五子赶忙地跑过来,他叹口气说:“哎!这头老馿遭了什么孽,一整天干活,不给吃草,不给饮水,今天它挺不过去了。”我和楞五子靠近老馿,想帮扶它站起来。它似乎明白了而又拒绝我们对它的怜悯,它立即强挣扎地用最后的力气站起来,头也没回地向前行走着,它走的是那样缓慢,那样沉重......

老驴和地主先后都死了

三天后,我和楞五子被村委会临时分配到夏家屯公社修筑战备公路,我们便听到了老馿死的消息:这头老馿倒在运输谷子的路上,它再也没有站起来…… 老馿死后,它的的肉被九棒槌和村里的干部分得吃了。据说九棒槌因吃了老馿的肉,拉了好几天肚子。另外一位村干部本来有老病,后来天天四处寻医讨药,老病才被治愈。这次嘴馋,吃了老毛驴肉,老病有犯了,又勾起了老病,到大同市住了一个月医院,也蹬腿死了。(在农村,人们都知道吃老毛驴肉犯老病。)为此,村干部们都耿耿于怀。

他们把此事联系东阶级斗争的新动向,他们开始在晚上批斗地主分子田平,在大队部,在一片“打到地主分子田平!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的口号声中,地主分子田平弯着腰,撅着屁股,低着头,面对村干部和村里的贫下中农认罪,他媳妇是个小脚老太太,站久了站不住,摔倒好几次。村里的村民议论纷纷。一位村里教小学的老师说,地主分子有罪恶,也要诛连到他家的毛驴,这可是历史罕见的事。也有一些贫下中农痛快地说,阶级斗争一抓就抓到底,出身在地主家庭,那就要永远要打上的阶级的烙印。七十多岁的老地主田平,与他家养的毛驴一样的命运,他每天天麻麻亮,就弯着驼背在村委会门口扫大街,然后跟生产队里社员贫下中农下田地没黑没白地干活。即使拼命地干活,也常常要挨生产队长九棒槌的打骂,也遭到队里的贫下中农社员们的歧视和冷眼。地主分子田平实在是活不下去了,他在一次田地干活时,借着去沟边撒尿,他一闭眼纵身一跃跳到深山沟里……地主田平的死,村里的贫下中农露出了欢喜胜利的喜悦,他们为村里少了一个阶级敌人而弹冠相庆。而我听到这个消息,我却认为,田平彻底地解脱了!他去另一个世界去寻找他家的那头老毛驴了…….

那些日子,我的心情一直很悲痛很困惑。他们对于地主的仇恨是属于阶级斗争,可是为什么对他家的老馿又是这般的冷酷?难道就因为它仅仅是地主家的馿?造成老馿的悲剧,其实就是老馿身上留下了抹不掉的阶级烙印。在那特殊的年代,老馿最终成为阶级斗争的牺牲品。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了老馿的眼泪,老馿的眼泪流淌在我深深的记忆里…… 它使我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撼!本来我一直以为眼泪只为人专有,但直到我真实地看到了那头乡村的老馿的眼泪时,我才相信动物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情感,它们也有悲伤,它们也有我们人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和痛苦。

(原载2014年6月10日天津《中老年时报》副刊)

作者简介

付晓峰,祖籍天镇县。1952年出生内蒙古商都县,1965年就读包头十五中学。1971年参加内蒙古,十五团十七团战士,后调兵团电厂(乌拉山电厂)宣传干事。7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业报》《巴彦淖尔报》《天津日报》“满庭芳版”版《今晚报》“人物专刊”版《人民日报》“国际副刊”及“文化广角”版“《人民日报.海外版》“名流周刊”《人民政协报》“春秋,朝花夕拾”版,《民国春秋》《良友》《连云港文学》等二十五家报纸和杂志发表文学作品。

已出版《绿星照耀在东方地平线上——华夏名人与世界语风云录》一书,《小火炬手之歌》报告文学集。2014年,山东枣庄大学国际世界语博物馆收藏作者于《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发表的“名人与世界语”名人传记文章33张报纸,并颁发收藏证书。2000年,其生平与世界语创作经历被收录于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世界语人物志》。2017年,又被收录于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世界语人名录》。

作者现为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世界语协会理事,全国世界语协会会员。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公众号发布 

付晓峰文章

【文革杂记】一个老知青的苦难人生
白彦花女知青自家菜窖上吊之死
春天里凋谢的花——天津女知青身亡始末
凋谢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花—天津女知青之死
一只失群的雁—永远留在荒野上的女知青
在生与死之间行走的姑娘——老知青矿工的女儿
李家园胡同老知青的故事
李黑子的二手时代,返城知青的风雨岁月
一位回城知青交警的苦涩婚姻
两位兵团知青踏上了人生不归之路
大山里的牧羊人,文革中一个回乡知青的放羊生涯
桑干河的女儿——我骨肉分离的妹妹
三姐嫁给小山村的农民——一个回乡女知青的坎坷人生
农民苦瓜娶的媳妇是一位女知青——地主的女儿
我的老房东是地主
回城梦——返城知青的孤苦老年
嫁给农民的女知青——她在寒冬中悄然自杀
留在北大荒的最后两位女知青
乌拉山下的两座女知青墓
老连队写黑板报的那个小伙子 ——怀念我的兵团战友任庆生
一位女兵团知青回城后平凡的故事
学长号的厕所清洁工,是一个回城下岗的老知青
一位兵团老知青回城后平凡的故事
一个老兵团知青送儿子到内蒙古农场体验吃苦的日子
一对兵团老知青夫妇回城住大杂院平房的难忘岁月
大山里的黑妹,一个回乡知青的难忘经历
一个兵团老知青不堪回首的青春记忆
兵团知青:救一位上吊女人的苦涩往事
回城后替别人相亲,—位老知青真实的回忆
侦破“115”乌拉山车站铁路爆炸案的一段往事
唐山知青魏建华,回城后与36位贫困学生的真实故事
兵团诗人回城后的官场浮沉——从局长到看门人
一个兵团老知青历经乌拉山电厂保卫科外调和抓捕难忘的往事
火车上遇到一位“穷困无助”女知青巧设圈套,我却被蒙在鼓里
包头傻知青贾来福苦涩坎坷的人生
在天津我曾采访了一位瑞典人,一个老知青难忘的回忆
一个兵团老知青陪伴妻子住医院历经病房里真实的故事
不该凋谢的一朵故乡兰花,一个老知青苦涩的记忆
内蒙兵团连队食堂的故事 (兵团生活纪实)
我在天津接待了一位意大利人
一个兵团女知青回城的苦涩婚姻

难忘的时光—在中国光华知青关爱基金天津站当志愿者的日子

乡村三姥姥家的往事,一个回乡老知青的回忆

征 稿

童年回忆、青春往事、上山下乡、知青岁月、知青历史、返城生活、人生经历、光阴故事、老年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位这东西...
岁月蹉跎,青春如歌——一组反映当年知青下乡生活的珍贵老照片
农民苦瓜娶的媳妇是一位女知青——地主的女儿
胡中英:​肥美的大母鸡,你没有成份
我的知青岁月
李康宁文集:记插队落户的日子(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