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知爱建 争先向前】地名文化展播——海丰街道

    海丰街道位于无棣县西南部,东临棣丰街道,西接德州市庆云县,南靠阳信县,北连信阳镇。地处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点,素有“冀鲁枢纽”和“齐燕要塞”之称。现有国道205线、省道大济路、荣乌高速、长深等高速穿境而过,交通、通讯便利,水利、电力资源丰富。街道现有66个行政村,2021年11个村完成村改居,人口10.7万人,版图面积91.7平方千米。德惠新河、清坡河、幸福河三河环绕,千年古塔海丰塔、古刹大觉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式芬故居、冯安邦故居、清代县衙大堂等鲁北著名人文旅游景点均坐落于此,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划代码:371623001。

    海丰街道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5000余年历史。隋开皇六年(586),置渤海郡无棣县,明清两代改称海丰县。1945年9月境域解放后,又分别称一区、城关区、胜天人民公社、城关人民公社、城关镇、无棣镇。2010年9月改海丰街道。

    海丰街道古遗址、遗迹较多,首屈一指的是大觉寺和海丰塔。大觉寺位于旧县城东南关,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建,名普照寺。唐开元年,易名开元寺。明洪武初,更名为大觉寺,室内有天王殿、前殿、后殿、观音殿、伽蓝殿、祖师店、海丰塔。海丰塔史称唐塔,原名大觉寺塔,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碑记为“尉迟敬德监建”,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原塔为八角密檐式砖石结构,青砖到顶,飞岩挑脚,角系铜铃,塔身十三级,第一级南北各一门,其上每一级一南门,顶有相轮,全塔高约三十六米。明代维修时,吏部尚书杨巍撰有《重修大觉寺宝塔》,并刻石竖碑。清康熙七年(1668年)元月地震,大觉寺塔裂;光绪十四年(1888年)五月地震,塔圯其半;1957年,因塔身破损严重,有倒塌之虞,报省批准,将地表以上塔身拆毁。1991年6月,无棣县委、县政府决定重建海丰塔。新建海丰塔基本保持了唐塔的风貌。书法家李铎先生为海丰塔写下对联“海裕无双邑,丰余第一州”;赵朴初先生题写了“海丰塔”塔匾。

    海丰塔的有关传说颇多。流传较广的有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相传,文殊菩萨在五台山讲经说法,当时的五台山沟无泉水,山不披绿,天罕飞禽,地绝走兽。文殊菩萨生普救之心,便想借东海之水,消五台山之热,让荒山变青。于是文殊菩萨来至东海,向龙王借了“清凉石”。回五台山途中,路过古邑棣城,顿觉和风微拂,花香袭人,遂落脚歇息,心想:这里虽不是名山大川,也是佛家之佳境胜地,何不将舍利子置于土中,以感念佛祖之恩德,领略这里的秀丽风光。随之口念咒语,风沙起处,将舍利子埋入地下。唐朝贞观年间,佛教盛传,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的说法传到京都长安,唐太宗亲派尉迟公为督办,在无棣修建唐塔。有民谚曰“沧州狮子海丰塔,东光县的铁菩萨”,此亦被誉为冀鲁三胜。

(海丰街道大觉寺、海丰塔)

     境域内的古县城不过方圆数里,却儒风浓厚,人文鼎盛,名宦代出。共出现了1个相国,7个翰林、9个尚书、10个侍郎,1个状元、55个进士、167个举人,394个贡生。仅明清两代在城区的名门望族就有20余家。

    吴式芬故居故居位于旧无棣城南门里西侧,吴式芬纪念主展室设在吴式芬故居的仪仗厅,其东侧北墙镶嵌着三方刻石,中间一方是清代主盟诗坛的王士祯题给吴绍诗的,左右两方刻石分别为刘墉和郑燮所题。仪仗厅门匾“尚书第”是清大学士于敏中题写,横匾“进士人家”是文华殿大学士张廷玉所书。廊柱楹联是吴式芬金石学盟友何绍基题赠的,厅内对联是清甲骨文专家王懿荣篆书。馆内陈列分橱展、壁展两部分。橱展陈列有海丰吴氏家谱、吴式芬书稿、金石文手迹和吴式芬主要著述等。

    吴式芬(1796-1856) 字子芯,号涌孙,清海丰县(无棣县)城里村人。他出身官宦家庭,少年随父客居湖北黄州。清道光二年(1822)中举,任咸安宫教习。不久,任临清、青州学政。道光十五年(1835)会试考取进士。第二年,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十八年(1838),调任江西南安知府。吴式芬关注民生,他捐出自己的养廉银,在南安城外购置荒山,安葬那些无钱下葬的贫困者。道光一十四年(1844),调任广西任江道道员,两年后,升任河南按察使。时河南大旱,他请求朝庭拨银30万两赈济灾民。道光二十九年(1849),升直隶布政使,翌年转贵州布政使。清咸丰元年(1851),调任陕西布政使,他倡议捐资助军饷,因功赏戴花翎。咸丰三年(1853),咸丰皇帝召吴式芬进京,翌年,补授鸿胪寺卿,提督浙江学政。咸丰五年(1855),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一年后,因患病返回故里城里村。咸丰六年(1856)春天到家,调理半年不见效果,到深秋病逝于家乡,享年61岁。
    吴式芬笃好金石文字,他收集的金石遗物和拓片,仅周、秦、汉三朝的就有130多件。同时,他编著《捃古录金文》3卷9册,考释商周至元代有铭文的青铜器物1329件,还研究了孙星衍的《寰宇访碑录》,纠正了其中的错误,增添了商、周、秦、汉以来的金文,写成《捃古录》20卷,著录从周至元金石文18128件。吴式芬在研究金石学的同时,还收集研究了关中等地出土的“封泥”,与雄县陈介祺合编《封泥考略》10卷,收录秦汉官私封泥849枚,并逐枚考释。吴式芬还善鼓琴,爱作诗。他一生著书甚多,除上述书籍外,还有《金石汇目分编》《双虞壶斋八种日记》《印谱》《江西金石存候总目》《陶嘉书屋诗赋》等10 余部著作,大部分存在于北京图书馆。 

    吴氏始祖吴士安于明朝初年由河北迁安县迁至山东海丰县(无棣县),初事衣耕。自九世吴志远以明末崇祯时代作官始,后世世有人做官,到十八世,共出了9名进士、20 名举人。吴式芬为十七世。现存的吴式芬故居位于古县城南门里即现在的城里村,占地 7000 平方米。故居一宅两院,南院建于明英宗正统年间。以“宝砚堂”为主体。北院“尚书第”建于清康熙甲辰年(1644),南厢“陶嘉书屋”系吴士藏书之处,北厢“双虞壶斋”系吴式芬晚年著录之所。故居建筑格局既具明清时代官宦府第的宏伟气势,又有宦居园林建筑艺术情趣,是明清官宦府第建筑艺术中的典型代表。主要有宝砚堂、尚书第、陶嘉书屋、听雨轩等建筑。2010年古城改造,吴式芬故居被修葺一新,成为海丰街道乃至全县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根据吴式芬及其家族的故事,编写了长篇评书《红顶清风》,聘请全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演说,已家喻户晓。

    在海丰街道旧城区有一处明清县衙保存至今600多年岁月雕琢的古建筑无棣县衙大堂。据清康熙《海丰县志》载:“县衙大堂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这是鲁北地区惟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县衙建筑,2004年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堂前有一株古槐,据记载是明洪武三年植,距今又600多岁了,树冠如盖,披荫堂前,见证了古县衙六百年的风风雨雨。

1986年,海丰县衙大堂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无棣县对县衙大堂进行了一次抢救性维修,更换了全部破损的布瓦、冒头、滴水、山脊及碱化青砖,更新了所有腐烂的檩条、大椽、檐板、门窗等木制构件。同时,安装了百米仿古护栏,埋设了文物界桩,树立了保护标志。

    无棣老县衙亦称海丰县衙,位于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旧城区东门里明代户部尚书王佐故宅北侧,与海丰学宫比邻,总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据了解,无棣县城于1373年(明洪武六年农历六月),改名为“海丰县”,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因广东省也有“海丰县”,为避重名,县名复为“无棣”,县城亦复原名“无棣县城”。老县衙所在地就位于无棣老城的中心位置,故有海丰县衙的名号。

县衙系明清县治的主体建筑,起建于二轴砖基之上,坐北向南,为硬山殿亭式单檐砖本结构,四梁八柱,青砖碧瓦,面阔8.1米,进深7米许,方砖铺地,檐下平列彩绘风板,朱柱格棂透窗,为明、清两代的海丰(无棣)县行政中心及民国和建国初期县级党政军机关、文化教育机构驻地。 

     冯安邦故居位于滨州市无棣县旧城区海丰路西侧,吴式芬故居北邻。冯安邦,信阳乡店子村人,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二军中将军长兼第二十七师师长。1938年11月3日,奉命扼守大别山的战役中,与敌人血战五十余日,歼灭大量敌人后在转进襄樊的途中,遭日机轰炸,重伤阵亡,壮烈殉国,终年54岁。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清末民初于此建居。房舍3间,厅房3间,门楼耳屋3间,库房3间。1992年9月,被无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冯安邦纪念馆在冯安邦故居建成并对外开放。

    近年来,海丰街道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特色小镇、滨州市“十佳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同时,兼粮、棉、枣、牧等传统农业之饶,具全国现代电力器材生产规模,被誉为中国电力器材第一镇。2022年荣获山东省(智能电气装备)特色产业集群荣誉称号。(孙占峰 赵霞 王玉洁 苏章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胜|山东·古城旅游景区
2023.05.10 山东 滨州 无棣古城
山东滨州无棣县吴式芬纪念馆
无棣县赵氏宗亲分布村落
吴式芬故居楹联赏析
远离毒品 守护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