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古老的新疆手艺你都见过吗?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勤劳善良的新疆人,总会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各种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这些异常漂亮的民族工艺制品,已经成为新疆各大民族市场的主题元素,新疆都有哪些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一起去瞧瞧~


马鞭,哈萨克语称为“喀姆齐”


哈萨克的手工马鞭非常有特色!

马鞭长短不一,主要由牛、马、骆驼、羊的皮革制成,再配以铜、银、铁等金属。




好的革柄马鞭从把到鞭全部用一张牛皮编成,既柔软又结实,平时可放在口袋内或靴筒里,使用方便。




有的马鞭用红柳木或牛、羊角做把柄,上面还镶嵌银、铜、铁金属条,组成图案,显得精美而富丽。




有的马鞭柄把中间镶铁棍,鞭柄把与鞭的连接处有一串串铁环,使用时“铃铃”作响,十分别致。




马鞭对哈萨克族牧民来说,不仅是一件驱赶牲畜的工具,同时,也是牧民身上的一件装饰品,也是向人们炫耀的爱物和精美的工艺品。




桑皮纸——人类纸业的“活化石”


桑皮纸确切记载的出现年代是唐朝,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

它记录着我国新疆地区传统造纸工艺,是人们了解纸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




在古代,桑皮纸除用作普通纸外,还用于高级装裱、制伞、包中药、制扇子等制作。上世纪初,桑皮纸还曾被短暂用于印制和田的地方性流通货币。




2015年8月,在自治区的支持下,“辉煌60年·画颂新疆”——‘桑皮纸上的中国画’美术作品巡回展”在乌鲁木齐美术馆启动。新疆各民族画家欣然命笔,作画于新疆桑皮纸上。由新疆走出去的内陆画家也应邀在桑皮纸上一挥丹青,共同成就了100多幅桑皮纸国画佳作。








这一沿袭千年的技艺,一度消失了一段时间,直到如今,在全社会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中才开始复活。




羊毛毡——流传千年的塔吉克族手工艺




因为羊毛毡制作工艺复杂,一户人家制羊毛毡,邻居也会来帮忙。一块毡子的制作,要经过打散羊毛、铺平、洒水、席卷、脚踩、手擀等程序才能完成。成品上会有色彩艳丽的图案,美观、保暖、耐用!


敲打蓬松



铺羊毛



浇水服帖,再来一层


卷起来


压制


擀毡


成品



“那艺”——鹰笛


“那艺”(也写“纳依”)是塔吉克语音译,即鹰笛,又称“骨笛”、“淖尔”,是居住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人的传统吹奏乐器。




塔吉克族人特别喜欢舞蹈,常跳的就是大圈舞。跳大圈舞时,大家会围成一个圆圈,一般只用手鼓和鹰笛伴奏,时而插入口哨、击掌和欢呼声,气氛十分热烈。





“察纳”——滑雪板


说到“察纳”,可能很多新疆人都不知道,但只要你去过阿勒泰,见过哈萨克人在雪上的风驰电掣,就会知道,它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滑雪板!



阿勒泰是国际公认的人类滑雪发源地,“察纳”就是最好的见证!



“察纳”一般用马皮包裹松木制成,最好的原料是白松,现在白松很少见,才改用桦木或白杨木。用白松制成的 “毛滑雪板”,轻便、结实、不变形!



“察纳”的制作方法

原木加工



绑上皮毛


成品



哈萨克族人骨工艺制

长期以来,在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等地区生活的哈萨克族人都有制作骨质工艺品的习俗。


由于骨质品的市场越来越小,许多民间艺人已经改行,有的已经年迈,出现后继无人的状况,使哈萨克族的民间传承的骨质品制作工艺出现濒危状况,急需保护和传承。




哈萨克刺绣


哈萨克刺绣是哈萨克族服饰中最有代表意义的一种装饰工艺,无论是哈萨克族的衣服、裙子,还是鞋帽、帕包以及床炕、室内的装饰用品,都点缀着哈萨克族妇女的精湛绣品。


素以勤劳质朴著称的哈萨克妇女,自古善长刺绣艺术,并将其用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你走进哈萨克毡房,便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缤纷的绣品世界。



维吾尔族使用的土陶制品,大到陶缸,小至碗、碟、纺线托,曾一度普及于他们的生活中,并一直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后来才被新型生活物品和大量的机制用品所取代。


新疆土陶手工艺人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不断发展创新,一直流传。它以手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并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



要了解新疆库车龟兹文化,就要先了解库车老城,这座目前中国保存相对完整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的城市街区,在1800多年的长风流贯中,始终坚持着岁月的守望。


目前,库车为数不多的民间艺人在老城区,继续坚守着这项古老的技艺。成型多以轮制手工为主,用煤窑烧制。产品多以维吾尔族的生活习惯和审美特点的壶、盒、罐、碗等生活用品为主,民族和地域风格突出。长期以来,库车的土陶技术都是以家庭式陶艺作坊为主,基本沿用口口相传传授技艺。



新疆四大名刀


新疆有四大名刀——英吉沙工艺小刀、伊犁沙木萨克折刀、焉耆陈正套刀和莎车买买提折刀。


英吉沙小刀


由于英吉沙小刀具有实用和装饰功能,故历来有“用家”、“爱家”、“富家”之说。


伊犁沙木萨克折刀


沙木萨克出生在原绥定县(今霍城县),他集众家之艺,集众家之长,经过不断探索,改进终于推出了一种从工艺到款式都别具一格的新颖的折叠式单面刀,受到了众人的称赞,因而冠以“沙木萨克小刀”之美称。


焉耆陈正套刀


焉耆陈正套刀(陈正小刀)已有450年的生产历史,它最大的特点是刀柄采用不同颜色金属片和兽角骨镶嵌而成。陈正小刀除刀刃锋利之外,刀与鞘带弹簧闭锁,乘马奔驰时不易丢失,刀鞘外壳装配有扎马针,用途较广。


莎车买买提折刀

莎车买买提折刀是依制作人买买提而命名的。这位慈善的老人精心制成的折叠式单面刀,具有经济、美观、实用、方便、精巧、便于携带等特点受到了众人的称赞,因而冠以“莎车买买提折刀”之美称。


和田传统手工木制器皿

和田传统手工木制品用木头制做木碗、木盘 、木勺等器皿的历史悠久,在距今两千年左右的古墓中,增挖掘出一些木盆、木盘、木碗等珍贵的木制器皿。


目前在和田制作的木制器皿品种主要木盆、木盘、木桶、大木碗、小木碗、盘式肉墩、木缸、研钵、木勺等10余种。


木制器皿制作工艺仍保留原始的制作方法,把木坯钉在或卡在长轴上,转动长轴,再用特制的金属刮刀刮制而成。目前长轴的动力已基本实现机械化。


和田县巴格其镇一工匠自己制作了一台简易机床,变手动进刀为控制机床进刀,用在器皿毛坯制作上,精加工时还使用原来的方法和工艺。


和田民族乐器 


和田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维吾尔乐器中的主要乐器在和田都有产生、发展、演变。主要有:热瓦普(rawap)、 艾捷克(gajak)、胡西它尔(huxtar)、弹布尔(tanbur)、都它尔(duttar)、纳各拉(nager)、达甫(dap)、萨塔尔(satar)等。但目前和田制作生产和在民间流传使用的乐器主要有都它尔(duttar)、热瓦普(rawap)和弹布尔(tanbur)。


你还知道哪些新疆传统的手工艺?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说新疆民间工艺·哈萨克族的马具制作
维吾尔族桑皮纸 | 非遗地图
桑皮纸:传达古典气息 · 中国民俗学网
新疆维吾尔族歌曲精选50首【经典欣赏】
刘灿章用新疆“桑皮纸”作画
新疆各民族歌舞大集合,太美了!心醉只在一瞬间……你听过几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