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州有座天台山,离天仅仅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贵州有座天台山,离天仅仅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天台山,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是贵州西线旅游重要景点之一。该山一峰独秀,直刺青天,树茂藤缠,郁郁葱葱。

天台山风景区方圆约2平方公里,地理气候、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自然天成。春夏凉爽,微风徐来;秋冬温暖,毫无寒意。

放眼云台山,碧绿的群山如玉带蜿蜒将一佛居的突兀孤峰相环绕;孤峰尤似莲花宝座,四周的群峰如盛开的碧叶。

沿天台山古道拾级而上,只见山径蜿蜒、古木参天、虬龙倒悬、藤蔓交错、蔽日遮天。

山峰之颠,一座古寺以山崖石壁作基,依山势而建,气势恢宏,那就是云台山伍龙寺。

这“龙”寺的诞生,主因是有西南王吴三桂曾到此一游,并在寺内悟禅,留下了遗迹,于是此寺便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山上的五龙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被建筑专家称誉为“石头建筑的绝唱”。

这是当地特有的石玉般的质地雕塑的哈佛石像,蔚为大观,当为一绝。

走近山顶,因危崖矗立,石峰笔直,抬头但见五龙寺犹如在天际云间。

登高望远,好不气派。





贵州 天台山与天龙屯堡

 


    走进天台山,走进天龙屯堡,感觉走进了远古军事城堡,远古的村落,无论人们的穿衣打扮还是居住房屋的建筑,好像一下子走进了古代,又好像走进了石头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是石头的家。

天台山就在屯堡的后面,山的海拔并不高,但一口气登上去,还是气喘吁吁。山上的伍龙寺,是典型的明清寺庙建筑群,四周是城墙包围,是军事功能和宗教功能一体的建筑。外部用石头砌磊,与山岩由于风化造成的水平线十分接近,浑然一体,表现出粗矿的风格,墙壁上仅开了几个猫窗,完全是军事堡垒建筑。但是内部木构件精雕细刻,特别是大殿前面的木雕,一幅木雕一个人物故事,生动逼真,各栋房屋更是布施灵巧。更罕见的是,还是一处佛教、道教、儒家三合一的场所。前殿供佛祖;后殿供玉皇;清朝末年山上又开学馆,在全国也是很罕见的,“三合一”其乐融融的文化现象。

天龙屯堡位于贵州安顺平坝县,距离贵阳70多公里。这里在元代,是历史上有名的顺元古驿道上重要驿站——饭笼驿。到了明朝初年,云南梁王反叛,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和沐英,带领30万大军讨伐梁王,经过3个月战争,评定了梁王反叛事件。评叛以后,朱元璋为了加强边防,绥靖一方,稳定西南,于是命令这30万大军就地屯军,实行屯田制。这30万人都是汉人,属朝廷的军队编制,同时鼓励带家眷移民到这里,举家团聚稳定军心,平时务农,解决远征军的给养,战时能上战场,保卫边疆。

实行了屯田制以后,为开发西南,为达到社会长治久安,为加强民族团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漫长的岁月中,征南大军及家卷所带来各自的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经过600年的传承、演变和发展,进而形成了今天的《屯堡文化》。

由于元代开始这里就叫“饭笼驿”,这个名字就一直延续下来。本世纪初当地有名的几位乡儒,认为“饭笼驿”名字不雅气,经大家一番琢磨商定改名。大家都认为:寨子本身是驿站,寨子的后面又有天台山和龙眼山,于是重新改名为“天龙屯堡”。“屯”:即古时候驻扎军队的地方;“堡”:是移民或商人所修建的居所,也是军队传送书信、接待来往官员的地方。

现在的天龙屯堡,有1200多户人家,5000多口人,一条人工水渠从村中穿过。村子结构紧凑,居屋清一色的石头垒砌的房子,真是一座坚实的城堡。全村有16条巷子,全是石板铺就,巷道很窄,像走迷宫一样。雄伟的大八字朝门,两边巨石勾磊,支撑着精雕的大门头,石板铺的天井,雕刻着“古老钱”的水漏。屯堡人的建筑,将石头加工真是发挥到了极致。房子、院墙、屋顶都是石头的,这里的瓦片是石头片,进到院子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从外面看碉楼一样,房子没有大窗户,门很小,外墙壁会看见小窗口,即瞭望与射击孔。进到院门则别有洞天,漂亮的石头院落,雕梁画栋,宽敞明亮的小楼拔地而起,基本是四合院型,水井、住房、仓库应有尽有。

在屯堡印象最深的是妇女的服装,完全保留着600年前的样子。在去屯堡的路上,导游就介绍屯堡女人穿戴的特点:头上一个罩罩(头帕);耳边一个吊吊(耳环);腰上两个缲缲(腰带);脚上两个翘翘(翘鞋)。我听得一头雾水迷雾,这是什么什么呀。

到了屯堡之后,迷雾自然解开。原来屯堡女人的穿衣打扮,依然保留着600年前,从南京迁移到西南时古朴的正统服饰打扮,俨然一副大明朝江南汉族女子的风韵。在屯堡已婚妇女上边还有婆婆的头上包白帕;上边没有婆婆的老年妇女包青帕;年轻姑娘身穿粉色或宝蓝色短衣宽袖,妇女穿长衣大袖以宝蓝色为主,领口为斜耳纽扣,镶着精致的花边;外面围一条深蓝色的腰围,腰间系一条黑色腰带;一双尖头的绣花鞋雅典而高贵;姑娘梳一条长辫子,妇女把头挽起来,前发高束,形似凤凰头的发型古朴又不俗气。她们走在石板砌成的小巷中,让人产生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屯堡人的语言带着明显的南京腔,同时至今仍保留着休闲时的娱乐“地戏”,屯堡人依然还保持着一种“汉族道统”的优越感,不仅不改服饰,而且不与本地人通婚,这又使得屯堡文化得以代代相传至今。屯堡文化不同于其他汉族文化,也不同于贵州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明代文化遗存。走进屯堡,让你了解600年前明朝人的古朴与自然,认识一个现代人你不知道的远古屯堡。

 

​ 
   明末清初,吴三桂路经此地,曾上山拜望在此出家的叔父吴凤,并留下朝服、朝笏、腰刀等珍贵物件,今仍存于古刹之中。

 



​  古刹外沿陡壁,大多是从半山腰用石块垒积而成,临壁俯瞰,不禁心惊胆战,可以想见当年这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方方石头上,至今还留存着昔时金戈与硝烟留下的痕迹。伍龙寺屯堡古寺庙建筑的典范,建筑与山体浑然一体,它雄峙于一峰独秀的天台山上,四周城墙怀抱,是军事功能和宗教功能合一的建筑。


​伍龙寺也是屯堡古寺庙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它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被建筑专家赞誉为石头建筑的典范深山明珠

​   沿山路登五龙寺,只有一条路可走,可见当年的军事功能。明万历年间始建,能容数千人,为国内罕见的半军事化城堡式古刹,

​      伍龙寺外部全部是石头包住的城墙, 内部却是木制结构,构件精雕细琢,特别是大殿前的木雕,一幅一个人物故事,生动逼真,各栋建筑更是灵施巧布,在有限的山岩上,创造出了丰富的建筑空间。


​ 房檐上的石头雕刻很惊喜也很独特。


​这个房檐雕刻的是“龙凤呈祥”。天气阴一,雾蒙蒙,站在伍龙寺的最顶端,看屯堡镇的全貌。

​     这是走进屯堡的一条主路,还是屯堡里最宽的路。


 

   屯​堡女人的服装,仍然保留着600多年前的样式,是明朝皇帝朱元璋老家汉族妇女的正统装束——“凤阳汉装
    

​这就是翘翘鞋,屯堡女人穿的鞋子。在明代,屯堡妇女的绣花鞋尖更翘,里面还藏着刀。男人上前线打仗,女人守卫家园。遇到敌人来犯,她们会一脚飞起,鞋尖刀随即弹出,刺向敌人。

​   走在屯堡里,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藏匿于喀斯特大山深处的屯堡文化,却一如六个多世纪以前,固守着原有的纯朴和风采,与当今的汉族文化形成鲜明反差。
     

​这是茶亭,看那装茶水的大壶,有意思吧,好像是个瓦壶,可能是泥烧成的,类似瓦片的材质,我还第一次看见。

​   天龙屯堡到现在,已繁衍近
20代人,可屯堡人仍以南京为灵魂之根。村中长者把代表着先人灵魂的墓土送去南京,并从南京朱元璋的明孝陵上捧了一包泥土埋在这里,上立叶茂思根碑,昭示万派归宗源有本,一脉两地祖无分的心愿。
    

​站在这里远看近看,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我想主要是那些妇女的穿衣打扮,平平常常日子都是穿那色彩艳丽的带大襟,镶着精致花边的长衣。出来走去,忙着家务,忙着生意,忙着地摊,忙着刺绣,忙着一针一针做翘翘鞋子。
   

​石头房屋是屯堡人居住的主要建筑,薄石板作瓦,木制民居外包裹着石基石阶石墙,石头与石头间无水泥粘连,垒叠起来居然百年不倒。石墙上有小孔,功能类似猫眼,既能洞察外界,又能架兵器。

​冰冷森严的石头堡垒易守难攻,屯堡的布局也利于巷战,但随着峥嵘岁月的逝去,军事色彩已烟消云散。安顺由于独特的战略地位,屯堡密布,又由于强大的内聚力,600年后依然屹立在时间之外。

​  感觉是在电视剧里才能看的明朝村落,在这里实实在在的感悟着。


​    石板路、石头墙、小桥流水人家,屯堡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着。

​     屯堡人“
张、陈、沈、郑四大姓是入黔始祖们,特别是身为通政大夫的陈典(注:通政大夫是主管邮政的官吏),在天龙设驿站,建塘房(塘房是驿站供来往人员住宿的地方),其他三大姓入黔始祖则建屯堡屯扎军队。

陈姓在提那龙屯堡是一个大姓,而郑姓在人数上与陈姓差不多,其次就是张姓和沈姓,这四姓人家是天龙屯堡的主体。



​   房屋外面是石头,里面全是木制结构,雕梁画栋。
 

​   悠长的小巷,纵横交错,进到屯堡里,没有导游领着,会迷失方向出不来。


​      这是一个演地戏的场所。 地戏源于明代的军傩,它是由征南大军带入黔中的。屯堡人的祖先跳军傩不是娱人,更多的成份是娱神,用这一种傩仪作为出征的祭典,振奋军威,恐吓敌人。随着历史的变迁,军傩这一种军队专司的仪典逐渐演变成了今天屯堡人娱神娱人的地戏。


​    地戏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唱和舞。演员头戴精美的脸子,腰围鲜艳的彩裙,身背战旗,持戈扬戟,在一鼓一锣的伴奏下着粗犷、原始、拙朴的跳跃,间杂高亢嘶哑的唱腔,远古战争的场面历历在目,演员由人而神,观者的思绪已飘向历史的空间。


​   地戏演的全是忠臣义士,演的全是报国杀敌的英雄故事,因此地戏是武戏。屯堡人遵祖训下马不下鞍,供这一种戏剧形式,学习武艺,熟练韬略,倡导英雄义气,加强内部团结。

​     天龙屯堡古镇,是巷道纵横交错,遍布于巷道中的深邃抢眼,石拱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功能,这一切无不显示出战争的遗迹,屯堡人武备的思想,历史的遗迹,至今保存完好。


​   走进天龙屯堡古镇,在这里感悟着灿烂多彩的600多年屯堡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国风光(2919)天龙屯堡
关于明朝那些屯
天龙屯堡古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贵州省平坝县天龙镇
贵州游天龙屯堡,做一次穿越回明朝
(73)【贵州·安顺】追寻大明王朝遗落的历史足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