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同里的博物馆 老北京的近代记忆

北京的记忆藏在胡同里。没有高楼大厦的年代,一条条胡同,串起了人们的生活。北京的胡同多得数不清,其中史家胡同鼎鼎有名。“一条史家胡同,半部民国史。”这话可能稍有夸张,但是翻翻史家胡同的历史,看看在史家胡同宅院里住过的人,也许您会有同感。

冬日里的史家胡同,看上去在普通不过。

博物馆的门脸。

2013年10月,史家胡同24号院改造成为史家胡同博物馆。博物馆的展厅就布置在院子的各向房屋里。正屋是第一展厅,讲了讲胡同的由来,史家胡同的得名。尤其可注意的是放在正厅后半部分的巨大沙盘图,这沙盘图是根据1957年和1959年的航拍图制作,展示了当时史家胡同的面貌。航拍图就挂在墙上,和沙盘对照着看也挺有意思的。

正厅,也是第一展厅。

微缩景观——垂花门

史家胡同凌家大院白描,一看就是出自郑希成老师的手笔。

沙盘和航拍。

微缩景观——二层小楼。


正厅还展出了明清各个时期史家胡同地区的地图,有明北京城史家胡同区域图、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1900年北京地图等等。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是当时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绘制的,他们用科学方法做的地图非常严谨。中国人做的地图有点儿像画简笔画,虽然比例不够准确,但是很传神。

明北京城史家胡同区域图。

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

中国人画的1900年北京全图。

史家胡同院落保护规划图。

出来之后,周围一圈连起来的回廊都是展厅,一些展厅讲述了胡同里有名的院子和人物。史家胡同20号是“老人艺”话剧团成立的地方,走出了很多著名导演和话剧演员。59号院曾是赴美留学生的考场,可以说是我国现代教育的源头之一。建国后的一批革命者和帮助过革命的重要人物,也曾住在史家胡同。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炳南曾住33号院,高级将领彭明治曾住23号院,傅作义曾住47号院,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在困难时期支援过革命的民主人士章士钊,他们一家曾住51号院。

51号院的微缩模型。章士钊曾住在51号院。

老人艺的戏服。

声音博物馆,在这里听胡同的声音

书房复原。

五六十年代的陈设展

西厢房入口。

胡同的时代记忆

街面上的木桩子,写着老舍先生一篇散文里的话,“新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老舍先生住的不远,是老人艺的常客。

震惊于这些辉煌过往之时,忽然听到一阵吆喝声,原来有一部分展览叫“胡同的时代记忆”。橱柜里的展品不是很多,但是三个生活场景复原,倒是集中展示了不同年代的房间陈设。复原的“客厅”里,靠窗的走廊上,几辆老式自行车非常惹眼,铁片锃亮,颇有豪车的神气。吆喝声从哪来?原来是间小屋子,叫“声音博物馆”,工作人员录下了各个季节胡同里的叫卖声、马铃声、驼铃声、警哨声,点一下屏幕上的声音按钮,听着“胡同”的声音,真有种穿越的感觉。

后院

二八自行车

转盘电话


复原生活展。

一个典型的1960年代家庭。

其实这个院落本身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博物馆所在的24号院,是民国时期的女画家、小说家凌叔华的故居。她常在这里组织名流聚会,也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爱情,旅居欧洲后,这个院落,成为她在文学作品中反复描绘的地方。后院里的玫瑰、牡丹、枣树、石榴树和藤萝就是根据她的回忆布置的。

凌淑华与陈西滢纪念展。

凌淑华的画作。

胡同里一家卖茶卖布卖衣服的小店。

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是周二至周日上午九点半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到四点半。幸运的话,会听到免费讲解哦!

来源:北京日报 旧京图说

图文:陈莹

编辑:黄加佳

流程编辑:孙昱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史家胡同,名人众多,藏着几代人的记忆
史家胡同博物馆:名媛小姐的大书房
北京第一座胡同博物馆
北京东城:史家胡同博物馆
走进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
史家胡同博物馆:胡同里的老北京记忆 | 玩转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