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麾:川北老乡之四十年影像

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中国摄影深刻变化的四十年,在这些岁月里,涌现出一批铭刻历史印记的动人作品和饱含使命情怀的优秀摄影人人民摄影报社特别推出“影像见证 记录变迁——镜头中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系列,让我们跟随摄影人的镜头,一同见证改革开放给国家和普通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发展和变化!

———

杨麾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南充市摄影家协会终身荣誉主席

第一届“十杰人民摄影家”

自上世纪70年代我拥有第一台相机(海鸥1204B相机)起,就一直守望着母亲河嘉陵江,用“第三只眼”痴情地关注着她和她的儿女们,倾注了自己的激情,见证了家乡改革开放一步一步的变化。

不管是费尽心机寻访好男人“刘三姐”,还是偶然在街头抓取的《时尚青年在街边摊位买领带》,我始终认为,一个摄影人应该尊重生活、体察平凡,从身边的人拍起。充分发挥摄影的记录功能,给百姓以关切、给历史以见证、给后人以寄托,这是我的追求。所以,多年来,我带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川北老乡淳厚质朴的情感,利用有限的假日,执着地、年复一年地走到他们中间,同他们朝夕相处、声息相致、苦乐相守。平等地、真诚地、全身心地用镜头向他们倾注我的激情,在影像中倾吐他们的心声。摄影让我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们在跟随时代前进中点点滴滴的变化。我热爱故乡的这块土地,热爱身边那些勤劳善良、形形色色、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我熟悉他们,感恩他们的善良,这个过程同时也在助我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0年来,对嘉陵江的记录已经成了我的生活习惯。在时代悄然变化的今天,我将继续立足本土,用相机调查嘉陵江畔留守老乡们的生存状况,坚持用传统的纪实手法,用典型的画面语言,去讲述嘉陵江畔人们的精彩故事。

何秀琼 从村姑到企业保洁工

1991年,何秀琼在家乡劳动的间歇。

1991年“五一”期间,我和朋友去赵家沟踏青观鹭鸟,拍了一些农民的镜头。回家洗出照片一看,一幅村姑的照片让人眼前一亮。她双眼皮、丹凤眼,在顶光下两眼显得特别清澈、透明,甜甜的微笑,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我决定找机会把照片送给她,但先后两次去赵家沟都没见到她。

2014年我再一次来到赵家沟,在当年歇息的那间房子里找到了一位老人,他看了照片许久才告诉我:“这女娃儿叫什么名字我记不得了,她已嫁到十多里外的三元乡了。”

2018年,何秀琼住进了在成都双流购买的电梯公寓。

2018年春节前夕,我驱车去了三元乡,打听到她出嫁的地方叫南垭坝,辗转得到了她的联系方式。

2018年4月15日午后,按照约定,我在双流县的圣菲悦城见到了迎接我的何秀琼夫妇,了解到了她这20多年来的一些情况。

何秀琼在1999年生下了一个男孩,之后夫妇俩外出到广东一带打工。2008年,为了儿子读书,何秀琼夫妇回到了离家较近的成都工作。她自己一天做两份保洁工,丈夫见什么能挣钱就干什么,两个人成都打拼了近十个年头。2015年,他们终于住进了新买的电梯公寓。何秀琼的儿子去年高考成绩不理想,正在复读,准备今年再考。她说:两口子过去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一定要让儿子考上大学。

刘威、刘俊 从小村子走进大都市的双胞胎

1990年7月,胡蓉背着双胞胎儿子拍周岁照。

1990年盛夏,我到顺庆区城郊的清泉寺村采访,一位叫胡蓉的农妇汗流浃背地背着两个小孩找到我,她说她走了一里多山路,专门来请我给她的双胞胎儿子拍周岁照。

刘家兄弟满10岁后,便离开村小学到镇上读书了,一年上千元的开支让种地过日子的胡蓉发了愁。为了给孩子挣学费、生活费,胡蓉两口子决定外出打工。双胞胎儿子则放在老家由婆婆爷爷教养。由于婆婆爷爷管教不严,两兄弟的学习成绩陡然下降。为了孩子们的学业,胡蓉夫妇于2003年回到老家,一边劳动一边带孩子。他们利用离城较近的优势,种蔬菜、打零工,基本上能够维持两个孩子一年约3000元的上学开支。

2016年6月,在刘俊的婚礼现场,胡蓉和双胞胎儿子观看摄影师送的结婚礼物。

2004年5月30日,我见到了麦收回来的胡蓉,她向我抱怨说:儿子天天在长大,学校收费也在不断增加,电费、补课费等,我们想方设法为家里增收。就这样,胡蓉夫妇一直把双胞胎兄弟供到大学毕业。

两个儿子先期都在成都打工,2015年刘俊在南充找到对象结了婚,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现在的胡蓉在南充市做家政,老公在建筑工地做老本行,一家人都在城里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刘祖胜 从路边小店到品牌门店

1988年,刘祖胜守在自家开的小店里做作业。

1988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我去南充郊外采访,途经一路边小店,里面有一个小朋友正一边看店,一边做作业。他非常配合地让我为他拍了照片。

2018年,刘祖胜在打理自己的实木门店。

今年初,我通过微信找到了30年前的这个孩子,经过多次联系,我终于见到了已经变成帅小伙的他。

他叫刘祖胜,今年38岁,是舞凤镇蒲家山人,从小读书成绩一般,19岁高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学木匠手艺,两年后单干。六七年后和妻子到成都创业,租门面开起了商店,经营家电、洁具,并辗转大邑、都江堰等地推销。后因女儿读书的原因,2011年他回到家乡发展,在住家附近开起了品牌木门专卖店。

凭着天时地利人和,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老婆守店和照顾儿女,刘祖胜则带着徒弟东奔西走送货安门。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

陶世秀 从烧蜂窝煤炉到用上现代厨房

1982年,陶世秀在人行过道上做饭。

1976年,在家乡重庆读书的陶世秀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因为是新建医院,住房非常紧张,8个女生床挨床地同住在10来平方米的房间里。那时大家都吃食堂,偶尔谁有客人来了,就在床前的条桌上用煤油炉炒两个鸡蛋,香得同房间的人都直流口水。

1980年,陶世秀结婚生子,单位分配了一间10多平方米的筒子楼,一层楼住了16户人家,每家门口都有一个铁筒做的蜂窝煤炉。一到了煮饭时间,煤烟呛得大人小孩直咳嗽、流泪。

1986年,单位给陶世秀和同事分了一套两室一厨的宿舍,两家共用约两平方米的厨房,到了煮饭时非常拥挤,有时候不得不轮流做饭。

1993年,陶世秀家搬进了爱人单位分的住房,130平方米的3室1厅。虽然有独立厨房、卫生间,家里也安上了热水器,但厨房只有4平方米左右。

2018 年,陶世秀和女儿在厨房做饭。

2002年,陶世秀家搬进了建筑面积243平方米的集资房,仅厨房就有近10平方米。燃气灶、热水器、电饭煲,一应俱全。他们在这里已经住了16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事已高的陶世秀夫妇觉得爬6楼吃力了,正在等待小区住户意见统一后安装电梯,以安享晚年。

赵丽君 从乡村学子到都市白领

1994年5月,赵丽君一边玩一边用早餐。

赵丽君是父母在贵阳打工时出生的,因为没有当地户口,只能回到家乡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读小学。

2005年,赵丽君参加中考,虽然分数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线,但由于经济原因没能进入重点高中读书,到了离家较远的龙门中学就读。2008年,她的高考成绩只超过当年三本录取线2分,自己感觉不理想,于是又转入嘉陵一中复读。2009年再次高考,却因9分之差没有考上重点大学,考进了四川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13年,她被学校保送去湖南大学攻读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2015年12月,赵丽君与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签约,2016年毕业后直接去该公司上了班。

2018年2月,赵丽君在家乡过完春节候机回深圳上班。

赵丽君认为,过去读书的路虽然艰难曲折,但签约、就业却十分顺利;过去认为香港是人间天堂,十分遥远,现在去香港就像小时候到镇上赶场一样方便。赵丽君已经27岁了,眼下的要紧事是尽快成家,让父母放心。

杨麾摄影作品

带着小孩进城卖馒头的乡下人。1990年南充市

接待上面来人的乡镇午餐。1994年双桥乡

图捷径推自行车穿越街道隔离栏的妇女。1986年南充市

乘客下车等待老人把路修好。1985年河坝乡

汽车缓慢驶过礼让的三轮车。1991年新建乡

嘉陵江畔的挑夫:三个挑夫承包了一船的起运活。

嘉陵江畔的挑夫:夏天挑夫劳作流汗多补水也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期审美辅导班|结课展:川北人,乡土情
名联欣赏:名胜楹联(四川南充名胜)
大美嘉陵江 人文南充城
南充 嘉陵江畔最柔美的记忆
金 盆 银 水 耍 南 充 ——四川省南充市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纪实(之三)
公益摄影名人面对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