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春乃发生

改革开放40年· “我(家)的岁月故事”征文作品

作品编号:035



  1977年10月,泽开着手扶拖拉机到生产队领分给知青的粮食,每人每年30斤的麦子,还有土豆、萝卜,储存到地窖里,是他们一冬的食物。


  会计喊住他:“恢复高考了知道吗?支书这两天就到你们点去。”


  泽没有表情的应了一声,继续往车上搬东西。


  回去的路上,他疯了一样开着拖拉机,风,剌得耳朵生痛。终于,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空旷中停了下来,泽趴在扶把上哭了,而且哭声越来越大,最后是号啕大哭。


  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从中学起就被迫中止学业的泽,已经蛰伏在了自己的绝望中,他已经准备好在广阔天地千锤百炼了,他的大学梦也早已淹没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循环里。而此时,他的胸腔里有一团火在燃烧,他全身炙热发烫,他想喊出声,但喉咙撕裂般的疼痛,血液撞击着死去的肉体,使劲唤醒着泽,让他有一种重生的欲望和狂喜,“我要上大学!”他终于喊了出来!


  冰封了十年的考场,在1977年的冬天迎来了滚滚的春潮。考场上,泽已生出老茧的手,紧紧的紧紧的端端正正的握住了笔,他终于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全国570万考生,那一年的高考录取人数是27万,连走读、大专算上,录取率是4.8%。泽是本科文科生里百里挑一的骄子。




  1978年的3月,泽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怀里揣着一年的工分折合成的人民币14.6元钱,泽坐着支书亲自开的拖拉机,在乡亲们的送行中红着双眼离开了村子。


  走进梦里无数次的大学校园,坐在已陌生的教室,斜阳暖暖的自在的照进了泽的发际,闪动出旋律。


  喧哗由远而近,由沸腾到安静,老师在点名,同学们逐一的做着自我介绍,泽这才知道班里最大的同学30岁,最小的18岁,他们当中有和他一样的知青、还有工人、农民、教师、干部、军人,有孩子都已经上学的爸爸、有儿子刚刚满月的妈妈。他们都跟泽一样是磨难的也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时代为他们开出了最后一班车,从此,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他们的人生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1979年30周年国庆,泽写下了一首小诗。


不管母亲多么贫穷困苦,

儿女们对她的爱也绝不会含糊。

所以我只喊出一声祖国万岁,

更强烈的爱在感情深处。


  1982年,泽大学毕业,他选择留校任教。父亲的问题也得到了平反。之后的几年,泽陆续出版了自己的几本诗集,并担任中央电大中文系课程的讲师。泽感觉日子过得很快,时间不够用,他压抑了十几年的能量与才华在畅快淋漓地迸发释放,梦想在热爱中尽情的欢歌。之前所有的磨难成了他人生的积蓄,沉淀为足够一生享用的力量与胸怀,让他热烈地拥抱着生活。



  1982年,三月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她没有兴奋的感觉,因为她的生活一直就是这么平平淡淡、顺顺利利的。她的床头除了书本作业以外就是每月一期每期必买的《读者文摘》。


       此时,三月正和她的同学们坐在大院礼堂前面的亭子里,消磨着暑期大把的时间。


       午后,大院很静,知了在树上和着他们的嬉笑,阳光把树影慢慢的挪动,蝴蝶在飞,穿过矮矮的小叶女贞墙,把他们慵懒的快乐播撒在盛开的花蕊中。


        同学军子突然被自己的一个念头打动了,“我们去旅游吧!骑着咱的二八大梁,一水的军绿和片儿懒,一路骑行边走边玩?!


       大家开始跃跃欲试,有几个没考上大学的推脱准备复读明年再考,结果被同学告知旅游也是积累知识的过程。


  最终,这支“骑行侠”成行8人,他们的路线是:从北京出发经济南—淮安—扬州—无锡—绍兴—上海,然后回北京。他们曾去泰山的日观峰看日出;去扬州的瘦西湖折长堤春柳,数一路楼台直到山;去雨花台去中山陵;去苏州的拙政园看明月、清风;去绍兴鲁迅纪念馆……


  他们从最初的边走边玩,到克服了难以计数的困难,一路上跋山涉水、爬坡越岭、日晒雨淋,而成为每个人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旅行。他们都坚持到了最后,没有一个人当逃兵。

        

  他们带回了无数珍贵的照片,大院的共青团委为此行举办了摄影展。


  影展开幕那天,黑瘦的神采飞扬的军子在台上激动的说:“这次旅途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旅途中一切的快乐与遭遇都让我们终生难忘!而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在旅途中相遇而后一路同行的两位77级的学长,是他们的鼓励和帮助让我们脚下的路不再望而生畏!”


  一首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歌曲在礼堂里响起,有人拉住了旁边人的手,旁边的人又拉住身旁人的手,就这样一个接一个,手手相握,心心相连。三月的手握住了那个77级学长的手,三月能感觉到他手中的老茧,但他的手温暖有力。


亲爱的朋友们,

美好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没有谁能预知明天,而有一种交集是隔着时空的,穿越一切的,它预定了下一次的相逢!



  86年,三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媒体工作。


  87年一个秋日的黄昏,三月完成一档音乐节目的录制,走出录音间,遇到了刚好从对面录音间里录完电大课程出来的泽,四目相对,互相愣了一下,三月爽快地打个声招呼,同一个电梯下楼,走出大门,又共同站在街边的同一个站牌下。


  因为刚刚下过一场雨的缘故,湿润的空气带着丝丝的凉意,沁人肺腑。天空如洗,蔚蓝而高远,云,薄薄的淡淡的飘在天际。三月伸了个懒腰,仰望时,一束光夺目而来,又伸展开去,只一瞬间,一道彩虹架在了烟雨蒸腾处,从天的这一端飞过那一端,七彩斑斓。鸽哨当空,舞在虹霓间,宛如神话一般。三月惊呼!突然她想起一个故事,关于虹霓的,象征着?象征着?……“盟约”!是泽的声音,他好像知道三月在想什么。三月回过身对他微笑,泽清爽干净的样子略带岁月的痕迹,泽回以微笑。


   三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温暖,朦朦胧胧的幸福蔓延在秋日的雨后,在星星点点的灯光中若隐若现。


  那一年,三月24岁,泽32岁。


如果我们再次相遇

告诉我

该以怎样的一种快乐

收下你的微笑


  这是泽曾经写下的一首小诗。


  歌德说过,人一生中的每一个十年都有它自己的希望和渴求。


  10年,20年,30年,40年过去了。


  泽已经人生过半,步入老年。当年,他们见证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他们荣幸地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优秀人才,他们为求才若渴的中国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40年间,无数的青年才俊在弄潮的时代,逐浪高涨,此起彼伏。为中国的巨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让我们以77级的磨难与挫折,奋发与辉煌,挚爱与忠诚,对历史道一声珍重!对未来送一份祝福!


  愿我们的祖国腾飞再腾飞!


  为有你今日的辉煌与荣耀!吾辈骄傲!吾辈无悔!


作者后记:


  在此,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爱人,还有他的同学们共同编写的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们从1977走来》,感谢他们为此篇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一念



作者 / 一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交大校长郑南宁毕业典礼含泪致辞(全文)
爱是一生磨难,不爱是一生遗憾
人生中那些相遇
一声老同学,一生是同学!写给我亲爱的老同学们!
一声老同学,一生是同学,送给我亲爱的老同学们!
老同学为何要举办聚会?说到心里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