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给了北大荒的雪:邹静之讲述知青经历

邹静之,19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剧作家

我的年龄不足以见证邹静之老师的青春,路过都不够。但很幸运,我听了不少青春的讲述,还目睹了一些青春的证据。老照片、书什么的都不算啥,最让我唏嘘的是鲜活的证据:每逢过年过节或者家里宴客,邹老师家的厨房里都会有那么几位眼熟的身影,忙忙碌碌、笑意盈盈。他们都是邹老师青春的伙伴儿,也是北大荒的战友。更唏嘘的是,邹老师聊起他们的青春,我明明能感觉到有年轻的生命流星般滑落。想起邹老师书里的一句话:“如真有灵魂,让她们能看到我写的文字。”他们那一代的青春,有特殊年代留下的伤痕。 

琴伤,带来了写作的希望

1969年,17岁的邹老师离开北京奔赴北大荒,当时邹老师父亲到火车站送他,给他带了一把小提琴。让他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之余,搞搞娱乐。可想而知,高雅的小提琴受到了怎样粗俗的待遇:从“手拉琴”、“手提琴”、“洋胡琴”、“杀鸡”到“拉一段《打虎上山》吧” ,最后,终于壮烈地倒下,成了一家老鼠温馨的居所。 

在小提琴“僵尸”一样躺下去的时候,邹老师终于把曾经一天8小时从运弓开始的与音乐的交流,封锁了。取而代之的,他开始记日记,每天,坚持不懈,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就从那时候开始,他开始迷恋纸上的日子,因为那些文字替代音符,安抚了他的青春、孤独、无助甚至深深的失望。 

这其中还出了一个小插曲,他的日记被另外一个知青偷看了,人家还留了一张字条:看完你的日记我非常感动,你说了好多我想说的话,希望你把日记坚持写下去,只是不要写得太露。此致,革命的敬礼!知名不具。邹老师说,这应该是他的第一位读者,也是第一个鼓励他的人。从此,邹老师一直写到离开北大荒。8年。 

在北大荒,邹老师的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就像北大荒每年半年的雪和东北御寒的烈酒,看得到白,却看不到头儿;喝得醉,却被雪一激就醒。 

命伤,唤醒了麻木的情感

先讲一条命,年轻、鲜活、美丽。 

知青在北大荒吃馒头,远远看上去一屉,不是白的,是黑的,上面全是苍蝇。吃馒头得先轰苍蝇,喝汤、吃菜吃出个苍蝇,那都不算事儿。而一帮城里孩子刚到北大荒,大部分不具备这种抵抗力,得痢疾、拉肚子的不少。有一个漂亮女孩子,不到17岁,爸爸是驻国外的参赞。下乡不到一个月,得痢疾了,不到一天,孩子没了,就埋在山坡上。知青们怕是怕,可实实在在的命从眼前没了,也吓木了,依旧吃黑馒头,到麦秸垛后面上厕所,连队没有厕所。 

后来,过了一个冬天,连队里来了一个男人,搭拖拉机来的,借了一把扫帚。最后到了女孩子的坟前,终于哭了:“爸爸来看你了……爸爸来晚了。”后来,知青们才知道,女孩子爸爸是从法国飞北京,没回家,直接奔北大荒,没通知任何人,自己搭辆拖拉机找到兵团。不用多说,凡为人父母的,一定听得到女孩子爸爸心碎的声音。邹老师说,女孩子爸爸走时和每一个知青都拥抱了一下,他们都还是孩子,也都哭了…… 

温度计伤,换来了回城的日子

邹老师还讲过一个知青淹死在水井里的故事,我不愿意回忆,太悲,心疼。咱们挑点儿青春里的恶作剧吧。 

一度,知青们都“搞病退”。一个“搞”字,足以体现当事人的心情与那时的大环境。为了让自己发烧,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弹温度计底部,力度与频次要掌握好,否则容易弹碎;摩擦温度计,恨不能把皮肤摩擦得秃噜皮;把温度计插到热馒头里,一下子到了42度,被送到急救室,5分钟又被送出来了:馒头退烧了。据说,那时候一支体温计2.65元,他们曾经5天搞坏过30支体温计。

赌伤,测出了青春的胆量 

知青们苦闷了,体力、精力爆棚,于是打发无聊最刺激的方式就是打赌。赌的模式,自由又危险,比如吃15个大馒头,跳起来摸电线杆瓷瓶,零下40度下井,还有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爬屋顶去摸避雷针。 

在粮库搬运粮食的一帮知青,突然被“磨盘大的雷,铜钱大的雨”给惊着了。其中一个叫板:谁这时候去摸粮库三楼斜脊屋顶的避雷针,赌酒一瓶。最后,酒加到了7瓶。突然,一个知青蹿了出去……爬过铁梯子,上屋顶,踩瓦,滑,脱鞋,扔鞋……雷电交加中,大伙儿吓坏了,大喊算他赢,可人家就这么一路艰难向上。有一阵,一个大雷劈下来,人不见了,要赌的人都吓哭了。然而,这哥们儿最后生生在风雨中站到了屋脊,用手握住了避雷针,炸雷炸开,闪电照亮了他英雄般的青春模样。他大喊:“看清了吗?”邹老师他们一众仰视回应:“看清了!”

后来,7瓶酒,把全班人都喝醉了。邹老师说,唯有握避雷针的人滴酒未沾,因为英雄的感觉已经让他深深地醉了。 

情书伤,拉开了青春的序幕

北大荒,卫生条件有限,不讲个人卫生的,往往身上恨不能三军齐备:地面部队,虱子;坦克部队,臭虫;空降兵,跳蚤。邹老师有一个校友,也是北大荒的战友,就属于三军齐备的,且常常伸手到衣服里去清点、整编他的三军。人也消沉,不爱说话。知青们就想逗逗他,于是商议决定给他写一封“伪造的情书”。谁写呢?邹老师。看来祖师爷赏饭吃这事儿,是天注定,邹老师也因此挣得人生第一笔稿费——一瓶草籽酒。据说,情书内容有“浇花要浇根,浇(交)人要交心”的当地俗语,也有要何日何时供销社门口见一类的约定。然后,就放哥们儿铺上了。 

这哥们儿回宿舍发现情书后,各种惊讶,躺着坐着读了好几遍,光彩四溢。接下来几天,人勤快起来,烧开水,煮衣服、被褥,各种串色儿……最后,哥们儿还是去外连队,借了一身行头。转眼,全连300多名知青都知道了他要去约会的事儿,只有他以为别人都不知道。邹老师看着有些收不住了,点了他两次,可那哥们儿兴奋了,全然听不进去,戏只能演下去了。 

约会当天,邹老师说称得上“壮烈”。那哥们儿穿得单薄,站在供销社门口,苦等,任大雪飘落,痴心不改。知青们都在窗口看着他,喊他不回,直到最后被人架了回来…… 

后来,邹老师拿出草籽酒与他分享,他一点儿也没责怪的意思,相反,他相信真的有那么一位倾慕他的姑娘。 

青春,就像一张被荷尔蒙撑满的弓,箭的射出,往往不是因为有了真的目标,而是假想甚至臆想。 

来源:北京电视周刊 2015年18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大荒生活是一座富矿》
几十名知青重返阔别50年的北大荒,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
北大荒知青歌曲《雪花飘飘》追忆青春,忍不住要流泪
雪花那个飘—— 听王刚、邹静之讲述知青岁月
回忆青春温暖晚年 《雪花飘飘》再聚首
200多名知青们回到阔别50年的第二故乡,感受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