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不是药神——武汉一个数万人社区里的95后志愿者高兆林

这次疫情中,我耳闻目睹过太多关于武汉志愿者的故事,这些大大咧咧的“武汉伢”,平时看着普普通通,武汉的危难时刻却能挺身而出,闪闪发光。

他们,身处险境,但勇敢淡定;

他们,没有瞻前顾后,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坚守自己“临时岗位”的实际行动。

他们,低调谦逊,说:我没什么可写的,您去采访其他做得更多更好的人。

他们,把武汉当做自己的家,认为当志愿者,不过就是给自己家里干活。

他们是一个群体:平凡、吃苦、坚持;

他们又是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武汉大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更是大武汉坚定的守护者。

他们,是大江大河里的一滴水,不要小看这滴水:有力量,有温度,有情怀,有格局。

1、愿为险而战

2月中旬。武汉封闭小区之后,居民的买药买菜问题日渐突出,仅凭为数不多的社区工作人员运转,难度很大。武汉市防疫指挥部和各社区都转发了招募志愿者的通知,要补充新生力量到社区开展工作。武汉某社区的武汉伢——95后男孩高兆林看到招募信息,第一时间在平台上报了名。报名的当天,他积极主动跟社区联系,立即到社区开始了工作——登记社区居民的购药需求。

得知儿子报名当了社区的志愿者,当老师的母亲当然是支持的,不过私下里姚老师也犯嘀咕:这个伢平时家务活都不怎么做,还去当志愿者,说不定做几天就吃不消跑回来了。

高兆林所在的社区服务范围共有7个小区,总共8000多户,涉及商品房、还建房、商铺等人群,覆盖人数有数万人。目前社区的工作人员只有12人在岗,含9名网格员。我算了一笔账:一个网格员,要面对1500人,要做好管家的服务,困难重重。尤其是社区里还有上至102岁的孤寡独居等特殊人群,这个特殊人群,意味着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需要上门服务。

志愿者们刚开始上岗时经验严重不足,第一次订购中百超市的菜,整个社区下了18万元的订单。中百超市断断续续分7次才完成送货任务,前后衔接不畅,物品对应不畅,居民们意见很大。区、街和中百的领导一起到社区沟通时,发现完全是容量问题。中百的领导直言:此小区人数太多,而他们一次只能提供1500户的需求。一次只能提供1500户,那另外的6500户怎么办?只能相互协商。可想而知,在武汉疫情的特殊时期,被裹足在家的人买药看病的数目之复杂庞大。

(武汉的夜晚,高兆林等志愿者还守在小区门口分发菜)

当了一天志愿者回到家,高兆林累得话都不想说,姚老师默默下了一碗热汤面,端到儿子面前。

我问高兆林为什么当初去社区当志愿者的初心是什么,他淡淡地说:武汉遇到难处了,我想尽我所能,能分担一点就分担一点吧。

我说:进入工作状态之前,你想象过社区的工作状态吗?

高兆林说:没想那么多,就是想着去帮忙。

2、你我生而平凡

社区里,办公室的电话声每天此起彼伏,咨询、投诉、求助、要开证明的五花八门。有个志愿者专门负责接打电话,其中一天的记录是600多个。

高兆林的主要工作是把各网格员管辖内所有要购药人的信息:姓名、地址、联系方式、药品名称、厂家、品牌、规格、数量、价格等汇总,对特殊要求进行专门备注。有些患者指定了药品的厂家和品牌,而有些必须要到对口指定医院才有货品,这些情况高兆林都要一一备注清楚。毕业于湖北经济学院统计专业的高兆林这下到了发挥自己所长的时候,他头脑冷静,耐心细致,好像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统计工作者。

(志愿者高兆林在专注登记社区居民的购药信息)

有一名白血病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吃一种进口药才能控制,价格较贵,担心医保卡被多刷。如果买到此药后,医保卡内应该还有多少余额都算得清清楚楚,说差额超过20元就不能接受。高兆林没有丝毫不耐烦,认真记录。高兆林说:采集这些信息,必须细心,才能避免出错。有时患者提供的信息字迹潦草,或有错别字,无法辨别,高兆林就在手机上用拼音百度一下,查看厂家、规格等核实是否与患者提供的信息是否一致。我问他为何这么细心,他说:这不是一般的信息采集,而是另一种救命的特殊方式,有时一字之差就有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马虎不得!

高兆林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就认识,可以说是看着这个武汉伢长大的,没想到现在的他这么有责任感,不由得暗暗佩服。

(95后武汉志愿者高兆林在社区工作中)

3、买药也是一场战斗

面对海量的信息和数据,高兆林将所有数据制成标准的购药信息表格,先发给武昌区的购药定点药房----老百姓大药房(彭刘杨路店),与之联系看是否有货,没有的要对方赶紧补货;确实不能供货的,跟社区领导反馈,再想办法尽量从不同药房采购。

为了不漏掉一个信息,高兆林每天泡在药店交流群里,根据不同社区的情况,分开时段,避免购药者排队等候过长,从3月2日起制定了分批采购的时间点。

高兆林所在的社区很大,购药的人多,为了保证采购员能早去早回,尽快把药送到居民手里,高兆林紧盯群内消息,总是拿到靠前的排队序号,方便第二天去药店的购药人把药品早点取到手,在现场早点对着购药表格清点,以免缺漏。以致现在药店提前跟他们联系,如果他们要去的话,一般都会安排在前面。

有时网格员们实在忙不过来,干脆把高兆林的微信号发到各自管理群里,要购药的人直接加他微信。爹爹婆婆们的问题多、重症轻症药品种类多,用医保卡还是用现金支付等问题,好像水里按葫芦,此起彼伏,各种细枝末节其实都是社区居民迫切的要求,高兆林都一一记录。晚上回到家也不得闲,继续在群里解答,不懂的,就在医药群里咨询医药专业人士。

4、我不是药神,是药神的小跟班

前期高兆林刚开始登记药品时,发现老人不像年轻人那样把手机玩得转,知道社区能代购药品的老年人也不是特别多,这里面就出现了他想不到的个别问题。

有个老人需要精神类药品,高兆林先在小区附近的药店问,没买到,第二天把采购单交给其他志愿者,到定点的老百姓大药房也没买到。社区最后只能开情况说明,让老人自行出去买。但过了两天,社区收到了街道反馈下来的这个病人的投诉。高兆林和其他志愿者们觉得委屈,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却不能得到居民们的认可,甚至觉得他们这些年轻人不作为。我问高兆林想过退缩没有,他摇摇头,说:没有。遇到困难,我会分析问题出在哪里,逃避是解决不了的。

在社区和数万居民打交道,其工作的繁复程度可想而知。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网格员和志愿者们受到的委屈实在太多。因人手紧缺,有的网格员面对的不仅仅是1500人,而是1500户家庭,想一想这个数字,就觉得肩上有千钧的重担。有极少数的居民不理解,认为这些网格员以及志愿者做事应该又快又好,服务最好能达到一对一的管家那样,说心里话,这是不现实的。昨天,坐在高兆林对面的网格员崩溃得嚎啕大哭了两次,其压力和所受的委屈可想而知。可哭过之后,她又擦干眼泪忙碌起来,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直到很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我问高兆林在社区当志愿者有什么感触,他说:说实话,买重症药,看着重症病例,我很乐意登记和咨询。烦恼的是,有的居民买感冒药买维E乳膏也心急如焚,上午登记了下午催,下午登记了晚上催,问我们到底什么时候能买到,一天好几个电话追问。本来我们的初衷是为了给重症病人买药,因为医院不对个人,重症病人的药不能停,我们是他们的希望,可现在弄得事情没有轻重缓急,那些用来擦脸的维E乳膏,真的用不着这么着急,希望社区的居民们能体谅一下志愿者们,让自己能抽出更多的时间为重症患者服务。

我说:你现在是武汉药神了。

高兆林笑言:“我不是药神,我是药神的小跟班。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我这个对药品一窍不通的门外汉,现在确实收获很大,哪种病吃哪些药,了解的不少!”

5、沾满泥土的脸

从2月29日到3月1日,社区共收到了32位居民发来的共117份购药需求。

如果从早上9点出门“采药”开始,到分药、配药,再到下午4、5点完成所有送药,社区群干完成这一路采药送药,要连续工作8个小时。

当初,去定点药店买药的是两个志愿者,没有防护服,只戴着一次性医用口罩,每天9点骑着电瓶车出门,经常是下午2点后才回来。其中有个李姐,很负责,按照高兆林做的表格,把病例、医保卡一一对应好,买好后再一一落实。碰到对口药店没有患者的药,她统计出来,如果时间允许,还到另外的药店问问。回来时午餐时间早过了,就把盒饭在微波炉里简单热一下吃一点,接着又和网格员一一交接好,结完账,出社区办公室,没有具体下班时间。

随着各小区新增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减少逐渐到无,给社区配备的小车到医院送人接人的次数也减少了。于是社区给外出买药的李姐们配备了防护服和车辆,大大缓解了出行困难。

在采药接力的过程中,信息的采集、录入、药品的购买、发放,每一个握棒人都在尽力跑好自己手中的那一棒。每一份药品的信息采集至少需要三个人接力完成,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误差,高兆林说:“只有信息全部准确,才能确保给老人、居民们买到急需的药品。”

我问高兆林:除了买药,你们志愿者还做别的事情吗?

高兆林说:给居民买药只是志愿工作的一件事,帮居民订菜、搬菜、发菜也是重头戏。且不说制作购物小程序、扫码收费,很多爹爹婆婆不会用支付宝、微信支付,打电话要交现金,他们都要一一解决好;还有许多付了款,却没有注明房号、姓名、电话的,志愿者要一个个核对出来询问清楚,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上报。

3月3日,武汉市防疫指挥部发出通知,为了方便市民采购政府储备冻猪肉,全部向市场投放。社区立即响应,推出了精瘦肉、五花肉、肋骨三个套餐,一个半小时内,社区订单达4000多。高兆林说,一到社区办公室,各网格员手机的收款声一直响个不停,那种工作状态,谁想慢下来也慢不下来,那就是一场战斗。

去超市搬菜,这些武汉的宝贝儿子现在当起了搬运工。

(高兆林等社区的志愿者们一个口罩闯社区和天下)

吃过午餐,接到一个通知,有个订了近800份的爱心菜要送到社区,预计到达时间是下午4点。结果运菜的公汽一直到6点才到。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个也没有提前回家。公汽一到,高兆林爬到车内一看,座位上、走道上堆得满满当当,红的是胡萝卜,绿的是莴笋。大家齐心协力,把菜搬了下来,再按照各小区的订数清点好,放到对接的小车上,送到各小区大门口摆好,再通知订购的人来排队领取。

车上的这些菜,志愿者们都要一捆捆搬下来,高兆林是家里的独子,平时母亲没让他做什么家务活

(武汉的夜晚还很冷,志愿者们守在居民们的菜边等待着)

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网格员还在微信群里喊:“还没有来的人,你们来拿菜啊,我们还饿着肚子哦……”

这,只是3号这一天中的一个订单的收发货情况。

昨天早上,高兆林起得很早,他和其它7个志愿者到南湖的中商平价超市用两辆车把400份瘦肉和肋骨搬回社区,按照4000份的订单来看,他们这几个志愿者至少还要去超市六七次才能完成搬运任务。

6、愿青春无憾

每一天,多个相同的场景会重复演练,不同的是,不断变换的忙碌身影。

我问高兆林接触社区居民的机会多不多,他说:昨天上午网格员都去发肉了,三期几个患者的药盒子的购买和配送都是我弄的。一般我们让他们把药品清单写好,最好是药盒直接给我们,然后交给物业去收好。今天有个爹爹就不希望医保卡放在别人那里,要我们上门去拿,再告诉我们买什么,我们就上门去拿。老人你也不能过多解释说服,只能听他们的,做好服务。

我叮嘱高兆林做好防护,尽量少面对面接触居民,就做自己的登记工作,高兆林说:不不不,志愿者没有固定的工作,只能说我的主要职责是登记药品,但是,买药送药搬菜提货,哪里需要人我们就去哪里,遇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我们是大小区,而且网格员不足,人手很少,我们没得挑,必须顶上。

这个武汉伢的思想境界让我肃然起敬。

我问高兆林:你们当志愿者,有没有补助?

高兆林说:没有啊,志愿者要啥补助,都是我自己心甘情愿的。

一开始,高兆林拒绝接受采访,说自己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志愿者,普通武汉男孩,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我说:大武汉就是因为有你们这样勇于担当的年轻人,才在四十多天的封城中井然有序地运转着。

高兆林腼腆地笑了,说:我家在武汉,武汉是我家。我当志愿者,这不就像是在家里干点家务活嘛。

我频频点头。

采访到尾声,我和高兆林的母亲姚老师聊起来,姚老师泪光闪烁,说:这个伢在家里啥都不说,我真不知道他每天这么辛苦,还有委屈,今天我想给孩子发笔奖金鼓励一下。

我表示支持,笑问:您准备发多少奖金?

姚老师说:一千元吧,发的奖金他也不会瞎花,都存他的小金库了。只能说,我想表示对孩子的一种心情吧。

独生子高兆林在社区当志愿者所做的这些繁复的甚至是搬运的工作,估计是这么多年他所做家务的总和。

武汉这个大家庭遭了难,这个男孩不知不觉中也成长了,懂事了,而且,还能承受委屈,继续为社区服务。

高兆林在接受采访过程中说得最多的是:您应该多采访采访我们的团队,我们的网格员,我们其他的志愿者,他们真的很辛苦。而我,太普通了。

这个男孩,是那么吃苦耐劳,朴实谦虚,真是个招人喜爱的武汉伢。

我的耳边回荡着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主题曲《只要平凡》,这首歌,最近在关于武汉抗疫的画面中出现不少,质朴动人,就像诗人穆旦所说:“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现在,对于所有的武汉人来说,他们都在拼尽全力想去过普通的生活;还有一部分人,连最普通的生活都是奢望,他们永远停留在了那个寒冬,这也是武汉人不敢轻易去触碰也不愿意去触碰的创伤。

武汉,武汉人,熬过艰难,就是不凡,他们从未想过成为英雄。

就像这个没有豪言壮语的95后年轻人高兆林一样,在自己小家所在的社区,握着手里的接力棒,每天奋力向前奔跑冲刺,他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那就是:时刻准备迎接武汉的重生,迎接自己不一样的青春,因为生命的火已经点燃,他愿青春无憾。

作者介绍:

千里烟:武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作家,编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报告文学:社区战“疫”真英雄
对话武汉“药侠叔叔”:药不能断,非常时期做好小事就是做大事
质疑、谣言、诋毁…… 疫情之下,请不要再让好人寒了心!
武汉小区志愿者日记:从未想到,1斤五花肉让我如此“疯狂”
一名基层社区网格员疫情期间的工作自述
“小网格”筑起疫情防控“大屏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