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日萧萧上琐窗——简析古诗词中的“萧萧”

  寒日萧萧上琐窗

    ——简析古诗词中的“萧萧”

                           川   雪

“萧萧”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叠音词。诗词总汇网站(http://www.sczh.com)收录古代诗歌近27万首,含“萧萧”的有2507首;郑州大学全唐诗库(http://www3.zzu.edu.cn/qts)收唐诗42863首,含“萧萧”的有357首。可以说,每一百首古诗词里就有一首含“萧萧”。

《说文解字》曰:“萧,艾蒿也。从艸肃声。”可见,“萧”本义是“艾蒿”,是一种香草。“萧”作为草木名的本义在先秦常见,如“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但在先秦之时,“萧”就已经有了“萧条”之义,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大概古人注意到“萧”这一类的草木在秋冬之季枯萎凋零,故以“萧”形容环境的荒凉萧条和内心的凄凉。而且,当时也已出现“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诗经﹒小雅﹒车攻》)、“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战国﹒屈原《九歌﹒山鬼》)、“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荆轲《易水歌》)这样的句子,可见先秦之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萧”的叠音“萧萧”来模拟马鸣声、落叶声、风声等许多萧索凄凉的声音。

另外,“萧萧”后来又用来形容头发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苏轼《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二首》),“觉来忽觉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陆游《剑南诗稿﹒杂赋》),这也是由秋冬之际草木的稀稀落落引申而来的。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萧”和“萧萧”的词义由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过程:

香草名——草木凋零、环境冷清、内心悲凉——模拟凄凉之声/比喻头发稀疏。

在古诗词中,“萧”主要表示“冷清、萧条”;而“萧萧”一词有两种用法,一则“状貌”——作形容词表荒芜悲凉和白发稀疏,二则“拟声”——作拟声词模拟凄凉之音。

 “萧萧”常作形容词,状枯萎、萧条、孤独之景,抒伤感之情。

有的诗句直接以“萧萧”修饰草木的枯黄凋零,如“萧萧半叶死,未忍别故枝”(唐﹒杜甫《病桔》);有的诗以“萧萧”形容环境的凄清,如“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唐﹒韩愈《谢自然》)。 “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明﹒詹同《出猎图》)。有的诗句以“萧萧”形容环境的萧条、寂静,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晋﹒陶潜《自祭文》),想象自己墓地的萧条冷落。“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唐﹒皎然《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渔村霭霭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明﹒高启《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分别写出了陆处士隐居地的幽静、农村小路的寂静。

草木的凋零、环境的萧条冷清,这些都脱离不了写景的范畴,但是“萧萧”并不是一个纯写景词,景物的萧条往往与人心的悲凉交织在一起。“萧萧”其实是包含枯萎、萧条、孤独之景与伤感之情等诸多内涵的混合体,它的魅力正在于情景交融中言说不尽的意蕴。

如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凄清、冷落的意思。“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词人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词人的无限孤独和寂寥。这首词是词人晚年流寓越中所作,词中表露的乡愁因和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忧愤更深。

有的诗句则以“萧萧”形容鸥鸟的闲逸,如杜甫的《鸥》):

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

却思翻玉羽,随意点春苗。

雪暗还须浴,风生一任飘。

几群沧海上,清影日萧萧。

此诗是大历初诗人在夔州作。江浦,指夔江鱼复浦也。仇兆鳌《杜诗详注》中说:咏鸥,怜其少自得之致。此在六句分截。叹浦鸥之劳,不如海鸥之逸也。罗大经曰:浦鸥闲戏,使无他事,尽自宽饶,却以谋食之故,翻玉羽而弄青苗,虽风雪凌厉,亦不暇顾矣。何似群飞海上者,清影翛然,不为泥滓所染耶。此兴士当高举远引,归洁其身,不当逐逐于声利之场,以自取贱辱也。“清影日萧萧”,描写海鸥闲适飘逸的样子,以比喻士人的高洁清逸形象。

用“萧萧”形容头发白稀疏的样子的诗词,如宋代词人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中的“萧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鬃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是一首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爱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词中都约略可见。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感慨深沉。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这里面包含着几多辛酸和哀愁。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萧萧”一词,把词人饱受生活的折磨,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的憔悴、衰老形象表露无遗。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揉合一起,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另外,“萧萧”还有简陋、萧条之意。如郑板桥的《题画》诗: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这首诗是诗人被罢官临别潍县时为感谢全县百姓的送行而作。诗的前两句说,诗人罢官归去时,两袖空空没有积攒财富,“乌纱”指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这里以“掷”乌纱这一动作比喻诗人离开官场的决绝之情,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毫不留恋,希望回到自然生活中去。第二句的“囊橐”指装东西的袋子,“萧萧”为简陋、萧条之意,“寒”有贫困之意。“两袖寒”是说两袖空空,什么也没有,这里通过诗人空空的两袖和简陋的行囊比喻诗人离官时所带之物少之又少,让人不由得想到“囊空如洗”和“两袖清风”之境,表现了诗人家境的清贫和为官的清廉。接下来两句描绘了一幅秋风江上垂钓的画面。郑板桥画竹、写竹以“清瘦”为主,表现竹之清正和坚韧挺拔,这里以写取“清瘦竹”,比喻诗人想要保留那份坚韧顽强的高洁品质,用“清瘦竹”“作鱼竿”在江上垂钓的洒脱之像比喻诗人虽被罢官,却对官场无所留恋,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喜欢平静生活的情怀。这首诗把诗人对腐败官场生活的厌恶和清正廉洁、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怀描写得淋漓尽致,其旷达之情令人钦佩。

     “萧萧”作拟声词,拟落叶声、风雨声、马鸣等凄凉之音。

“萧萧”常常代表着草木摇落声,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杜甫生活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句中的“萧萧”,既可以理解为摹落叶之声,也不妨当作状落叶之貌,想象万千落叶在寒风中次第翻滚、飘落,满目金黄,簌簌作响,声音和画面合二为一,景象何其壮烈。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此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而最令诗人触景伤怀的莫过于秋风扫木叶的情状,所以“萧萧”又用来书写秋风或寒风,如杜甫《秋雨叹三首》其一)“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写寒风苦雨对草木的肃杀,这里的“萧萧”二字在寒风扑面的凛冽中夹杂着年老多病、孤苦无依的凄凉。

再如北宋诗人张咏《雨夜》中的一夜秋雨: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张咏是北宋名臣,家在濮州鄄城(今山东境内),一生多在朝外为官,辗转鄂、蜀、秦等地。真宗咸平二年知杭州,晚年又知升州(今南京),其诗多有怀乡思归之作。此诗约作于知鄂州崇阳(今湖北境内)时。

这是一首宦游怀乡诗,风格平夷妥帖,语言谐婉自然,情致悱恻动人。

首句写景,从官舍的室外空间环境起笔,用侧面描写手法表现秋风秋雨的萧瑟凄凉,暗扣诗题“雨夜”。“萧萧”二字使人宛然听到凌厉的秋风掀动薄薄帘幕、摇撼森森翠竹的飒飒之声,冰凉的秋雨敲打窗棂、洒落竹叶的沙沙之音。一个“深”既表明时节逢秋,凉意袭人;又突出写院落之幽深寂寥,暗示了诗人怀乡情愫之深沉。如此“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景象,尤其使客居他乡的人黯然伤神。此句以景传情,为下句写人物怀乡的心理、行为埋设了伏笔。

再看清代诗人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萧萧竹”: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心系百姓和以民为本的思想情怀。诗人为官期间,清正廉洁,尽职尽责,“萧萧竹”是指竹枝之间摇落的声音,以“萧萧竹”比喻民间苦难的呻吟声,“一枝一叶”比喻民间的琐碎小事。这里以诗人卧听萧萧竹之像,比喻诗人对民间百姓贫苦生活的关心和牵挂,即使是窗外风吹动的竹声,都能让诗人想到人民大众和他作为百姓父母官的责任;以“一枝一叶”关系着为官为吏的情感,显示诗人对百姓生活中的细小碎事的关切,表现了诗人亲民、爱民的可贵情怀。

“萧萧”还可以形容马的哀鸣,如“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杜甫《兵车行》)、“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形容马鸣有很多拟声词,如“马嘶嘶”、“马啾啾”,这些词突出马叫声的雄壮高昂,而此处独用“萧萧”,显然另有深意。意义上,“萧”有苍凉之意;音韵上,“萧”是齐齿呼,开口度小,听感尖细。《兵车行》控诉兵役之苦,《送友人》表达离别之悲,用“萧萧”正意在凸显马鸣的凄凉而非雄壮,更能模拟出马叫声的尖细苍凉,从而渲染出诗人悲伤的心境。

“萧萧”常常用于形容雨声,只是“萧萧”雨继承了“萧萧”一词凄冷的色彩。“萧萧”雨声与寒风相伴,与冷清、孤独等感受联系在一起,如“天雨萧萧滞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杜甫《大雨期土将军不至》)写凄风苦雨给诗人带来的凄苦、孤寂之感,深入骨髓。

再如北宋词人晏殊《踏莎行》中用"萧萧"写梧桐秋雨,景中含情: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此词写别情,深婉含蓄。以结句为最妙,蕴藉而韵高,颇耐赏玩。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高楼目尽欲黄昏”,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把主人公痴心思念意中人的凄清、悲伤心情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萧萧”作拟声词,为诗句增添了别样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冷清悲凉的音乐感。作为拟声词,必须要做到语义与语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要符合“冷清凄凉”的语义,又与马鸣声、风雨声、落叶声类似。而“萧萧”听感细弱尖锐,用来描绘冷清低沉的马鸣、风雨、落叶声十分合宜。

其次是声音背后丰富的形象感。“萧萧马”可以想见瘦马正在仰天长啸,“萧萧风”给人寒风扑面的凛冽,“萧萧落叶”写出木叶飘落的动态,“萧萧雨”则有着雨丝拂面的触感,拟声与状貌合二为一,声音的背后无不隐藏着丰富而耐人寻味的形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雲香阁詩詞社》1107辑-精选专辑《降霜》浮华岁岁难停止 处处丹枫正挂霜 2020
无边落木萧萧下——古诗词秋之意象三:落叶
高考常考的5首古诗词,高三党必看!
诗词 |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6月,再见。7月,你好!3首七月古诗词,下半年,请加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