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文显示页面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庸”可以说是古代管理理论的精髓。对于“中庸”,应有正确的理解,它不是无原则的折中,而是“顺道”,是强调做事的“度”,无过不及。正确地理解“中庸”,会使企业战略策略的制定、实施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中庸思想
    孔子的管理思想,是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思想体系,“中庸之道”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后人。中庸是一种调和的理论,具有东方文明的精髓。很多人把中庸理解成“平庸、折中”,这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曲解。中庸的确有“平庸、折中、调和”的含意,但这些绝不是中庸思想的全部。“中庸者,不偏之谓中,不依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包含了“中庸”二字的全部含义。当然,中庸的“中”还有中间、中等的意思,如“执两用中”的“中”。“中”的基本原则是适度,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追求中常之道,内外协调,保持平衡,不走极端,凡事追求一个合适的“度”,不偏不倚,不过不及,这也就是《中庸》所谓“致中和”、“合内外之道”。儒家通常反对走极端,在对立的两极中间寻求比较适中的解决方案。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既不要太“进”,也不要太“退”;既要“尊贤”又要“容众”;要“狷”,也要“狂”;可以“哀”但不能“伤”;可以“怨”但不能“怒”。这些都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适中的方法,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中庸不是折中,折中是一种无原则。孔子的中庸是一种原则,是反对过与不及的,人与人的关系皆须遵守“礼”的原则,中庸面对矛盾的态度,是求矛盾的统一及保持均衡的时机成熟时,才加以转变。
    中庸,就是要以人的内在要求为出发点和价值取舍依据,顺应外部环境的基本规律,使内在要求在现有的外在环境与条件下,得到最适宜的、最恰当的实现。中庸所要坚持的是合于内在尺度和外在要求的正确道路,因此,坚持“中庸”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把一件事情做的靠近某一极端更容易一些,要把握好一个合适的“度”,恰到好处,其实很难。“中庸”是一种思想方法,强调内心之“中”与外在之“节”的准确契合,以达到“和”的大功用;世间万物的“道”是相同的,追求中常之道,内外协调,保持平衡,不走极端,即为“顺道”。
    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中庸之道
    企业经营涉及到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两个因素是矛盾的统一体,要有一个合适的度,要讲“中庸”,两者方能完美的结合。如果美誉度高,知名度太低,“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知名度过高,而美誉度太低,则成了“臭名远扬”。回顾一下当年红极一时的一些企业和产品,如“中华鳖精”保健品、“亚细亚商城”、“三株口服液”、“秦池”、“爱多VCD”等等,无一不是因为没把握好“中庸”之道而销声匿迹。“秦池”和“爱多VCD”花巨资争得了中央电视台的“标王”,轰动一时;“三株口服液”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亚细亚商城”在中央电视台八集电视片连播,成为一种现象;“中华鳖精”在城乡更是无孔不入。这些企业把“势”造到了极致,知名度在短期内大大提升,红透了大江南北,也挣得了丰厚的回报。但这些企业产品的“本”并没有像“表”那样得到相应的提高。“中庸”告诉我们,要顺应事物本身的规律,做“势”要把握好火候,知名度与美誉度要有很好的组合。对于这些企业的美誉度,广大消费者逐渐在心里打起了问号,营养品里面到底有多少营养成分?到底能不能治病?商场的炒作到底给消费者和商场带来了什么?“标王”们的产品质量到底怎么样?消费者跟了一阵风以后,逐渐变得理性了。产品的美誉度不像知名度那样高,消费者就不买你的账了。只顾提高知名度,忽视美誉度的做法最终成了商家自己吸取教训的典型材料了。
    对企业来说,良好的美誉度意味着优秀的产品质量、理性的经营管理、负责任的售后服务以及良好的品牌,是对市场和消费者讲诚信,对社会和自己负责任的。从理论上来讲,有多高的美誉度,就应有多高的知名度与之相适应。否则,这座大厦甚至经不住一个小的突发事件的打击而随之坍塌。
    三、选人与用人的中庸之道
    孔子在人才的选拔上更多地强调“德”,他选人的标准是“温、良、恭、俭、让、宽、信、敏、慧”。他认为这样才能取得人们的尊重,才能形成强大的人格魅力,这同样也是现代企业经营者应具备的条件。“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意思是说,选人的时候以中庸为好,如果不这样,那么“狂人”也行,因为他有志向,有进取心;狷者亦可,因为他们比较忠诚,脚踏实地。这里的“狂”即有较高的志向,富于进取心。“狷”即自重,有较高的修养。中庸的人虽不会积极、果断地行动,但符合常理,做事严谨,没有漏洞。究竟哪种人适合企业,这当然要看企业的实际情况了。但有一点,这些人都是企业所需的人。比如企业在创业、改革时期需要的可能是狂狷之士,但对领导人的更多要求则是“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意即中庸作为一种美德是至高无上的。中庸即适当、不走极端,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种选人的原则,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相同的。
    在用人方面要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然后才能去指挥别人。启用人才,首先要发现人才,这是很重要的。人才不一定是完人,“无求备于一人”,对任何人都不能要求他完美无缺,只要他在品德方面大节无亏,在工作能力方面能胜任,并忠于职守,即使有某些缺点,也应该大胆使用。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某些失误,也要具体分析,只要不妨碍他所从事的工作,还是应该予以信任的。
    四、战略选择的中庸之道
    经营战略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它能协调企业各方面的工作,使企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不同层次的战略之间、每个层次的各种职能战略之间,以及各层次的战略与各种职能战略之间,都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战略体系。
    企业战略可分为发展型战略、退却型战略、防御型战略。发展型战略可使企业在现有战略基础水平上向更高一级的目标发展,它引导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使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退却型战略是企业从现有的战略基础水平上往后收缩和撤退,有时偏离战略起点较大,常在经济不景气、财政收缩、市场销售疲软等情况下使用。防御型战略是限于经营环境和内部条件,企业在战略期内所期望达到的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战略起点的范围和水平,这种战略风险小,保险系数大,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被击败的可能,不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力。
    中庸之道的精髓是不偏不倚,它主张的是进取中讲和。就是处理事物的指导思想要端正,方法要对头,既反对浅尝辄止,又反对盲目冒失;既反对保守,又反对激进;既反对刚烈,又反对柔弱;既反对过于圆滑,又反对僵死呆板;既反对急功近利,又反对无所作为。从哲学的高度来考量,它确实称得上是辩正的科学之道、经商之道。不管是发展型战略、退却型战略还是防御型战略都有其存在的前提条件即经营环境,而经营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属不可控因素。这就决定了所谓的经营战略不可能一成不变。在制定经营战略时要以东方的哲学方式看问题,要有度,不要走极端,要把握好经营环境和内部条件,保持矛盾双方的统一协调,从事物对立的两面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偏不倚。要掌握好灵活多变的原则,要在环境条件的变化中看待问题,将遇到的事情放在当时的政策、形式、状态下来处理。只有这样,才算符合中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读论语心得全集;中庸之道的智慧
我喜欢"走极端"的人
“见路不走”看的不是“路”,是“条件”
品牌管理篇
怎样做名牌战略
国内品牌为何越来越短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