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日记十六章:终生无灾六个步骤,致虚守静是法门
userphoto

2022.05.18 四川

关注

原文

1、中华书局《老子》汤漳平、王朝华 译著版(简称汤漳平版《老子》)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mò)身不殆。

2、东方出版社《傅佩荣译解老子》(简称傅佩荣版《老子》)

同上。

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老子古今》 刘笑敢 著(简称刘笑敢版《老子》)帛书本&竹简本

至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没身不殆。

版本差异

公乃全还是公乃王?无论“公”理解为公证坦荡还是大公无私,均与“普遍周全”相关性不强。所谓“王”者,参通天地人,修炼到大公无私的境界,才有资格“替天行道”于人间,成为“王”。

名家注解

1、汤漳平:

老子认为,应当尽量使心灵虚静,才能发现和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他认为任何事物生长、发展、变化、回归的过程,是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运行规则,而归根的“静”是事物的本性,因而在治理国家,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这样就不会“妄作”,也可以避免导致危险和恶果。

2、傅佩荣

老子认为,本来状态无异于最后归宿,亦即“静”。一切都归于寂静,这是恒常的道理。老子善于从结局来看待万物,显示了超脱及超越的智慧。

3、刘笑敢

强调至人应该“致虚”、“守中”,以求恒笃不变,而万物必将复归于天道。

今译

尽力达到心灵空明的极致,坚守清静的最佳状态。万物蓬勃发展,我从中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尽管万物纷纷纭纭,繁复驳杂,姿态各异,但其最终的结果都是要回到发展之初的原点。回归原点称为“静”,回到“静”的状态,是因为万物完成了使命之后,都将回归到生命的本真。任何事物终将“复命”是恒常不变的规律,悟透了就叫“明”,不懂得这个规律,就会“妄动”,给自己带来灾祸。洞悉“复命”之常,(思想会达到一个高点)自然就有包容一切的心胸;能包容一切就能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对待世界;不存任何偏私之心,没有偏私之心就能参透天地人的法则,成为众人之“王”,可以成就世俗的“功绩”;王者上合天意,天意上承于大道,合于道,终生都不会遭遇危险。

题解

致虚守静是方法和手段,终生无灾是目的。


把心中因情绪、思虑、欲望等杂念摒除干净,达到“静”的状态,并守持住。这是一个任何时候都能修炼的方法,不必打坐,不必隐居。


天生万物,或寿或夭,从哪里来,总归要回哪里去,所以生无所谓开始,死无所谓结束,都只是大道作用于万物所产生的不同形态而已。生命既然呈现勃勃的生机,那就做好当下形态该做的事。


知常容:接纳所遭遇到的一切,包括人和事;


容乃公:以不偏不倚,没有任何偏私的态度对待世界;(以上三点比较难,但是做到以后,接下来的三个层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公乃王:悟透了也不能消极,有如此能力当成就世俗的“功绩”,否则前功尽弃;(能做到上述三点,只要不消极,做任何事,不“成功”都难,此处要牢记“功成不居”)


王乃天:成就了客观的“功绩”,时常自省是否上合天意。


天乃道:天意上承大道,自是终生不会遭遇危险。


喜欢的朋友麻烦点个关注,您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的认知观和境界论:“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的悠然淡泊从哪里来?
09 老子开悟心法(上)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道德经》
【三心堆】周烁方| 知常而不妄作——顺应规律是健康
《老子新编》一书的绪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