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多地发生热射病,病情凶险,2人死亡,热射病究竟是什么来路?

2017年7月24日上午11时许,西安城西和平村某工地一名岳姓工人正在干活时,突然躺倒昏迷,后经120紧急送往西电医院。初步诊断患热射病,情况危重,正紧急抢救。今日凌晨零时,记者从交大一附院急诊科了解到,自7月20日收治第一例热射病患者以来,已陆续收治14例热射病患者,目前已有两名患者不治身亡。

炎热夏日,发生中暑的情况比较多见,一般来讲,脱离炎热环境、降温、补充液体及对症治疗后均能康复。

但陕西连续发生的多例热射病患者,病情危重,甚至出现了死亡,这引起了不少人的困惑。那么能够热死人的热射病究竟是什么来路,又是怎么引起的呢,接下来做一个简单介绍: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中暑,它是因为环境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过大而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人体出现高热、严重生理和生物化学异常,并伴有广泛组织损伤的临床综合症。

严重者可直接致人死亡。

临床表现:

热射病的临床表现为体温异常升高,常超过40℃,并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瞻望、惊厥、平衡失调等,甚至昏迷。

热射病的发病现状

与热射病发病的重要气象条件为热浪。

热浪通常指持续几天或几周的高温酷热天气,世界气象组织(WMO)建议日间最高气温超过32℃且持续3天以上的天气过程为热浪。

我国规定日间最高温度35℃以上的天气过程为热浪。近年我国各地气温呈上升趋势,东比、华北地区的年均气温上升程度最明显,特别是华北地区,比全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明显偏高,这为我国北方地区热射病的发病埋下了隐患。

发病的原因

热射病可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发生率波动在17.6/10万人-250/10万人,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差异。

而中暑患者中,热射病的发生率可增至35-40%,男性多于女性。

1、环境因素

在高温、高湿、对流差、辐射强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且无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者极易发生中暑。

湿球黑球温度(WGBT)指数综合了考虑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4个因素,被美国和欧洲用来评价车间工作人员所受的热强度和热风险。

我国新修订的高温作业分级也采用了该指标。

2、个体差异

除了高温、高湿环境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外,患者的个体因素也是发生热射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潜在的疾病、发热、胃肠炎、身体状况差、嗜酒、脱水、睡眠不足、肥胖以及高龄(>65岁)和幼龄(<15岁)等为均增加热射病的发病风险的因素。

研究表明,体型较瘦且穿着全套橄榄球服的运动原比穿着短裤、短袖的运动员更易发生热射病,表明高温环境下穿着较厚的衣物也与热射病有关。

另外,一些影响机体散热的药物(组织胺类、抗胆碱药,如扑尔敏、阿托品、654-2片等)、改变皮肤血流的药物(钙拮抗剂、性激素,如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等,均有可能在高温下诱发热射病的发生。

3、组织、个人因素

单位或其他团体组织,如军事训练等,安排与身体不相适应、不匹配的高强度训练,热射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4、遗传因素

热射病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研究表明,部分热射病的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突变,携带此突变基因的人群热射病的发病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热射病的治疗

1、因为高温的暴露是影响预后的直接因素,因此迅速、有效的降温和正确的循环支持就是热射病的治疗关键。

降体温:包括体表降温和体内降温,前者包括冷水浴、冰袋、冰帽、控温毯;后者包括静滴冷盐水、冷盐水灌肠、腹腔灌洗等。

2、“八早一禁”的原则

热射病一旦发生,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均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患者发病后会导致多器官的功能损伤,甚至因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所以,目前国内专家认为其治疗应该主张“八早一禁”的原则,即早期降温、早期充分扩容、早期适当镇静、早期实行血液净化、病情需要早期气管呼吸机插管辅助通气、早期补充凝血因子抗DIC形成、早期抗炎免疫处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禁止手术。

热射病的预后和死亡率,主要集中在对患者体温的控制速度的快慢,既往有“黄金1小时”的说法,认为患者在1小时内体温控制预后良好。

但随着临床及治疗经验的积累,目前认为患者在30分钟内迅速控制体温会有更高的抢救成功率。

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又称为病因预防,是防止热射病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不同的病因导致的热射病预防措施有所不同;

非劳力性热射病最主要预防措施是避免或减少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治疗基础疾病等,尤其是老弱病儿,应尤其注意。

劳力性热射病的预防主要是针对高温作业的人员,应筛查潜在疾病,避免长时间的高温环境作业,注意补水(淡盐水)等。

二级预防: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怀疑是热射病的时及早就医,及时有效的处置是避免死亡放生的重要环节。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一旦患病,尽快控制体温、血液净化、防止DIC形成,尽可能减少热射病的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热射病的发生有着较明确的致病因素,加强个体及组织者的健康教育,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高温作业,对于避免热射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热射病相关共识
热射病——致命的中暑
致命热度:重度中暑!诊治大全,最后一图一定要收藏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中暑
长沙一男子高温作业体温飙至41℃ 患热射病致脑损伤
警惕!高温来袭,这种中暑情况很危险,严重可致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